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波组织凝固治疗牙龈瘤48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广华,刘静静[1](2019)在《35例牙龈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牙龈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我院35例牙龈瘤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均根据瘤体大小行瘤体切除联合翻瓣术,且尽可能恢复术区功能及美学效果,观察术后效果。结果牙龈瘤主要临床特征:女性20~29岁多发,瘤体主要位于上下颌唇颊侧,纤维型多见,其次为肉芽肿型、血管型。随访1个月~1年患者DI及GI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年DI 0级所占比例由术后1个月的2.86%增加至34.29%;GI 0级所占比例从术后1个月14.29%增加至48.57%;术后随访3个月时,治疗有效率88.57%;随访1年时有效率85.71%;术后1年随访评估患者美容效果总满意度高达94.29%。结论牙龈瘤采用瘤体及牙周手术,不仅可去除病变组织,保留牙龈正常形态和功能,还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及美学效果。
朱亚桥[2](2018)在《牙龈瘤非整体切除手术治疗的组织学观察及疗效评估》文中提出牙龈瘤是牙龈上生长的局限性反应增生物,是较常见的瘤样病损,具有肿瘤外形,但不具备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它由各种刺激因素引起,如局部慢性微小刺激、外伤性损伤、激素改变或某些种类药物。牙龈瘤最常规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有两个方面不足。(一)手术治疗后复发,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切除不彻底、没有彻底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或者是手术区再次损伤。(二)软组织缺损:在前牙区,会造成美学缺陷;在后牙区,软组织缺损会带来附着龈宽度不足,水平性食物嵌塞。为预防手术治疗后复发,术前可通过彻底的牙周基础治疗去除局部微小刺激因素,提高术者操作水平以达到彻底手术治疗,严格医嘱避免术区再次损伤。然而,术者无法预防手术切除牙龈瘤后导致软组织缺损。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求一种治疗方法,在消除局部微小刺激的前提下,能够通过微创的方法治疗牙龈瘤,该方法能最大限度的保留软组织,尽量避免术后软组织缺损。本研究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牙龈瘤行牙周基础治疗前后上皮层和结缔组织的组织学变化,为临床上治疗牙龈瘤的改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探求一种改良的手术方式,即非整体切除牙龈瘤,能保留更多的角化牙龈组织;第三部分探求了一种牙周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治疗妊娠期龈瘤,给予瘤体过大,术后组织缺损过多,不能/愿承受手术者多一种治疗的选择。依据上述研究,提出了牙龈瘤临床治疗的策略。第一部分牙周基础治疗后牙龈瘤组织学变化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后牙龈瘤上皮层及结缔组织层的组织学变化。方法: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惠州市口腔院牙周科门诊收集临床诊断为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的患者,每类各15例,共30例。血管性龈瘤组别中,男6名,女9名,平均年龄29.8±1.8岁。纤维性龈瘤组别中,男8名,女7名,平均年龄34.5±2.4岁。其中,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的病例分别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例患者:第一组初诊时手术切除;第二组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1~2月手术切除;第三组经过牙周治疗后2~3月手术切除。检测两组患牙的如下指标:1.基线资料(1)初诊时出血指数,瘤体分布位点,瘤体直径大小;2.形态学检查(2)HE染色后上皮厚度及上皮层细胞的变化;(3)结缔组织微血管密度计数;(4)结缔组织胶原纤维面积;3.炎细胞检查(5)结缔组织CD45阳性细胞表达;(6)结缔组织巨噬细胞表达;4.免疫组化检查(7)上皮层组织及结缔组织TNF-α表达;(8)上皮层组织及结缔组织IL-10表达;(9)上皮层组织及结缔组织TGF-β1表达。将收集的数据导入spss16.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初诊时龈瘤分布位点、出血指数、龈瘤直径大小等基线资料;牙周基础治疗前后出血指数、龈瘤直径大小;手术切除组织CD45阳性细胞表达、巨噬细胞表达、TNF-α表达、IL-10表达、TGF-β1表达、微血管密度计数、胶原纤维密度面积、上皮厚度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初诊基线资料比较1.1龈瘤分布位点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组别中,初诊龈瘤位点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瘤体直径大小比较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组别中,初诊瘤体直径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出血指数比较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组别中,初诊出血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手术后指标2.1 HE染色结果2.1.1形态学描述血管性龈瘤组别中,初诊时上皮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上皮细胞层数多,主要是棘层细胞;上皮间水肿液聚集,棘细胞间隙加宽,表现为“海绵形成”;增厚的棘细胞层不规则,伴上皮钉突延长;基底细胞排列不齐。