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用淋酸沉淀槽论文和设计-陈俊辉

全文摘要

一种蓄电池用淋酸沉淀槽,包括长方体结构的沉淀槽外壳,沉淀槽外壳的顶端没有封盖,沉淀槽外壳内部为一空腔;还包括等距设置于沉淀槽外壳空腔底部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将沉淀槽外壳内部分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的高度依次减少;位于第一挡板上部的过滤工装装于过滤工装安装凹槽;所述第三挡板上部装有排酸弯管,排酸弯管进口与第三区域相对应,排酸弯管出口与第四区域相对应;进酸管设置于第一区域上方,第四区域处设有抽酸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既能有效防止铅浆再次进入淋酸系统,提高沉淀质量,又能对沉淀后的硫酸进行搅拌,提高沉淀后的硫酸密度的一致性,改善极板外观。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蓄电池用淋酸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结构的沉淀槽外壳(1),沉淀槽外壳(1)的顶端没有封盖,沉淀槽外壳(1)内部为一空腔;还包括等距设置于沉淀槽外壳(1)空腔底部的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6)、第三挡板(8)将沉淀槽外壳(1)空腔分成第一区域(5)、第二区域(7)、第三区域(9)、第四区域(10);所述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6)、第三挡板(8)的高度依次减少;位于第一挡板(4)上部的过滤工装(13)装于沉淀槽外壳(1)内壁两侧的过滤工装安装凹槽(17);所述第三挡板(8)上部装有排酸弯管(19),排酸弯管(19)进口与第三区域(9)相对应,排酸弯管(19)出口与第四区域(10)相对应;进酸管(2)设置于第一区域(5)上方,第四区域(10)处设有抽酸管(3),抽酸管(3)一端设置于第四区域(10)内、另一端设置于第四区域(10)外。

设计方案

1.一种蓄电池用淋酸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结构的沉淀槽外壳(1),沉淀槽外壳(1)的顶端没有封盖,沉淀槽外壳(1)内部为一空腔;还包括等距设置于沉淀槽外壳(1)空腔底部的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6)、第三挡板(8)将沉淀槽外壳(1)空腔分成第一区域(5)、第二区域(7)、第三区域(9)、第四区域(10);所述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6)、第三挡板(8)的高度依次减少;位于第一挡板(4)上部的过滤工装(13)装于沉淀槽外壳(1)内壁两侧的过滤工装安装凹槽(17);所述第三挡板(8)上部装有排酸弯管(19),排酸弯管(19)进口与第三区域(9)相对应,排酸弯管(19)出口与第四区域(10)相对应;进酸管(2)设置于第一区域(5)上方,第四区域(10)处设有抽酸管(3),抽酸管(3)一端设置于第四区域(10)内、另一端设置于第四区域(10)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用淋酸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工装(13)包括两端分别卡在过滤工装安装凹槽(17)的支撑杆(15)、耐酸过滤布(14)、配重杆(16),耐酸过滤布(14)一端与支撑杆(1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配重杆(16)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用淋酸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槽外壳(1)采用厚度为1cm的PP板制成,长为85cm,宽为40cm,高为4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用淋酸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工装(13)的长为39cm,宽为4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用淋酸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4)与第二挡板(6)的高度差为5cm,第二挡板(6)与第三挡板(8)的高度差为5cm;所述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6)、第三挡板(8)均采用厚度为1cm,高度依次为35cm、30cm、25cm的PP板制成,每隔20cm使用热熔胶粘连的方式固定于沉淀槽外壳(1)内腔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用淋酸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酸管(3)长度为10cm,直径为1c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电池用淋酸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5)和配重杆(16)的材质均为PP材质,支撑杆(15)的尺寸长为38.8cm,直径为1cm;配重杆(16)的尺寸长为37cm,直径为1cm;耐酸过滤布(14)的材质为涤纶,通过使用不锈钢钢丝或包扎带将其与支撑杆(15)、配重杆(16)捆绑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用淋酸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工装安装凹槽(17)与第一挡板(4)的垂直高度之差为H,所述过滤工装(13)的高度为L,且L>H。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蓄电池用淋酸沉淀槽。

