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存款货币银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货币,存款,货币政策,机制,银行,商业银行,流通量。
存款货币银行论文文献综述
谭中明,卢建平[1](2015)在《对存款货币银行存款创造机制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货币统计口径下将货币流通量界定为现金加活期存款是缺乏逻辑的,原因在于混淆了流通中货币与生息资本。事实上基础货币才是真正的流通中货币,用存款转账进行购买时,从宏观角度来看实际上是存款准备金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存款派生的实质是促进货币的流通。存款的派生能力与社会经济结构紧密相关,储蓄及投资率越高,派生能力就越强。社会生产的无限扩张能力与社会消费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存款创造过程内部的固有限制,而资本会通过透支未来的方式扩大现期消费力的边界,从而为自我创造开辟道路,但这并不能突破资本自身的限制。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应该从关注货币供给量转向货币流通的效率,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经济结构,使国民经济逐步摆脱对债务扩张的依赖,回归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本文来源于《武汉金融》期刊2015年09期)
贾晓萌[2](2014)在《我国存款货币银行对货币政策的传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政策传导问题是关于货币政策作用过程和渠道及其作用程度和效果的重要问题,涉及经济金融的多个方面。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存款货币银行扮演着上承中央银行、下向企业和居民传达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并贯彻执行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研究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对货币政策信号的传导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国有效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4年31期)
谢越[3](2013)在《电子货币与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货币也随之快速发展并开始对经济、社会与生活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由于电子货币具有支付便利、高速流通的特性及对现金及活期存款的替代效应,其对现有的货币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对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掌握电子货币的规律及其与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相关关系,对于货币金融领域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央行如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更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在梳理前人关于电子货币与商业银行存款创造机制的文献的基础上,界定电子货币的定义和分类,回顾了电子货币的发展历程。其次,本文将电子货币引入传统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模型,讨论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公众等货币主体行为的影响,并将电子货币替代率em作为自变量纳入存款创造过程,推导出电子货币条件下全新的货币乘数模型。然后,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于电子货币与货币乘数、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能力、货币层次等因素的相关性、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央银行规范发展电子货币、加强对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监管、确定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方面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电子货币的发展扩大了货币乘数效应,且其对广义货币乘数m2的放大效应大于狭义货币乘数m1。电子货币的发展增强了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能力。电子货币具有替代现金与活期存款,和推动货币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转化两种效应,目前在我国电子货币的转化效应超过替代效应,且这种转化效应主要表现为使现金转化为活期存款。(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3-03-01)
潘永[4](2009)在《略论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条件——基于资金流动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存款货币的创造是现代货币理论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国内外许多教材都把贷款业务和转账结算看作是商业银行进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必要条件,认为只有通过贷款业务和借助于转账结算,商业银行才能创造出存款货币。然而,从资金流动视角进行的分析表明,贷款业务和转账结算并不是存款货币创造的必要条件,通过投资业务和非转账结算,商业银行也能够进行存款货币创造。(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S1期)
彭娟娟[5](2003)在《我国存款货币银行对货币政策的传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政策传导问题是关于货币政策作用过程和渠道及其作用程度和效果的重要问题,涉及到经济金融的多个方面。研究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问题对于我国有效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制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货币市场的不发达;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商业银行的垄断格局和无利润约束行为等。笔者认为我国目前仍然是以银行信贷传导为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那么在商业银行这一层面存在的许多制约其自身发展的因素也就成为了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突出因素。因此,本文选取从我国存款货币银行的角度入手研究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问题。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货币金融学、比较金融学、管理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前沿理论和方法,并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先后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我国存款货币银行传导货币政策的现状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因素作了较深入而详细的研究,并针对我国存款货币银行自身存在的制约货币政策传导的因素,提出了采取措施逐渐消除或减少这些制约因素,改善我国存款货币银行传导货币政策现状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我国存款货币银行传导货币政策的现状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因素,能有助于解决我国银行业梗阻货币政策传导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3-06-30)
郭浩[6](2002)在《我国存款货币银行的存贷差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我国银行的存贷差主要是地域间的问题,总体上看是贷款大于存款。对贷差现象比较普遍的理解是经济生活中的资金需求巨大,银行仅仅靠吸收存款这项资金来源无法满足需要,不得不靠中央银行的资金支持,超出吸收存款的能力发放贷款。贷差被指责为银行超(本文来源于《国际金融研究》期刊2002年02期)
存款货币银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货币政策传导问题是关于货币政策作用过程和渠道及其作用程度和效果的重要问题,涉及经济金融的多个方面。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存款货币银行扮演着上承中央银行、下向企业和居民传达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并贯彻执行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研究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对货币政策信号的传导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国有效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存款货币银行论文参考文献
[1].谭中明,卢建平.对存款货币银行存款创造机制的再认识[J].武汉金融.2015
[2].贾晓萌.我国存款货币银行对货币政策的传导研究[J].中国市场.2014
[3].谢越.电子货币与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
[4].潘永.略论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条件——基于资金流动视角的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5].彭娟娟.我国存款货币银行对货币政策的传导研究[D].中南大学.2003
[6].郭浩.我国存款货币银行的存贷差问题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