当牙龈瘤表面发生溃疡时,溃疡区域上皮细胞完全脱落,下方为大量的增生血管内皮细胞。牙周基础治疗后1~2月,上皮细胞层数减少,主要表现为棘层细胞减少;基底细胞排列致密。牙周基础治疗后2~3月,上皮细胞层数减少,基底细胞排列更加致密,各层细胞轮廓清晰,上皮钉突浅。纤维性龈瘤组别中,初诊时上皮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棘层细胞间隙增宽,表现为“海绵形成”;基底细胞排列致密,棘层细胞位于基底层浅层,层次最多;颗粒层细胞胞核浓缩,染色深;牙周基础治疗后1~2月及2~3月,棘层细胞间隙正常,各层细胞轮廓清晰。2.1.2上皮厚度测量血管性龈瘤组别中,牙周基础治疗后上皮厚度逐渐减小,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纤维性龈瘤组别中,初诊、基础治疗后1~2月、基础治疗后2~3月上皮厚度无明显变化,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微血管密度计数牙周基础治疗后,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组别微血管密度计数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2.3胶原纤维面积牙周基础治疗后,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结缔组织层胶原纤维面积逐渐增多,三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牙周基础治疗后2~3月,血管性龈瘤胶原纤维面积低于正常牙龈;而纤维性龈瘤胶原纤维面积高于正常牙龈。2.4 CD45阳性细胞在结缔组织层的表达牙周基础治疗后,CD45阳性细胞在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结缔组织层的表达均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巨噬细胞在结缔组织层的表达炎症发展期,巨噬细胞在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结缔组织层大量表达,TNF-α和IL-10大量表达,提示瘤体组织中巨噬细胞M1和M2表型均升高;牙周基础治疗后,巨噬细胞在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结缔组织层的表达均下降,TNF-α表达逐渐下降,IL-10表达无明显变化,提示在炎症控制期,瘤体组织中巨噬细胞M1和M2表型均降低。2.6 TNF-α在上皮层和结缔组织层的表达牙周基础治疗后,TNF-α在血管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上皮层及结缔组织层的表达均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 IL-10在上皮层和结缔组织层的表达血管性龈瘤上皮层和结缔组织,基础治疗后1~2月相较初诊,IL-10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础治疗后2~3月相较基础治疗后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性龈瘤上皮层和结缔组织,基础治疗后1~2月相较初诊,IL-10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础治疗后2~3月相较基础治疗后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 TGF-β1在上皮层和结缔组织层的表达牙周基础治疗后,TGF-β1在血管性龈瘤上皮层和结缔组织层的表达均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纤维性龈瘤上皮层和结缔组织,基础治疗后1~2月相较初诊,IL-10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础治疗后2~3月相较基础治疗后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牙龈瘤炎症未控制切除标本,瘤体组织中巨噬细胞M1、M2表型均升高;牙周基础治疗后,炎症控制切除标本,巨噬细胞M1、M2表型均下降。2,炎症控制标本较炎症未控制标本,血管性龈瘤上皮层细胞层数减少,上皮厚度减少,上皮形态逐渐正常。为牙龈瘤非整体切除术提供了组织学依据。3,牙龈瘤炎症控制标本较炎症未控制标本,结缔组织层微血管密度计数下降,胶原纤维面积升高。第二部分牙龈瘤非整体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目的:评价传统手术和非整体切除手术治疗牙龈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经临床诊断为牙龈瘤的患者33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对照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中,男7名,女11名,平均年龄35.3±3.2岁;实验组中,男6名,女9名,平均年龄39.7±1.9岁。手术前均行彻底的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切除牙龈瘤;实验组采用非整体切除手术治疗牙龈瘤。实验组具体操作是:牙龈瘤患区局部浸润麻醉,在瘤体区及周围牙龈处行沟内切口,翻全厚瓣,暴露患牙牙根面及牙槽骨,彻底刮除周围肉芽组织,去除患牙牙周膜及局部刺激物,根面平整,牙槽骨外形修整;切除瘤体病变增生部分,用微创组织剪修整瘤体组织外形,保留瘤体上皮及部分结缔组织,厚度约0.5 mm,保留的上皮组织及结缔组织大小正好覆盖术区创面,复位缝合。检测两组患处的如下指标:1、牙龈瘤位点;2、牙龈瘤瘤体直径大小;3、用VAS量化表记录患者术后疼痛感;4、术前、术后12周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5、术后12周牙龈退缩;6、术后12周牙龈乳头充盈指数;7、术后12周角化龈宽度变化值;8、用VAS量化表记录患者术后满意度;9、术后1~3年复发率。将收集的数据导入spss16.