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抑制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小板,抑制,心肌梗死,血栓,弹力,冠状动脉,基因。
抑制率论文文献综述
董南,侯强,倪春梅[1](2019)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抑制率及再灌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抑制率及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术前均给予相同药物剂量,术后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氯吡格雷,观察组给予超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统计两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两组再灌注概率、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30 d血小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灌注成功概率92.73%高于对照组76.36%(P<0.05);观察组心肌梗死再发、支架内形成血栓、出血征象等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剂量氯吡格雷能提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抑制率、再灌注成功率。(本文来源于《血栓与止血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海涛,柏景乔[2](2019)在《P2Y12基因变异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P2Y12基因变异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入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YP2C19基因为野生型),通过连锁分析和功能预测筛选P2Y12基因的TagSNP和功能SNP位点,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活性,统计分析基因变异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结果最终入组患者188例,选择P2Y12基因的14个位点,进一步的连锁不平衡分析检测到两个连锁区域,第一个连锁区涵盖了4个SNP位点,第二个连锁区有9个位点。位点rs2046934对血栓弹力图参数ADP%和MAADP有显着影响(P <0.05)。结论通过检测P2Y12基因的位点rs2046934,有助于临床中筛查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患者。(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期刊2019年10期)
周颖雪,杨雅雅[3](2019)在《酶抑制率法与速测卡法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各类果蔬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为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先用酶抑制率法进行初检,若出现阳性,则复检,若仍是阳性则用速测卡法与气相质谱联用法进行再次复检。结果:在1 032批果蔬中,酶抑制率法重复检验2次结果均为阳性的样品共有18批,用速测卡复检结果为阳性的样品共有15批,在Agillent7890B-7000D叁重串联四极杆气质联用仪上进行验证,检出阳性样品15批。其中,速测卡法出现2批假阴性结果,酶抑制率法出现3批假阳性结果。结论:速测卡法与酶抑制率法的检测结果虽然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率,但相对于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来说,都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设备投资小以及只能判定部分类型的农药残留的特点。在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适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9年19期)
潘忙忙,周凌云,顾智淳,沈珑,马硝惟[4](2019)在《血栓弹力图评价PCI术后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影响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PCI术后予阿司匹林100 mg·d-1及氯吡格雷75 mg·d-1抗血小板治疗461例患者,连续服用5 d后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应用单因素分析探索二分类变量及等级资料对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DP%)的影响,利用Spearman分析探索ADP%与连续性变量的相关性,并基于多重线性回归模型预测PCI术后患者ADP%。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P=0. 005)、CYP2C19*2携带(P=0. 012)为ADP%的独立预测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血红蛋白(P=0. 001)、白细胞计数(WBC)(P=0. 041)、肾小球滤过率(eGFR)(P=0. 033)及支架长度(P=0. 041)与ADP%呈显着相关。基于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构建PCI术后患者ADP%的预测公式为:ADP%=34. 569+0. 246×血红蛋白-6. 357×糖尿病-5. 623×CYP2C19*2携带+0. 665×eGFR+0. 954×WBC-0. 099×支架长度(r~2=9. 6%,P=0. 001)。结论:糖尿病、CYP2C19*2携带、eGFR、WBC及血红蛋白为PCI术后影响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的独立预测因素,ADP%的预测公式可解释9. 6%的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异度。(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陈静[5](2019)在《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抑制率,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小板抑制率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AA及ADP途径诱导血小板抑制率较高,血浆Lp-PLA2及NIHS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提高血小板抑制率,提高患者抗血小板的能力,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利于促进预后恢复。(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5期)
范国萍,闫新慧[6](2019)在《通络养心汤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高缺血风险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出血事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通络养心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合并高缺血风险行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出血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PCI治疗且术后合并高缺血风险的96例AMI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于PCI术后采取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通络养心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与第4周时的血小板抑制率;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随访1年,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统计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第4周时两组AA途径、ADP受体途径血小板抑制率均较第1周时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TC、TG、LDL-C水平及观察组TC、TG、LDL-C、HDL-C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各项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F、LVESD、LVEDD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两组GQOL-I274量表评价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中因冠心病再入院率、支架内再狭窄率与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养心汤能够提高急性心梗术后高缺血风险患者行双抗血小板治疗的血小板抑制率,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9年08期)
门万琪,杨汉蕾,张科,杨林,许士刚[7](2019)在《MAPK通路主要激酶抑制剂对亚洲带绦虫感染乳猪肝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MAPK特异性抑制剂干预后亚洲带绦虫感染乳猪肝细胞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采集亚洲带绦虫成虫标本并收集虫卵制作悬液。将乳猪随机分为感染组、叁种抑制剂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感染组和抑制剂干预组均以定量虫卵15万个/头灌胃感染,灌胃后将抑制剂干预组乳猪分别腹腔注射U0126、SB203580和SP600125 1 mg/kg,隔天1次,连续7次。感染后第15 d麻醉处死各组乳猪获取肝脏。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肝细胞生长抑制率和肝细胞凋亡率,并用RT-PCR技术检测肝细胞ERK1、p38和JNK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感染组和U0126、SB203580、SP600125干预组肝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3.1±1.26)%、(12.59±1.2)%、(16.48±0.7)%、(18.3±0.75)%,U0126组与感染组相比(t=9.223,P<0.05)、SB203580组与感染组相比为(t=11.532,P<0.05)、SP600125组与感染组相比(t=6.775,P<0.05),各干预组均较感染组的生长抑制率明显降低。与感染组相比,U0126干预组的肝细胞凋亡率与感染组相比增高(t=-5.934,P<0.001),SB203580干预组与感染组相比则降低(t=3.821,P<0.01),SP600125干预组与感染组相比(t=-1.545,P>0.05)无显着性差异。