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回族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回族,文化,伊斯兰,宁夏回族,村庄,穆斯林,经堂。
回族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嘉瑞[1](2019)在《成都弥牟:回族文化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弥牟镇,成都近郊回族聚居地。本文通过对弥牟镇回族经济、文化发展的SWOT分析,认清弥牟经济、文化现状,做到发扬优势,缩减劣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时,能够因地制宜,量身定做发展规划,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向上增长。(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10期)
丁宁宁[2](2019)在《回族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回族文化信息资源"既宽泛又零散"的基本特征的详细阐释,指出在回族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前期准备中,传统的文献目录学方法在类似民族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中,显得更为重要,它构成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链条。最后初步提出回族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整合建设的基本框架和实现路径。(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20期)
王民(Mustafoev,Abrorjon)[3](2019)在《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回族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穆斯林的葬礼》是着名的回族女作家霍达以独特方式表达少数民族生活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分别于1990年荣获第叁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奖,北京市建国四十周年征文文学优秀奖;1991年获得了中国文学最高奖——第叁届茅盾文学奖。这部长篇小说是少数民族文学中第一部将回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形象再现的作品,小说通过几代回族穆斯林的故事,展示了传统儒家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进而展现精彩的回族伊斯兰文化。对这部作品独特的民族内蕴、独到的叙事策略进行研究,有利于挖掘中国民族文学和对少数民族文学的评鉴具有很大的价值。本文通过《穆斯林的葬礼》研究中国伊斯兰文化传入中原的历史、回族的形成过程,并探究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回族的民族性特点、回汉两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语言方面的异同。本文的目的是想通过《穆斯林的葬礼》更深入地了解小说中所说的回族宗教文化、回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及风俗习惯,并剖析该文本的文学价值。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小说文本解读入手,主要从叁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从外国穆斯林的角度来对中国伊斯兰文化进行探讨。此前研究者对这部作品中有关中国穆斯林的研究成果不少,但他们的研究不太深入,或从批判的角度来研究。因此,笔者通过《穆斯林的葬礼》对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形成、回民形成的起源、“回回”名称的来源进行简单的介绍。同时讲述伊斯兰教在中原的起源历史、形成、传播,伊斯兰教的名称含义,伊斯兰教的经典,民族形成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宗教文化的影响和伊斯兰教在回族日常生活中的位置及主要元素。第二章是通过《穆斯林的葬礼》对回族的传统文化、回族民族性及宗教性特点、回族经名的特点、“清真”规范的内涵、回汉两族在传统文化、宗教信仰、节日、服饰、居住、生活方式、饮食禁忌、回汉通婚禁忌等方面进行对比与研究。结合小说描述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第叁章是关于霍达作家小说中所使用的语言特色,以及回族穆斯林语言中带着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外来词问题。笔者想更深入地研究《穆斯林的葬礼》作品里,回族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外来词的由来及内涵、现代回族语言的形成。对小说中使用过的阿拉伯语、波斯语外来词和一些地方方言词的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阐释文本。(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马良成[4](2019)在《元明时期云南回族文化教育的发展及其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围寺而居的"家庭教育"是云南回族教育的初级模式和启蒙教育,其教育内容和形式不固定,也不庞杂,活动范围比较小,绝大多数时候是在家里,亦可以说是以"家学"辅以简单的"寺学"而实施的,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回族的国民性格和国家心理趋同,奠定了未来经堂教育发展的基础。而明中后期陕西经堂教育在云南的传播改变了云南回族传统家庭教育的基本模式,使其逐渐转为以有一定规模的"寺学"为基础、并对明清时期云南回族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经堂教育"。(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梦,李飞,闫昊[5](2019)在《基于回族文化视角的村庄人居环境提升策略研究——以河北省安育村庄面貌提升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避免村庄人居环境千篇一律,须充分体现其乡土特色、文化底蕴,从而构建"美丽乡村"。在大城市辐射圈内的回族村庄,将发展特色农村经济与地域性农村文化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挖掘旅游资源,促进城乡良性互动与发展。研究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结合河北省村庄面貌提升规划的实践,提出以伊斯兰文化和地域文化为纽带,贯穿经济发展、开放空间、自然环境、建筑风貌、支撑体系的改造策略,从而塑造以"伊斯兰天堂花园"主题的回族村庄,为少数民族村庄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丁艳娥[6](2019)在《回族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二幼儿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国家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教育目标,基于我县回族人口占70%以上的地域优势,利用回族饮食、服饰及建筑、节日等文化,依托民族自治县的文化优势,结合我园发展现状,本文以探究回族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回族服饰、饮食、建筑等系列文化的渗透为思路,探索有效开展幼儿民族美术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提高教师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陶冶幼儿美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29期)
