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论文和设计-张志华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上设有若干个排气槽组件,排气槽组件包括第一排气槽以及第二排气槽,第一排气槽的深度大于第二排气槽的深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模具本体上设置内部呈阶梯状布置的排气槽组件,第一排气槽的深度大于第二排气槽的组件,且改变相邻的两个排气槽组件之间的间距,改变模具排气槽的宽度和深度的尺寸,改变模具排气槽的排布,优化塑封料的模流的方向和流速,提高排气稳定性,提高使用安装过程中的效率,避免出现溢胶现象,避免出现缺胶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且降低成本。

主设计要求

1.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上设有若干个排气槽组件,所述排气槽组件包括第一排气槽以及第二排气槽,所述第一排气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排气槽的深度。

设计方案

1.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上设有若干个排气槽组件,所述排气槽组件包括第一排气槽以及第二排气槽,所述第一排气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排气槽的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槽与所述第二排气槽沿着所述模具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槽的深度为0.15mm至0.5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槽的深度为0.15mm至0.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槽的宽度为1.0mm至3.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槽的宽度为1.0mm至3.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槽与所述第二排气槽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排气槽组件之间的距离为8mm至1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槽组件还包括第三排气槽,所述第三排气槽与所述第二排气槽连通,且所述第三排气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排气槽的深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槽组件位于所述模具本体的上端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封模具结构,更具体地说是指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规的堆叠晶粒封装主要采取的基板面单面塑封技术进行塑封,模具结构设计主要集中塑封成型面,塑封料的进料以及模流,再到塑封料填充整个模具腔体,这个过程需要控制好模具的腔体内的空气以及固体塑封料内之空气的排气问题,若设备、模具、塑封料、产品结构以及工艺制程等综合因子结合优化进行,可进行规避。但目前的塑封产品之趋势,产品集成晶粒数量越来越多,且基板的尺寸越来越大,被动器件越来越密集,塑封之技术难点越来越高;通过现有技术很难有效的对塑封料进行完整有效的填充。

目前使用模具排气槽如图1至3所示,采用深度为0.15mm~0.50mm、宽度为1.0mm~3.0mm的排气槽进行排气,且相邻的排气槽之间的距离一般依据产品在基板上的分布和模具受力之状态进行分布,一般为间距为3mm~5mm之间。当塑封料注入模穴后,模腔内空气随着塑封料的注入承压后,向模具排气槽边移动排出,这样来说塑封成型模穴内,塑封料流动的方向决定模穴内空气的流向。但是目前的模具结构由于排气槽的深度和宽度较大且结构排布不合理,使用尺寸较小的填充料时导致塑封过程中出现溢胶现象;若使用较大尺寸的填充料,产品表面缺胶问题,影响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结构,实现避免出现溢胶现象,避免出现缺胶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且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上设有若干个排气槽组件,所述排气槽组件包括第一排气槽以及第二排气槽,所述第一排气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排气槽的深度。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排气槽与所述第二排气槽沿着所述模具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排气槽的深度为0.15mm至0.50mm。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排气槽的深度为0.15mm至0.50mm。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排气槽的宽度为1.0mm至3.0mm。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排气槽的宽度为1.0mm至3.0mm。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排气槽与所述第二排气槽连通。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相邻的两个所述排气槽组件之间的距离为8mm至12mm。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排气槽组件还包括第三排气槽,所述第三排气槽与所述第二排气槽连通,且所述第三排气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排气槽的深度。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排气槽组件位于所述模具本体的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模具本体上设置内部呈阶梯状布置的排气槽组件,第一排气槽的深度大于第二排气槽的组件,且改变相邻的两个排气槽组件之间的间距,改变模具排气槽的宽度和深度的尺寸,改变模具排气槽的排布,优化塑封料的模流的方向和流速,提高排气稳定性,提高使用安装过程中的效率,避免出现溢胶现象,避免出现缺胶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且降低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排气槽的剖切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B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图4的B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图4的B处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提供的排气组件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图4~9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可以运用在生产晶粒产品的过程中,实现避免出现溢胶现象,避免出现缺胶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且降低成本。

