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胞核定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核,雄性,基因,神经网络,信号,大白菜,花粉。
细胞核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张淑尧,戴易晨,吴坤钟,李暑燕,曹阳[1](2019)在《蜕皮激素对家蚕脂肪体中BmATG8蛋白亚细胞定位与细胞核皱缩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昆虫脂肪体是物质合成代谢、先天免疫的重要器官。ATG8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是细胞自噬的主要指标之一,细胞核皱缩是细胞凋亡的形态标记之一,目前家蚕Bombyx mori中尚未在蜕皮和变态发育进程中对BmATG8蛋白的细胞生物学变化进行观察。本研究旨在同时检测家蚕脂肪体细胞中BmATG8蛋白亚细胞定位和细胞核皱缩的时空变化,研究蜕皮激素(20E)信号对两者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免疫荧光和Hoechst染色方法,分别在家蚕幼虫4龄第2天至预蛹第2天、5龄第2天幼虫注射20E (10μg/头)后以及对游走期幼虫脂肪体中20E受体基因usp进行RNAi后,检测家蚕脂肪体中BmATG8蛋白定位和细胞核形态变化。【结果】在家蚕幼虫蜕皮和幼虫-蛹变态发育时期,BmATG8蛋白高水平存在于脂肪体细胞中,同时细胞核发生皱缩。在正常摄食时期,20E处理(10μg/头)能够诱导细胞中大量出现BmATG8蛋白且存在于细胞质中并诱导细胞核皱缩。对usp基因进行RNAi后,脂肪体细胞内的BmATG8蛋白显着减少,同时细胞核皱缩减弱。【结论】家蚕BmATG8蛋白不仅在幼虫-蛹变态时期细胞质中大量存在,而且在幼虫蜕皮时期也大量表达,与细胞核的皱缩同时出现,BmATG8蛋白在细胞质中的定位与细胞核皱缩两者均受到20E信号通路的调控。本研究为BmATG8蛋白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段志强,嵇辛勤,赵佳福,倪萌萌,许海旭[2](2018)在《Importinα5负向调控importinβ1介导的新城疫病毒M蛋白细胞核定位以及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属于副黏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成员,是一种含有单股负链不分节段基因组的RNA病毒。M蛋白是NDV基因组编码分子量最小的一种病毒结构蛋白,构成了病毒RNP与囊膜连接的支架。与大多数副黏病毒M蛋白一样,NDVM蛋白也是一种细胞核质穿梭蛋白,在抑制宿主细胞基因转录以及促进子代病毒粒子的组装和出芽方面有重要作用。早期的研究表明,(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11-21)
孙文灏[3](2018)在《基于距离估计的H&E图像细胞核定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距离估计的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图像细胞核定位的方法。这种方法首先将H&E染色图像二值化,然后对二值化图像中的目标进行计算,寻找细胞核位置候选点并筛选,并最终定位图像中的细胞核所在位置。为达到定位细胞核的目的,我们提出了同步可调点火的耦合脉冲神经网络(Synchronous and adjustable firing 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SAFPCNN)模型和基于距离估计的细胞核标记等两种新方法,来分别完成图像的二值化以及标记操作。1)SAFPCNN是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神经元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PCNN)模型。神经元的主级负责接收激励并生成自然点火的脉冲序列。神经元的次级负责接收自然点火序列与邻近神经元的激励,生成自然、耦合同步的脉冲序列。这种同步点火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误分割。2)基于距离估计的细胞核标记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实用的细胞核标记方法。这种方法在细胞核的二值化图像上,利用凸区域重心点距离区域边界最远这一客观现实,结合距离的卷积估算方法,筛选区域的中心候选点以获得较好的标记结果。据实验结果,我们的方法在40倍放大、分辨率为1024×1360的输入图像上,取得了(95.26±2.72)%的标记精度和1.54秒/千个细胞核的平均标记时间,这样的精度和准确率基本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3-01)
