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吹灰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锅炉,电站,汽包,策略,神经网络,火电,因子。
吹灰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宋宇,陈纲[1](2019)在《根据负荷调整锅炉吹灰频率的运行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常情况下,锅炉吹灰可以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但是当锅炉处于主再热蒸汽温度无法达标的低负荷,吹灰会加剧低温程度。此时,因为进行锅炉吹灰,反而导致了锅炉效率下降、壁温超限等不良效果。本文主要针对该客观工况进行分析,论述根据负荷控制吹灰频率的必要性,避免传统定期吹灰方式,影响锅炉能耗水平。(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仇慎杰[2](2017)在《燃煤锅炉尾部灰污预测模型及吹灰策略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锅炉运行过程中,煤粉燃烧使对流受热面灰污激增、热传递受阻,烟气余热不能及时再利用,导致过热烟气排入大气,使锅炉输入能损耗严重。为了改善热传递,实现锅炉高效运行,吹灰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传统的吹灰是根据锅炉条件的反应或某些时间表进行的。吹灰器的操作人员很少或者没有结垢状态等信息,往往只会根据经验进行判断或根据时间表对锅炉进行吹扫。因此,为了缓解灰污沉积造成的换热过程不均衡,消除热偏差及高、低温腐蚀等问题,势必要监测锅炉尾部金属管道表面污染情况和发展趋势,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吹灰方式。针对锅炉尾部金属管道不可避免的积灰、结渣等污染现象,以贵州黔西电厂24h数据为对象,进行相关灰污软测量、灰污预测及优化软测量监测等相关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污染率预测模型的智能燃气脉冲吹灰系统。首先建立省煤器等的灰污监测模型,用污染率表征各部件污染情况,将环境复杂的锅炉尾部间接变为可视图表;然后针对各部件污染状态,建立相关预测函数,从而方便运行人员对锅炉运行状态及效率的掌握;最后在实时软监测基础上,开发了一套智能吹灰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以上模型计算平台结果作为智能判断依据,上位机作为中间介质,连接软测量模型和吹灰器,以爆燃波作为输出。本课题建立污染率预测模型并设计了智能吹灰系统,利用某300MW锅炉换热面数据进行仿真分析,解析模型结果,分析积灰客观形成规律,检验该预测机制的合理性。在机组运行稳定情况下,上位机软件中依照灰污预测模型计算结果实行决策判断,经过控制单元指导吹灰装置吹扫,以达到燃煤锅炉尾部烟道智能清洁的目的。仿真效果充分表明该脉冲吹灰系统可稳定合理运行。该吹灰系统能够正确指导燃气脉冲吹灰器,能够有效解决锅炉尾部烟道吹灰紊乱问题,进而提升燃煤机组的安全性、经济性、可持续性。(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大学》期刊2017-05-01)
郜建良,钱虹,陈纲,周泉[3](2016)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目标锅炉吹灰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锅炉受热面积灰污染而造成锅炉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下降的问题,以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目标构建面向不同受热面的吹灰策略模型.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建模、求解和分析,得到了不同受热面的吹灰控制策略,以指导锅炉的吹灰过程,保证锅炉整体在充分吸热的状态下,减少对锅炉运行的影响,确保锅炉吹灰的安全性、经济性.(本文来源于《上海电力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徐力刚[4](2015)在《火电机组锅炉受热面灰污实时监测模型及吹灰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电机组锅炉由于大多采用煤炭作为燃料,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灰污沉积在受热面的表面并形成积灰和结渣,导致受热面传热性能降低、排烟温度上升、锅炉效率下降,甚至会引起管壁腐蚀和爆管停炉等严重安全事故。