张生萍[7](2019)在《中学生对回族文化的认同现状调查——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学生在对回族文化的认同现状观察和探讨的时候,主要是在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法的基础上,对临夏回族自治州高中教师以及学生的回族文化传承的态度进行有效调查和分析处理,其相关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在当前回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其传承态度是比较积极的,但是不同的学生和教师在进行回族文化传承的时候,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学校教育中的回族传统文化在传承的时候,存在着比较单一的现象,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接收到的文化资源比较零散,而学校师资匮乏,在对回族文化内容评价的时候,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当代家庭教育》期刊2019年10期)
郭兰茜[8](2019)在《从富贵花到两世花:回族文化中的牡丹——基于甘肃省临夏市八坊回族社区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世俗世界的美。它所拥有的"富贵"之意是对今世生活的高度概括。回族在艺术中借用和重塑了牡丹符号,彰显出两种文化在小传统层面的对话。被重塑后的牡丹符号在世俗层面呈现着回族对今世生活的追求,在神圣层面则是对后世乐园意象的隐喻,二者共同体现了回族"两世吉庆"的人生哲学。(本文来源于《中国穆斯林》期刊2019年02期)
柴莉,张艳红[9](2019)在《回族文化语境下的现代服饰的传承与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传统回族文化入手,通过对宁夏回族服饰文化的基本特征、现状分析、美学思想及发展历程等方面的论述与分析,最后,对传统回族服饰的继承与创新发展与民族服饰的现代化设计策略进行试探性的论述研究,以期对服装设计民族化及回族服饰的时尚设计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丁娟[10](2018)在《宁夏回族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互惠互利,不断深化合作与交流,旅游便成为连接沿线国家、城市的重要纽带及桥梁,特别是随之兴起的体验式旅游时代的到来,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高雅文化属性的文化遗产则成为深层次体验旅游的一部分,它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去亲近一个民族,更深入地了解其历史发展脉络及文化融合根源。那么,该如何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充分体现特色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使其更好地与旅游相融合,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故此提出该研究论题。本文主要分六个部分来介绍宁夏回族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整篇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其意义、研究方法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主要对本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进行界定与阐述;第叁部分为宁夏回族文化遗产的开发现状与旅游资源评价,根据国家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和以往的文献研究来构建宁夏回族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并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来对各评价因子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第四部分运用SWOT战略分析的方法对宁夏回族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条件结合评价结果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方面的客观分析;第五部分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如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宣传力度,采用多种渠道促销,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投资和社区居民参与,平衡各主体利益诉求等措施;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不足,得出宁夏回族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具备旅游开发的条件,而保护性旅游开发有助于传承保护和弘扬利用回族的传统文化,带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塑造区域旅游形象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本文来源于《兰州财经大学》期刊2018-12-10)
回族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对回族文化信息资源"既宽泛又零散"的基本特征的详细阐释,指出在回族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前期准备中,传统的文献目录学方法在类似民族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中,显得更为重要,它构成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链条。最后初步提出回族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整合建设的基本框架和实现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回族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嘉瑞.成都弥牟:回族文化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J].当代旅游.2019
[2].丁宁宁.回族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9
[3].王民(Mustafoev,Abrorjon).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回族文化[D].河南大学.2019
[4].马良成.元明时期云南回族文化教育的发展及其变迁[J].大理大学学报.2019
[5].王梦,李飞,闫昊.基于回族文化视角的村庄人居环境提升策略研究——以河北省安育村庄面貌提升规划为例[J].中外建筑.2019
[6].丁艳娥.回族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二幼儿园为例[J].考试周刊.2019
[7].张生萍.中学生对回族文化的认同现状调查——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J].当代家庭教育.2019
[8].郭兰茜.从富贵花到两世花:回族文化中的牡丹——基于甘肃省临夏市八坊回族社区的调查[J].中国穆斯林.2019
[9].柴莉,张艳红.回族文化语境下的现代服饰的传承与嬗变[J].轻工科技.2019
[10].丁娟.宁夏回族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