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兆亿:对称性管理系统特征及运行机制论文

袁兆亿:对称性管理系统特征及运行机制论文

摘要:对称性在管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科学的管理思维建构具有基础性作用。对称性管理强调遵循事物的对称运行规律,以及发展趋势和周期变化,通过合理调控系统运动的输入与输出关系,持续完善管理过程的控制策略水平,以使系统的运行达至理想效果,从而实现管理系统平衡与和谐的最优化。

关键词:对称性管理;系统特征;运行机制

对称性现象是现实世界最普遍的存在,对称性原理是客观事物中含义最深刻的原理,也是管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根本规律,形成不同事物运动的共性特征。对称性管理的根基在于事物运动过程所表现的对立统一辨证内涵以及平衡关系,这也是系统运动的最根本动力。恩格斯指出,人们不得不承认自然过程中所存在的辩证性质,所以人类必须依靠辩证法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然科学。

1 对称性管理的思维建构

管理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存在方式,管理理念代表了人类作为社会性存在的本质。对称性在管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反映了事物运行及发展的客观规律与逻辑。管理规律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系统要素对称运动相关联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其中的规律,就能够为发现管理问题和解决管理问题提供有效途径。对称性管理正是在深入思考和理解系统运动的对称与平衡特征基础上,建构起有效的管理模式来实现管理目标的,其思维方式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知和尊重。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以及人类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界,因此需要以开放的思维和有效的方法来探索管理的发展规律。借助对称性理念揭示事物运动规律的同时,表达出与传统管理观念不同的新思想新观念,应是本研究的核心用意所在。世间事物多元且多变,但究其根本最终仍将以追求平衡为其阶段性目标,平衡是宇宙间的普遍法则,也是保持系统和谐运动的基础,只有维持相对平衡才能为事物发展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概莫能外。

有对立就有统一,有对称就有平衡。以辨证观和平衡论为指引的对称性管理存在一套相互配套的系统逻辑,研究和挖掘其在解决管理问题方面的潜力,理解和把握其运动规律,通过思维重构的方式,使对称性管理有效运用于经济、科技和社会相关领域,就能以有效的管理方式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2 系统的发展趋势

对称性管理注重系统运动的各种关系及规律,无论任何系统运动都有其基本秩序,并遵循自身独特的内在规律,其中事物的发展趋势就是系统运动的重要规律,它从哲学角度揭示了系统运动所包含的最本质共性。

2.1 对称性管理目标与系统趋势

世间任何运动总是伴随着系统的存在而存在的,即世界上不存在任何脱离运动的系统,因为系统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系统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也是系统发展的源动力,而系统发展的历史延续就是系统的发展趋势。从抽象的角度看,系统发展趋势表现为规律性的定向运动,不但稳定且具有延续性,同时趋势的力量是强大的,尤其是大趋势更是对系统发展具有强大的导引和助推作用。由于系统发展趋势的现实存在反映了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之必然性,因此系统发展趋势成为促使系统持续演化的重要驱动力。在对称性管理中,实现系统的平衡与和谐是其追求的目标,而这一目标必须与系统运动趋势具有一致性,这也是体现对称性管理之合理性的必然要求。

世间任何系统均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而且系统所处的环境也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这些运动和变化形成了其自身特有的发展趋势,并显示出一种持续发展的总的运动方向。譬如,科技发展总是顺着人类文明水平不断提升的趋势演化的,并在哲学上显示了科学技术的人本意义。为人类服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生长点,如果违背了这一内在逻辑,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难以找到正确出路,也无法为人类社会所接受。又如,在当今高度融合发展的世界环境中,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系统的发展大趋势,表现出很强的内在规律性和客观现实性,并在哲学意义上显示了世界经济的统一性,意味着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必然结果。无论对任何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都是一个无法抗拒的历史进程,这一发展大趋势使得世界各国最终均不得不面对被卷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客观现实。再如,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实施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大趋势,体现了现代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在哲学意义上强调了人的价值回归,因此企业的人本观念绝不是单纯的口号,而是顺应企业现代发展大趋势的根本性转变。

企业应注重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发掘他们内心的渴望,站在顾客体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顾客的真实感受为准,去建立体验式服务。

周期性运动规律显示了事物发展的相对性,对称性管理所讨论的系统发展同样存在这样的相对性,这也是对称性管理辨证内涵和理性特征的必然反映。在对称性管理中,对于给定的系统而言,原有的要素对称运动在某个发展阶段能解决的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有可能要靠新的要素对称运动才能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如果认为对称性管理及其成功案例在任何条件下都适用并对其无条件地加以接受是不科学的,这将导致对称性管理因循守旧,停滞不前,不利于对称性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进步。对称性管理的基础是辨证思维,因此在对称性管理的认识和实践中要坚持创新,只有跳出固有思维,不断探索提升对称性管理的解题能力和水平,才能使其更好地实现良性发展。

