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儒家仁爱思想中的自爱观论文

刘霞:儒家仁爱思想中的自爱观论文

摘要:“仁者,爱人”是儒家仁爱思想的经典表述形式,“爱人”是仁爱思想的核心要义,然而儒家经典中隐含或显现出的自爱思想亦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溯源“仁”的字形构造,依据儒家经典原文,挖掘“仁”蕴含的“自爱”思想,详述“自爱”与“爱他”的关系,及在此问题上孟、墨、杨三人所表现出的差异。最后重申自爱思想被逐渐忽略的原因,发掘儒家仁爱中自爱思想的意义。

关键词:仁 爱人 自爱

仁爱思想是孔子乃至整个儒家思想中的核心理论之一。但“仁”的概念却不是由孔子提出,早在孔子之前,仁字就已被多次使用。孔子因袭了前人关于“仁”的观念加以省察和思考,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仁爱理论。《论语•颜渊》中,“仁者,爱人”则成了儒家仁爱思想的最经典表述。

大多数儒学研究者认为,儒家仁爱思想的发生和实现是推己及人的过程,是一个以己为中心点向四周扩散的波纹,即同心圆结构。孟子所言,是亲亲、仁民、爱物的层层推广。这个结构切合了儒家仁爱思想的要义,但却因侧重在仁爱思想的推广与实现上,而很容易忽视掉仁爱思想的内在立足点——个体自我。所以,“仁者,爱人”常常被简单理解为爱他人。其实“爱人”不仅是“爱他人”,也是“爱己”,即“仁者,自爱爱他”。

一、儒家“自爱”思想的隐含与显现

(一)“仁”字本义中“自爱”的可能性证明

“仁”字的起源、最初构形和相关本义至今仍旧是个迷,但是很多学者都对此做了深入的考证研究、设想和论证。区别于传统“从人从二”的“仁”字结构表述,战国玺印文中仁写成“上身下心”的结构。这一发现吸引了许多学者将其作为“仁”字的新构形加以研究和解读,这些研究关键在“如何阐释‘身’”的问题上,对此王中江先生在相关论文中对诸多学者的论断做了重要的评析和总结。

王先生指出:“由于‘仁’的根本意义是爱人尤其是爱他人,为了与此统一起来,刘翔和白奚就把‘从身’的‘身’直接地当成了与自己同类的‘人’和‘他人’,以清晰地显示出‘仁’的‘爱人’意识和旨趣”①。同时他也评判说这种“以自己的‘身’为‘人’或‘他人’是走不通的,至少是非常勉强的”②。因为“人身当然也包括了自己、自我的‘身’在内”③。

王先生的评析是比较中肯的,从他的论说中可以看出,诸多学者在释读“身心”的仁字构成时,基于“仁爱的根本意义在爱他人”的预设,极力拉开“仁”与“己”的关系,煞费苦心地撇清“身”中本来蕴含的“自身”内涵,结果却是极为艰难与牵强的。基于儒家仁爱主体思想的设定和博济天下的儒家情结,他们很难接受和承认儒家仁爱中蕴含的自爱因素。事实上,将“身”引申为“己”和“我”是可取的。“从身从心”的“仁”字构形则是将主体自身身心和谐的自爱思想作为儒家仁爱的内在起点和立足点的最好表述。

(二)儒家典籍中隐含的“自爱”思想

《论语》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典籍之一,是孔子思想的集中显现。遍看《论语》各篇,并没有“仁者,自爱”的明确表述,似乎早期儒家是不重视“自爱”的,然而《论语》语句中却无处不显现着“自爱”的智慧。比如曾子病重时对弟子们所说的话:“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④这充分体现了其对自我肉体生命的敬畏和爱护。而孔子“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则既是基于为政理想所做的理性权衡,也是尊重和保护自我肉体生命的明哲智慧。

在儒家的主流意识里,性善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儒家仁爱思想的推广与实现很大程度上基于性善的思想。没有性善思想做支撑,儒家很难不依靠外在规制而依靠主体自身自觉实现忠恕之道,实现自爱向爱他的过渡。己欲立、欲达时不是先立人、达人,而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即使自我珍视自己的生命,却轻视和任意践踏他人的生命和人格。