与感染组相比,U0126干预组(t=3.462,P<0.05)ERK1 mRNA表达量下调;SB203580干预组(t=3.267,P<0.05) p38 mRNA表达量下调;SP600125干预组(t=3.363,P<0.001) JNK1 mRNA的表达量下调。结论亚洲带绦虫感染乳猪后,MAPK特异性抑制剂可以通过影响乳猪肝细胞MAPK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减轻肝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璐璐,陈利达,芦宏凯,姜蕾,赵儒[8](2019)在《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抑制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脑梗死复发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检测的血小板抑制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脑梗死复发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7年1月—12月神经内科入院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85例作为复发组,年龄51—61岁,男53例,女32例。并收集同期入院的未复发脑梗死患者41例作为未复发组,年龄52—61岁,男25例,女16例。通过血栓弹力图系统检测2组患者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DP%)。从2组患者中随机选取95例,用ARMS-PCR方法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复发组氯吡格雷不敏感率为57.6%,未复发组氯吡格雷不敏感率为31.7%,复发组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中,野生型CYP2C19~*1/~*1的基因型频率(19.7%)低于未复发组(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杂合突变型CYP2C19~*1/~*2的基因型频率(40.9%)高于未复发组(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纯合突变型CYP2C19~*2/~*2和CYP2C19~*3/~*3的基因频率(24.6%, 8.2%)高于未复发组(5.9%, 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若按突变位点将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成3组,则中间代谢型和弱代谢型的ADP%(55.61±0.744和15.69±1.196)均低于强代谢型(76.64±0.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弱代谢型的ADP%(15.69±1.196)也低于中间代谢型(55.61±0.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YP2C19基因型与ADP%密切相关(R~2=0.923,F=10.86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和高血压是脑梗死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ADP%是脑梗死患者复发保护因素。结论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的脑梗死复发患者氯吡格雷不敏感率较高,且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密切关系。对于需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的脑梗死患者,关注其血小板抑制率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于合理用药以及预防脑梗死复发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段小春,曾玉杰,刘梅颜[9](2019)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入选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收治的STEMI患者8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替罗非班组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30 min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继而持续微量泵入36 h。常规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PCI只干预梗死相关血管。对照组PCI前仅给予肝素,于药物干预前后,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和活性,记录两组PCI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使用替罗非班治疗24 h后血小板抑制率升高,而活性均下降,[(59.8±17.3)%vs.(80.3±8.6)%],[(58.2±7.3)mm vs.(46.9±1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替罗非班组PCI后30 d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5%vs.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明显升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和降低血小板活性,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左静,刘虹,李金涛,王学杰,叶锋[10](2019)在《艾灸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抑制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艾灸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其抑制率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评估心功能治疗效果,观察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输出量(CO)、血浆脑自然肽氨基端前体蛋白(NT-proBNP)],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二碳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和GMP-140分子数。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治疗总有效率(90.00%)较对照组(78.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CO提高,NT-proBN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心率、NT-proBNP降低,CO、LVE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AA途径、ADP途径下血小板聚集及GMP-140分子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途径、ADP途径下血小板抑制率及GMP-140分子数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能改善心功能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和抑制率,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抑制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P2Y12基因变异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入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YP2C19基因为野生型),通过连锁分析和功能预测筛选P2Y12基因的TagSNP和功能SNP位点,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活性,统计分析基因变异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结果最终入组患者188例,选择P2Y12基因的14个位点,进一步的连锁不平衡分析检测到两个连锁区域,第一个连锁区涵盖了4个SNP位点,第二个连锁区有9个位点。位点rs2046934对血栓弹力图参数ADP%和MAADP有显着影响(P <0.05)。结论通过检测P2Y12基因的位点rs2046934,有助于临床中筛查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患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抑制率论文参考文献
[1].董南,侯强,倪春梅.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抑制率及再灌注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9
[2].李海涛,柏景乔.P2Y12基因变异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J].中南药学.2019
[3].周颖雪,杨雅雅.酶抑制率法与速测卡法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2019
[4].潘忙忙,周凌云,顾智淳,沈珑,马硝惟.血栓弹力图评价PCI术后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因素[J].现代医学.2019
[5].陈静.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6].范国萍,闫新慧.通络养心汤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高缺血风险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及出血事件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9
[7].门万琪,杨汉蕾,张科,杨林,许士刚.MAPK通路主要激酶抑制剂对亚洲带绦虫感染乳猪肝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的影响[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9
[8].王璐璐,陈利达,芦宏凯,姜蕾,赵儒.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抑制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脑梗死复发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输血杂志.2019
[9].段小春,曾玉杰,刘梅颜.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
[10].左静,刘虹,李金涛,王学杰,叶锋.艾灸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抑制率分析[J].河北医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