2.2 系统趋势对要素运动的影响

系统的发展趋势是由系统所联系的普遍规律决定的,在对称性管理系统中,任何要素对称运动不仅要遵从系统运动的普遍规律,而且要遵从系统的发展趋势。在哲学意义上,系统的发展趋势代表了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的要素对称运动到新的要素对称运动的结构变化过程,由于新的要素对称运动结构更符合系统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因而能为系统带来更强生命力。但是也应该看到,要素对称运动只是系统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关于对称性管理的认识和理解,都不应只局限于系统要素对称运动范畴,而应着眼于由对称运动引发的系统整体性演化,以求更好吻合由对称到和谐的系统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

世界虽然无常,但却是有规律的。系统的运动周期就是隐藏在系统运动之中的基本规律,是由系统自身的性质和相关条件决定的,且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表现了系统运动过程中固有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同时也显示了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对称性管理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和尊重系统发展趋势,其最终目的还在于通过系统运动所包含的具有规律性的哲学原理指导管理实践。从这个意义来说,为了确保对称性管理理论和实践具有合理性并且能够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和把握系统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找到了系统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出路。因此对称性管理从思想到实践的过程,正是不断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以求从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系统运动的内在本质联系,从而把握系统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并据此设定适应系统发展趋势的有效策略,以使对称性管理取得理想效果。

3 系统的运动周期

根据辨证思维,一切具体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遵循抽象的规律,一切具体的管理思想都应该遵守抽象的哲学原理,但是必须以哲学原理的正确性为前提。对称性管理思想以客观规律的现实反映为基础,突出系统要素对称运动与系统和谐发展所遵循的哲学原理,力求以哲学原理的正确性为前提来定位对称性管理的整体意义,以使对称性管理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具有更坚实的哲学基础,更能符合系统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要求。

3.1 系统运动的周期变化

万物皆有周期,周期性运动是系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也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系统发展曲折性的普遍表现形式,反映了规律性的强弱变化,每当趋势推动系统发展达到一个强弱周期之极点时,就必然会出现反转。周期性运动不但体现了系统发展的时限性,而且反映出周期变化最终以新旧事物交替为转换点的特征。譬如,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会经历创业、成长、壮大和衰退的生命周期,虽然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而使其生命周期长短不一,但无论如何这是任何企业发展都无法摆脱的周期性规律。如果企业能够在衰退中通过二次创业重新崛起,那么企业将走向新生;如果企业不能从衰退中重新站起来,那么企业将从此走向消亡。又如,从已有的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人类社会的进步既有高潮也有低潮,每经历一个周期,人类社会的发展就会向前迈进一步,显示了一种螺旋上升的过程。

本文根据1996-2016年间浙江省三次产业的产出数据和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数据,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滞后于消费结构的时间进行测算,所有数据均取自2017年浙江省统计年鉴。

传统蔬菜育种多是以农艺性状调查结果为依据,以抗逆性、丰产性、品质为目标进行品种选育[4],而关于加工专用型品种的筛选和评价研究较少[5]。但加工前原料品种的外观、营养和加工特性直接影响了加工产品的质量[6,7],针对加工要求对品种进行评价,选择适宜的品种材料进行加工非常必要。本文以参试品比试验的18个华南型黄瓜优良新组合和对照(燕白黄瓜)作为研究对象,统一种植,测定了12项基础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确定加工适宜性评价因子,应用层次分析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 19个黄瓜育种材料鲜切加工适应性进行排名和筛选,以期为鲜切加工型黄瓜的育种筛选及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意大利博学家达·芬奇指出,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世上任何系统都处于永无休止的运动之中,从哲学的意义来看,运动着的系统即为客观存在的生命体。任何生命体皆有能量,同样的,系统也存在能量,这与系统的运动内涵具有一致性。但系统能量并非是常恒的,随着系统的运动变化,系统能量也会出现周期性变化。根据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但是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耗散结构理论显示,对于开放系统而言,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不断交换和转移过程,这一过程将导致系统发展的整体状况出现周期性变化。

其中:Xi为第i个景区的网络关注度;n为景区数量,本研究中,n=9.当Pi取值越接近于100%时,游客对该景区的旅游偏好程度越高.

