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突变体论文_朱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整合突变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小板,水花生,突变体,稻瘟病,蛋白,铜绿,金属。

整合突变体论文文献综述

朱凯[1](2010)在《限制性内切酶介导整合法筛选禾长蠕孢菌Ophiobolin A合成缺陷型突变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禾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 Rabenh f. sp. echinochloae,简称为HGE)是本课题组于一株感病的稗草上分离得到的杂草生防潜力菌,经研究发现对稗草等稻田常见杂草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并对水稻等作物安全。同时,该菌可以产生以ophiobolin A为主的多种ophiobolin族毒素对稗草等稻田常见杂草起致病作用,因而具有开发成优良的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限制性内切酶介导整合法(Restriction Enzyme Mediated Integration,简称REMI法)最早是在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转化体系中建立起来的,现已成功地运用到丝状真菌的转化与基因标记中。本论文通过REMI法对禾长蠕孢菌HGE原生质体进行转化,拟通过外源质粒pSH75插入到HGE菌基因组中的随机性来获得ophiobolin A合成缺陷型突变株,进而克隆到一个或多个控制毒素合成的功能基因,确定其代谢途径,最终通过基因调控的方法获得大量表达的有效毒素,为培育高效工程菌提供基因资源。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HGE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条件研究。由于禾长蠕孢菌为丝状真菌,具有成分复杂的细胞壁结构,能够阻止外源质粒与限制性内切酶进入细胞。所以,建立合适的原生质体制备条件是转化成功的首要工作。同时,原生质体的再生情况直接关系到禾长蠕孢菌的转化率。因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技术是禾长蠕孢菌转化与基因克隆技术的基础。试验结果表明,禾长蠕孢菌液体培养菌丝体原生质体释放最佳的酶解体系及条件为:0.4mol/L MgSO4溶液作为稳渗剂及酶解缓冲液,0.5%崩溃酶+0.5%裂解酶+0.5%蜗牛酶于26℃条件下酶解菌龄为6h的菌丝体2h;同时,原生质体再生率最高时对应的酶解体系及条件为:32℃条件下,用0.7mol/L NaCl溶液配制的0.5%崩溃酶酶解培养时间为16h的菌丝体4h。从以上的单因素试验结果可知,禾长蠕孢菌菌丝体最佳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酶解条件差别较大,综合考虑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对于后续实验的影响,选择原生质体再生率最高时对应的酶解体系及条件为最适条件。禾长蠕孢菌原生质体转化及突变体筛选与验证。通过利用质粒pSH75对HGE菌原生质体进行转化后得到了大量的转化子,经过初步的筛选后,摒弃了流产转化子及生长速度不能满足后续试验要求的突变体。采用发酵液抑制水稻纹枯病菌试验、稗草温室生测及HPLC检测毒素含量等实验后初步认定,转化子B014为ophiobolin A毒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为本项试验的目的转化子。同时,对多株突变体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后,均得到了目的条带,充分说明了质粒pSH75已经成功插入到转化子的基因组中。Southern blot检测表明pSH75是单拷贝插入转化子B014中,为后续基因克隆奠定基础。另外,在论文研究规定内容之外,研究了禾长蠕孢菌野生型发酵液及粗毒素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制情况。结果发现,HGE发酵液和粗毒素的MIC(最低抑菌浓度)和MBC(最低杀菌浓度)均低于20%噻菌铜SC、72%农用链霉素SP和20%叶枯唑SP。说明HGE粗毒素具有开发成微生物农药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0-06-01)

胡燕荣,刘淑清,赵霆,田余祥,洪艳[2](2009)在《白眉蝮蛇去整合素Adinbitor定点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功能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白眉蝮蛇去整合素Adinbitor的RIARGD→RPTRGD突变体,研究其主要功能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重迭延伸PCR法获得Adinbior定点突变cDNA序列,表达并纯化突变体蛋白。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其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鸡绒毛尿囊膜模型体内血管新生试验检测其对血管新生的抑制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血小板膜受体去整合素αⅡbβ3与CD41结合的影响。结果双酶切、PCR及测序证实突变体构建正确,纯化的突变体蛋白纯度在90%以上。野生型Adinbitor可识别αⅡbβ3,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结合,从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在相同剂量下,突变型Adinbitor几乎不具备此功能,而保留了抑制血管新生的功能。结论已成功构建了白眉蝮蛇去整合素Adinbitor定点突变体,与野生型Adinbitor比较,突变体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得到了有效抑制,抑制血管新生功能保持不变,为其今后的功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09年11期)

