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以及接地固定组件,涉及连接组件技术领域。该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包括连接板和连接件;所述连接板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件能够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一个所述连接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在塔身安装接地装置时,因操作人员佩戴绝缘手套导致拿取不便,且容易使得手套磨损技术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10)和多个连接件(20);所述连接板(10)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件(20)能够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与所述连接板(10)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一个所述连接件(20)。
设计方案
1.一种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10)和多个连接件(20);
所述连接板(10)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件(20)能够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与所述连接板(10)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一个所述连接件(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连接件(2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所述第一螺纹结构与所述第二螺纹结构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并与所述连接板(10)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0)包括第一料板(101);
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料板(101),且沿所述第一料板(101)的厚度方向延伸;
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料板(101)设置,或所述安装孔设置为盲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0)还包括第二料板(102);
所述第二料板(102)设置在所述第一料板(101)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料板(102)远离所述第一料板(101)的一侧能够与塔身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料板(10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件(20)能够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连接件(20)螺纹配合的第三螺纹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还包括固定帽(30);
所述连接件(20)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料板(101)、所述第二料板(102)和塔壁(40),且所述固定帽(30)设置在所述连接件(20)朝向塔壁(40)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帽(30)与所述连接件(20)螺纹连接。
10.一种接地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还包括防盗螺栓;
所述防盗螺栓用于将所述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加固在塔身。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以及接地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一般的,在输电杆上常常设置有接地装置,以确保输电杆的安全性,也是输电杆在进行防雷保护措施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接地能够确保线路导线绝缘,线路防雷能否发挥作用,主要决定与接地装置是否安装合适。接地装置包括接地体和接地引下线两部分:接地体是指埋在地面以下直接与土壤接触的金属导体,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接地引下线是连接避雷针、避雷器或者架空电力线路杆塔与接地体的金属导线。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输电塔搭接接地装置时是通过采用螺丝组件将接地引下线与塔身连接,在测量接地电阻时需要将螺丝完全拆卸下来,使得接地引下线与塔身分离开。
但是在测量塔接地电阻工作时,拆装过程中都需要操作人员穿戴绝缘手套工作,而穿戴绝缘手套则不便于抓取螺丝、垫片等小的零部件;拆装过程中的螺栓、螺丝、垫片等小零件也容易脱落或者手持后难以对准安装孔。据实际统计,在拆装接地引下线装置所用的时间能够占到完成一座塔搭接接地电阻的测量时间的四分之一以上,进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同时,绝缘手套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因为长时间的摩擦造成损坏,进而增加了使用材料成本。
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以及接地固定组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在塔身安装接地装置时,因操作人员佩戴绝缘手套导致拿取不便,且容易使得手套磨损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包括连接板和连接件;
所述连接板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件能够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一个所述连接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连接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所述第一螺纹结构与所述第二螺纹结构配合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并与所述连接板焊接固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料板;
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料板,且沿所述第一料板的厚度方向延伸;
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料板设置,或所述安装孔设置为盲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还包括第二料板;
所述第二料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料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料板远离所述第一料板的一侧能够与塔身抵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料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连接件螺纹配合的第三螺纹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还包括固定帽;
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料板、所述第二料板和塔壁,且所述固定帽设置在所述连接件朝向塔壁的一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帽与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地固定组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在塔身安装接地装置时,因操作人员佩戴绝缘手套导致拿取不便,且容易使得手套磨损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接地固定组件,包括上述的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还包括防盗螺栓;
