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蛋白激发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诱导,抗性,本生,植物,基因,免疫。
蛋白激发子论文文献综述
梁颖博,李泽,邱德文,曾洪梅,李广悦[1](2019)在《本生烟响应蛋白激发子PevD1的差异表达基因鉴定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RNA-Seq筛选本生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响应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蛋白激发子PevD1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分析PevD1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用10μmol·L~(-1)的PevD1蛋白液渗入4周龄的本生烟叶片,分别在处理后6、12和24 h取样提取RNA,构建mRNA文库后采用BGISEQ-500平台进行测序。筛选各时间点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重点分析与诱导抗病相关的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类受体蛋白激酶(leucine-rich repeats RLKs,LRR-RLKs)、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以及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PR蛋白)家族差异表达基因;采用qRT-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定量验证。【结果】GO功能富集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PevD1诱导6 h后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细胞识别、光合作用、光收割等功能相关,显着富集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萜类化合物合成通路、黄酮和黄酮醇等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相关通路中;12 h和24 h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细胞识别和胞内激酶等生物学功能相关,显着富集在植物-病原互作通路、倍半萜和叁萜生物合成通路、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通路、亚麻酸代谢等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相关通路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呈下调趋势,与萜类、黄酮类等抗病相关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呈上调趋势。PevD1诱导后大量的LRR-RLKs、TF以及PR蛋白家族基因显着上调表达,这些基因与激发子识别、基因转录调控和抗病性相关。经qRT-PCR验证后,所检测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PevD1诱导本生烟中大量基因转录重排,大量LRR-RLKs、TF和PR蛋白家族基因上调表达,激活了植物免疫系统,使植物产生抗病性。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深入探讨PevD1诱导植物免疫的机理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Talha,Nazir[2](2019)在《昆虫病原真菌及蛋白激发子PeBb1对桃蚜的抗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绿桃蚜(Myzus persicae)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对农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害虫。昆虫病原真菌如白僵菌和蜡蚧轮枝菌是环境友好、靶标特异、能够有效防治多种刺吸式昆虫的生物农药。本文测定了两株白僵菌(BB-72和BB-252)和一株蜡蚧轮枝菌(V-4)对绿桃蚜的抗性作用。采用叶浸法对BB-72、BB-252和V-4的滤液、孢子悬浮液及孢子悬浮液两两组合进行生物测定。对滤液进行生物测定时每株真菌用2 mL滤液,对孢子悬浮液生物测定时每株真菌使用叁种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1×10~6、1×10~7和1×10~8 CFU·mL~(-1)),对孢子悬浮液两两组合及叁种真菌孢子混合液进行生物测定采用LC_(50)和LC_(33)。结果显示,所有处理组在第10天对蚜虫的拮抗作用最强。两株白僵菌(BB-72和BB-252)菌株(死亡率分别为95%和91%)均显示出比绿僵菌(V-4)菌株(死亡率87%)具有更好的蚜虫致死效果。另外,菌株BB-72和BB-252的孢子悬浮液组合比其它两两组合和叁种真菌孢子组合具有更高的蚜虫致死率(94%),表明这两株白僵菌菌株在抗蚜虫作用上是相互兼容促进的,可以作为新的生物防治的资源。随后,从白僵菌BB-72(ARSEF 2860)菌株中提取一种新型的蛋白激发子PeBb1,该激发子可以诱导大白菜系统抗性以拮抗绿桃蚜。经鉴定该蛋白激发子基因长度为534 bp,编码177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9 kDa,并可诱导烟草叶片产生超敏反应(HR)。用叁种不同浓度的PeBb1蛋白(26、35、52μg·mL~(-1))对大白菜上的绿桃蚜进行体外生物测定,在大白菜4叶期进行蛋白激发子喷施处理,并将蚜虫成虫置于处理过的白菜叶子表面。结果显示,激发子PeBb1对桃蚜具有显着(p<0.05)的半致死效果。另外,与生长在对照植物上的蚜虫相比,取食蛋白激发子PeBb1处理后白菜的蚜虫,其繁殖力显着降低。