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刘家林(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安徽六安237010)

【中图分类号】R781.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7-0193-02

【摘要】目的针对慢性根尖周炎治疗比较困难,根据不同的根尖病采取相适应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8名患者,52颗患牙,分类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法,然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3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经过3月-3年以上的复查,效果满意。结论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具有实用意义。

【关键词】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瘘管

慢性根尖周炎一般是由急性根尖周炎,牙髓坏死,坏疽发展而来,主要症状是疼痛,肿胀,化脓,甚至出现慢性瘘管;此类患者治疗一般比较困难,作者针对患牙的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对患牙的近远期疗效作了观察分析,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48名患者,52颗患牙;其中男性21例,共22颗牙;女性27例,共30颗牙,年龄从14岁-60岁不等。

1.2主要临床症状(1)慢性根尖病变,反复疼痛发生,肿胀,有或无瘘管出现,Ⅰ-Ⅱ度松动,此类病例共28颗牙。(2)患牙经常规根管治疗后复发,原瘘管未消退,或出现瘘管者,此类病例共16颗牙。(3)全部患牙根尖X线片显示:根尖周有弥漫性透影区,边缘不规则或规则,此类病例共8颗牙。

1.3治疗方法针对患牙临床表现,采用3种治疗方法。

1.3.1患牙根尖X线片显示根尖阴影较小≤5mm,有或无瘘管存在,均经常规根管制备,清洁消毒后用自制的碘仿糊剂+牙胶尖充填根管。

1.3.2X线片显示有明显的根尖病变,透影区范围在5-10mm之间的患牙,则多选择上下前牙,常规根管制备,根管充填1周后无论有无瘘管存在,分别作“根尖切除术”及“根尖刮治术”,术后抗炎,定期作X线检查。

1.3.3对根尖病变阴影在10mm以上,临床不能确定为何种性质的颌骨病变,X线显示对邻近牙的牙根有累及,或有明显松动者,通常做“翻瓣术+颌骨病灶清除术”拔出病灶区患牙,病变组织彻底刮除,创口作拉拢缝合,术后抗炎治疗。

2结果

2.1第一种疗法患牙近期瘘管消失,叩痛(-),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诊,无瘘管出现;患牙能行使正常功能,松动牙逐渐稳固;X线连续检查显示根尖阴影模糊,有缩小的趋势,部分超充者牙齿无异常反应,经此类疗法的病例较多,共28颗牙。

2.2第二种疗法患者术后局部症状轻微,局部略有疼痛,肿胀,抗炎后好转。术后一周拆线,牙周愈合良好,叩痛(±)。术后3个月,1年复查,患牙无松动,牙周健康,无瘘管,叩痛(-),能行使正常功能,经此类疗法的病例共17颗牙。

2.3采用第三种疗法的患者,术后症状较明显,疼痛,肿胀,一般在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一周创口拆线,愈合良好,无一例感染;术后3月-3年复查,局部牙周情况良好,牙缺失区义齿修复,经此类疗法的病例共7颗牙。

3讨论

3.1根源病变的患牙一般常规作根管治疗,对于后牙用牙髓塑化来治疗有瘘管的慢性根尖周病变,效果较好。但在前牙用塑化治疗,难免在远期出现牙齿变色等现象。碘仿有较强的杀菌消毒作用,且能被组织吸收,较之塑化液或单纯牙胶对根尖周刺激小;碘仿糊剂流动性好能顺着光滑针流入根管,外加牙胶尖充填,能有效地填塞根管空隙,杀菌,抑菌;若有部分超充,对根尖的肉芽肿,根尖囊肿等炎性上皮组织有杀菌破坏作用,而且逐渐能被组织吸收,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效果。消除病源是治愈根尖周病的主要条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治疗成功,如病变的性质,较大的根尖囊肿,含上皮的慢性根尖脓肿等,往往会在除动根管内的病源后,慢性炎症仍然存在,根尖病变未能治愈,对这类患牙则需要通过手术的方法将病灶消除。本文对较大的根尖病变采用“根尖周手术”,彻底消除根尖病变,获得满意效果。

3.2除小部分患牙采用“翻瓣术”,刮除病变组织,并做根尖切除,以杜绝感染来源的方法外,大部分患者仅对其根尖病灶作彻底刮治,清除附着在牙根面上的肉芽组织,反复冲洗创腔,也能达到清除病源的作用而获得满意效果。

3.3作者用上述3种方法对慢性根周病变作治疗,观察在3个月-3年以上均未见复发,效果可靠。防止复发的关键在于彻底的去除根管内病源物,根管填充完全,并对有较大的根尖病变的患牙做彻底的根尖刮治或根尖切除,必要时可采取拔除患牙,病灶彻底清除方法,防止复发。

标签:;  ;  ;  

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