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羟色胺,多态性,基因,普兰,抑郁症,抑郁,障碍。
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张川江,杨培锋,刘荣馨,贺金花,陈丽霞[1](2019)在《抑郁障碍与5-羟色胺转运体SLC6A4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抑郁障碍与5-羟色胺转运体SLC6A4基因多态性进行生物信息学及分子流行病学层面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先借助相关数据库判定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抑郁障碍与5-羟色胺转运体SLC6A4基因多态性的差异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得到2个符合研究要求的SNP位点(rs25531及5-HTTLPR);PCR扩增产物测序后共发现7种基因型(分别为S_AS_A468bp,S_AS_G468bp、100bp,S_AL_A468bp,S_AL_G468bp,L_AL_A468bp,L_AL_G468bp,L_GL_G468bp),rs25531及5-HTTLPR两倍点等位基因单倍型发现,2个位点共构成4种单倍型(S-A、S-G、L-A、L-G);rs25531及5-HTTLPR基因多态性在不同抑郁等级人群当中的分布差异、两倍点等位基因单倍型在不同抑郁等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25531及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抑郁障碍不具有统计学层面相关性,但具有生物学层面的相关性,其机制有待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林敏,沈仲夏,钱敏才,崔力军,任列[2](2019)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抗抑郁剂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的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5-羟色胺转运体(5-hydroxytryptamine transporter,5-HTT)基因多态性与抗抑郁剂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疗效的关联性。方法:188例符合DSM-IV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接受艾司西酞普兰(n=117)或者文拉法辛缓释剂(n=71)治疗8周,疗效判定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HAMA)评分减分率及HAMA评分来评定。对所有患者及169例正常对照组接受5-HTT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5-HTT各基因型(SS、LS、LL)及等位基因(S、L)在GAD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TT各基因型患者基线时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2,P=0.949)。所有患者中SS、LS、LL基因型治疗后HAMA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48,P=0.475)。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SS、LS、LL基因型治疗后HAMA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0,P=0.811)。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组SS、LS、LL基因型治疗后HAMA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05,P=0.036),LL基因型患者HAMA减分值显着高于SS和LS基因型。结论:5-HTT基因多态性与GAD发病的易感性之间可能无直接关系。5-HTT基因多态性和艾司西酞普兰的疗效不相关,但LL基因型的GAD患者接受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的疗效可能优于SS和LS基因型。(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期刊2019年08期)
邬兰,邓通,耿培亮,王云云,曾宪涛[3](2019)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多态性(rs6354、rs12449783)与牙周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纳入245名汉族研究对象,包括120例牙周病患者和125例健康对照组。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5-HTT基因(rs6354和rs12449783)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性采用卡方检验评价;并根据性别差异进行亚组分析。所有统计分析采用PASW statistics18.0软件。结果5-HTT rs6354多态性的A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分布在牙周病患者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A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可能是罹患牙周病的危险因素(AC:OR=1.786,95%CI=1.001-3.187;C:OR=1.723,95%CI=1.015-2.925),且女性人群处于更高的风险(OR=2.167,95%CI=1.034-4.542)。而与对照组相比,rs12449783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频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5-HTT基因rs6354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牙周病相关,尤其是女性人群;而rs12449783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牙周病无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全国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7-24)
赵蓓,李国海,章皎洁,李一云,孙雪[4](2018)在《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疗效与细胞色素酶P4502C19基因及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关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疗效与细胞色素酶P450 2C19基因(CYP2C19)及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5-HTTLPR)多态性关联性。方法:给予51例抑郁症患者艾司西酞普兰10~20 mg/d单药治疗4周;以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减分率> 50%为有效。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CYP2C19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5-HTTLPR)多态性,并分析其与艾司西酞普兰有效性的关系。结果:CYP2C19及5-HTTLPR各基因型间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166,P=1. 000;χ2=2. 000,P=0. 217); CYP2C19各基因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 115,P <0. 001),低代谢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型;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疗效与年龄(B=-0. 