采用RT-qPCR分析植物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PeBb1处理组乙烯(ET)和茉莉酸(JA)通路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本研究不仅证明了新型昆虫病原真菌对绿桃蚜的抗性作用,同时分离鉴定了能诱导白菜抗绿桃蚜的新蛋白激发子PeBb1。(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Abdul,Basit[3](2019)在《蛋白激发子PeBC1和PeBA1诱导菜豆抗桃蚜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激发子是诱导植物对病虫害产生系统抗性的一类生物因子。病原相关分子模式(MAMPs)在植物先天免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桃蚜(桃蚜属)是豆科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同时是常见的豆科植物病毒病(BCMV)的传播介体。随着BCMV流行爆发的趋势加强,桃蚜的危害在豆类种植区生产中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控制害虫的兴起,豆科作物蚜虫的广泛生物防治技术正在得到广泛的研究。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评估了两种激发子PeBC1和PeBA1诱导菜豆抗蚜虫的作用。PeBC1从腐生真菌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中分离获得,PeBA1从淀粉芽孢杆菌NC6(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NC6)中分离获得。在18、21和25℃条件下测定PeBC1激发子的叁个浓度(33.56、25.43、19.33μg mL~(-1))对蚜虫的若虫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21、27和30℃条件下测定PeBA1激发子的叁个浓度(40.51,24.91 and 16.38μgmL~(-1))对蚜虫的若虫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测试时将蜕皮(0-6小时龄)的无翅成虫置于激发子处理的豆科植物表面,测试蚜虫的若虫发育时间和繁殖能力。除了测定蚜虫的生物学参数外,还通过RT-qPCR检测了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植物防御途径相关的关键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蛋白激发子对蚜虫寿命参数均有显着的半致死作用(p<0.05)。在不同温度下,温度越低显着性差异越明显。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在不同温度下的处理均可观察到若虫发育时间显着延长、繁殖力显着下降。相比于激发子处理组植物,蚜虫更倾向于取食对照植物。此外,与对照组植物相比,激发子处理的植物表现出对蚜虫的诱导抗性,在叶面喷施两种诱导子蛋白均可显着上调SA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而JA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则呈中度诱导。此外,PeBA1处理组中蚜虫的抗性相关关键基因上调表达。LC/MSMS定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蛋白激发子处理后JA和SA两种植物激素在6小时显着升高,随后JA和SA含量开始下降,但仍比对照组含量高。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蛋白质激发子可以作为有效的害虫生物防治资源,用于防治像桃蚜类的害虫。(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Tum,Sokea[4](2019)在《蛋白激发子Hrip1诱导番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系统抗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是人、动物、植物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植物和植物微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微生物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植物病原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引起植物落花、落果从而导致作物减产。植物基础免疫功能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需要探寻如何诱导植物自身免疫机制防治植物病原菌、病毒等。从细菌、真菌和病毒中获取蛋白生物激发子能够诱导植物免疫防御植物病原体从而促进植物生长。番茄易受到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如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等)的影响。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是番茄主要的病原体,能够导致番茄大量减产,通过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又被称为粉虱传双生病毒。来源于极细链格孢菌的Hrip1是新型的候选蛋白激发子,能够诱导植物免疫系统拮抗植物病原体。为进一步研究Hrip1蛋白激发子的功能及其诱导番茄作物的免疫反应,本文利用肉汤培养基培养Hrip1表达菌株,表达Hrip1重组蛋白,通过His标签树脂柱层析过滤收集,通过SDS-PAGE电泳确认重组蛋白激发子片段分子量为20KDa。