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人本主义研究综述论文

张广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人本主义研究综述论文

专题述评

摘要:实践人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是研究马克思世界观和革命立场转变的重要切入点。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显著,相互间辩论和思考加深了对这一理论思想的理解。通过对各学者关于实践人本主义思想在定义、内容及其与实践唯物主义关系等方面相关研究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从而对未来的学术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人本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实践人道主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方面,学界对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重要文献中关于实践人本主义(或实践人道主义)的研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领域、新思路,特别是许多学者之间的相互指正和辩论,产生了许多重要理论成果和思想观点,都有其各自的理论价值。通过对这些学术成果的梳理和整合,阐明其共通之处和某些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对于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实践人本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国内外学者关于实践人本主义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于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研究在起始点、方法、观点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也有一些理论上的共同之处,特别是我国国情和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国内学者研究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1.国内关于实践人本主义的相关研究概况

国内学者对于实践人本主义的研究,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按照关键词、主题等不同类别,对1981年以来的文献进行分类检索(见表1),文献类型和研究成果硕果累累(见表2),一系列专著相继出版(见表3),在实践人本主义的研究上取得喜人进展。

表1 1981年以来按搜索词分类检索统计表

类别篇数年份主题 关键词 篇名 摘要 文献来源1998—1990年 23 1 5 144 1991—2000年 71 28 22 282 2001年至今 610 35 149 7122 62

表2 1981年以来按刊物分类检索统计表

类别篇数年份学术期刊会议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 报纸1981年以来 566 5 139 18 3

表3 近几年学界出版的主要相关专著

作者 书名 出版社 出版时间陈尚伟马克思哲学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研究学习出版社 2015李玲 马克思实践范畴的人本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张康之总体性与乌托邦—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范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陶福源、陶庭马克思学说现实人本主题论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天楠、朱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历史轨迹及其当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相比于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人本主义的研究,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国内研究起步较晚,而且研究也往往涉及我国的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问题,马克思人本主义在我国的研究历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有1942年毛泽东主席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谈及人性的具体性和阶级性问题。在之后的“反右倾”时期,一些学者如王任叔发表《论人性》、钱谷融发表《论“文学是人学”》等,这些学者因提出有关人道主义的观点而受到批判①。“文化大革命”十年期间,学界对于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的研究陷入低谷,成为研究禁区。文革的结束使得人本主义研究的禁区涣然冰释,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人们的思想获得解放,反思文革时期的种种问题,引发了人本主义大讨论。20世纪80年代学界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关系加以研究,按代表观点主要分为两派。一些学者如周扬、王若水等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具有内在联系,反对将二者完全对立。一些学者如黄楠森等则认为人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属性,将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等同会走向反社会主义的歧途,但也不完全否认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相关性。

建设思路决定系统开发的发展方向。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看,需要有一个总体规划来指引系统整体开发思路、建设计划、协作程度等。但具体到专项子系统的开发,则要明确系统开发的功能布局、开发步骤、界面展示等,其建设思路必须切合实际且贯穿于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确保系统开发方向的准确性。