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的基线资料:患者年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瘤体直径大小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性别对比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瘤体位点分布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后的数据:两组间的角化龈宽度变化,牙龈退缩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后龈乳头充盈指数,术前术后菌斑指数,术前术后出血指数,术后疼痛VAS,术后满意度对比采用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瘤体分布位点,瘤体直径,术前出血指数以及术前菌斑指数,经统计分析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体如下:(1)对照组男7名,女11名;实验组男6名,女9名;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平均年龄35.3±3.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9.7± 1.9,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传统手术的18个患者,瘤体位于上颌11例,位于下颌7例;上颌前牙9例,上颌后牙4例,下颌前牙3例,下颌后牙4例;唇颊侧15例,舌腭侧5例。实验组15个患者,瘤体位于上颌10例,位于下颌5例;上颌前牙8例,占上颌后牙3例;下颌前牙2例,下颌后牙4例;唇颊侧10例,舌腭侧7例。两组采取卡方检验,位点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对照组瘤体平均直径是11.4±0.9 mm,实验组瘤体平均直径是10.5±1.1 mm,瘤体直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出血指数、菌斑指数采用秩和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患者治疗后疼痛感,实验组疼痛感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后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2周牙龈退缩,实验组0.77±0.16mm,对照组2.69±0.48mm,实验组牙龈退缩程度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12周牙龈乳头充盈指数;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实验组中,术后对比术前增加角化龈的宽度是3.00±0.28 mm。对照组中,术后对比术前增加角化龈的宽度是1.08±0.13 mm。实验组角化龈增加情况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实验组患者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术后1~3年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例均没有发现复发。结论:对于牙龈瘤的手术治疗,相比较传统手术切除,非整体切除手术的方式明显减少了术后软组织缺损,术后牙龈充盈度更好,在1~3年的观察期内,没有发现复发病例。提示在掌握严格适应症条件下,在标准的手术指导下,对于牙龈瘤的治疗,非整体切除手术可以比传统手术切除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大规模推广前,大样本研究和长期疗效随访仍然必要。第三部分妊娠期龈瘤的非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目的:评价牙周非手术治疗对妊娠期龈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5名诊断为妊娠期龈瘤的患者,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此研究。患者分娩后2~6月牙龈瘤仍然没有消退,就诊。记录瘤体出现时间,瘤体所在患牙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瘤体直径大小。所有患者先接受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之后每3~6月行牙周支持治疗,并记录治疗后3月、6月、12月患牙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病例随访1~5年。将收集的数据导入SPSS(16.0,USA),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患者年龄,孕期发病时间,瘤体部位,瘤体直径,瘤体消退时间,进行统计描述。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6月、12月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两独立样本,分别采用秩和检验,a =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瘤体消退时间与瘤体直径大小、瘤体位点以及患者年龄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线性相关检验。结果:25名患者中,年龄22岁至38岁,平均年龄27.1±3.1岁。2例出现在孕期1~3个月,18例发生在孕期4~6个月,5例出现在孕期8~10个月。18例瘤体发生在上颌,经过口腔卫生指导、菌斑控制、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及支持治疗,在没有手术的情况下,瘤体完全消退。其中,3例瘤体直径小于5mm,治疗后消退平均时间为3.6 m,4例瘤体直径为5-10 mm,消退平均时间为7.5 m,11例瘤体直径为10~15 mm,消退平均时间为10.2 m,6例瘤体直径为15~20 mm,消退时间为15 m,1例瘤体直径大于20 mm,消退时间为22 m。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月、6月、12月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相关性分析,瘤体消退时间与瘤体直径大小直接相关,与瘤体位点及患者年龄没有相关性。在1~5年的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复发的病例。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妊娠后妊娠期龈瘤可以获得瘤体完全消失的良好疗效。为不愿或不便行手术治疗切除牙龈瘤的哺乳期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手术方法术带来的软组织缺损的弊端。本研究给通过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龈瘤的组织学变化,临床上观察牙龈瘤非整体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妊娠期龈瘤的非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给予牙龈瘤治疗提供了临床治疗策略:1.术前需细致有效的牙周基础治疗。2.待结缔组织炎症控制后,保留上皮层及少量结缔组织的非整体切除术。3.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瘤体过大,术后组织缺损过多,不能/愿承受手术者。此法可以消除血管性龈瘤,但治疗期较长。4.不易消除的纤维性龈瘤仍需手术治疗。