程忠良,秦瑾,刘正湘,林敬阳,刘毓[3](2009)在《ICAP1α及突变体T38A、I138A在内皮细胞ECV304整合素β1内化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ICAP1α及突变体T38A、I138A在内皮细胞ECV304内化整合素β1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构建pAAV-ICAP1α及其突变体pAAV-T38A和pAAV-I138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ECV304。ECV304分为ICAP1α组、T38A组、I138A组、绿色荧光蛋白(GFP)组和未转染组,用NHS-SS-Biotin标记整合素β1,并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以及Westernblot检测整合素β1内化情况。结果:各组细胞转染的质粒均稳定表达;Westernblot检测ICAP1α组、T38A组、I138A组、GFP组、未转染组内化的整合素β1相对光密度值分别为1.07±0.04、0.68±0.06、0.70±0.02、0.87±0.06、0.88±0.04;与GFP组和未转染组比较,ICAP1α组整合素β1内化明显增多(P<0.05);与GFP组、未转染组和ICAP1α组比较,T38A组和I138A组整合素β1内化明显减少(P<0.05),GFP组与未转染组无差别(P>0.05)。结论:转染ICAP1α后内皮细胞ECV304表面整合素β1内化增加,而转染T38A和I138A后内皮细胞ECV304表面整合素β1内化减少;ICAP1α可能通过第38位的苏氨酸残基(38Tyr)和第138位的异亮氨酸残基(138Ile)调控整合素β1的内化。(本文来源于《微循环学杂志》期刊2009年03期)

胡燕荣[4](2009)在《基因重组白眉蝮蛇去整合素Adinbitor及其周边序列定点突变体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室从产于中国旅顺的白眉蝮蛇(Gloydius blomhoffi brevicaudus)毒腺中提取总RNA,利用自行设计的引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了219bp的白眉蝮蛇去整合素基因。将去整合素基因进行克隆、转化与诱导后,得到了该蛋白的可溶性高效表达。经组氨酸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分子量为9kD的均质蛋白,并将其命名为Adinbitor。经研究证实;Adinbitor具有去整合素的典型生物活性,即可以显着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新生。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去整合素Adinbitor结构的改造从而改变其功能。本研究室已经获得AdinbitorRGD模体突变成为KGD的突变型Adinbitor(以下简称KGD突变体),并证实其不具有抑制血管新生的功能而仅保留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1]。本研究采用引物延伸PCR的方法获得了Adinbitor的突变序列,经转化、表达和纯化后,得到RGD模体前序列RIA突变成RPT的突变型Adinbitor(以下简称RPT突变体)。经血小板聚集实验初步证实,在与野生型Adinbitor相同浓度下,突变型Adinbitor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很小。而据本室报道,野生型Adinbitor可显着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其IC50为6μmol/L[2]。为进一步阐明该作用的分子机制,运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野生型及两种突变型Adinbitor对CD41及CD62p抗体与血小板膜糖蛋白整合素αⅡbβ3结合的影响。CD41是αⅡbβ3受体的抗体,它可与静止及活化的αⅡbβ3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野生型和KGD突变型Adinbitor可抑制PE标记的CD41抗体与αⅡbβ3的结合。这种抑制作用呈现出剂量依赖性。说明野生型Adinbitor和KGD突变体可通过占据αⅡbβ3位点,从而发挥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而在相同浓度下的RPT突变体的作用下,血小板聚集度几乎没有变化,流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该突变体未明显影响CD41抗体与αⅡbβ3的结合,说明突变后,推测该RPT突变可能引起了Adinbitor空间构象的改变,从而导致Adinbitor与αⅡbβ3的亲和力显着降低。而静止血小板与CD62p结合的检测表明:野生Adinbitor及两种突变型Adinbitor均具有活化血小板的功能。为研究RIARGD突变成为RPTRGD后Adinbitor是否影响其抑制血管新生功能,用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en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模型作为本实验的血管生成体内实验模型。运用Image pro plus6.0软件计算新生血管面积与CAM开窗面积的比值,该比值可以比较准确地表现血管新生的情况[3]。本研究室已完成野生型Adinbitor血管新生的研究,证实野生型Adinbitor可显着减少CAM模型新生血管数,血管发生断裂。故本文仅对突变型Adinbitor进行考察,研究结果显示:该突变体可以显着抑制CAM模型的血管新生,血管数明显减少,血管面积与CAM开窗面积的比值随着剂量的加大而减少,阴性对照为14.4%,而加入突变体5μg、20μg、50μg时该比值分别为11.4%、9.4%、6.3%,呈现出剂量依赖性,说明该突变体仍保留有抑制血管新生的功能。本文还研究了叁种Adinbitor对SSMC7721细胞株增殖、凋亡、黏附、迁移以及侵袭的影响。用Transwell检测Adinbitor对SSMC7721细胞迁移的作用;MTT法检测Adinbitor对SSMC7721细胞增殖的作用;Hoechst33258试剂盒检测Adinbitor对SSMC7721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和Matrigel检测两种Adinbitor对SSMC7721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显示:叁种Adinbitor均可以显着性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细胞的黏附,促进细胞的凋亡。说明RPT和KGD突变型Adinbitor均保留了野生型Adinbitor所具有的这些生物活性。为深入研究Adinbitor生物活性的分子机制,我们检测了野生型和RPT突变型Adinbitor对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去整合素Adinbitor对信号分子Akt、p-Akt、NF-κB阻遏蛋白IκB-α、RelA(p65)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对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Adinbitor可显着抑制SSMC7721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与对照组比较,p<0.05),促进凋亡。Akt的磷酸化受到抑制,而细胞浆内IκB-α表达增加,细胞核内RelA(p65)表达减少,说明Adinbitor可通过抑制Akt相关信号转导分子的作用而抑制与Akt相关信号分子相关的一系列生物功能,如增殖、迁移、侵袭、黏附等。我们同时检测了野生型及RPT突变型Adinbitor促进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对SSMC7721细胞p-Caspase-3表达的影响;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其对p-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野生型Adinbitor作用下,胞浆p-Caspase-3含量减少,说明p-Caspase-3被剪切活化成为活性形式。同时活化程度增高,活化倍数在2.24-3.85之间。而RPT突变型Adinbitor亦可使胞浆caspase-3含量减少,活化Caspase-3的倍数在2.22-4.11之间,说明叁种Adinbitor均可以通过影响Caspase-3而促进凋亡。总之,RPT突变型Adinbitor部分或者全部地去除了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同时保留了其对血管新生、细胞迁移、增殖、侵袭、黏附和凋亡的作用。以上生物学活性可能通过其对Akt信号通路的抑制而实验。若将其开发成抗肿瘤药物,其最重要的副作用已经去除。本研究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09-04-01)