当然,杀身成仁只是儒家针对特殊情境所采取的极端做法,然而从儒家基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大孝心理所作出的保全自身的努力,及为实现社会理想而自我珍视、修养的行为,可以看出儒家即使是对肉体生命的爱,也是有精神内在支撑的。儒家的修身、修心的理论无处不体现出对自我生命的关照及寻求身心和谐的旨趣。

(三)“仁者,自爱”思想的明确提出

“仁者,自爱”思想的明确提出可见于《荀子》。“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⑥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儒家不仅有“仁者,自爱”的提法,而且比起“使人爱己”和“爱人”来说更胜一筹,彰显了“仁者,自爱”的重要意义。

汉代的扬雄在《法言•君子》中说:“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未有不自爱敬而人爱敬之者也。”⑦可见,在扬雄看来,自爱是爱他的前提和基础,是仁爱的内涵之一,更有甚者自爱是仁之至也,即仁的最高境界。当然“自爱,仁之至也”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毕竟儒家仁爱的核心要义是爱人,仁是通过爱他而展现出来的。此外,北宋王安石曾说:“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⑧把对自己的爱作为仁的发端,从而再推广到他者。

二、“自爱”与“爱他”的圆融

(一)情感基础

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自爱”与“爱他”没有根本性矛盾,且可以相互圆融。至于如何使“自爱”与“爱他”圆融,儒家提出了“推己及人”。如同儒家的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以自己所需作为参照,以一种情感性的将心比心推及他人,从而实现“自爱”与“爱他”的统一。而这种将心比心从而将自爱转化为爱他的过程实现,则如王中江先生所说是同情心,即孟子所谓“恻隐之心”的作用。因为自身的切身感受,从而在他人同样经历时,便能将对自身的爱转化到对他人乃至他物的身上,从而实现了自爱与爱他的和谐。

在核心数据库中,每个元数据都对应了一个数据模式,刚开始创建数据集的时候,应该先把相同的文件模式进行解析,并把获得的数据加入到数据元库中。在入库的过程中还应该提供详细的日志信息,对数据的类型、格式以及时间等内容进行统计,达到大幅度提高数据录入的效率和准确性[4]。

(二)理论支撑

对于肉体生命,儒家的自爱不是源自动物本能冲动、盲目、无限制的利己主义,而是清醒、理性、有节制、有原则的自爱。颜渊问仁时,孔子的回答“克己复礼为仁”。“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仁爱的实现要求对自我必要的规制和约束,这是一种理性自爱的体现。这就决定了儒家重视肉体生命与道教炼丹求长生不同,儒家肉体的自爱不是对肉体生命无休止的贪恋与不择手段的保存。“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⑤则是这种自爱走向极端的显现。舍身成仁——奉献肉体生命去换取精神生命的永恒,这种宗教般的英勇就义成了肉体自爱的最高依归。

①②③王中江.“身心合一”之“仁”与儒家德性伦理——郭店竹简“身心”字及儒家仁爱的构成[J].中国哲学史,2006(1):6.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是吕剧的发祥地,一代又一代艺人不断致力于吕剧的传承、弘扬。雅俗共赏的吕剧已成为东营人田间地头、堂前屋后、广场剧场演唱的一门群众艺术。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随着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40岁以下年轻人群体渐不知吕剧为何物。因此,有必要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文化的发展壮大,对吕剧在实施“黄蓝”国家战略背景下发挥其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进行思考和研究探讨。

三、立于杨、墨之间的孔孟仁爱

孟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以儒者特有的中庸立场评鉴杨雄、墨翟的思想,“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⑨在这段经典评述中,孟子所言虽过于夸张地将杨、墨思想极端化,但却精辟地道出了杨、墨两家的精神实质——杨朱“为我”,墨子“兼爱”。

不一会儿,天边响起一阵轰鸣,黑压压的鬼子飞机从东边的天空快速向高家岭方向飞来。看来,集结在山下的鬼子一直在等待的就是它们。

“加油。”声音小得像蚊子叫。我清了清嗓子,“还剩一分钟!”这次声音大了些。克里斯蒂娜另外的那只手终于够到了栏杆,她的胳膊抖得那么厉害,我还以为是脚下的大地在摇晃,导致视线晃动,而我没有注意到的缘故。

四、自爱的合理内涵被遗弃原因和发掘的意义

注释:

