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山东省临沂市第五中学276000
摘要:语文是所有课程中最基础的学科,语文教育蕴涵着生命的活力,富有极强的弹性和张力,应当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本文拟从分析教育的现状入手,对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初步的探索。笔者认为:语文教育应结合自己本身的特点,让学生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进而让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同时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体验生命。
关键词:语文教育生命尊重体验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着重提出了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具体说来,语文教育应让学生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进而让学生尊重、敬畏生命,同时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体验生命。我总觉得,在语文教育中,我们要给孩子一些自己选择的权利,给孩子一些自己去把握的机会,给孩子一些自己去面对的困难,给孩子一些自己去解决的问题,给孩子一些自己去创造的条件。
通过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式,能让学生肯定自己,承受住困难,超越自我,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社会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一、认识生命,珍惜生命
生命是伟大的、神圣的,也是脆弱的、易衰的。正是因为它具有的这些特点,我们才更应该加以珍视和眷恋。珍惜生命的更高追求就是要有责任心、要有爱心,要让生命得到充实,让生命充满生机。《我与地坛》所传达的那种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识,给读者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作家史铁生在21岁时双腿瘫痪,死亡的感觉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但是,他却用瘫痪的双腿支撑起了人生灿烂的天空。他所依附的坚实的地坛,就是对生命执着的眷恋与追求。正如他所说的:“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双腿残废的史铁生尚能在生与死的挣扎中重新唤起对生命的认识,四肢健全的我们,何愁不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呢?
二、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生命的内涵不仅仅体现为认识和珍惜生命,也体现在尊重和敬畏生命上,既要尊重和敬畏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和敬畏别人的生命。只有我们拥有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呈现出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宽容序言》中写道:勇敢的先驱者为了开辟美好的新天地,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冲破专制主义的禁锢,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的世界。他不顾迫害,回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人们。但无知山谷的村民竟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他,并抛尸山脚。虽然村民们后来后悔莫及,为他树立起了丰碑,但为时已完。惨痛的教训深刻地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尊重别人的思想和主张,更要尊重别人的生命,宽容地对待每一个人!
三、欣赏生命,体验生命
生命是一个过程,自然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挫折和困惑。这和欢乐、幸福一样,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在生命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欣赏生命、体验生命。我们要在幸福之中享受生命,在快乐之中滋养生命,要正确对待烦恼、痛苦和悲哀,在生命的困惑中找到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使我们生命的历程始终保持着坚毅的恒心、旷达的气度和庄严的胸襟。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面对元军的“悬赏缉拿”,毅然写下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的壮志豪言;而身处乱世的王羲之和陶渊明等人,面对人生中的不如意,辞官归隐(《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都把生命作为一个简短的过程,他们欣赏生命、体验生命的举动何尝不值得我们学习呢?《人,又少了一个》、《我的空中楼阁》、《故乡的榕树》等课文充满了生命的真实写照,作者正是在欣赏生命、体验生命的过程中写出来的。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的是生命的精华,感受的是生命的鲜活与滋润。
关注生命,让语文教育回归到人性化,既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做出的心灵的选择,也是语文教育更加广泛发展的必由之路。语文所涉及的范围之广泛,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好教材。可以说,语文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朝夕相随,陪伴终生。所以,在实施语文教育的活动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入地挖掘语文中的生命教育素材,并把这部分内容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
除此以外,语文生命教育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同时,也要把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放在一个重要位置,让教师真正回归到人本身,关注教师的生命教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才能用生命去感悟生命、撞击生命、激活生命,从而以自己的生命体验为人师表,并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其层次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4期。
2.文雪《生命教育论》.《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