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在对人本主义特别是人文精神研究不断发酵的同时,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定性的问题上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些学者如从大川《论马克思哲学的性质》、樊百华《略论“实践人本主义”》等主张实践人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世界观的性质,是其“最切近的称谓”②,并在同其他学者讨论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如樊百华从价值维度说明实践唯物主义缺少关照“人”的价值意义,从价值视阈下“第一个历史活动”、社会决定人实质上是人决定人等方面阐明马克思哲学是实践人本主义哲学。其他学者如王福金《实践的人道主义还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就马克思哲学的性质与丛大川先生商榷》等文章则反对将实践人本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定义,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些学者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有些学者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这些学者虽然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方面有出入,但是他们观点上最本质的一致性是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争辩之外,一些学者另辟蹊径,单独研究马克思的实践人本主义思想,包括这一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马克思之前的人本主义的批判继承关系,并将马克思的实践人本主义思想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实践人本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以此为理论纲领指导中国建设实践。如雷云飞等在《马克思的实践人道主义观研究》中强调了实践人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的应有之意,是社会主义国家应遵循的重要思想,指出我国当前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是对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的重要贯彻。任建玲在《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研究》中阐释了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对这些理论的超越性,指出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围绕着现实的人进行,最后强调了马克思的实践人本主义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法治观和治理观等的密切联系及相互作用。华果在《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思想探析》中从《手稿》、《神圣家族》和《提纲》三篇著作入手着重论述了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思想从雏形到不断成熟发展的演进、基本内涵和对解决当前中国人民生存困境启示的现实意蕴。蒋楼在《“实践的人本主义”到“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历史观变革的思维路径探析》中创新性地阐述了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在马克思历史观变革中的巨大意义,指出实践人本主义为马克思历史观变革和唯物史观的创立提供思想前提、逻辑起点、人性依据和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实现了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人本主义的统一。张杰在《论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中既探讨了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的理论来源,又着重阐发了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新世界观的意蕴来自马克思对市民社会批判的价值自觉,论述了马克思的实践人本主义在对人的理解、人与世界关系、人与历史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理解上的历史变革,探讨了恩格斯对实践人本主义的阐释及其在苏联、东欧和西方的发展。还有学者将实践人本主义作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范畴,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进行阐释,提出了政治社会化作为实践人本主义展现社会功能的路径。

2.国外关于实践人本主义的相关研究概况

④ [美]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80页。

西方学界对马克思的实践人本主义研究成果还是颇为丰富的,但是对实践人本主义的研究多是穿插在对实践唯物主义等的研究中,很少另当别类加以研究,而且注重对经典著作的单独研究,挖掘不深、不宽,尚待进一步展开。

二、关于实践人本主义研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

学界对马克思的实践人本主义的研究面比较宽泛,研究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的定义

(2)关于马克思哲学与实践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西方学者如卢卡奇是坚定的马克思人本主义的研究者,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强调既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要挖掘其中的人本性,提出“向原来的、未被歪曲的马克思主义的复归”㉑。还有一些西方学者如塞夫也认为马克思主义蕴含着实践人本主义思想,提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道主义”㉒。在苏联和中国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坚持对人本主义的批判。苏联由于非斯大林化运动掀起了人本主义思潮,许多学者认为人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分的一部分。中国则是在文革后开始再次讨论人本主义。中国有学者认为,实践人道主义是贯穿马克思一生的理论宏旨,在马克思晚年终于瓜熟蒂落,这一思想在《资本论》中得到完美诠释。有学者指出:马克思的实践人本主义思想“是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及共产主义完全一致的。应是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是拘泥于马克思的概念、述语,而是着力他的思想实质的话,便不难看出,实践人道主义是马克思的思想中的一以贯之的内容”,因此不能将马克思的实践人本主义思想排除在其思想体系之外。我国著名学者周扬、王若水等也认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始点,赞同马克思哲学中包含的实践人本主义思想。

③转引自王金福:《为人道主义划界——兼评“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概念》,《唯实》2005年第6期。

(2)从共产主义社会的角度定义。有学者从经典文本出发,认为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了共产主义的两个衡量标准:一是对私有财产的扬弃,这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中介”;二是复归真正的人的生命,这是共产主义的目的。马克思的实践人本主义就是这个“中介”加上这个目的⑩。

1.1.1 课程体系 目前该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选修课,为学生知识拓展,以及能力提升之用.集成电路设计设置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三第2学期,修完的专业基础课只有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电路分析、理论物理基础和半导体物理,对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来说,还缺少必要的固体物理、晶体管物理以及量子力学.此外,也没有集成电路设计相关的专业课,如集成电路工艺、集成电路设计CAD、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等专业课.若没有集成电路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学生后续学习就比较吃力,教师讲授也相对较困难,也就是说,不管对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没有很好的知识体系框架的保障.

