摘 要:近代中国,在儒学主体地位的衰退、考据学的兴起、西学东渐的学术大背景下,在中国近代主体的政治思潮影响下,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极力寻找西方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中能救国救民的理论依据,墨学中的救世精神使得它在国学复兴热潮中脱颖而出。本文拟浅析近代墨学复兴历程。
关键词:墨学复兴;近代化历程;时代精神
先秦时期,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韩非子·显学》言“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及至先秦以后,墨学几乎无学者问津。至清代乾嘉时期因为校勘经书需要,方有学者校勘《墨子》,直至20世纪初,墨学再热。近代墨学由匿而显的变化,与学术大背景和政治思潮息息相关。因此对墨学复兴历程的考察,助于了解社会大背景下对于传统文化的时代观念及政治观念的变迁轨迹。
1 近代墨学复兴大背景
1.1 社会背景
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亦是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从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到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爆发的五四运动。在西方强烈文化思想输出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也开始努力寻找和发掘中国与西方相似的价值观念,这时候墨家的兼爱、尚贤、墨辩的逻辑思想、科技思想等因为与近代西方自由民主主义、科学理性主义和宗教伦理思想有极大的相通性,使得它在千年无人问津之后再次登上历史之舞台。
1.2 学术背景
1.2.1 清代考据学的兴起
互联网定价功能能够规范市场行为,让各类企业都能够参与到公平的市场竞争中,最终让各企业都能够实现有效的财务风险管控。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各企业可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产品销量、设备运行成本、技术投入成本等信息公布,最终让其余企业参与到互联网定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该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市场的资源配置情况,当资源配置偏离该行业时,需要降低对该类产品的投入,甚至进行企业转型及优化,从而让企业乃至行业都能够有效规避市场中的该类财务风险,让企业乃至行业更好发展。
《墨子》在长期无人问津之后,受到了乾嘉考据学者
的注意,如张惠言有《墨子经说解》,俞樾作《墨子平议》、孙诒让作《墨子间诂》、毕沅整理并校注《墨子》,以及孙星衍、汪中、王念孙、许宋彦等一大批学者开始对《墨子》进行考证校注,但墨学处于文化异端的地位未根本改变,在遇到儒墨之间的矛盾问题上,考据学家大多无法摒弃对墨家的偏见,但这一时期确实是墨家复兴的准备阶段,墨学由衰转盛的一个量变过程。
受帝国主义漫长的压迫,近代觉悟的中国人希望通过学习西方,以求救国救民之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务派兴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中体西用”为其指导思想;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君主立宪,发动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扬西方民主革命思想,进而发动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一切都是列强侵华所引发,但也是东西方文化开始碰撞、交流的开始,也正是这一文化开放的特殊时期,没有人再以儒学的正统地位来否定墨学,因为这一时代大背景,才能是墨学的复兴思潮达到巅峰。
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受到西学冲击的同时中国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变动的变动,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从开始动摇。直至科举制度的废除,新文化运动批判旧传统宣传民主与科学的价值观开始,儒学进一步“失势”,儒学式微却为墨学复兴提供了先决条件。
以x=x0处裂纹为界,将FRP布加固裂纹黏弹性梁分为子梁1和子梁2,记子梁1和子梁2的轴向位移分别为u1(x,t)和u2(x,t),横向挠度分别为w1(x,t)和w2(x,t),则子梁1和子梁2的弯曲变形控制方程(i=1,2)[24]为
1.2.2 儒学的正统地位的衰落
1.2.3 西学东渐
(15)西口神通,虛智微慧,郎竅官太和,總五味之清。(《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呪妙經註》卷二,《中华道藏》30/543)
1.1.1 培养基 LB肉汤(批号:02-136),MH(B)培养基(批号:02-052),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批号:02-005A),SS琼脂(批号:02-002),均由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用标准菌株检验均符合质控标准。
2 近代墨学复兴历程
近代墨学的复兴历程,学者们根据每一阶段墨学复兴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来进行划分,基本没什么分歧。墨学复兴大致分为三阶段:一阶段是鸦片战争到洋务时期,“西学源出墨子”说出现;第二阶段为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维新派与革命派人士极力寻求墨学与西学之共通点,并提出“墨学救世”;第三阶段为五四运动前后,先进知识分子选择墨学作为出发点,构建全新的文化价值体系。
2.1 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的墨学复兴思潮
与中国大多数传统思想不同,墨家学说与西学很大程度上相似,因此“西学源出墨子”亦近代“西学中源”的思想主流。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清道光时期的邹伯奇,“他著有《学计一得》一书。他通过对墨经和西方科技的比较研究,发现《墨子》中有形学、光学、力学等原理,于是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不超出墨子的范围,所以他断言西学源于墨子。”黄遵宪认为西方之学源出于墨子,“其谓人有自主之权,则墨子之尚同也;其谓爱汝邻如己,则《墨子》之兼爱也;其谓独尊上帝,保汝灵魂。则墨子之尊天明鬼也。”这些是在近代中国面对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下,最初的回应。墨学亦因之成为国人沟通西学的工具和桥梁,也表明了国人对西方文化的初步认可。
2.2 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墨学复兴思潮
甲午以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迫切寻找救亡之路。这一时期不论是谭嗣同等为代表的改良派,还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都以墨家的平等观念、人格理想与牺牲精神,作为变革之信念源泉。谭嗣同在其著作中曾这样说“由是益轻其生命,以为块然躯壳,除利人之外,复何足惜。深念高望,私怀墨子摩顶放踵之志矣。”墨家牺牲精神是其视死如归的动能。梁启超也在其著作中也这样说“吾幼而好墨,他还自称墨学狂。”。孙中山对墨家兼爱思想十分推崇,他说中国古时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的兼爱是一种平等意义的爱,同于耶稣所讲的博爱。这一时期仁人志士以新的文化心态反观墨学传统,努力寻找西学与墨学的想通之出,却不一味以墨学比附西学。
2.3 五四运动前后的墨学复兴思潮
众所周知的“五四”时期高喊反传统的口号,独墨学为时人所许,继续倡导墨学的救世精神。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就是“墨辩”成为墨学讨论的焦点及核心,梁启超的《墨子学案》、《墨经校释》,胡适有《墨辩新话》,易白沙著《述墨》,章太炎作《释名》皆是当时墨学研究代表作。这一时期,墨学研究方法由比附转向实证,以科学为指南,反映西方价值。不仅梁启超一生致力于汲取墨学与西学的相通性,胡适也认为“墨辩六篇是中国古代第一奇书,他按照西学传统,将墨辩分为算学、几何学、光学、力学、心理学等八种分类,显然未顾及《墨经》自身固有的整体性,从整体来看无论如何不能将《墨经》作为科学体系的原型,但仍能反映当时构建新的文化价值体系的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1]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M],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简介:刘皓(1994.5-),女,汉族,籍贯重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哲学。
标签:墨子论文; 西学论文; 这一论文; 墨家论文; 时期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政治理论论文; 政治学史论文; 政治思想史论文; 世界政治思想史论文; 《锋绘》2019年第2期论文; 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