金泽高,程杰[3](2016)在《手术切除牙龈瘤同步行累及牙即刻再植远期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价手术切除牙龈瘤同步行累及牙即刻再植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口腔科择期行牙龈瘤手术切除患者134例,随机分成传统组和种植组,传统组采取常规牙龈瘤手术切除方法,种植组采取手术切除牙龈瘤同步行累及牙即刻再植,术后对患者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随访中牙龈瘤治愈情况及再植牙情况。结果:种植组患者术后治愈率为97.0%,牙龈瘤复发率为3.0%,与传统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共有6例(9.0%)12颗(10.5%)再植牙出现失败,累计成功率89.5%。结论:手术切除牙龈瘤同步行累及牙即刻再植具有较好的远期效果,临床治愈率高,牙龈瘤复发率低,再植牙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延欣虹[4](2016)在《微波热凝治疗牙龈异常出血疗效评估报道》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微波热凝在治疗牙龈异常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牙龈异常出血87例,给予患者微波热凝技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87例患者中显效和有效人数有80例,总有效率为91.9%,整体疗效明显,其中7例首治无效,有局部感染,经两次以上的恢复治疗后,均治疗成功。结论:对牙龈异常出血的患者采用微波热凝术进行治疗,其效果比较明显。
王益华[5](2016)在《单纯瘤体切除与局部药物注射治疗牙龈瘤》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一种创伤小、保留患牙且复发率低的牙龈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160例门诊诊断明确的牙龈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按传统手术术式,在切除瘤体的同时,拔除病变所波及的牙齿,并去除病变所波及的牙周膜、骨膜及邻近的骨组织;治疗组则在单纯瘤体切除的同时,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甲硝唑混合液。比较两组的感染率和复发率。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感染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纯瘤体切除与局部药物注射相结合是保留患牙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王涛[6](2010)在《微波组织凝固法在牙龈瘤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微波热凝法治疗牙龈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牙龈瘤患者采用不拔牙的单一微波热凝治疗,均一次性去除龈瘤。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20例牙龈瘤均1次治疗痊愈,术后随访118个月,无复发病例。未见其他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微波热凝法对牙龈瘤在达到治愈的同时保存了牙齿,患者易于接受,且安全有效。
杨雷[7](2010)在《不同方法治疗不良修复体引起的牙周疾病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为解决不良修复体造成的牙龈美学问题。本文研究2007年9月-2009年9月大庆油田总院口腔修复科门诊不良修复体病人共148例。分别采取高频电刀、激光、微波热凝四种不同方法行牙龈切除,同时修整牙龈形态,恢复重建牙周生理功能和外观。分别观察分析术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创面愈合时间,并比较四组的差异。结果表明:1、高频电刀组、CO2激光组、微波热凝组岀血量较少,创面小,术野清晰;传统牙龈成形术组出血量较大,创面略大。2、高频电刀组、CO2激光组、微波热凝组更能有效控制牙龈炎症。3、四种方法治疗牙龈增生性病变近期与远期疗效可靠。
张淅,姚瑶,刘迎飞[8](2009)在《牙龈成形术重塑牙周外形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应用高频电刀或微波热凝行牙龈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3例不同病种不同程度的牙龈增生患者,随机分为高频电刀组、微波热凝组、常规手术组,分别行牙龈切除,同时修整牙龈形态,恢复重建牙周生理功能和外观。结果三组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牙龈外形美观,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2,P>0.05)。但常规手术中出血较多,术野不清,术后需塞治止血,存在患者畏惧,影响正常生活等诸多不利因素。结论采用高频电刀或微波热凝行牙龈成形术,与常规手术治疗相比是一种"微创治疗",操作精准,方法简便,缩小创面,复发率低,疗效完全可靠,明显优于常规手术治疗。