(3)从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思想的辩证性来定义。有学者认为将马克思的实践人本主义理解为同理论的人道主义相对立,或者认为马克思的实践人本主义是实践的或实现了的人本主义都是教条式的理解,强调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的辩证性:“它分裂了理论和现实中‘人道’和‘自然’的混沌状态,又追求实现‘人道’和‘自然’的统一。”⑪

(4)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角度来定义。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可以概括命名为实践人本主义。实践人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实践,是新时期共产党执政的价值理念。它是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西方历史上的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进行批判继承,并与社会主义制度和理想结合而成的当代人道主义新形态。它是现实的、可行的人本主义,是唯物史观指导下的以人为本⑫。

③实施走出去战略。水电站几十年一贯制,守在山沟,没有发展或发展步伐不大,很大程度是因为没有市场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或者说市场和资源短缺。因此,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外面的市场和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壮大经济实力,是水电站的另一条发展之路。水电站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发展自己熟悉的行业,投资中小水电、风力发电,开展中小水电站技术服务,打出品牌,并逐步扩大服务领域,力争为大型水电站提供运行服务等。还可以尝试在城市开发第三产业等,要因地制宜,谋出路,谋发展。

2.关于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的内涵

(1)二要素说:有学者从实践人本主义的科学维度和人文维度阐明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的内涵。在科学维度方面,马克思的实践人本主义与唯物史观并行统一,在唯物史观中包含着对人的科学理解: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⑬;同时肯定人的能动性和满足人的需求的正当性,将社会历史的发展看成是人的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认为“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⑭,从而找到了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路径。在人文维度方面,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包含并发展了西方传统人道主义的基本原则如“人人平等”、“尊重个人”等;继承了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念即它是一种价值观念,思考人的价值问题;批判继承了关于人的尊严的思考方式,即对异化劳动的扬弃;克服了旧人道主义的非社会性、非历史性和非实践性,把人看成社会的人,阐明人与历史的相互关系,在实践中考察人和历史,寻找人的解放途径⑮。

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有些西方学者将晚年马克思的实践人本主义思想看作是其早期思想的退化,也有些学者认为1845年马克思思想经历了一个断裂,使得实践人本主义发展为唯物史观,或者说实践人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张弃牌。学者们对于马克思对传统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的自身发展脉络研究的较少。因此,要着力加大对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产生、发展、演进逻辑的分析,正确处理好早年马克思的实践人本主义与晚年实践人本主义思想的关系,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实践人本主义思想。

(3)四要素说:有学者认为从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的意蕴看:实践人本主义是对理论人道主义的扬弃和变革;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不同于当时历史时期哲学对人内心的漠视,以及色彩浓厚的相对主义和形而上学理论特征,而具有对人类个体生命价值的哲学自觉,关注人的命运和现实生活;对市民社会批判的实践精神是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的产生条件,同时也受到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现实影响;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超越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压迫现象、异化劳动的实质等,提出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从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的诉求看: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具有“具体人性论”的思想前提,研究主体是现实的人;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是“否定的否定”的历史运动,是对以往人本主义的批判继承,而实践人本主义最终关切的共产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否定;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追求自由个性的价值理想,旨在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想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实践和现实生活中阐释人的价值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的实践人本主义蕴含多种价值,最核心的是人道实践的“现实生活过程”。

3.关于实践人本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

(1)实践人本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的统一。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实践人本主义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整体观念,是马克思历史观变革和唯物史观创立的人本维度。实践人本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的统一具体体现在:第一,“人的生成”与“社会发展”的一致。这是马克思始终坚持的观点。他对未来社会人的生活状态的描绘体现了人的生成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特别是人的发展从物的依赖到人的依赖,再到自由个性的发展三阶段,是对人的生成的历史性阐述,也是对历史发展的人本学展现。第二,“价值目标”与“实现方式”的契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建立在人的实践之上,是通过变革社会的实践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第三,“历史规律”与“人的实践”的统一。历史是人的实践的历史,历史规律是人的实践的规律,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对历史规律真正地理解和把握,二者彼此依赖⑱。有学者认为,实践人本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内容,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要素是人民群众。实践人本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在远大理想和实现路径上相同,即扬弃私有财产和复归人的真正生命。此外,实践人本主义倡导的理想社会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奋斗目标,也为其提供精神动力。还有学者运用恩格斯的观点说明实践人本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只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实践人本主义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才有现实意义,而且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也不是只见物不见人的抽象理论⑲。

