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虚拟现实设备,包括前额护垫,所述前额护垫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一固定带,且第一固定带远离前额护垫的一端皆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外侧设置有伸缩调节框,且伸缩调节框的内部设置有与齿条相配合的齿轮。本实用新型安装有伸缩调节框,并在伸缩调节框的内部设置有齿轮,通过转轮带动齿轮进行转动,与第一固定带上的齿条配合使用,使得能够根据使用者头部的大小进行调节,且伸缩调节框一侧限位螺柱的设置,与齿条上的限位孔配合使用,能够对齿条进行限位,同时,第一固定带的设置,使得装置与头部更加的贴合,有效地避免了装置的脱落,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安全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穿戴虚拟现实设备,包括前额护垫(9),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额护垫(9)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一固定带(10),且第一固定带(10)远离前额护垫(9)的一端皆设置有齿条(14),所述齿条(14)的外侧设置有伸缩调节框(8),且伸缩调节框(8)的内部设置有与齿条(14)相配合的齿轮(16),所述伸缩调节框(8)远离前额护垫(9)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轮(12),且转轮(12)通过连接杆与齿轮(16)连接,所述伸缩调节框(8)远离前额护垫(9)一侧的两端皆设置有限位螺柱(13),所述齿条(14)上皆均匀设置有与限位螺柱(13)相配合的限位孔(15),所述第一固定带(10)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固定块(7),且固定块(7)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带(6),所述固定块(7)上皆设置有固定杆(4),且固定杆(4)远离第二固定带(6)的一端皆设置有固定螺柱(11),所述固定杆(4)远离固定螺柱(11)一端的内侧铰接有镜框(2),所述固定杆(4)两端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扩音器(3)。
设计方案
1.一种可穿戴虚拟现实设备,包括前额护垫(9),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额护垫(9)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一固定带(10),且第一固定带(10)远离前额护垫(9)的一端皆设置有齿条(14),所述齿条(14)的外侧设置有伸缩调节框(8),且伸缩调节框(8)的内部设置有与齿条(14)相配合的齿轮(16),所述伸缩调节框(8)远离前额护垫(9)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轮(12),且转轮(12)通过连接杆与齿轮(16)连接,所述伸缩调节框(8)远离前额护垫(9)一侧的两端皆设置有限位螺柱(13),所述齿条(14)上皆均匀设置有与限位螺柱(13)相配合的限位孔(15),所述第一固定带(10)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固定块(7),且固定块(7)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带(6),所述固定块(7)上皆设置有固定杆(4),且固定杆(4)远离第二固定带(6)的一端皆设置有固定螺柱(11),所述固定杆(4)远离固定螺柱(11)一端的内侧铰接有镜框(2),所述固定杆(4)两端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扩音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戴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框(2)靠近前额护垫(9)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垫(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戴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10)远离前额护垫(9)一端靠近镜框(2)的一侧皆设置有限位块(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戴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带(6)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顶部护垫(5),且顶部护垫(5)上均匀设置有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戴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14)上的限位孔(15)皆设置有五组,且相限位孔(15)之间的距离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戴虚拟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调节框(8)靠近前额护垫(9)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垫层。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虚拟现实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穿戴虚拟现实设备。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而现有的可穿戴虚拟显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采用绷带将镜框固定在头部,由于装置具有一定的重量,绷带固定容易导致设备脱落,造成设备的损坏,降低了装置的使用寿命,且传统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装置的重量被头顶部及鼻梁顶部所承受,鼻梁顶部受力过大,降低了使用者体验的舒适度,不利于使用,同时,现实中遇到紧级情况下,使用者需要将装置整体脱下才能对虚拟与现实之间进行转换,无法快速的脱离虚拟环境,使用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虚拟现实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穿戴虚拟现实设备,包括前额护垫,所述前额护垫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一固定带,且第一固定带远离前额护垫的一端皆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外侧设置有伸缩调节框,且伸缩调节框的内部设置有与齿条相配合的齿轮,所述伸缩调节框远离前额护垫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轮,且转轮通过连接杆与齿轮连接,所述伸缩调节框远离前额护垫一侧的两端皆设置有限位螺柱,所述齿条上皆均匀设置有与限位螺柱相配合的限位孔,所述第一固定带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带,所述固定块上皆设置有固定杆,且固定杆远离第二固定带的一端皆设置有固定螺柱,所述固定杆远离固定螺柱一端的内侧铰接有镜框,所述固定杆两端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扩音器。