192,P=0. 009)和病程(B=-0. 170,P=0. 011)相关。结论:CYP2C19、5-HTT基因多态性不影响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的疗效。(本文来源于《临床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魏宜胜,周亚光,王绮雯,张啸,罗敏睿[5](2018)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化疗致恶心呕吐的易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956304基因型与结直肠癌化疗致恶心呕吐(CINV)的易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4年4月16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位点rs956304基因型及临床病理因素。基因测序分析位点rs956304基因型,卡方检验分析结直肠癌CINV与rs956304基因型及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风险模型进一步分析位点rs956304基因型对结直肠癌CINV的独立影响。结果卡方检验显示中到重度CINV与rs956304基因型相关(P=0.01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AG+GG基因型相比AA基因型发生中到重度结直肠癌CINV的风险明显增高(OR=3.215,95%CI:1.202~8.599,P=0.020)。结论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多态位点rs956304 AG+GG基因型是发生中到重度结直肠癌CINV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耿浩,张贤生[6](2018)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早泄关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泄是现今最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对患者及其伴侣间的性生活满意度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原发性早泄是最常见的早泄类型之一,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遗传学因素被认为与原发性早泄联系紧密。研究表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在原发性早泄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备受人们关注。本文主要就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早泄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华男科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刘微,冉柳毅,靳佳佳,王苏亚,吴同[7](2018)在《五羟色胺受体基因和五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交互作用与青年人自杀未遂行为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五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系统中五羟色胺1B受体(5-hydroxy tryptamine 1B receptor,5-HTR1B)基因和五羟色胺转运体(5-hydroxy tryptamine transporter,5-HTT)基因的交互作用对青年人自杀未遂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5-HTR1B基因rs6296和5-HTT基因rs1042173、rs140701、rs2066713多态性位点,采用i MLDRTM多重SNP分型技术对病例组(70例自杀未遂青年人)和对照组(112例健康青年人)进行检验。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结果 5-HTT基因rs1042173、rs140701、rs2066713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TR1B rs6296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TR1B rs6296病例组基因型频率(CC 31.4%、CG 31.4%、GG 37.1%)和对照组基因型频率(CC 19.8%、CG53.2%、GG 27%)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7,P=0.016),经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DR分析结果显示,5-HTT与5-HTR1B基因交互作用存在于两位点模型(rs1042173、rs6296,测试样本精确度0.6185,交叉验证一致性10/10,P值为0.0210~0.0220)、叁位点模型(rs1042173、rs140701、rs6296,测试样本精确度0.644 5,交叉验证一致性10/10,P值为0.003 0~0.004 0)、四位点模型(rs1042173、rs140701、rs2066713、rs6296,测试样本精确度0.6120,交叉验证一致性9/10,P值为0.0320~0.0330)。结论 5-HTR1B和5-HTT基因存在交互作用,并可能与青年人的自杀未遂行为有关。(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王艳芬,马丽荣,张芸[8](2016)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生活事件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情绪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5-HTTLPR)及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为青少年精神卫生领域研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于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期间,随机选取兰州市537名健康中学生开展抑郁量表(CES-D)、青少年生活事件自评量表(ASLEC)等问卷调查,并刮取口腔黏膜进行DNA提取及5-HTTLPR基因分型。结果中学生5-HTTLPR的SS,SL和LL 3种基因型检出率分别为56.43%,36.31%,7.26%。女生抑郁得分(42.12±10.29)高于男生(38.40±8.83)(t=-4.438,P<0.01)。5-HTTLPR 3种基因型抑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98,P=0.137)。生活事件对男、女生抑郁情绪有影响(t值分别为-5.159,-7.720,P值均<0.01),未发现5-HTTLPR基因型和生活事件对男、女生抑郁情绪存在交互作用(F值分别为1.147,1.133,P值均>0.05)。结论 5-HTTLPR与健康青少年抑郁情绪相关性还需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6年07期)
