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一带一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论文文献综述
闫艺,李雪军[1](2019)在《“一带一路”视域下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法,以"一带一路"为研究视角,运用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研究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价值与意义,并针对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现状和困境,提出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实现路径:注重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提升";保持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生态平衡";挖掘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意义空间";拓展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时空范围"。(本文来源于《广州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郭大伟[2](2019)在《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构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树立起强烈的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云南地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而又独特的少数民族地区,我国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加强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是,一直以来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在新时代加强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9年14期)
段金柱,卞军凯,林克城,黄益辉,肖丹[3](2019)在《罗源:畲风焕彩新时代》一文中研究指出罗源县拥有畲族人口2.2万,畲族人口相对数居全国县市区第四位,畲文化积淀深厚,保留完整,是全国畲文化的重镇。近年来,罗源县持续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利用,积极打造畲文化特色IP,让畲文化重焕活力,并成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动能,探(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19-11-22)
杨永兵,龚自力[4](2019)在《工作诀窍知识在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技艺水平研究的不足导致了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认定标准和名录入选的争议,也不利于其传承人的认定和授艺。技艺形成的逻辑路径是基于传承人行动能力范式下的工作活动中涉及知识的构建。显性化表述的工作诀窍知识是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可以成为当前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项目评选和传承人认定中的关键性指标和技艺研究的方向,可以为学艺人的培养提供知识来源和文本依据,加快学艺人的成才效率,推进非遗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提供现实个案。未来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中的工作诀窍知识应该是以非遗传承人的技艺为核心,工作过程为载体,非遗传承人为主体,专家学者为主导进行开发。其实施路径是首先描述传承人的能力,然后找到工作诀窍知识点,进而开发出工作诀窍知识。(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19年33期)
田呈彬[5](2019)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模式研究——基于民族记忆构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它的档案化保护可促进构建民族记忆、传承中华文化,也是档案机构拓展职能,提升档案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体现。文章以记忆构建的主体、客体、中介和环境四要素为框架,在遵循整体性、重点性和经济性等保护原则基础上,探讨针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档案化保护模式。(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青年档案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11-13)
刘安全[6](2019)在《少数民族古镇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的实践与逻辑——以酉阳龚滩建设特色旅游小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镇重庆酉阳龚滩古镇因乌江下游彭水水电站修建而整体搬迁复建,进而实现了从水埠码头、古集镇和建制镇中心向特色旅游景区的创造性转化,成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地和特色文旅小镇。通过追溯龚滩古镇保护性搬迁和适应性开发历程,分析古镇景观、历史、生态和民俗文化叙事实践,讨论少数民族特色古镇遗产创造性转化的行为逻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要在新时代获得更强生命力,需要适应新的文化生境,结合新时代要求进行主体能动选择,采用更加积极的文化叙事策略,完成基于文脉传承与创新的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田琴,范贤坤[7](2019)在《浅析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以六盘水市六枝高兴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展工作在我国开展30余年,宏观来看,目前的保护与开发取得显着的成效。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国内外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下,不断探索活态传承路径。本文以实地调研六盘水地区传统村落,以保护较早的"六盘水市六枝高兴村"为例,从保护机制、实效性等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发展中活态传承进行浅析。(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20期)
左国华,廖明君[8](2019)在《近十年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评析——基于2009—2018年CSSC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可视化分析方法,借助Citispace4. 0工具对近10年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继而绘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热点共现图谱。研究表明,近10年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年度分布呈波浪状推进,并有逐渐下滑趋势,文献作者之间缺乏密切合作未形成稳定的研究队伍;研究视角与内容变化较大,但研究热点之间存在一定的黏性;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期刊聚焦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并逐渐形成学科研究热点"期刊群";民族类高校、研究所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度较高,引领着学科发展向新的高地迈进。(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周子平,劳国炜[9](2019)在《广西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及乡村旅游的兴起,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成为地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关注点。在阐述广西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并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介绍广西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而探讨广西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以期为地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理论借鉴。(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33期)
王京焱[10](2019)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非常重视并逐渐加强对其的保护与传承,探索和实践新的传承模式,使之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研究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梳理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探索了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其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党政干部学刊》期刊2019年10期)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树立起强烈的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云南地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而又独特的少数民族地区,我国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加强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是,一直以来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在新时代加强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论文参考文献
[1].闫艺,李雪军.“一带一路”视域下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
[2].郭大伟.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构想的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
[3].段金柱,卞军凯,林克城,黄益辉,肖丹.罗源:畲风焕彩新时代[N].福建日报.2019
[4].杨永兵,龚自力.工作诀窍知识在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
[5].田呈彬.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模式研究——基于民族记忆构建视角[C].2019年全国青年档案学术论坛论文集.2019
[6].刘安全.少数民族古镇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的实践与逻辑——以酉阳龚滩建设特色旅游小镇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田琴,范贤坤.浅析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以六盘水市六枝高兴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8].左国华,廖明君.近十年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评析——基于2009—2018年CSSC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民族艺术研究.2019
[9].周子平,劳国炜.广西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
[10].王京焱.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J].党政干部学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