袁燕[5](2004)在《MT及其突变体aa基因在水花生中的整合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哺乳动物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简称MTs)是一类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的金属结合蛋白,在动物体内主要参与必需金属离子的代谢和有毒重金属的解毒等过程。小鼠MT-I具有α和β两个结构域,它们不仅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且对某些重金属具有不同的亲和力:其中α结构域对Cd~(2+)等离子的结合力要大于β结构域,而对于Zn~(2+)等离子正好相反。本实验室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获得了含有两个α结构域的重组体蛋白α-KKS-α,并在体外证明了其对Cd等重金属的亲和力强于天然MT蛋白。本工作利用植物基因工程的方法,使MT及其αα蛋白在水花生中表达,期望在体内研究αα的生物学功能;并且利用MT解毒重金属的特性,提高水花生对Cd等重金属的抗性和积累能力,从而开发出新型植物用于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 1.水花生组织培养的研究 以水花生为试材,将水花生的不同器官外植体接种在不同基本培养基和添加不同激素种类及其浓度配比的培养基中培养,研究外植体、培养基、外源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水花生的茎段、叶、根作为外植体,以1/2 MS、B_5、MS(1/2)和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BA 0.5~5.0 mg/L,ZT 0.5~4.0 mg/L,NAA 0~0.2 mg/L,IAA 0~0.5 mg/L。实验结果表明,作为培养基1/2 MS比B_5、MS(1/2)和MS更适合愈伤组织的生长;茎、叶为适宜组培的器官,并且茎段优于叶;BA、ZT、NAA、IAA的各种组合均可启动外植体的脱分化过程,导致叶和茎段愈伤组织的产生和增殖,NAA不变,随BA浓度上升,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上升。NAA/BA的比值越大越有利于根的分化。 2.水花生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以水花生生长点为材料,研究了农杆菌介导的水花生生长点的转化体系。实验表明,4.0 mg/L PPT或150 μmol/L Cd~(2+)可以作为水花生生长点芽分化的选择压,当农杆菌的浓度为OD_(600)=0.2~0.4时,农杆菌浸染10 min左右,水花生生长点PPT抗性芽的再生频率最高,达到70%左右。通过以上实验,建立了水花生生长点遗传转化体系。 3.金属硫蛋白MT及其αα基因在水花生中的整合与表达 鉴定了含有MT及其αα基因的植物高效表达载体,冻融法转入农杆菌EHA105,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浸染水花生生长点的方法,将MT及αα基因导入水花生中,在含有除草剂或镉的培养基上筛选,获得抗性植株。转化生长点不需要经过愈伤组织阶段而直接从生长点再生成芽,在不含有植物激素,附加4.0 mg/LPPT或150μmol/L Cd~(2+)的1/2 MS培养基上再生频率较高,但是生长点的转化频率极低。在所有的转化实验中,共浸染了1364个生长点,通过PCR和Dot blot印迹分析仅得到两株转基因植株,初步证明通过农杆菌浸染水花生生长点的方法可以使MT及其αα基因在水花生中进行整合和表达。比较对照、转MT及其αα基因的植株对重金属Cd的抗性,发现转基因植株对Cd的抗性高于对照。转MT及其αα基因的植株在300 μmol/L Cd~(2+)中均能正常生长,而对照在300μmol/L Cd~(2+)中生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长就受到了抑制。 4.Cd2+污染对水花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C矛+污染浓度的水体,研究了cd2+污染对水花生(A Iternanthera Philoxero比les洲art.)Griseb.)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Cdz+各处理浓度均抑制水花生生长,C矛+处理最初诱导SOD、POD活性升高,但随浓度加大、时间延长,酶活性急剧下降;CAT活性持续降低,MDA大幅度上升是cdz+培养水花生突出的生理变化之一,450 omo讥Cd2+培养sd时MDA为对照的346%.(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4-05-01)

