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脑中动脉梗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经颅多普勒超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大脑中动脉梗死论文文献综述
李克颖[1](2019)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两组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溶栓过程中给予观察组患者TCD持续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溶栓24 h后血管再通率。于溶栓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1个月、溶栓后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后1、3个月,两组患者BI评分均高于溶栓前,观察组患者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CD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显着,有利于提高血管再通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彭捷,黄容富,钟文,叶作东[2](2019)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检验科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68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4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h、24 h、3 d、7 d、14 d、28 d的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6 h、3 d、7 d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6 h、24 h、3 d、7 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但治疗后14 d和28 d的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6 h、3 d的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T、T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治疗后7 d的FIB、PT、T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总再通率为88. 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颅内出血、尿隐血、黑便、皮肤黏膜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疗效显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具有凝血功能干扰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柯伟,邓小容,李文澜,张兆辉[3](2019)在《MicroRNA-18a靶向性干预对减轻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小鼠脑梗死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RNA-18a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在糖氧剥夺后通过qRT-PCR方法分析miR-18a的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方法检测ATXN1表达水平。MiR-18a mimics转移到PC12内上调miR-18a的表达;miR-18a的目标是预测生物学信息并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证实;大脑中动脉闭塞1 h后把Agomir-18a注射入脑室内;大脑中动脉闭塞24 h后评估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LDH水平。结果与常氧组比较,缺氧组PC12细胞内miR-18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ATX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提示miR-18a直接作用ATXN1,而且当PC12转染miR-18a mimics时ATXN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此外,注入miR-18a激动剂24 h后脑梗死体积显着减小,同样的改变表现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LDH水平。结论 miR-18a可以缓解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和ATXN1所致的脑损伤,miR-18a激动剂或许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脑梗死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卒中与神经疾病》期刊2019年05期)
曹黎明[4](2019)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左大脑中动脉狭窄继发青年急性脑梗死1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1 资料病人,男,32岁。因"突发言语困难伴右侧肢体无力8 h余"于2017年12月13日入院。病人无发热等明显诱因下于03:00被家属发现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精神状态差,张口困难,无抽搐和意识丧失,无明显口角歪斜,无腹痛、胸痛症状,无发热、咳嗽,家属见状立即送我院急诊就诊,查头CT:急性脑梗死?占位性病变?给予阿司匹林、甘露醇等治疗,病人症状改善不明显。考虑"急性脑血管病"收住院,发病以来,精神状态欠佳,饮食少,睡眠一般,大(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周其达,秦琳,潘晓帆,华键,朱晓华[5](2019)在《血浆水通道蛋白4水平早期预测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浆水通道蛋白4(AQP4)水平能否作为预测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 MCAI)的生化指标之一。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66例发病48 h内出现前循环区脑梗死的患者,其中34例m MCAI患者设为m MCAI组,32例非m MCAI患者设为非m MCAI组。对两组患者血浆AQP4、血糖、血生化、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及NIHSS量表评估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比较,分析血浆AQP4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m MCAI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非m MCAI组明显增高(P <0. 05)。方差分析显示,NIHSS量表评分m MCAI组具有显着的主效应(F=4. 008,P=0. 046),血浆AQP4水平m MCAI组也具有显着的主效应(F=4. 831,P=0. 029);进一步Post-hoc分析显示,与非m MCAI组相比,m MCAI组血浆AQP4水平显着增高。在m MCAI组,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血浆AQP4水平有显着的相关性(分别r=0. 424,P=0. 034; r=-0. 390,P=0. 047)。结论:m MCAI患者的血浆AQP4水平显着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浆AQP4水平正相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血浆AQP4水平负相关。(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王宽[6](2019)在《HR-MRI检测在大脑中动脉与基底动脉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3. 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有症状性脑桥旁正中梗死(PPI)与大脑中动脉梗死(MCAI)患者脑血管壁改变模式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确诊的24例PPI和26例MCA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扩散加权成像(DWI)、HR-MRI检查,分别测量基底动脉(BA)与大脑中动脉(MCA)管壁,并对参考层面与最狭窄层面的血管面积指数分别进行计算。若该指数高于1. 05则定义为阳性改变,指数为0. 95~1. 05则为无改变,指数低于0. 95则为阴性改变,比较阳性改变组与阴性改变组最窄层面与参考层面的血管特点。结果在50例患者中,在BA处发现阳性改变15例,无改变4例,阴性改变5例;在MCA处发现阳性改变16例,无改变5例,阴性改变5例。阳性改变组最狭窄层面斑块面积、斑块负荷、血管面积、管壁面积及管腔面积较阴性改变组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而两组在参考处血管面积、管壁面积及管腔面积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HR-MRI在评估MCAI与PPI患者病变指数中具有重要作用,BA与MCA的阳性改变较为常见,多伴有较大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斑块面积与斑块负荷较阴性改变者明显增大。(本文来源于《心脑血管病防治》期刊2019年05期)