Hrip1接种到番茄叶片测试其诱导的番茄免疫能力,测试番茄作物的超敏反应(HR)活性、活性氧(ROS)累积和抗性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Hrip1蛋白激发子处理的番茄作物组织部位酶活性显着增加;RT-qPCR定量分析结果表明Hrip1蛋白激发子处理组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基因表达下调;另外,与对照组番茄黄化曲叶病74.60%的发病率相比,蛋白激发子Hrip1处理后能够降低番茄60.07%的发病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Ghulam,Hussain,Jatoi[5](2018)在《侧孢短芽胞杆菌A60蛋白激发子PeBL2的鉴定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侧孢短芽胞杆菌具有抗菌、杀虫、生物降解转化等功能,在生物防治、环境保护和微生物菌剂开发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本文从侧孢短芽胞杆菌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新的蛋白激发子PeBL2,它能引起烟草叶片过敏性反应。克隆并获得了激发子PeBL2的基因序列,成功实现了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通过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从侧孢短芽胞杆菌A60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新的蛋白激发子PeBL2,它可以引起典型的HR。采用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ESI-Q-TOF-MS/MS)对PeBL2进行鉴定,获得的肽段与基因组中假想蛋白最匹配,命名为PeBL2。该蛋白含有156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17.22kDa。从侧孢短芽胞杆菌A60中克隆到471bp的PeBL2基因,并将其构建到pET28a-TEV/LIC载体上进行原核表达。纯化的重组表达蛋白PeBL2能够引起烟草叶片的超敏反应和氧爆发,并且能够提高烟草的抗病性。用20μM的重组蛋白PeBL2处理六周龄的烟草叶片,同时利用BSA作为对照。接种灰葡萄孢菌菌块,3天后通过测量病斑直径来计算病斑抑制率。随机选取10个病斑测量直径,发现在处理和BSA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其中PeBL2处理的病斑直径平均为14.11mm,而对照组的病斑直径平均为22.5mm。与对照组相比,PeBL2处理明显抑制了灰葡萄孢菌的病斑扩展,说明PeBL2能诱导烟草叶片对灰葡萄孢菌的抗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12-01)
陈萌萌,房雅丽,范军[6](2018)在《稻瘟菌氧固醇结合蛋白激发子功能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离、鉴定病原菌中能够诱导植物免疫反应的激发子对于解析植物先天免疫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经改造的激活标记双元载体构建的稻瘟菌基因组文库,通过农杆菌瞬时表达方法在烟草上筛选能够引起叶片出现过敏性反应的稻瘟菌基因,获得了一个编码稻瘟菌氧固醇结合蛋白的克隆。利用5-氨基水杨酸作为反应底物,我们检测到原核表达纯化的稻瘟菌氧固醇结合蛋白能够触发烟草悬浮细胞活性氧累积;此外,接种实验结果显示,稻瘟菌氧固醇结合蛋白预先处理拟南芥叶片,可导致亲和性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的生长量明显减少,表明该蛋白可诱导植株产生对病菌侵染的抗性。我们进一步获得了一系列氧固醇结合蛋白的截短体,并检测这些截短体蛋白激发烟草悬浮细胞免疫反应以及诱导拟南芥抗病性的能力。实验表明,稻瘟菌氧固醇结合蛋白的氧固醇结合区域对于其诱发植物先天免疫反应是必需的。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解析该蛋白诱导植物先天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马雪慧,粟永英,罗霄,甘爽,杨捷[7](2019)在《拟南芥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检测病原菌蛋白激发子的免疫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发子是一类能激活植物防卫反应的化合物,病原菌的某些分泌蛋白可作为激发子激活植物免疫。目前已有许多不同来源的植物免疫激发子被报道,但仍有大量的病原菌分泌型蛋白激发子尚未被鉴定,其触发的植物免疫信号转导途径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构建四种病原菌分泌蛋白激发子基因(稻瘟病菌MoHrip1及MoHrip2,大丽轮枝菌PevD1,核盘菌SsCut)瞬时表达载体,利用拟南芥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获得上述四种分泌蛋白,鉴定其触发植物免疫的活性,初探其参与的植物免疫信号途径。结果表明,MoHrip1、MoHrip2、PevD1和Ss Cut可引起叶片中活性氧的爆发和胼胝质的积累;它们在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中均能激活PTI信号途径下游报告基因FRK1的表达。证明上述四种病原菌蛋白激发子可能参与了植物PTI免疫反应途径的调控;同时也表明本研究采用的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可作为快速筛选和鉴定植物免疫激发子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10期)
魏君君[8](2018)在《蛋白激发子SsSm1在油菜菌核病菌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死体营养型寄生物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是重要植物病原菌,该菌寄主广泛,可以侵染包括多种重要作物在内的四百多种植物,并造成严重的病害。核盘菌寄生于油菜引起的菌核病对油菜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常常导致极大的经济损失。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一套依赖自身细胞的先天免疫和侵染部位的系统信号来应对外界的病原物侵害的免疫系统。在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之间会产生多种信号分子,而激发子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物质。