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论文-岳亚萍

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论文-岳亚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蛋白酶激活受体2,P2X3嘌呤受体,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醛亚型-1,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

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论文文献综述

岳亚萍[1](2018)在《蛋白酶激活受体-2通过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介导疼痛的作用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inase-activated receptor 2,PAR2)是体内广泛分布的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醛亚型 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vanilloid 1,TRPV1)和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亚型 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l,TRPA1)都是经典的物理和化学刺激感受器,在疼痛传导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嘌呤受体P2X3(purinergic receptor,P2X3)也与痛觉信息的传递有关。为了研究在疼痛发生发展过程中,激活PAR2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与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P2X3、TRPV1和TRPA1之间的关系,本课题通过建立激活PAR2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和PAR2激活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的体内外实验开展研究。第一部分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在PAR2介导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给大鼠右侧足底注射SL-NH2激活PAR2建立具有触觉异常性疼痛和热痛觉过敏的行为学改变疼痛动物模型,检测P2X3、TRPV1和TRPA1在DRG神经元的表达和c-Fos在脊髓背角(spinal dorsal horn,SDH)的表达,以及PAR2下游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PLCβ3和PKCε的磷酸化水平。SL-NH2注射后0.5 h开始进行的行为学检测显示出明显的机械性和热刺激过敏现象的发生,连续检测3d之后,脊髓SDH组织c-Fos蛋白的表达显着上调;注射SL-NH2的一侧DRG 组织 P2X3、TRPV1 和 TRPA1 表达上调,而且表达 P2X3、TRPV1、TRPA1和PAR2的神经元数量显着增加;经PAR2与P2X3、TRPV1、TRPA1双标记检测分析显示,在表达PAR2的神经元中,表达P2X3、TRPV1和TRPA1的神经元数量也显着增加;注射SL-NH2的一侧DRG组织pPLCβ3和pPKCε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神经病理性疼痛行为的发生发展与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P2X3、TRPV1、TRPA1在DRG神经元的表达有关;这些结果为通过干预PAR2与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P2X3、TRPV1、TRPA1作用关系的疼痛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启示和实验依据。第二部分PAR2激活与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表达关系的体外培养研究根据以往研究进展及本课题体内实验已有的实验结果,PAR2与P2X3、TRPV1、TRPA1在介导疼痛的过程中具有作用关系,但具体作用机制仍未被阐明,并且体内环境复杂,P2X3、TRPV1、TRPA1受体通道的变化是否单纯由PAR2介导还不可断言,为了消除体内各种环境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因此,本课题采用新生Wistar大鼠体外培养的DRG神经元,仅施加PAR2激动剂单一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的研究。激活PAR2的DRG神经元P2X3、TRPV1和TRPA1的表达水平上调出现的同时,表达P2X3、TRPV1、TRPA1和PAR2的神经元数量显着增加;经PAR2与P2X3、TRPV1、TRPA1双标记检测分析显示,在表达PAR2的神经元中,表达P2X3、TRPV1和TRPA1的神经元数量也显着增加;pPLCβ3和pPKCε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以上结果表明,PAR2的直接激活可通过PIP2信号通路诱导P2X3、TRPV1和TRPA1的表达,为以这些分子作为靶点的治疗策略提供了证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10)

崔玲,王玉倩,高阳,陈丽[2](2018)在《铜胁迫对玉米根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SCCs)钾转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属典型的喜钾植物,充足的钾保证玉米健康生长。中国大部分玉米种植区种植的玉米叶含钾量偏低,造成玉米钾含量偏低的因素有很多,土壤自身能供植物吸收钾含量较低;再者,植物吸收和转运的过程中也会受到环境中重金属离子影响从而降低对钾的吸收能力;最后,错误施用肥料导致玉米钾吸收能力降低。通过研究自身钾吸收特性来提高土壤中钾的利用率,是提高玉米含钾量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玉米(金玉818,黔单16)为研究对象,利用专性抑制剂抑制钾通道和钾载体,研究不同浓度Cu~(2+)对玉米根系NSCCs(Nonselective cation channels)钾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玉米根系总钾吸收速率和NSCCs钾吸收速率均随Cu~(2+)浓度升高而下降,Cu~(2+)对不同玉米品种NSCCs钾转移贡献率不同。(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11期)