3.2 系统周期性与系统要素对称运动

在对称性管理语境下,系统发展的周期性与系统要素对称运动紧密关联,因为任何系统要素对称运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反映的某个历史阶段的最优运动状况,并不是永恒时空的最优运动状况,所以系统发展不可能总是按照某个历史时空的状况不变地运行的。辨证法的观点认为,任何一个上升趋势或下降趋势,都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每当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必然会出现周期性的反转,这也是哲学揭示的普遍规律,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因此只有实事求是地把已发生变化的系统真实状况作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凝聚点,才能更好顺应系统发展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有效推动系统发展不断走向更高水平。

周期性运动是支配系统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对称性管理中,处于下降周期的要素对称运动与处于上升周期的要素对称运动,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和指向。譬如,对于企业系统而言,如果企业技术落后而导致创新能力弱于市场平均水平时,就意味着企业竞争力的积累在走下坡路,即企业的发展处于相对下降期,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企业的系统要素对称运动状况进行及时调整,包括加大引进人才和吸收先进技术的力度等。如果通过企业系统的有效调整,而使得企业创新能力得以提升,那么企业的竞争力将逐步增强,这时企业的发展处于相对上升期,于是推动企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

顺应发展趋势就是顺应客观规律,其中包含了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管理持续变革的内在要求。从对称性管理的观点来看,当系统状况与已经变化了的系统内外环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应该相信系统和环境所发生的变化的真实性,相信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的指引,并按其要求行事,而不应停留在原有的固化思维模式上。尊重客观规律本身就意味着成功的可能,违背客观规律最后一定会被客观规律伤害得更重。因为任何正向的和进步的运动变化总是与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只有根据已经变化了的系统内外状况,自觉顺应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积极主动地实施变革和创新,才能找到正确出路并确保对称性管理目标的实现。

讨论二:从系统要素对称运动对输入/输出产生影响的角度来看。

教材的结构性是指教材内容展开要有层次,要符合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知识点之间要密切联系.譬如,布鲁纳曾言,教学不是教知识,而是教知识的结构[12],美国数学委员会在其《呼唤变革:关于数学教师的数学修养的建议书》中特别提议未来所有的数学老师都要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的知识,并获得对数学中许多重要概念的更深入的理解[13].教材的结构体系不仅影响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还对学生是否能够构建具有数学文化内涵的知识结构产生影响,这样的结构靠学习碎片化的知识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建立在学习者对相关知识及其境脉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因此,编写教材时必须对知识的结构体系慎重把握[14].一般而

4 输入与输出的运行机制

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人类社会涵盖的各种管理问题所涉及的解题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任何成功的管理不仅取决于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而且取决于所涉及的管理领域的适用性,以及取决于输入与输出的运行机制,这些均可能对管理系统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显色法虽然具有快速、准确、实用等优点,但易受时间、显色剂稳定性的影响,故显色剂不能提前制备,需现用现配。时间控制不当也会使检测的准确度降低。因此,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研究出更加简洁、方便的方法,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和过程。

4.1 系统输入与输出的呼应

在对称性管理中,输入与输出既是系统运动的固有行为, 也是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同时输入与输出状态又是与系统的动态平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逻辑关系是输入与输出通过系统要素对称运动而影响系统目标。一方面,管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以系统要素对称运动为中介,即不同的输入指令催生不同的要素对称运动,而不同的要素对称运动导致不同的输出结果;另一方面,系统诸要素的状况也会对输入和输出形成影响,如果系统要素不具备支撑相应输入和输出的条件,那么相应的输入和输出就不可能发生。关于这两种情形,分别讨论如下。

根据对称性理论,管理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是互动和互为指涉的。一方面,输出必须以输入为参照才能产生意义,譬如,输出结果显示科技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普遍调动,那么其原因究竟是源自于精神激励?还是源于物质激励?要对此进行准确判断,仅凭输出结果是无法确认的,只有在输入指令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其包含的一般意义为:输出结果是否达到了输入指令所包含的期望,或者输出结果是否真正表达了输入指令的要求等;另一方面,输入的意义必须通过输出才能全部彰显出来,譬如,输入指令要求推进产品创新,那么创新是否能够顺利推进,或者创新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很难仅从输入指令进行准确判断,只有通过输出结果才能反映真实状况。其包含的一般意义为:输入指令是否得到了合理执行而顺利转化为输出结果,或者输入指令是否因脱离实际而无法使输出结果达到期望目标等。