认识到仁爱中蕴含了自爱,自爱是仁爱实现的立足点,对于儒家功利思想的研究,儒家与其他各家思想间的比较研究有重大的意义。对“自爱”思想的正视和肯定能使当代人更真切地关照自我、体会生命的价值;同时允许有克制的自爱能避免人走向自私自利的深渊,成为利己主义的附庸。

关于儒家“仁爱”思想中所蕴含的“自爱”内涵长期被搁置和忽略的原因在前文中已有零星提及,总结来说,首先在于文本依据,儒家许多文本中虽然蕴含了自爱的思想,但明确提出“仁者,自爱”或说明“仁”中包含“自爱”的文本不是很多,仅《荀子》《法言》有相关记载。其次,千百年来,基于“仁者,爱人”的表述,学者们都囿于仁爱的精神实质在于爱他人,而忽略了自爱的存在。第三,出于儒者博济天下的社会担当和儒家家国天下政治理想的设定,儒者很不情愿甚至鄙弃谈及“自爱”。另外,“自爱”本身与“自私自利”微妙的界限,也是很多人规避的原因。

宋代大儒程颐曾将二者与孔子弟子子张、子夏相比附,批之为“厚则渐至于兼爱,不及则便至于为我”⑩,从儒家“过犹不及”的角度来看,二者似乎是走到了两个极端,都是不太可取的。这一评价中肯地道出了杨、墨、孟三家之爱的同异,然而却不是那么明晰。如果从“自爱爱他”所诠释的儒家仁爱的角度来审视三者之间的差异,一切就简单而清晰了起来。儒家“仁爱”即“自爱爱他”,墨子“兼爱”可以替换为“爱他”,杨子“为我”则可表述为“自爱”,当然,这只是简单化、结构化的概括,这并不意味着墨家不讲“自爱”,杨子不讲“爱他”,事实上,孟墨杨三家爱的博弈不在其“爱”中是否涵盖了自爱或是爱他的因素,而是在于他们在处理自爱与爱他二者的关系时是否圆融。通过这个简单的概括,可以看出,在自爱与爱他的关系上,墨子和杨子更多地倾向于其中的一种,而忽略了我和他者相依相存甚至是同体无间的关系。孟子所传承的孔子的“仁爱”思想则更好地体现了自我与他者、个体与群体的融合。自爱和爱他在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的正统“仁爱”思想中圆融了。

性善说最早由孟子明确提出,然而先秦时期的性善说缺乏形而上的依据,性善论的根基并不是很牢固,此时个人与他者之间仍存在着内在的界限,使得自爱与爱他的统一缺乏足够的依据。及至宋明时期,宋明儒者如程颢自家体贴出一个的“天理”,这个绝对的善的存在为其提供了形而上的支撑。万物都禀受同一个天理,基于这一终极大宇宙根基根据的存在,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内在的一体无隔,自我与他人、他物之间并不存在内在的分别,那么,自爱与爱他的圆融也就自然而然了。张载所谓“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程颐所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正是“仁者,自爱爱他”至上圆融境界的显现。

④⑤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3:103,163.

1987年由多瑞保,色热等达斡尔族老前辈的倡导组织下,梅里斯城区的部分达斡尔族同胞,自发地举办了第一届库木勒节活动。从此年年举办庆祝活动,由已往的民间活动,发展成为民办公助的民族节日活动。

⑥王先谦.荀子集解[M].沈啸寰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8:533.

⑦扬雄.杨子法言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93.

⑧王安石.王安石全集•荀卿篇[M].秦克等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中药材交易市场。目前四省(区)只有国家批准的正式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2个(陕甘),其他部门(农业部等)批准的中药材交易中心2个,宁夏的“国际枸杞交易中心”和甘肃岷县“当归贸易中心”,其他省(区)的中药材交易以农副产品形式进行。

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3:357.

⑩程颢,程颐.二程遗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224.

(3)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应用。BIM技术在建筑项目工程施工中,能够利用其三维成像技术实现建筑项目的虚拟建造,并通过建设过程预演及时发现项目的风险点,及时为相关方跟进、修改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例如,在施工预演时发现建筑结构在后期可能存在碰撞风险时,便可以及时利用BIM技术对该项目的设计数据及施工方案进行修正和调整,确保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周期。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7-0226-02

作者简介:刘霞,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责任编辑:张蕊

标签:;  ;  ;  ;  ;  ;  ;  ;  ;  ;  ;  

刘霞:儒家仁爱思想中的自爱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