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党建工作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也是重中之重,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也尤为重要。笔者所在学院党总支在上级党委的正确指导下,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创新并兼具建设性地提出了这一构想“用结构学科学化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模式与“专业党支部群”活动载体的思路,”这一构想也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制度理念的体现与延展,作用于推动高校基层党支部的长远建设与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调整模式;高效建党;创先争优
一、高校党建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党员发展新挑战
学生党员的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提高发展标准。具体表现在:一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政治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多元化、多维度的价值观碰撞日益激烈,一些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逐渐弱化甚至丧失,价值观念多元化,动机不纯粹,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二是在学生党员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只要表现尚可,就考虑率先发展”的问题。部分学生党员的思想基础不牢,不能全面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对党的先进性和示范作用的不明显。
(二)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校园活动内容尚不明确充实,形式也较为单一。其中,党组织内部思想交流、自我批评等提高党性修养的党组织活动相对较少,没有形式更加鲜明生动、内容更加充实丰富的活动来推进高校基础党建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建设,偏离了组织生活的初衷,削弱了组织生活的功能和作用。
(三)组织建设缺乏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大力推进高校党组织建设,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力度,高校党员基数连年上涨,许多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仍有待提高,有些学生党支部除发展新党员及预备党员转正以外,缺少明确规范组织生活。出现了只注重发展学生党员的数量而不看重质量的局面,工作不严谨细致,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在广大学生心目的素质与形象。
(四)入党前后再教育环节比较薄弱
目前,重发展、轻教育是在许多高校基层党组织之中广泛存在着的问题。许多高校基层组织只重视发展预备党员,却忽视了后续教育的方式,导致部分党员在入党之前综合表现非常优秀,可是成为党员后就逐渐放松了学习,在思想与行动上都不能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不能体现其先锋模范作用。
(五)流动党员有效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由于近些年来,各高校逐步重视对学生党员的发展,导致高校学生党员在毕业后党关系流动问题异常突显,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大挑战。在高校党员毕业后,由于信息尚未同步或者同步滞后,导致许多学生的党组织关系尚在学校滞留。这些党关系滞留的党员,他们没有与党组织联系、未参加党组织活动,他们成为流出地与流入地均未能管辖的群体;一些尚处于预备期仍转正的党员,由于党组织关系转移不到位,导致其未能按期转正,影响自身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党员发挥自身模范先锋作用。
二、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理论更新与模式创新
为了能够实现专业、年级各层面组织明显的结构效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可以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研究出台学生党支部建设改革方案,提出本科生以专业、研究生以学科为单位组建学生党支部,实施“专业垂直党支部”的设置模式。
1.建立新型模式的结构型党支部——“专业垂直性党支部”
2.把“专业党支部群”运用到活动和实践的创新平台
发散思维是一种能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式,收敛思维是能够在解题的时候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方法的进行比较,从中寻找出最好的一种方案,两者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可以有助于学生实践探索能力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开阔思路,寻找出问题中的各种解决方法。在这些解决方案中,通过判断比较,找到一种最好的优化结论。
最后,各个支部之间互相良性的竞争、互相推动促进。设置纵向的支部模式,为各支部建立了相对公公开透明的环境,推动支部不断发展,促使各支部永葆活力,从而进一步发扬党员的积极能动性以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与“专业党支部群”活动的实践
党不断创新并建设组织活动,在“专业垂直党支部”的带动下,形成了从内部建设到外部发展的良性发展模式。学生在不断探索中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长期在组织工作中,提高了自身的组织能力。各支部学生党员一旦离开学校步入社会,让各个学生构建一个“阳光家教”、“艺术便民”等活动,促进支部在各个领域的建设与发展。师生都希望今后的组织活动多采取类似形式,党员教师觉得更加有成就感,付出更收成效,党员学生觉得收获更大,效果更佳。
为了进一步解决问题,在学院党总支的工作中把“专业垂直党支部”设置作为党建工作创新的开端,我们通过对“专业党支部群”的创新性构想,以达到能搭建起由本科生党员、研究生党员和教师党员共同组建的活动和实践平台,更加强化了纵向的倾向力。最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党员的加入,让党组织活动向更加多样性的方向发展。“专业党支部群”这种方式加强了同一专业领域教师与学生党员、党员与党员彼此之间在思想层面和艺术层面的交流,更有利于大学生党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林小敏走前,留下了那个塑料袋。袋里装的,是两条中华烟和一张纸条。卢一平掂着礼品,心里一阵酸楚。毕竟有人看到我了,毕竟有人想起我了,毕竟有人求到我了!尽管林小敏的表现,已经引起卢一平的警觉了,但是,有一点是做对了——她让卢一平多少找回了一些当年的感觉!