张惠娟[4](2017)在《一个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ms305的精细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雄性不育是指植株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的现象,在生产中应用这种特性可以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并增加种子的遗传纯度。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K305ms由自交系K305经60Co-y射线诱变获得。前期研究发现,该突变体遗传稳定,不育性状由单隐性细胞核基因控制,并已将该不育基因ms305初步定位在染色体2L上。本研究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分析ms305与ms32的同源关系;以K305ms和自交系156为亲本,构建大规模F2定位群体,开发加密标记,利用SSR-BSA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精细定位,预测ms305可能的候选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查阅 Maize GDB(http://www.maizegdb.org/)和ms3 的相关文献发现,ms305在染色体位置上与已克隆的不育基因ms32距离相近。m32相对于野生型等位基因(GRMZM2G163233)缺失一个大于1.6kb的片段,该片段包括多个外显子。因此,分段设计了覆盖GRMZM2G163233全部外显子的6对特异性引物。利用这些引物以K305、K305F和K305ms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扩增结果分别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擎科新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测序,测序结果通过DNAMAN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ms305与ms32不是等位基因。2、根据Maize GDB(http://www.maizegdb.org/)中公布的玉米自交系B73的序列信息,利用SSRHunter软件在初定位区间,即玉米第2染色体上的SSR标记bnlg469b和bnlg1940的范围内开发新的SSR引物。共获得463对SSR标记,其中发现1对标记在F2分离群体中的可育池(F)和不育池(S)间具有多态性,可用于定位,将此标记命名为Mssr2。3、以K305msX 156的F2为定位群体,选取新开发的SSR标记,以及初定位区间玉米第二条染色体bin2.07-bin2.09范围内已经公布的SSR标记,按照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筛选引物,先在亲本间筛选出12个多态性标记,再在基因池间筛选,共筛到了 8个多态性标记。将筛到的多态性标记对F2定位群体的所有隐性单株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3%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利用MAPMAKER/EXP 3.0作图软件,对所有隐性单株SSR-PCR扩增结果进行连锁分析,最终将ms305定位在SSR标记umc2601和bnlg1316之间,二者之间的物理距离约1.08M。4、对定位区间的B73基因组的基因结构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然后将该区域转化的氨基酸序列与Nr数据库进行比对,共hit记录206条,同源性100%的记录共有10条。参考K305ms不同时期的转录组数据发现,基因GRMZM2G416964在可育组与败育组中的表达差异显着。根据该基因分别在Nr、GO和KEGG中注释得知,该基因为SKP1样蛋白编码基因,它能和其它可变元件F-box蛋白组成SCF(Skp1-Cull-F-box protein)复合物。介导涉及细胞周期过程、信号转导和转录目标蛋白的遍在蛋白化和随后的蛋白酶体降解等过程。(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段志强,许厚强,赵佳福,陈祥,罗霂榃[5](2016)在《介导BLM解旋酶细胞核定位的关键氨基酸位点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BLM解旋酶是人Rec Q DNA解旋酶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在机体的DNA复制、重组、损伤修复以及维护基因组稳定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早期研究表明,BLM解旋酶通过自身携带的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进入细胞核,但是介导其细胞核定位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尚不清楚。本研究构建了BLM解旋酶C端(aa642-1417)截短体克隆,首先通过截短表达的方法确证其NLS结构域。