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控制论文_赵立功,王景伦,郑潇,黄忠柱

导读:本文包含了燃烧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化床,锅炉,模型,台架,灰分,油泥,热值。

燃烧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赵立功,王景伦,郑潇,黄忠柱[1](2019)在《STC炉的燃烧与自动化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辊底式STC短周期退火炉燃烧系统的组成、选型及其温度与炉内气氛的控制,着重介绍了适用于STC炉的燃烧系统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并应用在实际生产中。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控制精确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本文来源于《工业炉》期刊2019年06期)

谭德富[2](2019)在《煤泥入炉燃烧的热值控制工艺改造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煤泥入炉的热值控制问题,根据发电锅炉燃烧煤泥的试验,研究了现有工艺,进行了浮选尾矿和中煤磁选尾矿的工艺改造,以及定量加水的改造,并调节浮选操作,不仅达到了控制入炉煤泥的灰分和水分目的,也保证了入炉煤泥的热值。(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吕建青[3](2019)在《燃煤锅炉降低NOx燃烧和排放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氮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也是燃煤锅炉的重要排放物。为了进一步实现节能环保原则,燃煤锅炉需要不断的完善燃烧技术,减少排放量。文章主要针对燃煤锅炉如何降低NOx燃烧与排放控制展开探讨。(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33期)

温宏炎,张光义,纪德馨,万利锋,张亮[4](2019)在《油泥焦流化床燃烧NO_x释放特性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无害化处理油泥焦,采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颗粒粒径下油泥焦的燃烧氮氧化物释放特性,并借助空气分级燃烧技术降低NO_x排放。SEM电镜和物理吸附结果表明,油泥焦颗粒表面结构致密、孔道稀疏,不利于其内部有机质充分燃烧。燃烧实验结果表明,油泥焦燃烧产生的NO_x主要来源于焦炭氮,来自挥发性氮的较少。适当降低燃烧温度、减小颗粒粒径既能保证油泥焦充分燃烧,又能抑制氮氧化物排放。实施空气分级燃烧时,通过优化过量空气系数、二次风比例和二次风入口位置,能够获得显着的NO_x减排效果,同时可以有效抑制飞灰产生,有助于烟气终极处理。(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鲁亚云,潘江如[5](2019)在《内燃机台架试验控制系统及燃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燃机的发明生产为社会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便利,它具有体积小、质量小和便于移动的特点,在农业、船舶、汽车和飞机等领域广泛应用。内燃机在创造社会价值、助力生产生活的同时,排放出的大量有害气体也为空气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促进内燃机工业形成循环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内燃机工业节能降耗,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积极推进内燃机再制造计划,促进内燃机工业再制造生产能力、企业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显着提高。人才培养(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期刊2019年11期)

吴昊[6](2019)在《燃烧源细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细颗粒物污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燃烧源细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作为本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行业背景,及时学习新的相关政策法规,重点介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求学的主动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活动。(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6期)

志茂大辅,角田良枝,金尚奎,彭惠民[7](2019)在《新一代清洁柴油机SKYACTIV-D的燃烧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马自达公司在发动机燃烧技术研究中的创新点——模型控制概念。着重论述了建立状态量预测模型以进行燃烧室壁温预测模型控制,建立热释放系数模型以进行轻负荷预混燃烧的着火定时的模型控制以及中高负荷扩散燃烧的预燃模型控制。这类模型控制的实质是使用了基于物理现象的经验公式,以及根据实体发动机数据鉴定模型常数的前馈型,充分利用车载发动机控制装置的燃烧控制技术。清洁柴油机SKYACTIV-D利用这种燃烧控制技术有效改善了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排放特性及噪声品质。(本文来源于《汽车与新动力》期刊2019年05期)

胡林静,晏恒,王志艳[8](2019)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自抗扰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蒙西电厂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中床温、主蒸汽压力间的延迟性和耦合性,提出了基于改进型粒子算法的自抗扰控制策略。系统控制中,新型粒子群算法结合了自然选择机制和高斯采样思想实时地自整定自抗扰控制器的参数,实现对床温和主蒸汽压力的性能优化和协调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与PID控制器相比,改进后的控制策略对控制器参数寻优更加快速与精确,对床温和主汽压模型的协调控制效果更佳,体现了该控制策略良好的负荷适应性和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0-25)

向立平[9](2019)在《棒二线加热炉智能优化燃烧控制技术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棒材厂棒二线加热炉燃烧系统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装出炉系统采用手动操作。该加热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煤气、空气调节阀选型不合理,空燃比变化较大;烟道内无氧含量分析仪,不能实时修正风煤配比,氧化烧损较大,能耗较高;现场无在线热值分析仪,在煤气热值较大波动情况下难实时进行精确控制。工业装置的自动优化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企业增效降本的重要研究课题,同时,行业内的智能控制算法如模糊决策、专家智能控制、空燃比自寻优和预测控制等算法在应用领域也日趋成熟,故有较大必要来实现对加热炉各控制回路进行自动优化调整,以达到加热炉提效节能和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涟钢科技与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佟得吉,刘翔[10](2019)在《电站锅炉燃烧系统的智能控制与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站锅炉是火电厂发电的主要设备,锅炉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火电站的发电效率。由于电站锅炉燃烧系统具有非线性、滞后性、惯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采用常规的控制方法,无法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为了提高锅炉燃烧系统工作效率,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建立锅炉燃烧系统模型,然后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发现智能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锅炉燃烧系统的运行特点,从而有利于实现锅炉燃烧系统的智能控制,达到最佳的理解控制效果。本文简单分析了电站锅炉燃烧系统的工艺流程,并根据电站锅炉燃烧系统的特点,构建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智能模型,经过仿真计算,发现智能模型满足燃烧系统特点,让整个系统保持在稳定状态下运行。(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9年20期)

燃烧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煤泥入炉的热值控制问题,根据发电锅炉燃烧煤泥的试验,研究了现有工艺,进行了浮选尾矿和中煤磁选尾矿的工艺改造,以及定量加水的改造,并调节浮选操作,不仅达到了控制入炉煤泥的灰分和水分目的,也保证了入炉煤泥的热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燃烧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赵立功,王景伦,郑潇,黄忠柱.STC炉的燃烧与自动化控制系统[J].工业炉.2019

[2].谭德富.煤泥入炉燃烧的热值控制工艺改造与实践[J].石化技术.2019

[3].吕建青.燃煤锅炉降低NOx燃烧和排放控制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

[4].温宏炎,张光义,纪德馨,万利锋,张亮.油泥焦流化床燃烧NO_x释放特性及控制[J].燃料化学学报.2019

[5].鲁亚云,潘江如.内燃机台架试验控制系统及燃烧分析[J].电气传动.2019

[6].吴昊.燃烧源细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

[7].志茂大辅,角田良枝,金尚奎,彭惠民.新一代清洁柴油机SKYACTIV-D的燃烧控制技术[J].汽车与新动力.2019

[8].胡林静,晏恒,王志艳.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自抗扰控制策略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9].向立平.棒二线加热炉智能优化燃烧控制技术方案研究[J].涟钢科技与管理.2019

[10].佟得吉,刘翔.电站锅炉燃烧系统的智能控制与仿真分析[J].电子制作.2019

论文知识图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床温度预测模型...燃烧不稳定性的数值模拟方法火孔网格划分Fig.4-3Meshgenerationo...烟气NOx的控制技术[9,10]不同燃烧模式下能量分析图新概念低温燃烧和传统燃烧在φ-T图上...

标签:;  ;  ;  ;  ;  ;  ;  

燃烧控制论文_赵立功,王景伦,郑潇,黄忠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