背景技术

极板是铅酸蓄电池的主要反应零部件,其主要通过涂填的生产方式制成。在涂填完毕后,极板需要经过表面干燥窑进行表面干燥,然后采用叠放的方式进行固化。但在进行表面干燥时,通常会由于失水,极板表面出现裂纹,在叠放固化时,由于铅膏存在一定的粘性,因此固化后的极板会存在粘连现象,造成极板报废。目前在涂填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裂纹和粘连,通常会采用在极板表面淋酸的方式,在极板表面生成一层PbSO4层,其能有效防止极板表面出现裂纹和粘连。为了减少淋酸产生的废酸,通常会将废酸沉淀后循环使用。目前在蓄电池极板涂填过程中使用的淋酸沉淀槽通常包含淋酸沉淀槽外壳,内部使用两块挡板将淋酸沉淀槽分为三个区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只有沉淀无过滤,铅浆往往会进入淋酸管,导致淋酸管堵塞,同时由于没有搅拌作用,沉淀后的硫酸密度出现分层现象,导致极板表面外观一致性较差。现有的沉淀槽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有效避免铅浆再次进入淋酸管道,造成淋酸孔堵塞,同时由于现有的沉淀槽无搅拌措施,导致沉淀后的硫酸密度不均匀,极板的外观一致性极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蓄电池用淋酸沉淀槽,可有效降低淋酸用酸中的铅浆,同时可提高淋酸用酸密度的一致性,有效的降低了淋酸孔堵塞现象,并能显著提高极板外观的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长方体结构的沉淀槽外壳,沉淀槽外壳的顶端没有封盖,沉淀槽外壳内部为一空腔;还包括等距设置于沉淀槽外壳空腔底部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将沉淀槽外壳内部分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的高度依次减少;位于第一挡板上部的过滤工装装于沉淀槽外壳内壁两侧的过滤工装安装凹槽;所述第三挡板上部装有排酸弯管,排酸弯管进口与第三区域相对应,排酸弯管出口与第四区域相对应;进酸管设置于第一区域上方,第四区域处设有抽酸管,抽酸管一端设置于第四区域内、另一端设置于第四区域外。

所述过滤工装包括两端分别卡在过滤工装安装凹槽的支撑杆、耐酸过滤布、配重杆,耐酸过滤布一端与支撑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配重杆固定连接。

所述沉淀槽外壳采用厚度为1cm的PP板制成,长为85cm,宽为40cm,高为40cm。

所述过滤工装的长为39cm,宽为4cm。

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高度差为5cm,第二挡板与第三挡板的高度差为5cm;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均采用厚度为1cm,高度依次为35cm、30cm、25cm的PP板制成,每隔20cm使用热熔胶粘连的方式固定于沉淀槽外壳内腔底部。

所述抽酸管长度为10cm,直径为1cm。

所述支撑杆和配重杆的材质均为PP材质,支撑杆的尺寸长为38.8cm,直径为1cm;配重杆的尺寸长为37cm,直径为1cm;耐酸过滤布的材质为涤纶,通过使用不锈钢钢丝或包扎带将其与支撑杆、配重杆捆绑在一起。