(2)实践人本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立。有学者认为人道主义是一种价值观,是历史哲学;唯物史观则是历史科学的观点,应划归于实证科学,不是马克思的价值哲学观念。马克思哲学当且仅当是实践人本主义⑳。有学者指出,当代哲学是一种新人文哲学,马克思哲学是一种“新人文主义”的哲学,应该把唯物史观从马克思哲学中分离出去。有些西方学者也持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想对立矛盾的观点,割裂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科学性。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些学者在对待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上则片面夸大人的理性的消极作用,将科技进步与人的奴役的扩大简单挂勾。

4.关于马克思哲学与实践人本主义的相关问题

马克思主义与实践人本主义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焦点问题。

(1)实践人本主义与马克思哲学的性质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主要分为两个派别。一是以从大川学者为代表的将实践人本主义作为马克思哲学或者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性质。如樊百华从价值维度说明实践唯物主义缺少关照“人”的价值意义,从价值视阈下阐明“第一个历史活动”、社会决定人实质上是人决定人来论证马克思哲学是实践人本主义哲学。从大川则分析了马克思人本主义的心路历程,梳理了从马克思的毕业论文到资本论中所蕴含的实践人本主义思想,提出了博士论文中的“自我意识的绝对性与自由”的人本主义,《提纲》中“人类社会和社会的人性”人本主义等,分析了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论证了将实践人本主义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性质的合理性。另一派学者则持反对意见,虽然他们对于马克思哲学性质的说法也不完全一致,如王金福提出的“实践唯物主义”,张一兵等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还有学者坚持教科书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提法,但是他们的一致性在于都把唯物主义看作是马克思哲学的性质。

(1)相对于理论人道主义的从实践出发的人本主义。有学者强调,应把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人道主义把握为一种“从实践理解人道问题”的人道主义即“实践的人道主义”⑥。有学者认为实践人本主义是指从实践出发,把“现实的人”的实践作为思考、理解、探讨人的问题的思维视角、思维切入点与落脚点的人本主义⑦。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是将人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中,立足于人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动态地考察人的生存发展和历史命运,强调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从哲学的视角来解读人的作用和价值⑧。有学者认为“实践的人道主义是关于现实的人通过社会劳动实践将其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属人的对象世界,同时创造人的主体世界的哲学学说”⑨。

还有一些学者对上述观点持否定态度,西方学者德曼等认为《手稿》中的实践人本主义思想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其晚年思想中的人本主义标志着其思想的退化。结构主义代表人物阿尔都塞认为1845年马克思思想上出现了断裂,这一断裂使得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属于人本主义,而对之前人本主义的断裂才形成了马克思科学的历史观,因而马克思主义和人本主义是科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二者完全对立。我国一些学者坚持认为人道主义在世界观与历史观上是有阶级属性,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是水火不容的,人本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东西,是资产阶级用来麻痹人民思想的精神鸦片。

三、关于实践人本主义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解决建议

⑥⑩ 雷云飞等:《马克思的实践人道主义观研究》,《延安大学学报》2013年第8期。

在传统朗读教学中,教师大多采取领读、演示等方式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激发朗读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设置与教学实践中,想要提升朗读教学质量,还需要改变当前的朗读教学方式,引入多样化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朗读教学中,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国内情况:上周,国内各地区尿素价格周环比涨跌互现。其中上海、福建、湖北、广东、云南、陕西、新疆7省区市尿素批发和零售价格分别上涨1-94元/吨;北京、河北、山西、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海南8省区市尿素批发和零售价格分别下跌9-100元/吨,其余地区价格持稳。

