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对于领导力的各种阐述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性质的研究者群体对领导力的研究方向也有所侧重,特别是对于非权力领导力的相关研究,被认为是解析领导力神秘面纱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构建非权力领导力以及非权力领导力的自我修炼之道展开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非权力领导力;构成;自我修炼
权力领导力与非权力领导力影响着领导者的决策有效性。所谓非权力领导力,指的是领导者的品质、作风、知识、能力、业绩以及行为榜样等非权力因素对被领导人造成的影响力。影响别人的行为,谓之领导;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则谓之领导力。所谓非权力领导力,是指领导者通过自身良好综合素质和行为的体现,建立领导威信,从情感上影响下属,使下属团结在自己周围的一种凝聚魅力。它与领导者的地位和权力没有必然联系,是以领导者的品德、才能、知识、感情等为基础而产生的。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非权力领导力与权力领导力在现实中并驾齐驱,特别是非权力领导力越来越成为提高领导力的重要方面,领导者应予以高度重视。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中国船舶燃油供应总量为2176万吨,比上年增长12%,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2018年中国船供油总量达到2330万吨,比上年增长7%,其中,保税油供油总量预计为1150万吨,比上年大幅增长15%,成为带动中国船供油市场需求总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见图1)。
一、非权力领导力的概念
非权力领导力主要是由领导者自身的领导素质、行为所形成的领导作用,这种作用没有太多限制性的影响,也没有上下级授予权利的一种管理形式,更不受制于固定领导形式的约束以及行为限制。而这种非权力领导力对于领导者的影响力相较于权力领导力而言,在实际应用中,前者是更加具备稳定性、持续性的影响力。在这种非权力性领导力的影响作用之下,能够引导领导者关于自身的心理建设以及领导行为在决策上的优化,非权力领导力是直接由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学识水平的高低、日常生活的品行、及领导行为各种因素所形成的一种神秘性领导力。通过实际的日常生活的习惯性实施,向人们展示领导力的形成以及过程变化,具备神秘性面纱的非权力领导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吸引力和感召力。相对而言,引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领导思想,领导者的非权力领导力能够充分地发挥其权威性、切实性、以及决策的主观意识等作用。这种非权力领导力在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以及随机应变对于发展的有效管理。
二、非权力领导力的构成
领导者掌握着社会公共行政的基本领导权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的责任感是作为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社会品德,对于非权力领导力的自然构成因素有着众多独特的特征。领导者在个人工作范围中具有职权决策、开发组织、领导协调等基本领导权力,领导者不同的职位管理是构成非权力领导力产生高效作用的前提条件之一。领导者是否能够合理地运用公司组织的相关领导活动,所产生的规律性能够对提高被领导者的关注力、吸引力、以及自然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并且相应地反映出了领导者的个人领导素质。领导者的非权力领导力能够充分地发挥领导者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与被领导对象的信息交流、信息共享等优势。并且自然地流露出亲和感、自身素质、领导魅力。领导者的个人品德、职业素养、管理能力以及领导措施等都是构成非权力领导力的重要因素。
1.高尚的品德是基层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内在底蕴
品德的形成范围有着相对广泛的指标幅度,品德指的是个人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所形成的特征及标签,而对于领导者的个人管理评价指标,非权力领导力的影响与领导者的个人品德有着重要的关系。简单来说,非权力领导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称之为领导者的个人道德品质的另一种描述方式,并且也是领导者做决策的一种底蕴、根据。领导者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品德能够直接地影响到领导者的个人领导形象和权威程度。对个人来说,品德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意识性力量,它的力量能够将个人的意识形成自然的感召力及震撼力。优良的个人品德是非权力领导力的主要内在底蕴,而这种底蕴能够帮助领导者塑造关于个人优良的思想品格以及良好的权威形象,能够自然地形成一种无形的领导力量和强大的感染力,这种无形的个人领导力量同时也能够形成自然的号召力和说服力,从而征服被领导者,实现领导力的最终目标。这种无形的领导力,使领导者的权力影响能够被人们所自然接受。
2.知识结构是领导者非权力领导力的生成依据
在运用非权力领导力的过程中,首先要非常谨慎地考虑权力的使用性质。一种需要权利的支撑才能平息的事件,有等级大小的区分,领导者应当正确地掌握。权力宁可备而不用,但要避免滥用权力的现象的产生。另外,领导者在使用权力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守三戒原则:(1)戒以权谋私。用自身的权利谋求领导者自身的利益,是领导领域中最忌讳的权利使用情况,这对领导力的影响是毁灭性的。(2)戒以权徇私:领导者要掌握权利的使用性质,对于下属要有正确的指导,并且在发出命令之前,要细思决策的各方面是否遵循权衡利弊的原则才可发出命令,令下属有目的性地去执行领导者的决策。(3)戒义气用权:领导者在进行决策以及下发指令之前,要区分清楚权力的用处,避免因个人的主观感受导致滥用职权的现象发生。滥用职权不但会影响领导者的领导形象,更会削弱领导者长期建立的威信。因此,领导者在每一次发出命令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斟酌命令的整体根据,谨慎地对待每一次命令的发出。