所述过滤工装安装凹槽与第一挡板的垂直高度之差为H,所述过滤工装的高度为L,且L>H。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既能有效防止铅浆再次进入淋酸系统,提高沉淀质量,又能对沉淀后的硫酸进行搅拌,提高沉淀后的硫酸密度的一致性,改善极板外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沉淀槽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过滤工装安装凹槽与第一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过滤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沉淀槽外壳,2为进酸管,3为抽酸管,4为第一挡板,5为第一区域,6为第二挡板,7为第二区域,8为第三挡板,9为第三区域,10为第四区域,11为硫酸,12为铅浆,13为过滤工装,14为耐酸过滤布,15为支撑杆,16为配重杆,17为过滤工装安装凹槽,18为圆孔,19为排酸弯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沉淀槽外壳1为长方体结构,沉淀槽外壳1的顶端没有封盖,沉淀槽外壳1内部为一空腔。等距设置于沉淀槽外壳1空腔底部的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6、第三挡板8将沉淀槽外壳1内部分成第一区域5、第二区域7、第三区域9、第四区域10。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6、第三挡板8的高度依次减少,第一挡板4与第二挡板6的高度差为5cm,第二挡板6与第三挡板8的高度差为5cm。沉淀槽外壳1空腔内部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安装过滤工装13的过滤工装安装凹槽17。第三挡板8上半部设有用于安装排酸弯管19的通孔。沉淀槽外壳1采用厚度为1cm的PP板制成,长为85cm,宽为40cm,高为40cm。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6、第三挡板8均采用厚度为1cm,高度依次为35cm,30cm,25cm的PP板制成,每隔20cm使用热熔胶粘连的方式固定于沉淀槽外壳1内腔底部。

图2中,本实用新型包括长方体结构的沉淀槽外壳1,沉淀槽外壳1的顶端没有封盖,沉淀槽外壳1内部为一空腔;还包括等距设置于沉淀槽外壳1空腔底部的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6、第三挡板8将沉淀槽外壳1内部分成第一区域5、第二区域7、第三区域9、第四区域10。沉淀槽外壳1空腔内部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安装过滤工装13的过滤工装安装凹槽17。第三挡板8上半部装有排酸弯管19。进酸管2设置于第一区域5上方,抽酸管3一端设置于第四区域10内、一端设置于第四区域10上方。抽酸管3长度为10cm,直径为1cm。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过滤装置和搅拌工装的方式对原始的沉淀槽进行了改进,当硫酸11从进酸管2进入第一区域5时,即开始沉淀作用,当硫酸11高度超过第一挡板4高度时,硫酸11会通过过滤工装13进入第二区域7,而铅浆12会被过滤工装13阻挡而停留在第一区域5中,当第二区域7中的硫酸11高度超过第二挡板6时,硫酸11会进入第三区域9,此时经过三级沉淀的硫酸11中将不再含有铅浆12。第三区域的硫酸11通过第三挡板8上的排酸弯管19,进入第四区域10,在高度差的影响下,硫酸11通过排酸弯管19进入第四区域10的速度将加快,从而对第四区域10中的硫酸11起到搅拌作用,避免其出现密度分层。在实际使用时,只需定期打捞第一区域5中的铅浆12和定期清洗过滤工装13即可。

图3中,沉淀槽外壳1空腔内部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安装过滤工装13的过滤工装安装凹槽17,过滤工装安装凹槽17与第一挡板4的垂直高度之差为H。过滤工装13的高度为L,且L>H。

图4中,过滤工装13包括两端分别卡在过滤工装安装凹槽17的支撑杆15,耐酸过滤布14一端与支撑杆1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配重杆16固定连接。过滤工装13的长为39cm,高度为L,L=4cm。支撑杆15和配重杆16的材质均为PP材质,支撑杆15的尺寸长为38.8cm,直径为1cm,作用是防止耐酸过滤布14过软,导致其无法变形而无法起到过滤作用;配重杆16的尺寸长为37cm,直径为1cm,作用是防止耐酸过滤布14浸入酸中的部分浮起,导致无法起到过滤作用;耐酸过滤布14的材质为涤纶,通过使用不锈钢钢丝或包扎带将其与支撑杆15、配重杆16捆绑在一起。

设计图

一种蓄电池用淋酸沉淀槽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2923.8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2(湖北)

授权编号:CN209266496U

授权时间:20190816

主分类号:H01M 4/20

专利分类号:H01M4/20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41000 湖北省襄阳市高新区深圳大道6号

发明人:陈俊辉;李国清;王涛;徐建刚;夏诗忠;邓国强

第一发明人:陈俊辉

当前权利人: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

代理人:何静月

代理机构:42218

代理机构编号: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蓄电池用淋酸沉淀槽论文和设计-陈俊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