优选的,所述镜框靠近前额护垫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带远离前额护垫一端靠近镜框的一侧皆设置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带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顶部护垫,且顶部护垫上均匀设置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齿条上的限位孔皆设置有五组,且相邻限位孔之间的距离相同。
优选的,所述伸缩调节框靠近前额护垫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垫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穿戴虚拟现实设备安装有伸缩调节框,并在伸缩调节框的内部设置有齿轮,通过转轮带动齿轮进行转动,与第一固定带上的齿条配合使用,使得能够根据使用者头部的大小进行调节,且伸缩调节框一侧限位螺柱的设置,与齿条上的限位孔配合使用,能够对齿条进行限位,同时,第一固定带的设置,使得装置与头部更加的贴合,有效地避免了装置的脱落,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安全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第一固定带顶部第二固定带的设置,使得装置整体的重量由头部进行承受,无需对鼻梁顶部进行挤压,提高了装置的使用舒适度,固定块上固定杆与固定螺柱的设置,利用固定螺柱对固定杆进行固定与调节,使得使用者在紧急情况时,无需对装置整体进行脱下,能够快速的对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环境进行转换,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中:1、橡胶垫;2、镜框;3、扩音器;4、固定杆;5、顶部护垫;6、第二固定带;7、固定块;8、伸缩调节框;9、前额护垫;10、第一固定带;11、固定螺柱;12、转轮;13、限位螺柱;14、齿条;15、限位孔;16、齿轮;17、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种可穿戴虚拟现实设备,包括前额护垫9,前额护垫9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一固定带10,且第一固定带10远离前额护垫9的一端皆设置有齿条14,齿条14的外侧设置有伸缩调节框8,且伸缩调节框8的内部设置有与齿条14相配合的齿轮16,伸缩调节框8远离前额护垫9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轮12,且转轮12通过连接杆与齿轮16连接,伸缩调节框8远离前额护垫9一侧的两端皆设置有限位螺柱13,齿条14上皆均匀设置有与限位螺柱13相配合的限位孔15,第一固定带10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固定块7,且固定块7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带6,固定块7上皆设置有固定杆4,且固定杆4远离第二固定带6的一端皆设置有固定螺柱11,固定杆4远离固定螺柱11一端的内侧铰接有镜框2,固定杆4两端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扩音器3。
在本实施中:镜框2靠近前额护垫9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垫1,提高了镜框2与使用者眼部之间的密闭性,第一固定带10远离前额护垫9一端靠近镜框2的一侧皆设置有限位块17,便于对固定杆4进行限位,第二固定带6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顶部护垫5,且顶部护垫5上均匀设置有通孔,天宫了装置的问固定,同时,加快了覆盖处空气流通的速率,齿条14上的限位孔15皆设置有五组,且相限位孔15之间的距离相同,使得装置能够根据使用者头部的大小进行适当的调节,伸缩调节框8靠近前额护垫9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垫层,提高了装置使用的舒适度。
工作原理:使用前,接通电源,使用时,利用第一固定带10与第二固定带6将装置戴在使用者的头顶部,然后转动转轮12通过连接杆带动齿轮16进行转动,通过齿轮16与齿条14的相互配合,将第一固定带10向伸缩调节框8内部伸缩,将装置紧紧的固定在使用者的头部,然后转动两组限位螺柱13配合限位孔15固定齿条14的位置,固定完成之后,调节固定杆4的角度,将镜框3与使用者的眼睛卡合,然后转动固定螺柱11将固定杆4的位置进行固定,使用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是,转动镜框2,并松动固定螺柱11,调节固定杆4的角度,将使用者脱离虚拟环境。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4434.7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311985U
授权时间:20190827
主分类号:G06F 3/01
专利分类号:G06F3/01;G02B27/01
范畴分类:40B;
申请人:北京智随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智随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高碑店村二区13号楼10号一层101室
发明人:王宝琳;曲黎明;吕强华
第一发明人:王宝琳
当前权利人:北京智随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虚拟现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