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尺牍论文-张红军,张潇

文人尺牍论文-张红军,张潇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人尺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书法史,经典建构

文人尺牍论文文献综述

张红军,张潇[1](2019)在《尺牍变迁中的书史叙述与文人日常经典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古代,尺牍多用于私人间的信息交流,其本身的书写既受到礼制、尊卑的约束,又不乏个人情致的流露。尺牍书法在书史变迁中逐渐成为文人雅玩的寄意所在,而文人日常的艺术化同时也使得经典的边界在变动中重构着书法史的叙述。尺牍名实与礼俗文化今言尺牍,多是指书法的一种形制,但起初,乃是一种公文和(本文来源于《书法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陈前,季南[2](2019)在《朝鲜文人徐滢修与清朝文人纪昀尺牍交流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文人徐滢修1799年任副使出使清朝,得以和清朝文人纪昀相识,并结下了深厚的跨国友谊。徐滢修归国后,仍然与纪昀保持着尺牍往来,其《明皋全集》中收录徐滢修与纪昀的往来尺牍共八封。这些尺牍记录了二人交流的一些重要信息。在与纪昀的交流过程中,徐滢修对汉文化的兴趣变得浓厚,并且购买了一些理学书籍,用于朝鲜本土教化。徐滢修和纪昀的尺牍往来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反映出中朝两国文人真挚的友情。(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季南,陈静[3](2018)在《朝鲜文人金命喜与清朝文人交流研究——兼谈尺牍资料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文人金命喜曾在19世纪中朝文化交流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一度因没有《燕行录》和文集留存而湮没无闻,但在域外留存的《尺牍藏弆集》《清朝名家书牍》等尺牍资料中却清晰地记录了金命喜与多位清朝文人交往的细节:有对清朝文人个人情况的真实记述,有清朝文人对金命喜的问候、思念、祝福、赞美之情,有他们对经学、算学、训诂学等学问的探讨,还有相互之间赠送书籍、碑帖、笔墨纸砚等物品的诸多记载。这些尺牍资料是清朝文人与朝鲜文人之间广泛而深入交往的有力证据,为当今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提供了成功范例。这些尺牍虽大多比较简短,却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对金命喜个人以及与之交往的多位清朝文人的传记编撰和个人文集编撰都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李姝雯[4](2017)在《十九世纪中朝文人来往尺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世纪是朝清文人交流的繁盛期,也是两国文人来往尺牍留存数量最多的阶段。现存数量至少在1964封以上,字数在70万以上。本论文选取这些来往尺牍为研究对象,目的是研究以十九世纪尺牍为媒介进行的学术、文学交流的总体情况特殊现象,以及隐藏在现象之后的本质及规律等。在对十九世纪中朝文人来往尺牍进行总体考察时,主要从尺牍存留情况、尺牍往来原因、尺牍的主要内容、尺牍的主要特徵、尺牍的文学性这五个方面进行概述。十九世纪中朝文人来往尺牍留存形态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徵:一是零星载録在朝鲜“燕行録”或其它中朝典籍的行文中;二是朝鲜“燕行録”和部分中朝文人别集将尺牍部分独立出来,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记録;叁是专门尺牍集的流传,以手稿、手抄本或刊本的形式传世。此外,现代学者也整理了两叁种中朝文士来往尺牍集,韩国春川市秋史纪念馆以及中韩个人手中也收藏有一些尺牍原帖。中朝文人选用尺牍作为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是因为尺牍往复是两国文人面晤交流后的继续;是两国文人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是结交未谋面文人的媒介;是传递外交、军事信息的工具。十九世纪中朝文人尺牍的内容极为丰富,主要包括学术和治学交流、文学交流、军事和外交信息交流、书籍字画交流、科举时文交流、礼制风俗交流等六个方面。十九世纪中朝文人间尺牍的特徵也较为鲜明。与其它时期相比,十九世纪中朝文人间的交流尺牍,在内容上没有关于时讳话题的交流,呈现出多样化和阶段性的特徵。参与尺牍往来的朝鲜文士絶大多数是朝鲜燕行使团的一员,以“叁使”为主。参与尺牍往来的中朝文人具有一定的家族特点、师承特点,其中亦多有当时两国学坛的知名学者。从形式上看,一封完整的尺牍主要由信封、正文等组成,有些还另附有别纸。十九世纪中朝文人往来尺牍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构思和辞藻两方面。一方面,赠酬诗歌增强了尺牍的抒情性,典故的运用使得尺牍更加深刻而耐人寻味;另一方面,对偶手法和“四六”句式的运用使得尺牍语言形式规整、音韵和谐。在对十九世纪中朝文人来往尺牍的特殊现象进行考察时,主要选取了十九世纪前二十年、二十至五十年代、后五十年这叁个阶段中的代表性尺牍交流现象。十九世纪前二十年,以朝鲜丰山洪氏家族为代表的朝鲜文人延续了十八世纪后期洪良浩与纪昀间的尺牍交往传统。首先,洪羲俊、洪锡谟父子作为洪良浩的子孙,在与清文人的来往尺牍中,鲜明体现出对家族交往传统的延续和发扬。其次,洪奭周、洪显周兄弟通过尺牍与清文人开展学术交流,可以説是对洪良浩与纪昀所建立学谊的继承。最后,洪敬谟作为十九世纪与清文人来往尺牍最多的朝鲜文人,在尺牍行文中多处引用了儒家典籍,具有鲜明的表达特点。十九世纪二十至五十年代,以朝鲜文人金正喜及其门人为代表的文人群体与清文人之间有着大量的尺牍往来,其交流内容以学术、文学研讨为主。其中,金正喜与以翁方纲、叶志诜为代表的清文人间,涉及到的金石学方面的交流尤为丰富。其门人李尚迪作为金正喜的弟子,其与清文人间的尺牍中有大量的书籍互赠。十九世纪后五十年,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中朝文人尺牍交流的重点转移到了国家时局、前途等方面。此阶段代表性朝鲜文人有申锡愚、朴圭寿,代表性清文人为吴长庆幕僚群体。首先,朝鲜文人申锡愚通过尺牍,向清文人表达自己对友情的重视与珍惜,与清文人互赠文章、文玩等。其次,朝鲜文人朴圭寿与清文人的来往尺牍中,除了学术、治学交流外,还体现出对士大夫高尚人格的追求以及对国家政治局势的关注。最后,在吴长庆幕僚群体与朝鲜文人的交往过程中,尺牍已经更多地成为互通国家政治、军事、外交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从中可以发现当时社会的变化已经影响了此时期的尺牍交流重点,使得尺牍中更多地隐含了一种国家危亡的时代哀音。总体来看,十九世纪中朝文人间的尺牍具有较为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揭示出诸多方面两国文士间的交流,为中韩古代文化、学术交流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宝贵资料。(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期刊2017-06-06)

