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应用

经颅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应用

吴红霞葛继帮(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457000)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240-01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本院经颅超声诊断的13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临床疑有颅内出血的新生儿178例行头颅超声检查,有134例超声诊断为颅内出血。结论经颅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简便、安全、无射线、适合动态追踪观察,是新生儿颅内出血首选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超声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早诊断、早期合理治疗,是改善患儿生存质量的关键。胎龄越小,出血的发生率越高,在足月儿也可发生,经颅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时间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本院住院患儿,年龄1~30天,胎龄足月儿59例,早产儿75例,男81例,女53例,均经超声诊断为颅内出血。

1.2仪器与方法:用GE730(普通版)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MHZ,将探头置于前囟,作不同角度偏转,作冠状面、正中矢状面、左右旁矢状面扫查,以获得脑正中直至双侧聂叶间各层面图像。观察脑室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脑室周围组织的回声情况。

2.结果

在超声诊断的134例颅内出血患儿,其中室管膜下出血70例,脑室内出血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实质出血2例。

声像图特点:室管膜下出血时因出血部位、大小、形态不一样而声像图多样化,冠状面在侧脑室前角和体部下方见团片状回声增强区,矢状面在室管膜下区呈三角形、椭圆形或梭形高回声区,有的仅表现局部室管膜下增粗。可压迫侧脑室,导致前角变形。两周后复查呈小的低无回声区,内部可见网格样回声[1]。脑室内出血主要是脉络丛增宽、形态不规则或呈双重回声阴影,回声增强或见到孤立的小块回声阴影,脑室增宽。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见中脑裂或丛裂池增宽,伴回声增强。脑实质出血时,脑实质内局限性不均匀高回声,后复查呈低无回声。

3.讨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常见的新生儿颅内病变,多由脑缺氧引起。由于新生儿囟门未闭合,成为超声诊断的基本条件。

早产儿好发生脑室内出血,主要是早产儿存在着脑室系统和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下出现胚胎生发层,它存在于室间孔水平的室管膜下,因生发层基质是由内皮细胞的毛细血管组成,对缺氧、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极为敏感,易发生坏死致室管膜下出血,从而引起脑室内出血。32周后生发层基质逐渐萎缩,足月时消失。脑室内出血大多预后良好。

足月儿发生脑室内出血多因窒息、难产而导致脑静脉压增高和脑血管自动调节受损害引起。约有25%的足月儿脑室内出血无明显诱因[2],故正常的分娩也可发生脑室内出血,可能是分娩期间发生胎儿全身血压的突然紊乱所致。

硬脑膜下出血多见于足月儿,多由于急产、胎儿过大、高龄产、胎位异常、产钳及助产等引起产伤有关,近年来随着产科技术的提高已很少见。

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于大脑表面及后颅窝内,少量时症状不明显而忽略,量大时引起颅压增高和脑干压迫。足月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产伤引起,早产儿时与脑室内出血病因相同。

超声具有无射线损害,可床旁检查及对颅脑中央部位的分辨率高等优点,因而作为常规筛查新生儿早期有无颅内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也是随访颅内出血转归的最好手段,如了解颅内出血的吸收、脑室有无扩张、有无囊腔形成等。

超声与CT比较:在室管膜下出血、脑水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脑室周围囊肿等脑室及周围的病变,超声的诊断尤于CT,在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后窝等脑周边部位的病变,CT敏感性尤于超声,在诊断时要发挥各自的长处,相互结合,不能简单进行比较,以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惠金.新生儿颅内病变的B超诊断.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70~72.

[2]谢利娟,陈惠金,陈冠仪等.逊色辽宁财险的彩色、CT及MRI的诊断特发性比较,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550~552.

标签:;  ;  ;  

经颅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