吹灰是有效清除受热面灰污的有效方式,但目前大多数电厂定时定量的吹灰方式会导致吹灰频繁而使蒸汽损耗过大,或导致吹灰不及时而使受热面传热效率持续降低,因此如何实现受热面灰污的实时监控以及吹灰优化方案的制定,成为现阶段电厂落实节能减排方针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建立各受热面的灰污监测模型实现灰污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吹灰优化策略,从而能够解决现阶段火电机组锅炉受热面灰污处理的问题。本文定义污染率作为各受热面的灰污监测指标,根据各受热面传热模型并结合热平衡原理推导污染率计算流程,从而建立各受热面的灰污实时监测模型。其中对流及半辐射受热面积灰监测模型以传热系数为污染率特征参数,在变负荷传热模型中引入集总参数动态模型以修正变负荷的影响;炉膛结渣污染监测模型以水冷壁热有效系数为污染率特征参数,辐射传热模型中考虑了炉膛火焰辐射能在传递过程中的减弱,针对现有炉膛出口烟温推算缺乏实时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将炉膛及半辐射受热面传热计算联合起来求解炉膛出口烟温以及炉膛污染率的方法;叁分仓回转式空预器积灰分段监测模型以空预器利用系数为污染率特征参数,能够进行空预器热、冷分段积灰实时监测,解决了现有方法只能进行叁分仓回转式空预器整体监测的问题。吹灰策略的制定以临界污染率为主要判定依据,并结合锅炉实际运行的安全性,其中临界污染率计算模型以吹扫时间不变为前提,根据运行损失最小原则建立。根据已建立的不同受热面灰污实时监测模型以及锅炉整体吹灰优化策略,本文利用采集的锅炉DCS系统离线数据进行计算验证,结果表明:(1)稳定负荷下的对流及半辐射受热面积灰监测模型、炉膛结渣污染监测模型和叁分仓回转式空预器积灰分段监测模.型的污染率计算结果与实际灰污染程度相符,所建模型能够满足灰污实时监测的要求;(2)快速变负荷下的对流及半辐射受热面积灰监测模型和炉膛结渣污染监测模型污染率计算结果振荡较大与实际灰污染程度有所偏离,经分析认为由于已引入集总参数动态模型加以修正,误差主要由于采集数据间隔不合理导致,而所建立的叁分仓回转式空预器积灰分段监测模型并不适用于变负荷工况;(3)由于变负荷工况占总运行时间比例较小且此工况下不进行吹灰操作,因此总体来说本文所建立受热面灰污监测模型基本能够满足灰污实时监测的要求;(4)在常运行负荷下,本文研究对象锅炉的低温过热器最易积灰,而屏式过热器最不易积灰,建立锅炉受热面整体的吹灰优化策略除了以临界污染率作为判断依据外,还需要考虑负荷、排烟温度、主/再热蒸汽温度和减温水的影响,并结合锅炉运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5-11-01)
万跃,晏海能[5](2014)在《汽包锅炉炉内结渣的监控及优化吹灰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炉内结渣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优化炉内吹灰为目标,比较分析了汽包锅炉炉内结渣或吹灰的多种监测方法,针对某300 MW汽包锅炉,提出采用低温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作为监测炉内结渣的主要参数,以此确定炉内吹灰条件,并利用现场数据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江苏电机工程》期刊2014年05期)
关兆亮[6](2013)在《大型火电机组污染监测模型及吹灰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电厂煤质波动频繁的现象,构建了煤质软测量模型,在不额外增加测点或煤质检验仪表的基础上,基于电厂DCS中现有测点信息,利用制粉系统中能量守恒规律得到煤质水分含量计算值;通过燃料量、蒸汽温度、流量等测点计算得到煤质低位发热量计算值;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煤质灰分含量。在煤质软测量基础上,结合尾部烟气中SO2和02含量等信息,建立了煤质元素计算模型。针对现有计算方法较为复杂,工业实现困难的问题,提出了模型的改进计算方法,并利用迭代求解的方法得到了较为准确的计算值。以某超超临界机组为研究对象,选取清洁因子作为判断受热面受污染程度表征,建立了省煤器、过热器、再热器和空气预热器的积灰污染监测模型。采集该电厂2011年历史数据对所述模型进行计算验证,得到清洁因子趋势变化较为明显,但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进行了相关分析。应用实时计算得到的将结果与按设计煤种计算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验证。分析了负荷变化对清洁因子计算产生的影响以及烟温逆推方法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新的炉膛辐射受热面污染程度监测标准,为炉膛内部水冷壁的吹灰优化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相比于目前基于火检探头、炉膛火焰中心位置等信息利用迭代计算方法得到的污染监测方法,此类方案可靠性更高。针对目前炉膛辐射受热面污染监测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动态和静态工质吸热基准模型,并引入了融合残差,信息粒化等概念,有效的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得到较为准确的炉膛水冷壁受热面污染程度判定指标,为吹灰操作提供了合理的指导。(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3-03-01)