讨论一:从输入与输出对系统要素对称运动产生影响的角度来看。

由于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因此系统诸要素的对称关系对应着系统运动的不同内容,而输入与输出又是以具体的系统内容为依据的,因此在逻辑关系上,不同的输入指令作用于不同内容的系统要素对称运动,并通过相应的输出结果使系统要素对称运动的具体内容得到反映。譬如,在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如果输入指令是强化员工的技术能力培训,那么就要求系统要素对称运动必须把权重倾向于培训的高投入,于是相应的输出结果表现为企业员工技术能力的提升,从而对提升企业素质形成有利影响。又如,在科技企业的员工招聘中,如果输入指令是招聘高科技研发人才,那么就要求系统要素对称运动必须把权重倾向于提高招聘标准,于是相应的输出结果表现为优秀研发人才的吸收,从而对改善企业科技研发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规律显示,作为客观存在的任何系统都必须遵循客观存在的固有规律,如果不遵循客观规律办事,不善于顺势应变,那么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也是必然的。例如,对于那些技术落后但又长期不思创新进取的企业即可将其理解为这种结果的体现之一。当然规律并不是来自客观世界的惩罚,规律的存在完全是一种客观现象,规律的共性特征显示其并非有意惩罚谁,如果错误地认为客观规律的存在会使企业遭受灾难,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任何客观规律都没有亲疏之分,它只是按照自身特有的方式运动和变化着,这种运动和变化完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没有任何目的性和功利性。所以企业出现问题并不是因为客观规律的存在,而是因为企业没有很好地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以至于没能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没能采取有效的顺应措施使企业走出困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对客观规律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随时采取正确的顺应措施,才能通过遵循规律而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好处,从而使企业变为规律的真正获益者。

对称性管理的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又由于输入与输出之间具有概率关系,因此系统输入对应着随机变量,而系统输出则对应着分布函数值。与此同时,系统要素对称运动在输入与输出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即系统的输入指令必须通过系统要素对称运动才能最终产生具体的输出结果。换一种说法就是,系统要素对输入/输出存在着约束作用,反映了系统要素对输入/输出影响力的有效程度,即反映了系统要素以何种水平影响输入/输出的关联状况。譬如,在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如果系统要素不存在强化培训的条件,那么输入端就不会选择并发出强化培训指令;或者如果系统要素支撑强化培训的条件较弱,那么输入端在选择并发出强化培训指令时就必须三思而后行。又如,若系统不存在招聘高素质人才的条件,那么输入端就不会选择并发出招聘高素质人才的指令,等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4.2 要素对称运动对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影响

在对称性管理中,系统运动是通过输入和输出而产生关联机制的,这一关联机制与系统要素对称运动的互涉过程有关,它由系统诸要素对称运动的输入和输出的相互协调及配合而形成。具体来说,就是某个要素对称运动的输出,可能成为另一个要素对称运动的输入……,第N个要素对称运动的输出,可能成为第N+1个要素对称运动的输入等等。或者概而言之,输入是系统要素对称运动过程的开始,而输出则是系统要素对称运动的结果,一个过程的输出通常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入。譬如,科技企业培训提高了员工技术能力(这是以培训为内容的系统要素对称运动),技术能力提升意味着员工贡献增加,贡献增加意味着适当增加薪酬的必要性,增加薪酬是为了平衡劳动投入与劳动回报的对称关系(这是以增加薪酬为内容的系统要素对称运动)。从上述管理过程的逻辑关系来看,以培训为内容的系统要素对称运动的输出结果,形成了以增加薪酬为内容的系统要素对称运动的输入指令,并触发和启动新的循环。

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必须服从于系统既定的整体目标,即要求输入和输出必须能够达到系统的预期效果,在此过程中系统主导要素对称运动的作用尤其重要,它在协调系统输入/输出与系统目标的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主导要素在系统输入端具有占优输送先机,因此主导要素对称运动的输出成为左右系统输出结果的关键,当占优的主导要素对称运行达到一个允许且稳定的可行解时,系统即获得了占优的输出结果,此时的输出结果与系统目标的吻合将达到较高水准。但是如果系统主导要素的选择出现偏差,其输出结果将对系统整体目标的实现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为此,根据辨证观与平衡论,处于对立统一环境中的系统要素对称运动,既要适应复杂系统的多要素对称共生机制的运行特征,也要具有改善系统整体输入/输出关系趋向最优平衡的能力,惟此才能确保输出结果在实现系统和谐要求方面达到更高满意度。

4.3 对称性管理的概率特征

管理过程是一种运动过程,在对称性管理语境下,管理过程就是系统要素对称运动过程。由于系统要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从而使得从输入到输出的运动过程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具有随机特征,从这个意义来说,管理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某种意义的随机过程,并且可以将其分为强控制的随机过程(如系统主导要素对称运动)和弱控制的随机过程(如系统非主导要素对称运动)。由于随机过程是建立在概率空间上的概率模型,属于概率论的动力学范畴,其对应的研究对象是随时间演变的随机现象,所以随机过程是遵循统计规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对称性管理的系统输入/输出过程是遵循统计规律的。

