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高速水陆两栖车,属于水陆两栖车技术领域。包括外壳、车轮和前悬挂总成;所述前悬挂总成两侧与后悬挂总成两侧均伸出外壳,前悬挂总成两侧连接的车轮还与转向装置连接,转向装置的方向盘位于外壳中部形成的座舱内,座舱内还设有座椅,后悬挂总成两侧连接的车轮还与分动变速器连接,分动变速器还连接发动机,外壳底部还安装有喷水推进器,外壳底部密封并设置为流线型。本实用新型外壳底部为流线型,后轮窝处具有挡板可以在车轮收起后将外壳的水中部分补偿密封,并将外壳两侧的水中部分补偿成完整的流线型,保证水上运动低阻力。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高速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车轮(20)、转向装置(8)、前悬挂总成(6)、后悬挂总成(14)、发动机(11)、分动变速器(12)和喷水推进器(19);所述前悬挂总成(6)和后悬挂总成(14)安装在外壳(1)内,前悬挂总成(6)两侧与后悬挂总成(14)两侧均伸出外壳(1),前悬挂总成(6)两侧与后悬挂总成(14)两侧分别连接单独的车轮(20),前悬挂总成(6)两侧连接的车轮(20)还与转向装置(8)连接,转向装置(8)的方向盘位于外壳(1)中部形成的座舱内,座舱内还设有座椅(9),后悬挂总成(14)两侧连接的车轮(20)还与分动变速器(12)连接,分动变速器(12)还连接发动机(11),外壳底部还安装有连接分动变速器(12)的喷水推进器(19),外壳底部密封并设置为流线型。
设计方案
1.一种高速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车轮(20)、转向装置(8)、前悬挂总成(6)、后悬挂总成(14)、发动机(11)、分动变速器(12)和喷水推进器(19);所述前悬挂总成(6)和后悬挂总成(14)安装在外壳(1)内,前悬挂总成(6)两侧与后悬挂总成(14)两侧均伸出外壳(1),前悬挂总成(6)两侧与后悬挂总成(14)两侧分别连接单独的车轮(20),前悬挂总成(6)两侧连接的车轮(20)还与转向装置(8)连接,转向装置(8)的方向盘位于外壳(1)中部形成的座舱内,座舱内还设有座椅(9),后悬挂总成(14)两侧连接的车轮(20)还与分动变速器(12)连接,分动变速器(12)还连接发动机(11),外壳底部还安装有连接分动变速器(12)的喷水推进器(19),外壳底部密封并设置为流线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挂总成(6)安装在外壳(1)前端内部,后悬挂总成(14)安装在外壳(1)后端内部,座舱位于前悬挂总成(6)和后悬挂总成(1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前端设置可掀起的前舱盖(4),前悬挂总成(6)位于前舱盖(4)下方,外壳(1)前端还安装有前保险杠(2)和前大灯(3),外壳(1)前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前挡泥板(5),前悬挂总成(6)连接的车轮分别位于对应的前挡泥板(5)下方,当前悬挂总成(6)带动前悬挂总成(6)连接的车轮抬起时,前悬挂总成(6)连接的车轮分别位于对应的前挡泥板(5)的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后端设置可掀起的发动机盖(13),后悬挂总成(14)位于发动机盖(13)下方,外壳(1)后端还安装有后保险杠(18)和尾灯(17),外壳(1)后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后挡泥板(16),后悬挂总成(14)连接的车轮分别位于对应的后挡泥板(16)下方,当后悬挂总成(14)带动后悬挂总成(14)连接的车轮抬起时,后悬挂总成(14)连接的车轮分别位于对应的后挡泥板(16)的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两侧分别设置有脚踏板(10),脚踏板(10)位于前挡泥板(5)和后挡泥板(16)之间,脚踏板(10)的高度低于前挡泥板(5)和后挡泥板(16)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速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10)一端连接前挡泥板(5),另一端连接后挡泥板(16)。