在此基础上,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 EGFP-NLS/BLM-NES/Rev,通过观察BLM NLS碱性氨基酸位点突变对EGFP-NLS/BLM-NES/Rev融合蛋白细胞核定位的影响,以此快速鉴定NLS中介导BLM解旋酶细胞核定位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结果表明,BLM(aa642-1417)C端截短体具有与全长BLM解旋酶相同的细胞核定位,同时确证1344RSKRRK1349是BLM解旋酶NLS结构域的活性位点,且具有与SV40 NLS相同的核输入能力。氨基酸位点突变试验结果表明,R1344A、K1346A、R1348A和K1349A点突变均减少了EGFP-NLS/BLM-NES/Rev和EGFP-BLM(642-1417)融合蛋白的细胞核定位。因此,这4个位点是介导BLM解旋酶细胞核定位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此结果为后续研究BLM解旋酶细胞核定位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肖纯梅,张慧,张淑江,李菲,章时蕃[6](2016)在《大白菜细胞核复等位雄性不育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白菜不育材料"939A"为母本,携带恢复基因的材料YDQ56A为父本构建隐性雄性不育F1S4分离群体,利用混合分组分析法(BSA)对不育基因初定位;同时以"939A"为母本,携带保持基因的材料yellow sason为父本构建显性雄性不育F2分离群体,对不育基因进行精细定位。结果在F1S4群体中获得与不育基因连锁的标记2个,A08_1900和Br ID111035,与不育基因分别相距8.8c M和2.5c M,物理距离为804.1kb;F2群体中不育单株与可育单株分离比符合3∶1,不育基因表现为显性。通过标记验证,F2和F1S4两个群体定位结果一致,均位于A08染色体末端,通过新标记的筛选获得不育基因两侧紧密连锁的标记Br19470306和Br19675586,与不育基因分别相距1.6c M和2.4c M,物理距离205.28kb,其中包含58个基因。该结果为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利用以及转育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肖纯梅[7](2015)在《大白菜细胞核复等位雄性不育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白菜(B.rapa L.ssp.pek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存在显着的杂种优势,雄性不育系是杂种一代种子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大白菜复等位基因雄性不育遗传机理的提出为雄性不育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是在转育过程中,通过表型进行基因型判定十分复杂且周期长。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可加快选育速度。本试验利用大白菜复等位雄性不育材料“939A”构建F2分离群体,研究位于A08染色体上的复等位雄性不育基因,通过基于重测序的全基因组杂合度分析及传统BSA法标记筛选对该基因进行初定位及精细定位,并对候选区域进行初步筛选。主要结果如下:1.群体Ⅰ为939A与YDQ56A杂交得到的F1S4姐妹交群体,分离比符合3:1,是一个隐性雄性不育系;群体Ⅱ为939A与yellow sarson杂交,F1代不育,说明yellow sarson育性基因型为保持基因msms,但表现为环境敏感型,后期随温度升高,F1代侧枝开花并产生微量花粉,花粉活力鉴定为有活性。F2代884个单株中可育株198株,不育株686株,卡方检验符合1:3(χ2=3.1916<χ20.05=3.84),说明F2代群体符合单基因显性遗传规律,但其中亦出现环境敏感型单株。2.初定位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传统BSA分子标记筛选和基于全基因组杂合度分析的基因定位方法。全基因组杂合度分析定位基因法利用SNP-index值作为标准,衡量两亲本基因对两池内基因频率的贡献,最终将不育基因Ms定位于A08染色体末端19,250,000‐21,670,000的范围内。3.分子标记筛选同时利用群体Ⅰ和群体Ⅱ。BSA在群体Ⅰ不育池及可育池间共筛选了88对In Del引物,发现3对多态性In Del标记,分别位于不育基因两侧,最近遗传距离2.5 c M;群体Ⅰ中有多态的叁对标记在群体Ⅱ中验证均没有多态性。在群体Ⅱ的不育池及可育池间共筛选位于A08染色体上的265对In Del引物和28对SSR引物,发现8对标记与不育基因Ms紧密连锁,距离最近的两侧标记为SSR60514及Br19747979,最近遗传距离1.6 c M,两标记间遗传距离5.8c M,物理距离387.5kb。通过序列比对,该区间位于群体Ⅰ定位的两端标记Br ID111035、A08_1900之间,群体Ⅰ和群体Ⅱ定位结果一致。4.利用重测序数据,在初定位外侧标记的804kb范围内设计22对SSR及42对In Del引物。可育池及不育池间筛选多态性标记,并在群体Ⅱ前297株中验证标记多态性。结果在初定位最近两侧标记SSR60514和Br19747979之间,发现5对In Del与Ms紧密连锁,加密后最近两侧标记为Br19499732与Br19553530,距离Ms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7c M和1.3c M,两标记间物理距离53.8kb。5.在群体Ⅱ全部884个单株中筛选位于Ms上、下游较远的标记Br19470306和Br19625857,获得重组单株共52株。统计52株重组单株在与目标基因Ms连锁的10个标记中的多态性,利用重组分析对单株逐个分析。结果表明,重组单株分析与Joinmap软件计算结果所在区域一致,Ms位于标记Br19499732和Br19553530间53.8kb范围内,其中包含12个基因。根据基因组注释信息、TAIR和KEGG2数据库信息分析预测Ms可能在Bra016849、Bra030803、Bra030805中。(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5-06-01)