根据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概率关系及测不准原理,在对称性管理中,相对于某个确定的系统输入指令而言,其输出结果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此对称性管理必须遵循某种平行逻辑,也就是说,对于输入指令驱动下的系统要素对称运动的每一个方案所包含的输出结果的各种可能性都必须给予平等对待。测不准原理显示了对称性管理系统输出的概率特征,这种概率特征包含了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每个输入指令均可能导致多个输出结果;另一方面,多个输入指令也有可能达到同样的目标。因此在对称性管理过程中应合理运用系统要素之间互动的辨证机制,同时应严格遵循系统运动的客观规律,绝不能出于主观偏好而随意忽略其它有意义的选项。

从管理主体的角度,总是指望系统输入指令所指涉的要素对称运动形成的输出结果能够最大限度接近系统目标,然而不同的输入指令对系统目标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因为任何系统都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而系统要素是不平权的,权重相对较大的要素以其优势地位而成为影响系统发展的关键,因而能够比较有效地获得理想的输出效果,所以正确选择主导要素对于实现系统目标具有特殊重要性。主导要素选择得越合理,输出结果与系统目标的相关性就越能符合检验标准。在实际管理中,主导要素选择也许难以一次到位,所以允许存在试错过程,如果出现主观与客观不相符的情况,就必须重新进行系统主导要素的筛选,以使输出结果能够达到理想的目标预期。

*四是高密度。由于大多数硬盘处于断电状态,只有少量硬盘处于点亮转台,因此,一台存储服务器能够管理更多的硬盘,一个标准机柜可实现几个PB存储,大大节省通信机房面积。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4 对称管理过程的控制策略

虽然系统主导要素的选择很重要,但是在主导要素的对称运动过程中,对称双方的权重选择同样重要,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反馈调整的过程,而且与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相关联,即系统的输入/输出以及系统要素对称运动过程都是与反馈调节机制联系在一起的,其作用主要是把系统运动维持在动态平衡状态,以使系统发展稳定地朝着螺旋上升方向演进。

在对称性管理中,系统要素对称运动的输出结果可以反馈作为输入信号来调节后续的系统要素对称运动,但是系统在进行反馈调节时,所产生的效果往往不是一次就能达到适宜程度的,需要经过多次循环反馈调节才能达到理想效果。系统运动的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如果反馈调节过程使得系统原有状态越来越强,则称为正反馈;如果反馈调节过程使得系统原有状态逐步减弱,则称为负反馈。正反馈和负反馈产生的效果截然相反,但是从抽象的角度来看,两者并无好坏之分,它们所反映的只是不同的运动状态而已。

对称性管理的系统反馈调节是为了使系统输出达到理想效果,根据系统要素对称运动的“适合就是最好”之原则,应避免对输出结果优劣判断的极端化,要以输出结果是否最能平衡系统的和谐关系为衡标,这与对称性管理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一般而言,系统的正反馈机制具有自催化和自增强特征,即反馈信号影响系统再输出的结果,并且在连续反馈过程中不断增大受控量的实际值和期望值的偏差,甚至形成所谓的恶性循环而导致系统趋于不稳定。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管理过程掺杂了管理主体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因为任何管理实践的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所以各种管理活动本质上都是由管理主体支配的,因此系统的输入/输出必然包含了管理主体的意志。同样的,系统的反馈过程也会受到人为干扰。由于人的思维不可能永远正确,当人的非理性参与管理过程时,就会导致各种偏误的出现。对称性管理反对盲目地追求不切实际的所谓理想最大化,而是强调系统运动以追求合适与和谐为目标,这一原则是对称性管理过程必须遵循的。譬如,在特定条件和发展阶段的限制下,任何策略都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最大化,只能有所取舍地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和实施。因此在对称性管理过程中,面对不恰当的正反馈,必要时应通过负反馈手段阻断系统的恶性循环,以减弱不利行为引起的有害影响,力保系统运动的相对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 白丁.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中的对称性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2] 袁兆亿.对称性管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6.

[3] 李德昌.信息学与对称化管理[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 罗长海,林坚.企业文化要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9.02.004

作者简介:袁兆亿(1952—),男,博士,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管理创新工程、科技产业战略。

收稿日期:2018-12-18

(责任编辑 吴 汉)

标签:;  ;  ;  ;  ;  ;  ;  ;  ;  

袁兆亿:对称性管理系统特征及运行机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