刘洋[3](2017)在《水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离子转运效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南方的重金属污染区域,稻米中的镉(Cd)含量在基因型间、区域间和年份间有显着的差异,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中的Cd含量在基因型间也有显着差别。水稻各个器官对Cd的吸收需要经过多种途径将其转移和累积到籽粒中,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SCCs)是水稻吸收转运Cd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多个水稻基因型为材料,对水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离子转运效率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NSCCs对水稻幼苗Cd2+的吸收转运量的贡献率在基因型间有很大的差异。营养液中加入0.2mmol/L的La Cl3,能使23个水稻基因型幼苗根系和地上部分的Cd含量显着下降,NSCCs抑制剂对低积累水稻基因型根系Cd积累的抑制效果显着高于高积累水稻基因型。说明NSCCs对高积累基因型幼苗根系Cd积累量的贡献率低于低积累基因型,但NSCCs对地上部分Cd积累量的贡献率在23个水稻基因型之间并无明显差异。2、镉胁迫环境中,离体稻穗穗轴和籽粒中的Cd积累量以及它们之间的Cd转移系数在基因型间有显着差异。穗轴和籽粒中的Cd积累量随着处理液中Cd浓度(1.0、1.5、2.0 mg/L)的增加而增长,高积累基因型和低积累基因型在穗轴中的Cd含量分别相差10.37倍、9.79倍、12.14倍;在籽粒中的Cd含量分别相差4.31倍、3.94倍和11.11倍。穗轴Cd向籽粒转运的转移系数(TF)在基因型间也有显着差异,1号(铁杆乌)、8号(叁百粒)和72号(粳7623)的转运系数低且稳定,70号(IR661-1)的转运系数高而稳定。3、在镉胁迫环境中,离体叶片的失绿速率、Cd积累量和NSCCs的Cd转运率在基因型间有显着差异。在Cd浓度为0.1~1.0mg/L的溶液中胁迫5天,离体叶片中的叶绿素总量随着Cd2+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和对照相比,低积累基因型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均高于高积累基因型。在Cd浓度为1.0~2.0mg/L的溶液中胁迫5小时,离体叶片中的Cd积累量随着溶液中Cd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大部分高积累水稻基因型离体叶片的Cd积累量高于低积累基因型。NSCCs对离体叶片Cd积累量的贡献率在不同基因型间有显着差异。4、在自然环境中,土壤镉含量、生长季节、降雨量、基因型共同决定着稻米中的Cd含量,晚稻基因型的稻米Cd含量和其他元素含量都显着高于早稻基因型。水稻根系土壤Cd含量随着生长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从7月的0.13~0.19mg/kg增加到10月的0.85~1.48 mg/kg。Cd以及K、Mg、Fe和Mn在晚稻的籽粒和穗轴中的含量大大高于早稻。但晚稻籽粒中Ca和Zn含量低于早稻籽粒。许多元素在穗轴中的浓度比籽粒中高约2-10倍。低Cd积累基因型穗轴中的Cd浓度及其进入稻米的转运率都比高Cd积累基因型低。在Cd含量不同的试验点收获的水稻籽粒中,Cd与Mn含量之间具有显着关系。不同的降雨量是导致早稻和晚稻之间的表层土壤和籽粒中Cd含量变化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天津农学院》期刊2017-06-01)