雷雨欣[8](2015)在《胰岛素对小鼠MIN6细胞FoxO1细胞核-细胞质穿梭定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Fox O1是胰岛β细胞的转录因子之一,在细胞内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通路,能够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对胰岛β细胞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Fox O1-EGFP实时成像研究显示,在小鼠胰岛β细胞或MIN6细胞,用3mmol/L葡萄糖孵育时,Fox O1一直在细胞核显着分布。当分别以16.7mmol/L、30mmol/L葡萄糖或116.16ng/m L、1161.6ng/m L胰岛素孵育细胞10-20min时,可检测到胞质荧光增多而细胞核荧光减少。另有研究表明,用25mmol/L葡萄糖刺激MIN6细胞和小鼠胰岛β细胞30min时Fox O1发生急剧磷酸化并且由细胞核转位至细胞质,这一效应具有时间(0.5-2h)和剂量(2.5-20mmol/L)依赖性。而分别以0.58ng/m L、5.80ng/m L、580ng/m L和1161.6ng/m L胰岛素刺激MIN6细胞和小鼠胰岛β细胞同样能够观察到Fox O1发生磷酸化改变,但却未对Fox O1的胞质-胞核转位进行观察。为探讨胰岛素对Fox O1表达部位的影响,本实验拟通过给予不同浓度胰岛素孵育小鼠MIN6细胞,观察不同浓度胰岛素在不同时间对β细胞Fox O1细胞核-细胞质穿梭定位的影响。目的: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MIN6细胞胰岛素作用后免疫化学染色观察Fox O1在不同浓度刺激不同时间后表达位置的变化。方法:1.小鼠胰岛素瘤MIN6细胞用DMEM(high glucose)培养基(含有25mmol/L葡萄糖、15%FBS、100U/m L青霉素、100μg/m L链霉素)于25ml培养瓶放置在37℃、5%CO2浓度的细胞孵箱中培养。2.分别以含25mmol/L和5.5mmol/L葡萄糖培养基孵育12小时并检测培养上清液胰岛素浓度。3.在含5.5mmol/L葡萄糖培养基基础上给予50μIU/m L(1.75ng/m L)、100μIU/m L(3.5ng/m L)和150μIU/m L(5.25ng/m L)浓度胰岛素分别作用12、24和48小时。4.细胞免疫化学染色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ox O1的细胞内定位。结果:1.25mmol/L葡萄糖培养MIN6细胞12小时胰岛素分泌浓度为74.37ng/m L,Fox O1主要在细胞质表达;5.5mmol/L葡萄糖培养MIN6细胞12小时胰岛素分泌浓度为37.46ng/m L,Fox O1主要在细胞核表达。2.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浓度50μIU/m L组分别在刺激12、24、48小时后Fox O1荧光强度的胞质/胞核比增加,12小时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84),24小时和48小时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胰岛素浓度100μIU/m L组分别在刺激12、24和48小时后Fox O1荧光强度胞质/胞核比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浓度150μIU/m L组分别在刺激12、24和48小时后Fox O1荧光强度胞质/胞核比增加,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0μIU/m L胰岛素组、100μIU/m L胰岛素组和150μIU/m L胰岛素组分别在不同时间的组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25mmol/L葡萄糖水平下Fox O1主要表达于细胞质;5.5mmol/L葡萄糖水平下Fox O1主要表达于细胞核。2.外源性胰岛素作用使Fox O1出细胞核转位至细胞质,且与胰岛素浓度和刺激时间的递增成正比。(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5-05-01)