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反映了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是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单一碳源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AWCD值的高低反映土壤微生物密度的高低,可代表土壤微生物活性的高低。计算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AWCD平均值,并绘制AWCD值随培养时间的动态变化曲线(图1)。

1.实践人本主义和实践人道主义问题

关于二者关系的厘清,笔者还没有找到较为满意的答案。实践的人道主义一词是马克思在《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有些学者在研究时就继续沿用这一概念,把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概括为实践人道主义。有些学者则将其替换为实践人本主义,也未说明使用该词的缘由。一些文章认为马克思的实践人本主义和实践人道主义是一个概念,也有一些文章中提到人道主义是对中世纪人本主义的发展,这一说法是否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还有待论证。因此,理清实践人本主义与实践人道主义的关系,规范二者的使用条件,是今后对于马克思人本思想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2.实践人本主义与早期马克思思想和晚年马克思思想关系问题

(2)三要素说:有学者提出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实践观点和辩证思维方式的统一,立足实践,在实践中理性反思人的生存困境;其现实基础是超越人的生存困境,这种困境来自自然和社会,因此就要通过实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摆脱资本主义社会下人的异化;其价值追求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任建玲认为,马克思的实践人本主义首先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劳动是人的本质”思想和费尔巴哈“人是类存在物”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揭示了人的本质即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次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阐明了人的根本价值即“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⑯,人的价值也体现在人的不断创造和自身不断更新中;第三,找到了实现人道主义的正确途径即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制,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的前提或出发点是“现实的人”,价值取向是一切人的发展,认为历史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是追求实际目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实际的运动(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共产主义运动)。姚颖认为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是相契合的,人道主义是对“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生动表达,是“自由人联合体”的价值诉求,这一表达和诉求要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实践人本主义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自由个性、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的根本内容⑰。

胃癌的化疗药5‐Fu通过抑制胸苷酸合酶而阻断DNA合成,诱导细胞凋亡,产生抗肿瘤作用。为探索低毒、高效的新化疗方案,王正文等[15]用染料木黄酮联合5‐Fu分别处理人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14]和人中分化胃癌细胞 SGC‐7901,结果表明染料木黄酮联合5‐Fu不仅可以通过上调Bax的表达和下调Bcl‐2的表达诱导BGC‐823细胞的凋亡,还可以通过上调Bax的表达和下调mt P53、Bcl‐2的表达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两药联用较单独作用效果明显。因此,染料木黄酮可以通过调节mt P53、Bcl‐2及Bax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与5‐Fu联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3.实践人本主义的确切定义问题

关于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的准确定义,笔者尚未查到。在前面,笔者也列出了学者们在四个方面关于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的定义。学者们结合自己对马克思著作的理解及马克思本人对自己人本思想的解释,阐明了关于这一问题的看法,这对于学术研究非常有价值。然而一个精准确切的定义,对于学者对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可以化解许多未解的学术争端,给予学者一个统一的导向,使对于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的研究更深入、更具体。因此,将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统一成一个确切的概念,也是学界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将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思想与我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研究,如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法治观等等,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列出,希望笔者的相关论述能对学者们继续深化对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的研究提供理论帮助。

注释:

1) 对景手法将青岛城市空间中特有的山、海、湾与建筑、街道、广场有机联系,展现出整体协调的城市风貌,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形态.

①⑪⑲ 张杰:《论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历史上的壮乡地处边陲,地域广阔,多是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而广西“素称地瘠民贫,桂西一带更是名副其实。绝大部分地区是山岭崎岖,生产物贫乏,其中尤以右江流域的万冈丛密盘据而得名。[4]”区位与地域、经济与文化的客观现实使得壮人不仅要面对外敌的战争威胁而且还要面对历代封建统治者长期的“分而治之”和“以夷制夷”的政策带来的内部战乱。特别是内部封建王朝的镇压、各地土司之间由于利益之争而引起的火并以及土司对壮民强取豪夺而引起的剑拔弩张,都使得壮人在保卫村寨安全、维护个体生存间将壮拳这一土兵、俍兵的生存之技推向了极致。