宋莎菲,李炜东[9](2016)在《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性位点与双相障碍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域(5-HTTLPR)位点多态性与双相障碍之间的遗传学联系。方法:以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中51例双相障碍患者(患者组)的核心家系(父母组102名)共153人为研究对象;取每个成员血液样本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5-HTTLPR位点,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行基因分型,对5-HTTLPR位点多态性与双相障碍之间分子遗传学联系进行以家系为基础的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无论5-HTTLPR位点各种基因型(L/L、L/LG、S/L、S/S、S/LG)还是等位基因(L、LG、S)频率在患者组和父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2,P>0.05;χ2=0.633,P>0.05)。基于基因型的单倍体相对风险分析(GHRR)以及传递不平衡分析(TDT)也未发现5-HTTLPR与双相障碍存在连锁不平衡(GHRR:P>0.05;TDT:χ2=2.418,P>0.05)。结论:5-HTTLPR多态性位点在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双相障碍发病机制中不起主要作用,但不能排除微效作用的存在。(本文来源于《临床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闵文蛟,周波,马敏,李云歌,刘传新[10](2016)在《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临床表型的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5-HTTLPR及STin2与抑郁症临床症状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01名中国汉族抑郁症患者,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对5-HTTLPR及STin2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同时对每位患者进行HAMD-17及HAMA量表评估;然后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1)5-HTTLPR各基因型患者发病年龄分布有显着性差异(F=3.281,p=0.039),L/S组患者发病年龄最小,L/L组患者发病年龄最大。同时叁组基因型患者的HAMA1因子(焦虑心境)得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L/S组患者得分显着高于L/L及S/S组患者(前者p=0.041,后者p=0.006)。(2)STin 2各基因型患者的HAMD10(精神性焦虑)、HAMA1(焦虑心境)、HAMA3(害怕)及精神性焦虑因子分评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分别为:0.014、0.044、0.036及0.006),其中12/10基因型组患者得分最高,且与12/12组患者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两两比较p值分别为:0.006、0.022、0.024、0.002)。结论:本研究提示在中国汉族抑郁症人群中,5-HTTLPR与抑郁症发病年龄相关;5-HTTLPR及STin2两种基因多态性均与患者焦虑样症状表型存在关联,杂合子患者的焦虑症状更为突出,为抑郁症临床分型及优化治疗提供了一定线索。(本文来源于《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精神病学学术会议暨第叁次心身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集》期刊2016-05-26)
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5-羟色胺转运体(5-hydroxytryptamine transporter,5-HTT)基因多态性与抗抑郁剂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疗效的关联性。方法:188例符合DSM-IV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接受艾司西酞普兰(n=117)或者文拉法辛缓释剂(n=71)治疗8周,疗效判定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HAMA)评分减分率及HAMA评分来评定。对所有患者及169例正常对照组接受5-HTT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5-HTT各基因型(SS、LS、LL)及等位基因(S、L)在GAD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TT各基因型患者基线时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2,P=0.949)。所有患者中SS、LS、LL基因型治疗后HAMA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48,P=0.475)。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SS、LS、LL基因型治疗后HAMA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0,P=0.811)。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组SS、LS、LL基因型治疗后HAMA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05,P=0.036),LL基因型患者HAMA减分值显着高于SS和LS基因型。结论:5-HTT基因多态性与GAD发病的易感性之间可能无直接关系。5-HTT基因多态性和艾司西酞普兰的疗效不相关,但LL基因型的GAD患者接受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的疗效可能优于SS和LS基因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张川江,杨培锋,刘荣馨,贺金花,陈丽霞.抑郁障碍与5-羟色胺转运体SLC6A4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
[2].林敏,沈仲夏,钱敏才,崔力军,任列.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抗抑郁剂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的关联[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9
[3].邬兰,邓通,耿培亮,王云云,曾宪涛.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全国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4].赵蓓,李国海,章皎洁,李一云,孙雪.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疗效与细胞色素酶P4502C19基因及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关联性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8
[5].魏宜胜,周亚光,王绮雯,张啸,罗敏睿.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化疗致恶心呕吐的易感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8
[6].耿浩,张贤生.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早泄关系研究进展[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8
[7].刘微,冉柳毅,靳佳佳,王苏亚,吴同.五羟色胺受体基因和五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交互作用与青年人自杀未遂行为的关系[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8
[8].王艳芬,马丽荣,张芸.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生活事件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6
[9].宋莎菲,李炜东.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性位点与双相障碍的关联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
[10].闵文蛟,周波,马敏,李云歌,刘传新.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临床表型的关联性研究[C].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精神病学学术会议暨第叁次心身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