温莹,刘克印,易涛[9](2014)在《利用核定位信号肽构建细胞核靶向的H_2O_2荧光探针》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内环境是还原性的。在受到外界刺激或外源性物质作用时,会导致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大量产生,从而破坏细胞内的还原状态。在众多的ROS中,H2O2较为重要,因为它不仅是细胞进入氧化应激状态的标志物,也是细胞内信号传导的第二信使。过量的ROS在细胞内堆积,将会导致细胞内蛋白质、核酸、脂质体的氧化性损伤。就癌症而言,DNA是最重要的靶点1。DNA的氧化性损伤产生后,如不能被及时修复,将会诱导产生基因突变,最终导致细胞发生癌变或死亡2。因此加强对DNA附近区域H2O2的动态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我们利用核定位信号肽链(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peptide,NLS peptide)特异性携带小分子探针,构建了一个基于肽链的比率型H2O2探针(pep-NP1)。组合后的探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加入H2O2后,荧光比度(F551/F403)增加了125倍。在应用于细胞成像时,发现该探针不仅可以很好地靶向到细胞核,而且可以检测核区内H2O2的增加。这一方法为我们构建靶向细胞核的探针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1分会:光化学》期刊2014-08-04)
段云兵,汪军卿,仇旭升,谭磊,丁铲[10](2014)在《新城疫病毒M蛋白通过自身核定位信号介导进入宿主细胞核》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新城疫病毒(NDV)基质蛋白(M)的细胞核定位信号(NLS),用Overlap-PCR方法缺失NLS基因,分别构建M和M-ΔNLS EGFP重组质粒,转染单层鸡胚成纤维细胞(DF-1),激光共聚焦观察了M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M蛋白能进入宿主细胞核中,缺失NLS基因序列之后M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质中。结论:新城疫病毒M蛋白可以通过其核定位信号进入宿主细胞核。(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细胞核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引言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属于副黏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成员,是一种含有单股负链不分节段基因组的RNA病毒。M蛋白是NDV基因组编码分子量最小的一种病毒结构蛋白,构成了病毒RNP与囊膜连接的支架。与大多数副黏病毒M蛋白一样,NDVM蛋白也是一种细胞核质穿梭蛋白,在抑制宿主细胞基因转录以及促进子代病毒粒子的组装和出芽方面有重要作用。早期的研究表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胞核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1].张淑尧,戴易晨,吴坤钟,李暑燕,曹阳.蜕皮激素对家蚕脂肪体中BmATG8蛋白亚细胞定位与细胞核皱缩的调控[J].昆虫学报.2019
[2].段志强,嵇辛勤,赵佳福,倪萌萌,许海旭.Importinα5负向调控importinβ1介导的新城疫病毒M蛋白细胞核定位以及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性[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3].孙文灏.基于距离估计的H&E图像细胞核定位方法[D].兰州大学.2018
[4].张惠娟.一个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ms305的精细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7
[5].段志强,许厚强,赵佳福,陈祥,罗霂榃.介导BLM解旋酶细胞核定位的关键氨基酸位点鉴定[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6
[6].肖纯梅,张慧,张淑江,李菲,章时蕃.大白菜细胞核复等位雄性不育基因定位[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
[7].肖纯梅.大白菜细胞核复等位雄性不育基因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8].雷雨欣.胰岛素对小鼠MIN6细胞FoxO1细胞核-细胞质穿梭定位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5
[9].温莹,刘克印,易涛.利用核定位信号肽构建细胞核靶向的H_2O_2荧光探针[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1分会:光化学.2014
[10].段云兵,汪军卿,仇旭升,谭磊,丁铲.新城疫病毒M蛋白通过自身核定位信号介导进入宿主细胞核[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