崔玲[4](2017)在《重金属离子对玉米根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SCCs)钾转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属经济作物,在我省各地广泛种植。玉米为典型喜钾植物,充足的钾素供应,能保证玉米植物的正常的生理代谢和健壮成长。我国大部分玉米种植区种植的玉米叶含钾量偏低,造成玉米钾含量偏低的因素有很多。如,土壤自身能供植物吸收钾含量较低;再者,植物吸收和转运家的过程中也会受到环境中重金属离子影响从而降低对钾的吸收能力,最后,错误施用肥料导致玉米钾吸收能力降低。本论文选取第二点影响因素作为研究方向,从自身吸收上来改变植物钾吸收特性来提高钾的吸收。以金玉818、金单999、黔玉3、黔单16等4种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添加专性抑制剂抑制钾离子通道和钾载体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重金属离子(铜、铅、锌、镉)对玉米根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onselective cation channels,NSCCs)钾转移的影响,以及玉米根系对该重金属离子的吸收情况。通过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铜离子对金玉818、金单999、黔玉3和黔单16玉米根系总钾吸收速率和NSCCs钾吸收速率均有显着抑制作用。铜离子对4种玉米总钾吸收抑制最大浓度均为10mg·L~(-1);铜离子对金玉818、黔玉3及黔单16抑制最大离子浓度与总钾抑制为10mg·L~(-1),而金单999抑制最大离子浓度为40mg·L~(-1)。铜对4种玉米根系NSCCs钾转移贡献率各有不同,金玉818和黔玉3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金单999和黔单16则相反。4种玉米根系铜离子吸收速率随外界铜离子浓度增加而增加。2、铅离子对金玉818、金单999、黔玉3和黔单16玉米根系总钾吸收速率和NSCCs钾吸收速率均有显着抑制作用。金玉818和黔单16、金单999、黔玉3总钾吸收速率抑制最大铅离子浓度分别为1mol·L~(-1)、2mol·L~(-1)、3mol·L~(-1)。金玉818、黔玉3和黔单16玉米根系抑制NSCCs钾吸收速率最大铅浓度为1mol·L~(-1),金单999为2mol·L~(-1)。铅离子对金单999和黔玉3 NSCCs钾转移贡献率影响较小,对金玉818和黔单16分别为抑制和促进。铅离子对金玉818和黔单16铅离子吸收速率随铅离子浓度增加而增加,金单999和黔玉3则相反。3、锌离子对金玉818、金单999、黔玉3和黔单16玉米根系总钾吸收速率和NSCCs钾吸收速率均有显着抑制作用。金玉818、金单999、黔单16抑制总钾吸收速率和NSCCs钾吸收速率最大锌浓度为10mg·L~(-1)时,黔玉3抑制最大浓度分别为20mg·L~(-1)和50mg·L~(-1)。随着锌离子浓度的增大,4种玉米根系NSCCs钾转移贡献率的影响较小。锌离子吸收速率除黔玉3表现为抑制外,其余均为促进。4、镉离子对金玉818、金单999、黔玉3和黔单16玉米根系总钾吸收速率和NSCCs钾吸收速率均有显着抑制作用。抑制4种玉米根系钾吸收速率的最大镉离子浓度均为10mg·L~(-1)。镉离子对金单999NSCCs钾转移贡献率有促进作用,另3组均为抑制作用。4种玉米根系镉离子吸收速率均随着外界镉离子浓度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7-04-10)

刘仲齐,张长波[5](2017)在《重金属调控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SCCs)是生物膜上能同时允许不通价态的阳离子通过的多种通道蛋白的集合体,参与了细胞的营养吸收、膨压控制、信号传导等许多生理过程。NSCCs能够快速转运Ca~(2+)、K~+、Mg~(2+)等细胞代谢必需的营养元素,也能转运有毒重金属离子。了解重金属离子与NSCCs的互作关系,对于调控植物对污染环境中有害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重金属离子类型和浓度影响NSCCs门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探索新型离子通道调控剂及其调控机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张参俊,尹洁,张长波,王景安,刘仲齐[6](2015)在《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对水稻幼苗镉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积累和低积累Cd的两种水稻幼苗为材料,对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SCCs)在Cd吸收转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根系和地上部对Cd的吸收均存在高、低亲和两种转运系统,高积累品种幼苗的Cd吸收转运效率明显高于低积累品种;NSCCs在水稻Cd吸收转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地上部Cd积累量的贡献率大于根系。在Cd浓度为0.1 mg·L-1的处理下,NSCCs对低积累水稻幼苗地上部Cd积累量的贡献率高达93.5%,显着高于对高积累品种的贡献率。环境中的Cd浓度越高,NSCCs的贡献率越低。NSCCs可能是水稻高亲和转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将低浓度的Cd有效转运到地上部。(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张参俊[7](2015)在《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对水稻镉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各器官对镉(Cd)的吸收需要经过诸多步骤和途径才能将其转移和积累到籽粒,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SCCs)是水稻吸收转运Cd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Cd高积累和低积累水稻品种的幼苗和籽粒为材料,对NSCCs及质子泵基因在其Cd吸收转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低积累和高积累水稻品种根系和地上部分对Cd的吸收均存在低亲和转运系统和高亲和转运系统两种机制,高积累品种幼苗的Cd吸收转运效率明显高于低积累品种。基因型的差异会影响Cd在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积累量。2、NSCCs在水稻Cd吸收转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地上部Cd积累量的贡献率大于根系。在Cd浓度为O.1mg·L-1的处理下,NSCCs对低积累水稻幼苗地上部Cd积累量的贡献率高达93.5%,显着高于对高积累品种的贡献率。环境中的Cd浓度越高,NSCCs的贡献率越低。NSCCs可能是水稻高亲和转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将低浓度的Cd有效转运到地上部。2.69×10-4mg·L-1浓度的LaCl3能够抑制NSCCs对Cd的吸收转运。3、在0.3~1.0mg·L-1Cd浓度范围内,水稻离体籽粒的Cd吸收量存在着基因型间的差异,高积累品种籽粒的Cd吸收量高于低积累品种。NSCCs抑制剂LaCl3对籽粒基部Cd的吸收转运也有显着影响,且品种间灵敏度不同。离体籽粒在0.3mg·L-1Cd溶液中的Cd积累量与田间土壤Cd浓度为1.68mg·kg-1时十个水稻品种籽粒的Cd积累量高度正相关。4、质子泵基因不是决定Cd吸收转运的唯一因素,实验中所涉及的相关基因与水稻籽粒中的Cd积累没有密切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王金海,杜小正,姜华,张武德,赵敏[8](2013)在《针灸调节缺血性中风病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C)在缺血性中风病中的作用及缺血性中风病的发病机制,酸感受离子通道(ASIC)与磺酰脲类受体1(SUR1)在缺血性中风中表达的意义角度分析了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可能机制,提出利用激光共聚焦、膜片钳等技术可望进一步揭示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西部中医药》期刊2013年02期)