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速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保险杠(18)上设置有用于喷水推进器(19)通过的通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前端还设置有前风挡(7)。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速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盖(13)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在外壳(1)上的扶手(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水陆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挂总成(14)两侧分别连接对应的挡板(21),挡板(21)一侧连接后悬挂总成(14),挡板(21)另一侧可旋转的与外壳(1)连接,后悬挂总成(14)两侧分别从外壳上设置的后轮窝伸出,当后悬挂总成(14)带动后悬挂总成(14)连接的车轮抬起时,挡板(21)将后轮窝下部密封挡住。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陆两栖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水陆两栖车。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开发研制的水陆两栖车在水上航行速度均停留在每小时12公里左右,推进系统采用轮胎或履带划水、螺旋桨推进和加挂舷外机等几种方式,对于高速两栖车的研制还处于空白阶段。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水陆两栖车在水上航行速度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速水陆两栖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速水陆两栖车,包括外壳、车轮、转向装置、前悬挂总成、后悬挂总成、发动机、分动变速器和喷水推进器;所述前悬挂总成和后悬挂总成安装在外壳内,前悬挂总成两侧与后悬挂总成两侧均伸出外壳,前悬挂总成两侧与后悬挂总成两侧分别连接单独的车轮,前悬挂总成两侧连接的车轮还与转向装置连接,转向装置的方向盘位于外壳中部形成的座舱内,座舱内还设有座椅,后悬挂总成两侧连接的车轮还与分动变速器连接,分动变速器还连接发动机,外壳底部还安装有连接分动变速器的喷水推进器,外壳底部密封并设置为流线型。
所述前悬挂总成安装在外壳前端内部,后悬挂总成安装在外壳后端内部,座舱位于前悬挂总成和后悬挂总成之间。
所述外壳前端设置可掀起的前舱盖,前悬挂总成位于前舱盖下方,外壳前端还安装有前保险杠和前大灯,外壳前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前挡泥板,前悬挂总成连接的车轮分别位于对应的前挡泥板下方,当前悬挂总成带动前悬挂总成连接的车轮抬起时,前悬挂总成连接的车轮分别位于对应的前挡泥板的凹槽内。
所述外壳后端设置可掀起的发动机盖,后悬挂总成位于发动机盖下方,外壳后端还安装有后保险杠和尾灯,外壳后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后挡泥板,后悬挂总成连接的车轮分别位于对应的后挡泥板下方,当后悬挂总成带动后悬挂总成连接的车轮抬起时,后悬挂总成连接的车轮分别位于对应的后挡泥板的凹槽内。
所述外壳两侧分别设置有脚踏板,脚踏板位于前挡泥板和后挡泥板之间,脚踏板的高度低于前挡泥板和后挡泥板的高度。
所述脚踏板一端连接前挡泥板,另一端连接后挡泥板。
所述后保险杠上设置有用于喷水推进器通过的通路。
所述外壳前端还设置有前风挡。
所述发动机盖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在外壳上的扶手。
所述后悬挂总成两侧分别连接对应的挡板,挡板一侧连接后悬挂总成,挡板另一侧可旋转的与外壳连接,后悬挂总成两侧分别从外壳上设置的后轮窝伸出,当后悬挂总成带动后悬挂总成连接的车轮抬起时,挡板将后轮窝下部密封挡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外壳底部为流线型,后轮窝处具有挡板可以在车轮收起后将外壳的水中部分补偿密封,并将外壳两侧的水中部分补偿成完整的流线型,保证水上运动低阻力;前悬挂总称采用高位悬挂,前轮窝的位置比较高,当本实用新型在水上行进时车头翘起,前轮窝保持在水面以上,不会增加水上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A;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B;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C;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和前悬挂总成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和前悬挂总成的俯视图。