一部分教师单一使用传统讲授,过分注重知识教育,缺少精神熏陶和情感培养,课堂教学虽然紧扣书本主题,却陷入照本宣科的泥潭。比如教师在讲解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时,可以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独特的生活经历与他们在文学中的创新做法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在增长见识的同时,记住社会实践的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影响学生在课堂之外对文化问题和现象的看法与观点,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三、非权力性领导力的自我修炼
1.正确发挥非权力性领导力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所积累到丰富知识,也是作为个人能力以及客观对待各种事物的一种智慧结晶,更是促进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领导者通过合理地利用自身不断学习所获得的知识结构,来促成非权力领导力的产生,这也是非权力领导力的形成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领导者个人的学识程度,通过合理地运用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力量对被领导者以及各个层面的对象产生无形、巨大的说服力,同时也形成了威严的领导形象,也是自身产生正确决策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无形的凝聚群众的号召力。领导者应当与时俱进,正确把握知识与信息时代的准确时机,对自身的知识水平要有更高的要求。知识能够引导领导者在实际的领导事项中产生更多决策为导向条件,它的主要特征决定着领导者的决策以及管理知识化水平的高低。领导者要针对不同时期所产生的管理知识要有系统的了解,以及结合当代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个人领导能力。领导者的知识水平与个人品德是挂钩的,领导者如果只是具备了崇高的个人品德,而没有具备相对应的知识水平,那么对领导个人的非权力领导力所辐射的范围将有所限制,发挥不了最高效的领导作用。领导力需要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力以及高尚的品德条件之上,才能够达到服众的要求。
通过重组《PLC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去。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主要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PLC应用技术》中运用虚拟仿真技术不仅能节约成本,而且无论是课堂的教学效果还是实验教学的效果都会大大提升。而校企联合来进行PLC的实践教学则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今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
2.注重品德修养,树立良好形象
品德的性质在不同立场的人物性质上有不同的作用,对于领导者的立场及个人世界观上,品德的高下,是被领导者对领导者个人进行评价的标准之一。领导者首先要做到绝对的公正、始终保持客观的立场来看待问题与权力的性质;而相对的清正廉明、忠于职守的领导状态能够为领导者树立正面的领导形象,并且自然地形成强大的号召力、行动力、说服力和影响力等领导作风。领导者平常的领导作风也是作为领导形象的基本体现。领导者能够保持一贯的优良作风,促进被领导者更乐于接受领导者交给的工作,提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工作效率。
3.丰富知识,提高领导能力
精通个人所管辖领域内的业务知识,广泛涉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是目前新时代领导者所具备的个人管理能力条件之一。个人的管理能力以及知识水平的高低是目前评价领导能力的基本考核条件,领导者在提高个人知识能力上应当主要从这几个部分出发:高新技术的了解、个人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的提高、实际的决策能力。另外,领导者通过重视情感的作用,与下属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大量的成功管理案例显示,被领导者的大部分行为主要受到个人情感的影响与精神支配。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要合理地与被领导者建立友好、融洽的上下属关系,使被领导者形成亲切感,执行命令时自然而然地产生责任感,这也是领导者的管理能力之一。
四、结束语
通过这种自我修炼、自我反观的方式,能够提高领导者对于非权力领导力发挥的正确决策,有利于领导者对自身领导力的深化改革,并且推进领导者的相关领导行为及确保领导过程能够有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安红梅,刘海涛,安长虹.论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J].区域经济评论,2003,(5):54-55.
[2] 黄军昌.领导者如何提升威信的“软实力”[J].党政干部论坛,2015,(3):26-27.
[3] 潘虹玮.获得非权力影响力 实行柔性领导[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4):67-68.
[4] 许虹.浅析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J].政府法制,2007,(3):36-37.
作者简介:刘颖瑜(1965—),女,本科,副教授,管理培训部经营管理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电力企业管理专业教学与研究,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策划、教学与管理工作。
标签:领导者论文; 领导力论文; 权力论文; 领导论文; 品德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管理学论文; 领导学论文;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年第6期论文;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