[6](2002)在《一种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相关性β-内酰胺酶(IBC-2)是广谱β-内酰胺酶IBC-1的突变体》一文中研究指出迄今为止 ,绝大多数广谱 β-内酰胺酶是青霉素酶TEM- 1、TEM- 2和 SHV- 1的突变体。然而 ,已有许多研究报道非 TEM、非 SHV型广谱 β-内酰胺酶出现正在增加。最近 ,有 2种相关的 β-内酰胺酶 ,即来自肺炎克雷伯氏菌的 GES-(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期刊2002年04期)

朱雪峰[7](2002)在《水稻T-DNA整合的遗传定位与位置效应一个水稻多子房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水稻T-DNA整合的遗传定位与位置效应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获得了很大的进展。本实验室将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基因导入到我国的8个水稻品种中。利用转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的水稻材料,通过TAIL-PCR方法扩增T-DNA整合的侧翼序列。从中筛选属于水稻基因组DNA的T-DNA整合的侧翼序列作为探针,将外源基因整合位点定位到窄叶青/京系17 DH群体构建的水稻分子连锁图谱上。共获得属于水稻基因组DNA的T-DNA侧翼序列22个,其中的19个序列在定位群体的两个亲本之间显示RFLP多态性,分别定位在水稻基因组的第3,4,5,7,9,10,11和12染色体上。转基因Xa21的T-DNA整合的定位为研究外源基因在不同染色体位点的位置效应和稳定遗传打下基础。 植物转基因表达与外源基因在植物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息息相关。为了研究不同拷贝数和不同整合位点对外源Xa21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明恢63转Xa21水稻材料转基因T_0代中,获得2个单拷贝、2个双拷贝的转基因株系;通过连续自交至第五代,获得转基因纯合系;同时将双拷贝转基因当代的不同整合位点分开,获得单一遗传背景下,不同整合位点,单拷贝的转基因纯合系。利用遗传定位方法,确定了其中4个整合位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整合位点的外源Xa21基因表达水平一致,没有显着差异。而不同遗传背景下,外源Xa2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较大。这一结果表明不同整合位点对外源Xa21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大,而遗传背景对外源Xa21基因表达的影响较大。 第二部分一个水稻多子房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水稻是单子叶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水稻分子发育的研究正逐渐成为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课题。近年来有关花发育基因调控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就。本实验室从籼粳交水稻材料的高世系后代中获得一个多子房突变体,其表型为多个子房,每个子房上可以形成多个柱头,但雄蕊正常,能够正常结实,最后每个种子内可以具有多个米粒。暂定名为mp3(multipistill)。用突变体作父本与秀水11配制杂交组合,组合F2代群体单株性状调查结果野生型/突变型为1937/639=3.031,X~2测验结果为0.051<X_(0.05,1)~2=3.84,正常株与突变株的比例符合一对基因控制的分离比3:1,表明该突变性状是受隐性基因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2-06-01)