三、创新党建工作的成效
(一)“专业垂直党支部”弥补了过去工作的不足
首先“专业垂直党支部”,确保了党支部的连贯性与稳定性,党的优良传统得以保留和发扬。纵向同一专业组建的党支部队伍,其内部成员的设置并不会随着高年级党员的离校而发生变化,实现党支部的延续性,保持支部的持续稳定性。让高年级党员带动低年级党员进步,使党建工作更加具有严密性与规范性。
其次“专业垂直党支部”是年级与年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与发展,让教师在学生党员的党组织活动中发挥着指导与教育的作用。产生了“以高带低、以老带新”的局面,从而促进了各个支部各个成员之间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提高。
再次“专业垂直党支部”有利于支部间的平衡发展与横向比较。党支部党建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要保持党员数量和机构的一个基本平衡,将每个大专业实行分化,低年级党员人数与高年级党员人数基本保持在一个平衡点。通过这种支部布局,更加便利的展开工作,激发各个支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老家的房屋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盖的,因为长时间没人居住,现在已经残破不堪,和左邻右舍新盖的房子一比,像是回到了旧社会,可那是母亲大半辈子生活过的地方,也有我童年和少年数不清的快乐和烦恼,正因为它没变,所以我小时候的记忆都格外清晰。当然,最熟悉的还是院里的枣树,它从我记事起就高高挺立在院子的东边,给我提供了数不清的脆甜可口大枣,它也记载着我成长的过程。但是这二十多年来,只剩它孤零零地站在院子里,只有母亲还记得它。
首先专题开展党员教师会议;其次举办《艺术风采师生情》座谈会,学院党总支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学风问题开展讨论;再次开展《专业艺术团队的打造与实践》专题讲座,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因需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展。最后举办《就业促进》交流会,保持党员的先进性,通过组织生活讨论交流,要想就业择业,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知识结构等,学好知识。
(二)创建独树一帜的党建品牌
为了更好地研究解决问题,将专业教师党员结合到本科生党支部“专业垂直党支部”模式中去,积极发挥教师党员和支部书记的学术指导作用。以“专业”模式带动同一学科背景的本科生党员、研究生党员、甚至是教师党员,让大家在专业背景相同的“大环境”下进行交流与沟通,使得以“专业党支部群”为平台的党支部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机械化插秧行距通常较宽,株距间距较小,与本地区的习惯存在较大差异。要想让当地群众在较短时间内全部接受难度较大,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田间示范推广,让农民群众切切实实看到实效。
(三)推动了艺术科技创新,带动党风学风
学院党总支有计划地安排党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艺术惠民、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我院已经连续两年开展“艺术惠民”活动,在学院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惠及百姓千余人,取得了艺术惠民骄人的成绩。在这样的氛围下,我院共产党员工程以及创新党日活动更多的与社区合作,真正把艺术带进社区,让社会大众共享艺术文化成果。
“专业党支部群”建设实现了师生党员在课堂外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各种专业性较强的活动的组织开展。如毕业设计等这样的专业指导和交流都能借助这一平台,实现使党建与教学及科研互相促进、相互融合。不断推进“专业党支部群”活动,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充分显现了其价值和示范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逐渐提高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因此,为了促进全民参与体育活动,有效提升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增强我国全民的体育意识,就需要相应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一体化模式,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不仅能够符合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加强基层党组织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创新的特色化、系列化、品牌化、精品化建设对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党建工作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党建工作所存在的内在规律并建立内在联系,以先进科学的理论引导实践,以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组织活动为载体,以创新性的活动方式为先决条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局面。教育广大师生深入贯彻执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不断笃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增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责任感、使命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
[ 参 考 文 献 ]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李延保.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
[3]郑倩倩.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创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4]杨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党在高校知识分子中的凝聚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7).
中图分类号:G641;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8-0241-02
作者简介:李晔南(1983-),女,满族,辽宁兴城人,研究生,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党支部论文; 党员论文; 专业论文; 高校论文; 党建工作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的建设论文; 党的基层工作论文; 《法制博览》2019年第28期论文;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