激发子的种类多样,包括多糖、糖蛋白、多肽等。本实验室在核盘菌基因组中发现一个与木霉菌激发子Sm1编码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的蛋白质,命名为SsSm1。本研究克隆了核盘菌蛋白激发子同源物SsSm1的编码基因全长序列,构建了SsSm1的异源表达载体和植物二元表达载体,分别在大肠杆菌细胞和本氏烟叶片上进行表达。接下来,使用RNA干扰来探究SsSm1在核盘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异源表达的重组蛋白处理本氏烟叶片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类似的坏死斑,使用农杆菌介导的目的基因在本氏烟叶片上的瞬时表达也引起过敏性坏死;(2)SsSm1沉默菌株的菌丝生长呈现出明显滞后和分枝异常,转化子的侵染垫形成受到抑制,产生量显着减少,且菌核形成畸形;(3)SsSm1沉默菌株对NaCl,山梨醇和SDS尤为敏感;(4)油菜和大豆离体叶片检测其致病力发现SsSm1沉默菌株的致病能力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SsSm1可能主要参与了核盘菌的菌丝和侵染垫的发育,但具体的分子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论文的开展有助于解析核盘菌蛋白激发子SsSm1的功能,为核盘菌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彭智超[9](2018)在《真菌蛋白激发子PeaT1规模化发酵工艺及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eaT1蛋白是从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激发子,能诱导多种作物产生系统获得抗性。试验表明PeaT1蛋白制剂对水稻、小麦、白菜、芹菜等都具有明显的促生长、增产、提高果实品质和抗病抗逆的效果。为规模化生产稳定的PeaT1蛋白制剂,对其工厂化生产发酵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极细链格孢菌的营养需求,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对该菌的培养基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并进行了500L、5T和20T发酵罐的逐级发酵,获得了理想的蛋白制剂产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泳法和比色法对制剂中的蛋白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检测,并进行了蛋白制剂和复配配方的室内生测,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优化了PeaT1蛋白工厂化生产的培养基配方。本文通过对蛋白激发子PeaT1的工厂化生产工艺研究,将极细链格孢菌的实验室级发酵培养进行了进一步优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配方:木薯粉3.5%、黄豆粉1%、蔗糖0.5%、蛋白胨0.5%、味精0.5%、硫酸铵0.2%、硫酸亚铁0.02%、硫酸镁0.02%。2.实现了500L、5000L和20000L发酵罐发酵参数的逐级放大。对500L、5T和20T发酵罐发酵参数进行试验,掌握了其发酵时间分别为40h、26h和20h。对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参数进行监控,得到了pH值、溶氧量、温度等指标的动态曲线。3.建立了蛋白产品中PeaT1的检测技术。通过HPLC、SDS-PAGE的方法对制剂进行蛋白成分分析,鉴定出产品中PeaT1蛋白成分,为产品有效成分检测提供了鉴定方法。建立基于Bradford法对产品有效成分含量的快速检测技术,为产品含量提供了检测方法,为规模化发酵生产提供了质量控制手段。4.通过室内生测对工业设备制得的PeaT1蛋白制剂稳定性进行检测。通过将PeaT1制剂对小麦、玉米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发现各批次较清水对照均有明显提高,各批次间差异不显着,证明工业化生产的制剂稳定可靠。5.确定了蛋白激发子PeaT1与井冈霉素复配的最佳配比。将蛋白激发子PeaT1制剂与井冈霉素进行了复配,得到PeaT1:井冈霉素=3:4的最优配比,此复配制剂在接种病毒后72h统计时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抗性较清水对照提高了73.39%,差异显着。此配方产品正在农业部进行农药临时证的登记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盛世英[10](2018)在《蛋白激发子MoHrip2处理水稻后的转录组分析及互作蛋白的初步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MoHrip2是本实验室从稻瘟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蛋白激发子,该蛋白由152个氨基酸组成,编码基因读码框含有459个碱基(GenBank序列号为:JQ815555.1)。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MoHrip2可增强水稻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本文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和互作研究技术揭示水稻对MoHrip2的免疫应答途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MoHrip2的真核表达与纯化成功构建了MoHrip2的真核表达载体PICZαA-MoHrip2,SDS-PAGE和Western-blot表明该蛋白在毕赤酵母细胞中得到正确表达;在烟草细胞上活性检测良好。2.转录组测序及分析浓度为30uM的MoHrip2溶液处理3-4叶期水稻,取0h、24h、48h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获得24h和48h的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生物代谢、次级产物代谢过程,Pathway富集到异黄酮途径。