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连根(肥城市第三中学,山东泰安271609)
作为在教室讲台上奋斗了多年的一名教师来说,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关注,使学生迅速做好听课的心理和知识准备,为进入新课创造有利条件。
其一,恰当的“新课导入”能大大增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中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前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思绪是分散的,上课后他们很难一下子安静下来,很难把精力完全集中到新课上来,进入学习状态。如果教师直接开始平铺直叙的讲课,在开始阶段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到后面的教学。在这时,如果能够用巧妙的方法导入新课,无疑会造成一种新的气氛。这种气氛将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并迅速进入新课的情境之中。那么,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情感过滤是小的,师生之间是和谐的,因而教学效率是高的。种种成功的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就是课上课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高度和谐。
其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教师能够采用得力的课堂导入方式,在课堂的一开始就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状态下的学生能过全神贯注,思维活跃,因而也就会有高的学习效率。
其三,在课堂导入中,教师用种种方式将学生置于新的环境中,就会激起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的新的认知需求。在导入中教师要善于建立新的教学内容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确新的教学内容对自己的认知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在导入中,教师还可以设法制造原有认知结构与新教学内容的对峙,并使这种对峙表面化,激化,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认知上的差距。
再有,在上课一开始的导入阶段就指出本堂课的要点和重点,有助于学生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然后引出新知识。让学生明白,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铺垫,从而巩固自己的知识网络。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巧妙的课堂导入呢?
由旧知识导入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教师可以由检查提问旧知识开始,通过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过渡到新知识的讲授中,这样可以自然的把新知识纳入到旧知识结构中,从而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低层次的知识,才能理解和掌握与此相联系的较高层次的新知识。例如,在讲授《抛体运动的规律》一节时,导入可以这样做,首先教师提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以及运动合成的知识。学生通过回忆、思考、回答这些旧知识问题,然后过渡到新课学习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抛体运动,更能理解这一运动的本质。这就是让认知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这种方法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在物理的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还可以依据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或者利用图片、幻灯片、录像以及多媒体等辅助手段进行情景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分析和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导入方法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解《万有引力与航天》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看一些关于航天的图片,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卫星发射或天体运动的视频,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以及科学的魅力,从而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有利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中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再加上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经典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如在讲《牛顿运动定律》时,教师可以讲一下牛顿的趣事;在讲《电学》时,教师可以介绍富兰克林;在讲《电磁感应定律》时,教师可以介绍法拉第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发展史,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为新的内容讲授做好铺垫。
新课的导入方式还有很多,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应当有明确的目的,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具有启发性,做到激其情、引其疑、导其思。当然还要符合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另外,导入切忌千篇一律,应让学生感到新颖,有创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整堂课的注意力和良好的思维状态,并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汲取更多的物理知识。这就是好的课堂导入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