欧宗现,阎维平,朱予东[7](2009)在《燃煤电站锅炉的吹灰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现锅炉受热面污染在线监测和熵产在线分析的基础上,从保证锅炉安全稳定运行和实现吹灰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制定吹灰策略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些基本原则和锅炉机组的实际运行特性,制定了优化吹灰策略,并建立了3种适合于不同受热面的吹灰模式将优化吹灰策略用于燃煤电站锅炉计算机监测系统上,改变了原来定时吹灰方式,实现了锅炉各主要受热面的优化吹灰。(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09年03期)
颜磷,赵敏,颜文俊[8](2008)在《锅炉对流面灰污监测和吹灰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积灰危害和吹灰系统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灰污监测原理,比较了现有监测技术和优化控制技术,并提出了改进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S1期)
吹灰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锅炉运行过程中,煤粉燃烧使对流受热面灰污激增、热传递受阻,烟气余热不能及时再利用,导致过热烟气排入大气,使锅炉输入能损耗严重。为了改善热传递,实现锅炉高效运行,吹灰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传统的吹灰是根据锅炉条件的反应或某些时间表进行的。吹灰器的操作人员很少或者没有结垢状态等信息,往往只会根据经验进行判断或根据时间表对锅炉进行吹扫。因此,为了缓解灰污沉积造成的换热过程不均衡,消除热偏差及高、低温腐蚀等问题,势必要监测锅炉尾部金属管道表面污染情况和发展趋势,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吹灰方式。针对锅炉尾部金属管道不可避免的积灰、结渣等污染现象,以贵州黔西电厂24h数据为对象,进行相关灰污软测量、灰污预测及优化软测量监测等相关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污染率预测模型的智能燃气脉冲吹灰系统。首先建立省煤器等的灰污监测模型,用污染率表征各部件污染情况,将环境复杂的锅炉尾部间接变为可视图表;然后针对各部件污染状态,建立相关预测函数,从而方便运行人员对锅炉运行状态及效率的掌握;最后在实时软监测基础上,开发了一套智能吹灰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以上模型计算平台结果作为智能判断依据,上位机作为中间介质,连接软测量模型和吹灰器,以爆燃波作为输出。本课题建立污染率预测模型并设计了智能吹灰系统,利用某300MW锅炉换热面数据进行仿真分析,解析模型结果,分析积灰客观形成规律,检验该预测机制的合理性。在机组运行稳定情况下,上位机软件中依照灰污预测模型计算结果实行决策判断,经过控制单元指导吹灰装置吹扫,以达到燃煤锅炉尾部烟道智能清洁的目的。仿真效果充分表明该脉冲吹灰系统可稳定合理运行。该吹灰系统能够正确指导燃气脉冲吹灰器,能够有效解决锅炉尾部烟道吹灰紊乱问题,进而提升燃煤机组的安全性、经济性、可持续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吹灰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宋宇,陈纲.根据负荷调整锅炉吹灰频率的运行策略分析[J].低碳世界.2019
[2].仇慎杰.燃煤锅炉尾部灰污预测模型及吹灰策略优化[D].东北电力大学.2017
[3].郜建良,钱虹,陈纲,周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目标锅炉吹灰策略[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6
[4].徐力刚.火电机组锅炉受热面灰污实时监测模型及吹灰优化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15
[5].万跃,晏海能.汽包锅炉炉内结渣的监控及优化吹灰策略[J].江苏电机工程.2014
[6].关兆亮.大型火电机组污染监测模型及吹灰优化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7].欧宗现,阎维平,朱予东.燃煤电站锅炉的吹灰策略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9
[8].颜磷,赵敏,颜文俊.锅炉对流面灰污监测和吹灰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