王艳虹,吴联友,陈定军[9](2007)在《微波热凝治疗增生性龈炎50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微波热凝治疗增生性龈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0例口腔门诊增生性龈炎患者采用微波热凝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创面2周愈合,牙龈再生附着良好,随访的28例有效率100%,随访0.5~1年无复发。结论:微波热凝治疗增生性龈炎操作简便,时间短、创伤小,效果肯定、安全有效,患者无痛苦、易接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孟炎杰,李冬云,刘娟娟[10](2006)在《微波治疗口腔良性肿物97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二、微波组织凝固治疗牙龈瘤4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波组织凝固治疗牙龈瘤48例(论文提纲范文)
(1)35例牙龈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3.1 软垢指数 |
1.3.2 牙龈指数 |
1.3.3 治疗效果评价[5]: |
1.3.4 美学效果评价[5]: |
1.3.5 牙龈退缩程度标准[6]: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牙龈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见表1 |
2.2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DI及GI情况见表2 |
2.3 本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及美容效果分析 |
3 讨论 |
(2)牙龈瘤非整体切除手术治疗的组织学观察及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血管性龈瘤的研究进展 |
第一部分 牙周基础治疗后牙龈瘤组织学变化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第二部分 牙龈瘤非整体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妊娠期龈瘤的非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论文相关病例 |
一、非整体切除手术治疗牙龈瘤 |
病例一 |
病例二 |
病例三 |
病例四 |
二、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牙龈瘤 |
病例五 |
病例六 |
病例七 |
三、牙周非手术治疗妊娠期龈瘤 |
病例八 |
病例九 |
病例十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牙周基础治疗知情同意书 |
手术知情同意书 |
在职博士临床工作总结 |
个人简历 |
致谢 |
(3)手术切除牙龈瘤同步行累及牙即刻再植远期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
2.2随访中再植牙治疗效果情况 |
3 讨论 |
(4)微波热凝治疗牙龈异常出血疗效评估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6)微波组织凝固法在牙龈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主要仪器 |
1.3 治疗方法 |
1.4 疗效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7)不同方法治疗不良修复体引起的牙周疾病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综述 |
2.1 修复体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
2.2 不良修复体拆除的原因 |
2.3 牙龈成形术的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对象及分组 |
3.2 材料与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4 观察内容 |
3.5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四种方法术后临床观察情况比较 |
4.2 四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第5章 讨论 |
5.1 高频电刀牙龈成形术 |
5.2 CO_2 激光牙龈成形术 |
5.3 微波综合治疗仪牙龈成形术 |
5.4 传统牙龈切除术和牙龈成形术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0)微波治疗口腔良性肿物9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仪器 |
1.3 治疗方法 |
1.4 疗效判断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微波组织凝固治疗牙龈瘤4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35例牙龈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分析[J]. 王广华,刘静静. 西藏医药, 2019(01)
- [2]牙龈瘤非整体切除手术治疗的组织学观察及疗效评估[D]. 朱亚桥. 武汉大学, 2018(06)
- [3]手术切除牙龈瘤同步行累及牙即刻再植远期效果研究[J]. 金泽高,程杰.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6(03)
- [4]微波热凝治疗牙龈异常出血疗效评估报道[J]. 延欣虹. 中国医药导刊, 2016(09)
- [5]单纯瘤体切除与局部药物注射治疗牙龈瘤[J]. 王益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02)
- [6]微波组织凝固法在牙龈瘤治疗中的应用[J]. 王涛. 实用临床医学, 2010(05)
- [7]不同方法治疗不良修复体引起的牙周疾病的对比研究[D]. 杨雷. 吉林大学, 2010(08)
- [8]牙龈成形术重塑牙周外形的临床研究[J]. 张淅,姚瑶,刘迎飞. 中华全科医学, 2009(01)
- [9]微波热凝治疗增生性龈炎50例[J]. 王艳虹,吴联友,陈定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07(08)
- [10]微波治疗口腔良性肿物97例临床分析[J]. 孟炎杰,李冬云,刘娟娟. 医药产业资讯, 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