3.转录组数据定量验证定量验证发现水稻中异黄酮生物合成相关基因IFR、IFS在48h得到明显上调表达,与此同时,水杨酸合成相关基因PAL,水杨酸转导相关基因PR-1a、PR-10,PR5也明显上调;此外,MoHrip2处理的水稻中水杨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说明MoHrip2可以诱导水稻中水杨酸基因的表达和水杨酸的合成。推测MoHrip2可能是先通过诱导水稻中水杨酸控制相关基因的表达,水稻体内合成水杨酸激素后,诱导产生抗病转录因子和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同时水杨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PAL参与到异黄酮的生物合成途径中。4.MoHrip2与水稻蛋白OsOlp的体内互作验证生物信息分析发现,OsOlp与Mo2BP1序列同源性较高,而且OsOlp存在一个跨膜结构域,推测OsOlp可能是MoHrip2的互作蛋白。酵母双杂交实验结果表明,叁缺培养基平板上,只有共转了AD-OsOlp和BD-MoHrip2的平板上才有酵母生长,说明MoHrip2与OsOlp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水稻对MoHrip2的免疫应答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4-01)
蛋白激发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绿桃蚜(Myzus persicae)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对农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害虫。昆虫病原真菌如白僵菌和蜡蚧轮枝菌是环境友好、靶标特异、能够有效防治多种刺吸式昆虫的生物农药。本文测定了两株白僵菌(BB-72和BB-252)和一株蜡蚧轮枝菌(V-4)对绿桃蚜的抗性作用。采用叶浸法对BB-72、BB-252和V-4的滤液、孢子悬浮液及孢子悬浮液两两组合进行生物测定。对滤液进行生物测定时每株真菌用2 mL滤液,对孢子悬浮液生物测定时每株真菌使用叁种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1×10~6、1×10~7和1×10~8 CFU·mL~(-1)),对孢子悬浮液两两组合及叁种真菌孢子混合液进行生物测定采用LC_(50)和LC_(33)。结果显示,所有处理组在第10天对蚜虫的拮抗作用最强。两株白僵菌(BB-72和BB-252)菌株(死亡率分别为95%和91%)均显示出比绿僵菌(V-4)菌株(死亡率87%)具有更好的蚜虫致死效果。另外,菌株BB-72和BB-252的孢子悬浮液组合比其它两两组合和叁种真菌孢子组合具有更高的蚜虫致死率(94%),表明这两株白僵菌菌株在抗蚜虫作用上是相互兼容促进的,可以作为新的生物防治的资源。随后,从白僵菌BB-72(ARSEF 2860)菌株中提取一种新型的蛋白激发子PeBb1,该激发子可以诱导大白菜系统抗性以拮抗绿桃蚜。经鉴定该蛋白激发子基因长度为534 bp,编码177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9 kDa,并可诱导烟草叶片产生超敏反应(HR)。用叁种不同浓度的PeBb1蛋白(26、35、52μg·mL~(-1))对大白菜上的绿桃蚜进行体外生物测定,在大白菜4叶期进行蛋白激发子喷施处理,并将蚜虫成虫置于处理过的白菜叶子表面。结果显示,激发子PeBb1对桃蚜具有显着(p<0.05)的半致死效果。另外,与生长在对照植物上的蚜虫相比,取食蛋白激发子PeBb1处理后白菜的蚜虫,其繁殖力显着降低。采用RT-qPCR分析植物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PeBb1处理组乙烯(ET)和茉莉酸(JA)通路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本研究不仅证明了新型昆虫病原真菌对绿桃蚜的抗性作用,同时分离鉴定了能诱导白菜抗绿桃蚜的新蛋白激发子PeBb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蛋白激发子论文参考文献
[1].梁颖博,李泽,邱德文,曾洪梅,李广悦.本生烟响应蛋白激发子PevD1的差异表达基因鉴定与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9
[2].Talha,Nazir.昆虫病原真菌及蛋白激发子PeBb1对桃蚜的抗性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3].Abdul,Basit.蛋白激发子PeBC1和PeBA1诱导菜豆抗桃蚜的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4].Tum,Sokea.蛋白激发子Hrip1诱导番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系统抗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5].Ghulam,Hussain,Jatoi.侧孢短芽胞杆菌A60蛋白激发子PeBL2的鉴定及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6].陈萌萌,房雅丽,范军.稻瘟菌氧固醇结合蛋白激发子功能的初步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7].马雪慧,粟永英,罗霄,甘爽,杨捷.拟南芥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检测病原菌蛋白激发子的免疫活性[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8].魏君君.蛋白激发子SsSm1在油菜菌核病菌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作用机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
[9].彭智超.真菌蛋白激发子PeaT1规模化发酵工艺及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10].盛世英.蛋白激发子MoHrip2处理水稻后的转录组分析及互作蛋白的初步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