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和“拓”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和“拓”

王小艳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走入课本。同时,教师也要学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拓展学习、开阔视野。而这些也将体现在教师的个性教学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上。在本文中,笔者将浅要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和“拓”,并提出了四种教学方式,以期与各位同仁交流。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拓”

我们知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出色的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很好的“导演”。另外,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这是教师讲授所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

另一方面,语文学科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综合系统,这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与之相媲美的。而这种综合性的特点为拓展延伸提供了契机。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正是依据语文学科这种综合性的特点,注重语言学科诸要素的联系,由课内向课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适当的知识延伸,是学生在教师的调动下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迁移环节。相比较那种拘守于一隅、孤立地处理教材的形式,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对学生思维广度、灵活程度的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应该使全体学生能根据课文所学主动地学习课文以外的东西。若没有这一点,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难以形成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课文当做传授语文知识的载体,更应该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提供给学生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启迪和教益。

作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文学科,教师应让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构建“向生活学习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课堂学习永远不是语文学习的重点,而应该成为学生更自由、更主动地学习的起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以点拓面,再由面驭点,在沟通相关联知识的过程中,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下面,笔者将介绍四种教学形式,希望能给大家的语文教学提供帮助。

一、扩展延伸式

扩展延伸式这一形式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教材某一信息点向教材以外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扩展延伸,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内在联系,以点拓面,再由面驭点,在沟通相关联的知识过程中,达到综合学习的效果。相对于那种拘守于一隅、孤立地处理教材的形式,这种扩展延伸式对学生思维广度、灵活程度的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这类形式是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由点向外辐射扩展延伸。如学《白杨》可联系有关守卫的影视;学《爱莲说》可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上好这一类型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要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实施。

二、时文积累自主交流式

学语文仅靠教材、课堂,这对奠定文学基础的中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由于教材多年“老面孔”的局限,也极不利于学生吸收鲜活的语文信息。教师有意识地从报刊杂志选取时文或从新华书店选择时文读本,供学生每日课余闲暇阅读,不失为补苴罅漏之举。

这类课可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骤是学生阅读文章作读书笔记,教师教阅读和作笔记的方二步骤是每周专门设置一节阅读课,由学生自主交流。具体过程是:每节课由两名学生准备本周内阅读的几篇文章,安排好交流的步骤环节。上课时由两名学生主持穿针引线,或问或答、或读或评、或讨论或辨析;最后几分钟教师解疑、总结。可见,上好这类课需要教师观念的转变:真正地相信学生,敢于放手,给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

三、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式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比比皆是,但仅读一篇作品很难对这些大家的作品乃至人物有全面的了解。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确定某位作家作品作一个专题,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那么对学生蓄积多方面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综合性全面素质,完善人格是大有裨益的。当然,这类课操作起来,不但不能拘于课时(查资料利用周末、课余时间等),而且要求教师本人具备一定的研究指导能力。

四、社会实践式

通过社会实践引进生活的“活水”、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变封闭性为开放性,使语文教学始终与社会生活、经济文化密切结合起来,对学生蓄积多方面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奠定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怎么“放”?又怎么水到渠成的“收”呢?所谓“放”,笔者认为要做到这样几点:课堂上要有充分的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课堂上要给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充足的时间;教师还要能设计很好的既注重文本阅读又能调动学生经验的话题。至于“收”,笔者认为,应该是教师的恰如其分的点评、小结与讲析,因为现在很多语文课堂教学的环节教师一般比较注重“过渡”而忽视小结;应该是教师机智而艺术的牵引,因为在学生的课堂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偏离教学主线的“擦边球”,甚至是远离教学主线的“任意球”,那么,教师用及时的“收”来纠正和牵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还要善于在一定的时间抓住机会“打住”课中活动,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收”不住就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了。????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要善于“导”和“拓”,预设要有弹性,有留白的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要大胆鼓励、利用;对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让其思维“归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动态生成的理念,要科学而艺术地融合“预设”、“留白”和“生成”。唯有如此,课堂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成为动态生成的生命历程,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师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也才会共同提高。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埠河中学434300)

标签:;  ;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和“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