王海军[5](2016)在《从尺牍书风看中国古代的文人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尺牍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代表性和主导性,尺牍书法多以行草为体,简约、便捷、秀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帖学书法的特征,所以与帖学传统处于同一系统。尺牍书风具体体现在尚意性和书卷气方面,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情趣相关,也是文人身份的一种彰显,透露出文人书写的独特情致。(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胡佩佩[6](2016)在《朴圭寿与清朝“顾祠修禊”文人的尺牍交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朴圭寿两次出使清朝,结交了许多清朝文人。其中与董文焕、沈秉成、王轩、黄云鹄等"顾祠修禊"文人感情最为深厚。归国后,朴圭寿依旧与他们保持书信往来,十多年不曾间断。在这些尺牍中,他们相互倾诉情感,互赠图书、字画,研讨学问,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中朝文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两国金石学的研究、书画艺术的交流,也为传播中朝两国诗歌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初步开启了中朝的近代外交。(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李姝雯,徐毅[7](2014)在《论明清时期中韩文人往来尺牍帖的学术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中韩文人间往来尺牍是两国文士用于交流的最重要形式之一。这些尺牍量大面广,多见藏于韩国汉籍,其文字在中国文献多失载,内容涉及文学、学术、外交、宗教等诸多方面,具有文献学和传播学的重要价值,可谓活生生的学术交流史、中韩文人交流史。(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李佳[8](2013)在《明末清初文人尺牍集选刊流行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清初尺牍集出版繁荣,尺牍征选盛行一时。文人尺牍集作为其中重要的部分,一直以来受到尺牍研究者较多的关注。以往有关明末清初文人尺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掘文人尺牍的文学价值、历史文献价值,以及书法艺术价值。至于明末清初文人尺牍集征选和刊刻流行的原因,却未有专论。本文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书籍刊刻市场的繁荣,尺牍观念的转变与尺牍创作的兴盛,好游乐交的社会风尚,商人与文人的合作关系,邮政的发达,遗民心境六个方面,结合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探讨分析明末清初文人尺牍集选刊流行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3年11期)