请参阅图4与图5,该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包括模具本体10,模具本体10上设有若干个排气槽组件,排气槽组件包括第一排气槽11以及第二排气槽12,第一排气槽11的深度大于第二排气槽12的深度。

第一排气槽11与第二排气槽12呈阶梯状布置,第二排气槽12位于第二排气槽12的外侧,以使得排气槽组件呈内深外浅的凹槽状,改变模具排气槽的排布,优化塑封料的模流的方向和流速,有利于塑封料在模腔填充之流动和具备良好的排气效果,提高排气稳定性,提高使用安装过程中的效率,避免出现溢胶现象;避免出现缺胶问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8,上述的第一排气槽11与第二排气槽12沿着模具本体10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也就是第一排气槽11以及第二排气槽12的排布方向与模流方向平行,沿着模流方向,先设置第一排气槽11,再设置第二排气槽12,从而实现排气结构内深外浅的结构,便于排气。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排气槽11的深度为0.15mm至0.50mm。优选地第一排气槽11的深度为0.4mm。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排气槽12的深度为0.15mm至0.50mm,优选地第一排气槽11的深度为0.3mm。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排气槽11的宽度为1.0mm至3.0mm,优选地,第一排气槽11的宽度为0.4mm。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排气槽12的宽度为1.0mm至3.0mm,优选地,第二排气槽12的宽度为0.3mm。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排气槽11与所述第二排气槽12连通,以形成阶梯状的排气槽。

相邻的两个所述排气槽组件之间的距离为8mm至12mm。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排气槽组件之间的距离为10mm。

采用分段设计,改变了模具排气槽的宽度和深度的尺寸,改变了模具排气槽的排布,达到了优化塑封料的模流的方向和流速,实现了排气稳定的排气效果,实现了在使用安装更加简单、方便,更加平整的技术效果;避免了使用尺寸较小的填充料时在塑封过程中会出现溢胶现象;避免了使用较大尺寸的填充料时,产品表面会出现缺胶问题,实现了塑封产品品质可靠,节约了胶用量,提高了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使用多梯形排气槽的设计之理念,有利于塑封料在模腔填充之流动和良好的排气效果之产生。

排气槽组件前宽后窄的设计方案,有良好的排气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排气槽组件位于模具本体10的上端面。排气槽组件安装在模具本体10上,使用简单方便,安装后很平整。

请参阅图9,A1、A2、A3对应为第一排气槽11底部、第二排气槽12底部以及第三排气槽底部到基板之间的高度,即第一排气槽11的深度、第二排气槽12的深度以及第三排气槽的深度。塑封料的填充颗粒在排气槽组件时,受到注塑压力时,将不同的直径的填充料阻止在排气槽组件以内,按照梯形阻击,有效,排气,确保产品品质在模具加工过程,可以分段加工,模具组装时,按照所要生产的产品结构,所使用的填充料的直径的进行有效组合,增加塑封工艺的灵活性,降低企业购买订制模具之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另外,该模具本体10上还设有料筒安装槽,用于安装料筒。

上述的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通过在模具本体10上设置内部呈阶梯状布置的排气槽组件,第一排气槽11的深度大于第二排气槽12的组件,且改变相邻的两个排气槽组件之间的间距,改变模具排气槽的宽度和深度的尺寸,改变模具排气槽的排布,优化塑封料的模流的方向和流速,提高排气稳定性,提高使用安装过程中的效率,避免出现溢胶现象,避免出现缺胶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且降低成本。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设计图

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6783.8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616253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B29C 45/34

专利分类号:B29C45/34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东莞记忆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莞记忆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东路32号

发明人:张志华;林建涛;刘怡俊

第一发明人:张志华

当前权利人:东莞记忆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冯筠

代理机构:44242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超薄多层堆叠晶粒产品的塑封模具结构论文和设计-张志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