王丽芬,姚艳玲,崔景军[7](2019)在《电针人中穴对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脑皮质局部血流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电刺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大鼠人中穴能否改善缺血局部脑血流量。方法选取5~6周龄Wistar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在大脑中动脉梗死之前和之后的不同时相监测局部脑血流量(r CBF)。结果大脑中动脉梗死术后2组大鼠局部脑血流量均迅速下降,P> 0.05。模型组大鼠术后3 h、12 h、24 h、2 d、3 d局部脑血流量呈上升趋势,各时相前后相比,P> 0.05;针刺干预后,术后3 h局部血流量上升至梗死前的(0.46±0.14);术后3 h、12 h、24 h、2 d、3 d电针组缺血局部脑血流量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P <0.05,即电针组缺血局部脑血流量升高更明显。大脑中动脉梗死术后2组大鼠健侧局部脑血流量均下降(0.24±0.41),且术后3 h、12 h、24 h、2 d、3 d对侧脑血流量呈上升趋势,从术后24 h起,逐渐趋于平稳。说明电针组对侧脑血流量较模型组升高明显,P <0.05。结论电针可快速提高缺血早期梗死侧局部脑血流量;电针可增加健侧对梗死侧的血流代偿。(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孔朝红,王群[8](2019)在《定量脑电图指标对急性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定量脑电图指标对急性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国际公认的10-20导系统脑电图检查,标准的19导联电极被安放。在MMCI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在床边连续记录24小时的静息状态脑电图。平均α、β、θ、δ、δ/α比值(DAR)、(θ+δ)/(α+β)比值(本文来源于《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8)
郑建新,王洵,王丹杰[9](2019)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于我科诊治的86例伴有HMCAS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40例)和对照组(4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其近远期预后的差异。结果溶栓组90 d的预后不良发生率、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复发率、病死率、出血转化率以及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等因素与伴有HMCAS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不良预后独立相关[OR=1.89,95%CI(1.92,6.82),P=0.024]。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伴HMCAS急性脑梗死病人能显着改善其90 d的NHISS评分,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出血转化风险。(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胡艳,罗华[10](2019)在《单侧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病变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差异性及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侧支循环代偿对大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急性脑梗死(ACI)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单侧颈内动脉(UICA)与大脑中动脉(MCA)病变所致TIA或ACI患者侧支循环的差异性尚不清楚。目的探讨UICA与MCA病变所致TIA或ACI患者侧支循环的差异性及AC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TIA患者11例和ACI患者79例,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分为UICA组(n=43)和MCA组(n=47);根据ACI患者3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48)和预后不良组(n=31)。比较UICA组与MCA组患者、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临床特征,AC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UICA组患者TIA发生率高于MCA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0 d mRS评分低于MCA组,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优于MCA组(P<0.05);UICA组与MCA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及吸烟史、饮酒史者所占比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叁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预后良好率,血管病变程度,行静脉溶栓治疗、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术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优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男性比例,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及吸烟史、饮酒史者所占比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HDL-C,LDL-C,血管病变程度,病变血管,行静脉溶栓治疗、支架植入/球囊扩张术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OR=1.166,95%CI(1.029,1.322)〕、侧支循环代偿程度〔OR=0.461,95%CI(0.233,0.912)〕是ACI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UICA病变所致TIA或ACI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优于MCA病变所致者,而NIHSS评分、侧支循环代偿程度是ACI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大脑中动脉梗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检验科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68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4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h、24 h、3 d、7 d、14 d、28 d的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6 h、3 d、7 d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6 h、24 h、3 d、7 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但治疗后14 d和28 d的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6 h、3 d的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T、T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治疗后7 d的FIB、PT、T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总再通率为88. 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颅内出血、尿隐血、黑便、皮肤黏膜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疗效显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具有凝血功能干扰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脑中动脉梗死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克颖.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J].河南医学研究.2019
[2].彭捷,黄容富,钟文,叶作东.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3].柯伟,邓小容,李文澜,张兆辉.MicroRNA-18a靶向性干预对减轻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小鼠脑梗死的实验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9
[4].曹黎明.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左大脑中动脉狭窄继发青年急性脑梗死1例报道[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5].周其达,秦琳,潘晓帆,华键,朱晓华.血浆水通道蛋白4水平早期预测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价值[J].现代医学.2019
[6].王宽.HR-MRI检测在大脑中动脉与基底动脉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
[7].王丽芬,姚艳玲,崔景军.电针人中穴对大脑中动脉梗死大鼠脑皮质局部血流量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9
[8].孔朝红,王群.定量脑电图指标对急性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价值[C].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2019
[9].郑建新,王洵,王丹杰.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10].胡艳,罗华.单侧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病变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差异性及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
标签: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经颅多普勒超声;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