宋凌云,施定基,宁叶,罗娜,邵宁[8](2001)在《用同源重组法将人肝金属硫蛋白突变体ββ基因整合在集胞藻6803中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集胞藻 (Synechocystissp .)PCC 6 80 3上psbB的一段序列 (从 # 6 93bp到 # 2 5 6 3bp)插入pBluescriptKS的多克隆位点 ,构建带有整合平台的载体pKSB。再将人工合成的 ββ基因插入中间载体pRL_439上启动子PpsbA的下游 ,并将pRL_ββ上PpsbA和 ββ基因插入pKSB构建成整合表达载体pKSB_ββ。利用自然转化将整合表达载体导入集胞藻 6 80 3,并通过单交换同源重组使 ββ基因整合到集胞藻 6 80 3基因组DNA上。逐步提高氨苄青霉素浓度 ,筛选得到遗传性状稳定的转基因集胞藻 6 80 3。PCR检测转基因集胞藻 6 80 3,结果证实 ββ基因已整合到集胞藻 6 80 3的染色体上 ;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 ,ββ基因在转基因集胞藻 6 80 3细胞中得到表达 ,ELISA测定表明在 5 0 μmol/L的Zn2 +诱导下 ββ在新鲜集胞藻 6 80 3中的蛋白表达量为 0 .739mg/g ;重金属耐受性实验表明 ,得到能耐受Cu2 +的转基因集胞藻 6 80 3。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转基因集胞藻 6 80 3在含低浓度Cu2 +(10 μmol/L)的培养液中对Cu2 +的去除率可达到 82 %(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刘树俊,有江力,山口勇[9](1998)在《利用限制性内切酶诱导整合(REMI)获得稻瘟病菌突变体》一文中研究指出限制性内切酶诱导整合(RestrictionEnzyme-mediatedIntegration,简称REMI,下同)已被成功用于创造随机插入突变和提高转化频率。用限制酶消化的线状质粒pCSN43或pBF101,并加一定量的同种限制酶,转化稻瘟病菌(M.grisea)的原生质体后,得到约450个转化子。对一些表型进行测试后,获得两个分生孢子形态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较,突变体的分生孢子细而且长,呈棒形。REMI非常有用,因其能提高转化频率,较容易地获得期望数目的转化子;限制性内切酶可随机切割寄主染色体,便于插入线状质粒,导致基因突变。可根据异常表型判定基因的功能,根据插入质粒克隆该基因。(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1998年03期)

整合突变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构建白眉蝮蛇去整合素Adinbitor的RIARGD→RPTRGD突变体,研究其主要功能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重迭延伸PCR法获得Adinbior定点突变cDNA序列,表达并纯化突变体蛋白。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其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鸡绒毛尿囊膜模型体内血管新生试验检测其对血管新生的抑制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血小板膜受体去整合素αⅡbβ3与CD41结合的影响。结果双酶切、PCR及测序证实突变体构建正确,纯化的突变体蛋白纯度在90%以上。野生型Adinbitor可识别αⅡbβ3,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结合,从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在相同剂量下,突变型Adinbitor几乎不具备此功能,而保留了抑制血管新生的功能。结论已成功构建了白眉蝮蛇去整合素Adinbitor定点突变体,与野生型Adinbitor比较,突变体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得到了有效抑制,抑制血管新生功能保持不变,为其今后的功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整合突变体论文参考文献

[1].朱凯.限制性内切酶介导整合法筛选禾长蠕孢菌OphiobolinA合成缺陷型突变体[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2].胡燕荣,刘淑清,赵霆,田余祥,洪艳.白眉蝮蛇去整合素Adinbitor定点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功能检测[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9

[3].程忠良,秦瑾,刘正湘,林敬阳,刘毓.ICAP1α及突变体T38A、I138A在内皮细胞ECV304整合素β1内化中的作用[J].微循环学杂志.2009

[4].胡燕荣.基因重组白眉蝮蛇去整合素Adinbitor及其周边序列定点突变体功能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

[5].袁燕.MT及其突变体aa基因在水花生中的整合与表达[D].扬州大学.2004

[6]..一种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相关性β-内酰胺酶(IBC-2)是广谱β-内酰胺酶IBC-1的突变体[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2

[7].朱雪峰.水稻T-DNA整合的遗传定位与位置效应一个水稻多子房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

[8].宋凌云,施定基,宁叶,罗娜,邵宁.用同源重组法将人肝金属硫蛋白突变体ββ基因整合在集胞藻6803中表达[J].植物学报.2001

[9].刘树俊,有江力,山口勇.利用限制性内切酶诱导整合(REMI)获得稻瘟病菌突变体[J].遗传学报.1998

论文知识图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关键的层序地层界面蛋白质数据库中利用Taglde...一l整合突变体构建示意图整合突变体的1'CR验证整合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8004致...hpa2整合突变体和互补菌株构建...

标签:;  ;  ;  ;  ;  ;  ;  

整合突变体论文_朱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