所述防盗螺栓用于将所述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加固在塔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包括连接板和连接件,在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且多个第一安装孔沿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一第一安装孔均能够对应一个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能够伸入安装孔内,与安装孔的孔壁固定连接,进而实现连接件与连接板的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在一个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连接板固接,连接件的另一端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且用于穿过塔壁,进而实现该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与塔身的连接;当需要进行测量塔接地电阻工作时,操作人员佩戴绝缘手套能够直接手持在连接板上,无需一个一个的拿起连接件,进而增加了操作人员的手持接触面积,更便于操作;同时,因为连接板的尺寸远大于连接件的尺寸,无需使得绝缘手套去直接接触连接件,进而减小了拆装时对绝缘手套的磨损,只需将整个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整体拆除即可,无需再逐一拆除每一个连接件;另外,通过连接板将连接件整合,不仅便于拿取、操作,同时能够有效的防止连接件的随意丢失,且整体连接稳定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接地固定组件,包括上述的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还包括防盗螺栓;防盗螺栓用于将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加固在塔身。
需要注意的是,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的结构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上述已经详细阐述,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与塔身连接的示意图。
图标:10-连接板;20-连接件;30-固定帽;40-塔壁;101-第一料板;102-第二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包括连接板10和连接件20;连接板10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连接件20能够伸入第一安装孔内与连接板10连接,且每个第一安装孔对应一个连接件20。
具体的,该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包括连接板10和连接件20,在连接板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且多个第一安装孔沿连接板1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一第一安装孔均能够对应一个连接件20,连接件20的一端能够伸入安装孔内,与安装孔的孔壁固定连接,进而实现连接件20与连接板10的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在一个连接板10上设置有多个连接件20,连接件20的一端与连接板10固接,连接件20的另一端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且用于穿过塔壁40,进而实现该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与塔身的连接;当需要进行测量塔接地电阻工作时,操作人员佩戴绝缘手套能够直接手持在连接板10上,无需一个一个的拿起连接件20,进而增加了操作人员的手持接触面积,更便于操作;同时,因为连接板10的尺寸远大于连接件20的尺寸,无需使得绝缘手套去直接接触连接件20,进而减小了拆装时对绝缘手套的磨损,只需将整个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整体拆除即可,无需再逐一拆除每一个连接件20;另外,通过连接板10将连接件20整合,不仅便于拿取、操作,同时能够有效的防止连接件20的随意丢失,且整体连接稳定性更强。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安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连接件2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第一螺纹结构与第二螺纹结构配合连接。
具体的,连接件20能够与连接板10螺纹连接,即位于连接板10上的第一安装孔的孔壁设置第一螺纹结构,在连接件20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二螺纹结构,使得第一螺纹结构与第二螺纹结构能够配合连接,进而实现连接件20与连接板10的连接。
其中,连接件20采用螺栓。
类似的,连接件20伸入第一安装孔,并与连接板10焊接固定。
具体的,当连接件20的一端伸入第一安装孔后,能够通过焊接的形式将连接件20和连接板10固定,此时第一安装孔不仅用于提供安装连接件20的安装位,同时也用于连接件20安装时的定位。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图3所示,连接板10包括第一料板101;第一安装孔设置在第一料板101,且沿第一料板101的厚度方向延伸;安装孔贯穿第一料板101设置,或安装孔设置为盲孔。
进一步的,连接板10还包括第二料板102;第二料板102设置在第一料板101的一侧,且第二料板102远离第一料板101的一侧能够与塔身抵接。
进一步的,第二料板10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且第二安装孔的位置与第一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连接件20能够穿过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的,第二安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能够与连接件20螺纹配合的第三螺纹结构。
在实际使用时,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还包括固定帽30;连接件20依次穿过第一料板101、第二料板102和塔壁40,且固定帽30设置在连接件20朝向塔壁40的一端。
进一步的,固定帽30与连接件20螺纹连接。
具体的,连接板10包括第一料板101和第二料板102,第一安装孔设置在第一料板101上,在第二料板102上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安装孔,连接件20能够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并与整个连接板10固定连接,连接件20穿过的一端用于与塔身连接,连接件20的另一端能够伸入至第一料板101,同时第二料板102远离第一料板101的一侧面与塔身的侧壁抵接,固定帽30能够设置在连接件20与塔身连接的一端,且能够与连接件20螺纹连接,便于拆卸与安装,固定帽30是用于加固连接板10、连接件20与塔身的连接。
在实际上还使用时,将连接件20穿过连接板10,并与连接板10固定连接,连接板10中的第二料板102的侧面与塔身的侧壁抵接,使得连接件20穿过塔壁40,固定帽30与连接件20的穿过端螺纹连接,进而时间整个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相对于塔身的安装;拆卸时,只需将螺母拧下,将连接板10以及连接件20同步取出即可。
其中,第一料板101采用250mm*5mm的镀锌钢件,第二料板102采用镀锌圆钢,且第一料板101与第二料板102焊接固定,进而确保整个连接板10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其中,固定帽30采用螺母,螺母能够与螺栓螺纹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地固定组件,包括上述的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还包括防盗螺栓;防盗螺栓用于将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加固在塔身。
具体的,将该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相对塔身固定后,且利用防盗螺栓进行加固,进而形成一种连接稳固性更强的接地固定组件。
需要注意的是,接地引下线贴片结构的结构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在实施例一中已经详细阐述,故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6827.1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374688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H01R 4/64
专利分类号:H01R4/64;H01R4/30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第一申请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57号
发明人:张建锋
第一发明人:张建锋
当前权利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代理人:王术兰
代理机构:1137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