沈兵,杜鹃,姚晓强[9](2011)在《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生理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发现蛋白激酶ERK1/2可以通过磷酸化钙离子通透的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6(TRPC6)激活该通道,点突变研究发现TRPC6蛋白上磷酸化位点S281G是ERK1/2作用靶点,该项研究也证明了cAMP可以通过cAMP-PI3K-PKB-MEK-ERK1/2信号途径激活TRPC6,同时这一信号途径介导了胰高血糖素引起的肾小球细膜细胞内钙升高并收缩,导致肾小球率过滤降低,明(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理学会第十一届张锡钧基金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交流及评奖会议综合摘要》期刊2011-10-22)

王玉倩,汪晓丽,单玉华,盛海君,封克[10](2010)在《环境因素对小麦根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SCCs)转运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石家庄8号小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钾载体抑制剂和钾专性通道抑制剂的方法,探讨了温度变化和重金属镉、铜对植物根系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SCCs)转运钾离子的影响。结果显示,NSCCs转运钾的最适温度在35℃左右,低温和高温都会使NSCCs的吸钾速率下降。较高的温度(40℃)对NSCCs转运钾的影响大于对专一性钾通道的影响;而较低温度(20℃)对专一性钾通道活性的抑制比对NSCCs的抑制更强。重金属镉和铜均对小麦的钾吸收速率产生影响,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其中,根系NSCCs对镉的敏感度相对于专一性钾通道来说要低,而对铜的敏感度相对较高。说明不同重金属对两类通道蛋白的影响机制不一样。(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玉米属典型的喜钾植物,充足的钾保证玉米健康生长。中国大部分玉米种植区种植的玉米叶含钾量偏低,造成玉米钾含量偏低的因素有很多,土壤自身能供植物吸收钾含量较低;再者,植物吸收和转运的过程中也会受到环境中重金属离子影响从而降低对钾的吸收能力;最后,错误施用肥料导致玉米钾吸收能力降低。通过研究自身钾吸收特性来提高土壤中钾的利用率,是提高玉米含钾量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玉米(金玉818,黔单16)为研究对象,利用专性抑制剂抑制钾通道和钾载体,研究不同浓度Cu~(2+)对玉米根系NSCCs(Nonselective cation channels)钾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玉米根系总钾吸收速率和NSCCs钾吸收速率均随Cu~(2+)浓度升高而下降,Cu~(2+)对不同玉米品种NSCCs钾转移贡献率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论文参考文献

[1].岳亚萍.蛋白酶激活受体-2通过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介导疼痛的作用及机制[D].山东大学.2018

[2].崔玲,王玉倩,高阳,陈丽.铜胁迫对玉米根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SCCs)钾转移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2018

[3].刘洋.水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离子转运效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天津农学院.2017

[4].崔玲.重金属离子对玉米根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SCCs)钾转移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17

[5].刘仲齐,张长波.重金属调控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

[6].张参俊,尹洁,张长波,王景安,刘仲齐.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对水稻幼苗镉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

[7].张参俊.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对水稻镉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5

[8].王金海,杜小正,姜华,张武德,赵敏.针灸调节缺血性中风病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的思考[J].西部中医药.2013

[9].沈兵,杜鹃,姚晓强.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生理功能研究[C].中国生理学会第十一届张锡钧基金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交流及评奖会议综合摘要.2011

[10].王玉倩,汪晓丽,单玉华,盛海君,封克.环境因素对小麦根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SCCs)转运钾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

标签:;  ;  ;  ;  

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论文-岳亚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