② 樊百华:《略论“实践人本主义”》,《哲学研究》2006年第2期。

(2)上海市住房市场杠杆率的测度与预测。 分析住房杠杆率的通用指标是房贷余额/GDP。结合国际住房杠杆率案例,笔者把住房杠杆低风险临界值设定为40%,高风险临界值设定为103%。[注]2000年以前美国房贷余额/GDP基本稳定在40%左右。2007年底,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占美国GDP的比例高达103%;日本房贷余额2001年到2015 年,一直稳定在36%左右,最高在 2007 年达到37.71%。笔者的调研发现上海市住房市场杠杆率从2015年进入低风险区,2016年、2017年进一步提升,如图22实线所示。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人本主义的研究始于《手稿》,产生了两个观点对立的派别。“对立派”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和人本主义是立场完全对立的两个概念和理论,如阿尔都塞强调马克思的学说是科学,而人本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二者是完全对立的。“关联派”的学者强调马克思主义和人本主义有内在联系,如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卢卡奇,是首先对马克思人本主义进行研究的学者。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率先提出“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概念,并强调“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彻底地同以往所有的人道主义运动分道扬镳了”③,认为马克思在著作中充分揭露了资本主义对人性的破坏。这掀起了西方对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研究的大潮;弗洛姆指出,马克思的一些著作“提供了看清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充分基础”④;梅洛—庞蒂也认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⑤这一概念。一些学者如郎兹胡特、德曼等认同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内在关联,但在对《手稿》的研究中强调要区分“两个马克思”即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认为《手稿》中的青年马克思人本主义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而晚年的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是早期思想的退化。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实践人本主义采取片面的态度,夸大科技和人的理性的消极作用,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抽象讨论科技进步与人的异化的相关性,代表人物如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等。

⑤㉒ 沈恒炎等:《国外学者论人和人道主义》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428页。

通过梳理文献,国内外学者对实践人本主义的研究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但也存在这一些不足之处和一些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对推进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思想的研究意义重大。

⑦ 任建玲:《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研究》,西南大学,2016年。

⑧ 华果:《马克思实践人本主义思想探析》,兰州大学,2017年。

⑨从大川:《论“实践的人道主义”——读〈巴黎手稿〉兼答李征同志》,《人文杂志》1995年第3期。

⑫ 吴加辉:《实践人本主义:当代中国政治哲学价值构建的路向选择》,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⑬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3页。

历史上的弈是一个社会上的恶人、昏君形象,他只知享乐,不管百姓的死活,弃贤明而用品行不端之人。他没有了神性,并被列入了夏朝历史。但是在神话上面,羿却被赋予了神性,他“诛凿齿”,“杀九婴”,“缴大风”,“射十日”,“杀楔输”,“断修蛇”,本领超凡,非凡人所及。这都说明了神话跟历史的相悖性[2]。

⑭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⑮ 王静:《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双重维度研究》,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3页。

⑰ 姚颖:《马克思哲学的实践人道主义视域》,《求实》2008年第4期。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黑龙江垦区考察,并对农垦定位、发展战略、深化改革、粮食生产、绿色发展、农业科技等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垦区广大干部群众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集团(总局)党委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垦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把握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统一思想行动为根本,以推动农垦改革发展为目标,注重以上率下,注重全面系统,注重知行合一,在“高”“广”“深”“实”上发力,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⑱ 蒋楼:《“实践的人道主义”到“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历史观变革的思维路径探讨》,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⑳ 从大川等:《“科学实证性”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哲学理想性”的“实践人道主义”——论“卡尔哲学”的“人道本性”》,《东方论坛》2006年第4期。

㉑ [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83页。

中图分类号:A8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982(2019)07-0050-06

作者简介:张广俊,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

(责任编辑 胡 静)

标签:;  ;  ;  ;  ;  ;  ;  ;  ;  ;  ;  ;  ;  ;  

张广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人本主义研究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