图中:1.外壳,2.前保险杠,3.前大灯,4.前舱盖,5.前挡泥板,6.前悬挂总成,7.前风挡,8.转向装置,9.座椅,10.脚踏板,11.发动机,12.分动变速器,13.发动机盖,14.后悬挂总成,15.扶手,16.后挡泥板,17.尾灯,18.后保险杠,19.喷水推进器,20.车轮,21.挡板,22.倾斜面B,23.倾斜面C,24.倾斜面D,25.分水线,26.转向器连杆,27.转向器,28.传动轴,29.方向盘,30.喷泵转向推拉软轴,31.左转换摇臂,32.主销套筒,33.转向节臂,34.节臂连杆,35.右转换摇臂,36.转向主销,37.减振器,38.支撑架,39.悬架下臂,40.悬架上臂,41.倾斜面A。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速水陆两栖车,包括外壳1、车轮20、转向装置8、前悬挂总成6、后悬挂总成14、发动机11、分动变速器12和喷水推进器19;所述前悬挂总成6和后悬挂总成14安装在外壳1内,前悬挂总成6两侧与后悬挂总成14两侧均伸出外壳1,前悬挂总成6两侧与后悬挂总成14两侧分别连接单独的车轮20,前悬挂总成6两侧连接的车轮20还与转向装置8连接,转向装置8的方向盘位于外壳1中部形成的座舱内,座舱内还设有座椅9,后悬挂总成14两侧连接的车轮20还与分动变速器12连接,分动变速器12还连接发动机11,外壳底部还安装有连接分动变速器12的喷水推进器19,外壳底部密封并设置为流线型。
所述前悬挂总成6安装在外壳1前端内部,后悬挂总成14安装在外壳1后端内部,座舱位于前悬挂总成6和后悬挂总成14之间。
所述外壳1前端设置可掀起的前舱盖4,前悬挂总成6位于前舱盖4下方,外壳1前端还安装有前保险杠2和前大灯3,外壳1前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前挡泥板5,前悬挂总成6连接的车轮分别位于对应的前挡泥板5下方,当前悬挂总成6带动前悬挂总成6连接的车轮抬起时,前悬挂总成6连接的车轮分别位于对应的前挡泥板5的凹槽内。
所述外壳1后端设置可掀起的发动机盖13,后悬挂总成14位于发动机盖13下方,外壳1后端还安装有后保险杠18和尾灯17,外壳1后端两侧分别安装有后挡泥板16,后悬挂总成14连接的车轮分别位于对应的后挡泥板16下方,当后悬挂总成14带动后悬挂总成14连接的车轮抬起时,后悬挂总成14连接的车轮分别位于对应的后挡泥板16的凹槽内。
所述外壳1两侧分别设置有脚踏板10,脚踏板10位于前挡泥板5和后挡泥板16之间,脚踏板10的高度低于前挡泥板5和后挡泥板16的高度。
所述脚踏板10一端连接前挡泥板5,另一端连接后挡泥板16。
所述后保险杠18上设置有用于喷水推进器19通过的通路。
所述外壳1前端还设置有前风挡7。
所述发动机盖13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在外壳1上的扶手15。
所述后悬挂总成14两侧分别连接对应的挡板21,挡板21一侧连接后悬挂总成14,挡板21另一侧可旋转的与外壳1连接,后悬挂总成14两侧分别从外壳上设置的后轮窝伸出,当后悬挂总成14带动后悬挂总成14连接的车轮抬起时,挡板21将后轮窝下部密封挡住。
所述流线型的外壳底部包括倾斜面A41、倾斜面B22、倾斜面C23和倾斜面D24,其中倾斜面A41和倾斜面B22对称设置,倾斜面A41和倾斜面B22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后端设置有将水流导入喷水推进器19的导水槽,倾斜面C23和倾斜面D24对称设置,倾斜面C23和倾斜面D24的连接处为分水线25,分水线25与水平线之间有一定的夹角。
所述转向装置8和前悬挂总成6采用以下方案:
转向装置8包括方向盘29、传动轴28、转向器27、右转换摇臂35、左转换摇臂31和喷泵转向推拉软轴30;所述方向盘29通过传动轴28与转向器27的连接端连接,转向器27右侧的转向器连杆26与右转换摇臂35铰接,铰接处为图7及图8中H点,转向器27左侧的转向器连杆26与左转换摇臂31铰接,右侧的节臂连杆34一端与右转换摇臂35铰接,铰接处为图7及图8中J点,右侧的节臂连杆34另一端与右侧的转向节臂33铰接,铰接处为图7及图8中K点,右侧的转向节臂33与右侧的转向主销36一端铰接,右侧的转向主销36另一端与右轮的轮毂固定,左侧的节臂连杆34一端与左转换摇臂31铰接,左侧的节臂连杆34另一端与左侧的转向节臂33铰接,左侧的转向节臂33与左侧的转向主销36一端铰接,左侧的转向主销36另一端与左轮的轮毂固定,左转换摇臂31还铰接喷泵转向推拉软轴30,喷泵转向推拉软轴30连接喷水推进器19。
所述右转换摇臂35和左转换摇臂31均固定在车架上,固定处为图7及图8中B点。
转向装置8还与前悬挂总成6连接。
所述前悬挂总成6由左右对称设置的悬架机构组成;所述悬架机构包括油缸、主销套筒32和减振器37;所述油缸的伸缩轴通过铰轴X与减振器37一端和对称设置的支撑架38一端铰接,减振器37另一端与主销套筒32的连接端铰接,铰接处为图7及图8中F点,主销套筒32套在转向主销36上,支撑架38另一端铰接对应的悬架下臂39,铰接处为图7及图8中A点,悬架下臂39铰接在主销套筒32外壁下端,铰接处为图7及图8中E点,主销套筒32外壁上端铰接悬架上臂40,铰接处为图7及图8中D点。
所述悬架机构内的悬架上臂40对称设置,悬架机构内的悬架下臂39对称设置。
所述悬架上臂40一端的铰轴B固定在车架上,固定处为图7及图8中C点,用于铰接支撑架38和悬架下臂39的铰轴A固定在车架上,固定处为图7及图8中A点。
所述油缸的缸筒与转向器27固定在车架上。
所述油缸的伸缩轴伸出时轮毂位于第一位置,油缸的伸缩轴缩回时通过减振器37带动轮毂运动到第二位置,此时转向主销36与主销套筒32之间发生转动,优选的转动角度γ为9度,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上方。
所述轮毂位于第一位置时,轮毂为竖直状态,此时两车轮的最大转动角度分别为α1和β1,当左转弯时,左轮最大转动角度为α1,右轮最大转动角度为β1,当右转弯时,左轮最大转动角度为β1,右轮最大转动角度为α1,优选的α1为43度,β1为32度,当轮毂位于第二位置时,轮毂为倾斜状态,此时两车轮的最大转动角度分别为α2和β2,当左转弯时,左轮最大转动角度为β2,右轮最大转动角度为α2,当右转弯时,左轮最大转动角度为α2,右轮最大转动角度为β2,优选的α2为6.3度,β2为0.3度。
当本实施例在陆地上行驶时,转向节臂33的顶点K处于右转换摇臂35J点右侧,右转换摇臂35被转向力驱动绕B点旋转,J点左右移动可以有效的驱动右侧的K点实现转向;当本实施例在水上行驶时,车轮收起,此时转向节臂33的顶点K处于右转换摇臂35J点的上面,B点、J点、K点几乎位于一条直线上,右转换摇臂35被转向力驱动绕B点旋转,J点左右移动引起节臂连杆34绕K点转动,不能有效的推动K点移动,此时车轮摆动角度很小。
左转换摇臂31相比右转换摇臂35增加了软轴安装孔,当本实施例在水上行驶时,左转换摇臂31摆动驱动左车轮摆动的同时驱动了喷泵转向推拉软轴30,喷泵转向推拉软轴30末端连接喷泵喷口,控制水流喷射方向,实现水上转向操纵。
所述后悬挂总成14可采用申请号为201320851095.9申请日为2013-12-23的水陆两栖车液压收放悬挂装置。
外壳底部为流线型,后轮窝处具有挡板可以在车轮收起后将外壳的水中部分补偿密封,并将外壳两侧的水中部分补偿成完整的流线型,保证水上运动低阻力;前悬挂总称采用高位悬挂,前轮窝的位置比较高,当本实施例在水上行进时车头翘起,前轮窝保持在水面以上,不会增加水上阻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7941.9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1(大连)
授权编号:CN209305266U
授权时间:20190827
主分类号:B60F 3/00
专利分类号:B60F3/00
范畴分类:32B;32D;
申请人:大连浦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大连浦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16036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工业园区营日路21号
发明人:孙荣哲;陈丽苹;辛运焱;薛梅;冯志忠;孙石磊;王洋
第一发明人:孙荣哲
当前权利人:大连浦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猛
代理机构:21235
代理机构编号: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挡泥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