王安功[9](2013)在《清初文人尺牍的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初文人借助尺牍实现了社会信息的传布与交流、学术资源的整合重组与文化资源的共享。文人群体运用收藏、刊刻等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实现其传播角色。文人尺牍的传播不仅受到当时朝廷的文化政策等政治环境的制约,还受到文人本人的品节、社会地位以及尺牍本身学术价值的影响。无论从尺牍的创作还是从尺牍的结集出版,都可以看到尺牍的媒介特性。文人尺牍的传播首先诉诸文学的形式,收藏与出版的"着作化"也是重要手段。(本文来源于《南都学坛》期刊2013年04期)

韩蕊[10](2007)在《文人尺牍的现代转型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传统文人尺牍逐渐式微,现代文人一方面以各种方式对其表现出执着的尺牍情结;另一方面,他们又顺势将代之而起的书信与文学联姻,促成了传统尺牍的现代转型,文学书信焕然一新,书信文学成为新宠。从对当时传统尺牍解构的考察入手,可以揭示文人尺牍情结在这一转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以及此转型给文学创作带来的深刻影响。(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07年01期)

文人尺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朝鲜文人徐滢修1799年任副使出使清朝,得以和清朝文人纪昀相识,并结下了深厚的跨国友谊。徐滢修归国后,仍然与纪昀保持着尺牍往来,其《明皋全集》中收录徐滢修与纪昀的往来尺牍共八封。这些尺牍记录了二人交流的一些重要信息。在与纪昀的交流过程中,徐滢修对汉文化的兴趣变得浓厚,并且购买了一些理学书籍,用于朝鲜本土教化。徐滢修和纪昀的尺牍往来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反映出中朝两国文人真挚的友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人尺牍论文参考文献

[1].张红军,张潇.尺牍变迁中的书史叙述与文人日常经典建构[J].书法教育.2019

[2].陈前,季南.朝鲜文人徐滢修与清朝文人纪昀尺牍交流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

[3].季南,陈静.朝鲜文人金命喜与清朝文人交流研究——兼谈尺牍资料的价值[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李姝雯.十九世纪中朝文人来往尺牍研究[D].南通大学.2017

[5].王海军.从尺牍书风看中国古代的文人书写[J].中国美术研究.2016

[6].胡佩佩.朴圭寿与清朝“顾祠修禊”文人的尺牍交流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李姝雯,徐毅.论明清时期中韩文人往来尺牍帖的学术意义[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8].李佳.明末清初文人尺牍集选刊流行的原因[J].参花(下).2013

[9].王安功.清初文人尺牍的传播[J].南都学坛.2013

[10].韩蕊.文人尺牍的现代转型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7

标签:;  ;  

文人尺牍论文-张红军,张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