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味子论文-李会娟,车朋,魏雪苹,齐耀东,尹震

南五味子论文-李会娟,车朋,魏雪苹,齐耀东,尹震

导读:本文包含了南五味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五味子,五味子,本草考证,产区分布

南五味子论文文献综述

李会娟,车朋,魏雪苹,齐耀东,尹震[1](2019)在《药材南五味子与五味子的本草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药材南五味子与五味子(北五味子)是我国常用的中药材,药用历史悠久,但历史上南、北五味子同作"五味子"药用,使得2种药材的本草信息记载始终相互交织。产区分布相混杂、基原物种不明确、功效侧重不清晰等问题阻碍了南、北五味子药材资源开发和临床应用。该研究从南、北五味子药材的名称、产区分布、基原物种、功效及加工炮制等几个方面对南五味子和五味子进行本草考证,追本溯源,厘清了古代本草中南、北五味子:①古代产区及相对应的现代分布区域;②在古代供药用的基原物种;③应用时期及应用范围;④在临床应用中的功效侧重;⑤加工炮制方式。该研究为正确评估南五味子与五味子的品质、促进药材的临床应用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本草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郭江涛,徐文芬,刘杰[2](2019)在《不同产地南五味子炮制品质量标准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贵州制法南五味子炮制品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方法:采用性状、TLC对南五味子炮制品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五味子酯甲含量进行测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对水分、总灰分进行测定。结果:南五味子炮制品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蜜炙南五味子中水分含量为7. 1667%~11. 6667%,总灰分为3. 09%~4. 05%,五味子酯甲含量为0. 2715%~1. 0793%;酒蒸南五味子中水分含量为8. 6667%~11. 8333%,总灰分为3. 64%~5. 62%,五味子酯甲含量为0. 3843%~1. 8444%。结论:对贵州制法南五味子炮制品的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为提升和修订《贵州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王卫明,刘亮,彭慧,张贵君[3](2019)在《南五味子和五味子的基原考证和现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区分南五味子和五味子,避免其混用。文章考证历代本草,回顾现代鉴定技术及药理和临床研究。发现,历代本草中记载二者在产地、性状、性味、功效、应用等方面存在不同,南五味子药味为辛、甘、苦,用于治疗风寒咳嗽,能够散痰火,去风邪,其药性凉;多个检测项目、多种检测技术证实其不是一种药物;含有不同的活性成分;药理学和临床作用存在差异。因此,南五味子和五味子不是一种药物,其功效、主治等不同,临床应用应参考古文献和现代研究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李会娟[4](2019)在《南五味子药材基原及其近缘物种亲缘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五味子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最初与五味子(习称北五味子)同作“五味子”药用,直至《中国药典》(2010版)将南五味子单独收载。南五味子基原植物为五味子科五味子属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以干燥成熟果实入药,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南五味子药用历史中,一直与北五味子作同一药材,现今情况依然未得到明确改观,仍有混用,并多将南五味子认为是质量较差的北五味子。基原植物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与其近缘物种的分类界限也存在较大争议,使用较为混乱。另外,药材产区较多,采收与产地初加工也存在较多差异及不规范之处,为南五味子临床用药准确及质量均一带来了难题。本研究开展了南五味子本草考证、产地资源调查以及五味子属叶绿体基因组研究,通过本草考证将南五味子与五味子药材的本草典籍信息区分开,厘清古代本草中南五味子药用情况;通过南五味子产区资源调查,明确各个药材产区的基原使用情况及产地加工方式;通过五味子属叶绿体基因组研究探讨华中五味子近缘物种的分子系统位置,评价五味子属分类学不同分类系统中对物种的处理方式,解决物种分类问题,确保基原准确。本草考证结果表明:1.古代本草典籍中南五味子的产地处于华中五味子的自然分布区内,并与现代主产区相符。2.历代本草中主流基原为华中五味子,可能金山五味子(S.glaucescens)也作少量药用。3.南五味子在南北朝时期已作药用,并记录在药材“五味子”项下,明时期已明确区分为“南产者”、“北产者”,清代多循此说,将二者分开使用。4.南、北五味子在临床功效中各有侧重,南五味子用于治疗风寒咳嗽,北五味子用于治疗虚劳损伤,为明清医家广泛认可。5.南、北五味子的历代加工方式包括除去枝梗、干燥(晒干、阴干);炮制方法包括炒制、蜜炙、酒炙及醋炙,其中蜜炙使用最多。南五味子产地资源调查结果表明:产区集中在沿四川盆地北缘形成的秦巴山区弧线带状区域,所有产区中陕西省药材产量最大;药材基原存在混乱情况,金山(S.glaucescens)与红花五味子(S.rubriflora)确有混入;干燥方式多样;商品规格等级有或无,无明确标准。五味子属叶绿体基因组研究结果表明: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均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包含一个大单拷贝区(LSC,large single copy)、一个小单拷贝区(SSC,small single copy)及两个反向重复区(IR,inverted repeat)。长度为 145.4kb-147.6kb,GC含量相近。共注释出113个不相同的基因,包括7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其中有18个内含子基因。重复序列分析显示,五味子属叶绿体基因组平均含有48个SSR,其中包括30个Mono-SSR、6个Di-SSR、1 个 Tri-SSR、5 个 Tetra-SSR、3 个 Penta-SSR 和 2 个 Hexa-SSR。正向重复(F)、回文重复(P)和串联重复(T)序列平均数目分别为(习30、15和28。IR区域边界比较分析发现,五味子属物种的IR区域边界非常稳定,边界基因完全相同,绝大部分物种中IR-SC边界至边界基因的距离也基本一致。五味子科中IR区差异很大,可分为S型(Short type)和L型(Long type)。五味子属物种全部为S型IR区,南五味子属物种包括两种类型,黑老虎(Kadsura coccinea)为S型IR区,其余物种为L型IR区。S型IR区共包含13个基因,L型IR区共包含18个基因。五味子属叶绿体基因的非编码区变异大于编码区,SC区变异大于IR区。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五味子属与南五味子属非单系,建议将重瓣五味子(S.plena)与铁箍散(S.propinqua var.sinensis)归入南五味子属。拓扑树上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与金山五味子(S.glaucescens)、兴山五味子(S incarnata)与毛叶五味子(S.pubescens)分辨率不足,其他物种在系统发育树中均能够得到区分。分析以往的五味子属属下分类系统,结果显示支持林祁系统在亚属及组水平的处理方式,但对物种的处理,不支持林祁将五味子属划分成10物种、将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及其近缘物种归并为东亚五味子(S.elongeta)的观点。本研究围绕南五味子基原及其近缘物种的亲缘关系开展,从本草考证、资源调查以及叶绿体基因组叁个方面,明确了古代与现代的药用基原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五味子属分类上的遗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及创新性。目前南五味子的基原问题主要集中在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与金山五味子(S.glaucescens)两个物种,二者在古代可能同作药用,现代产区中也有金山五味子(S.glaucescens)混用,同时系统发育研究显示二者的亲缘关系极近,因此,应对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与金山五味子(S.glaucescens)进行更深入的分类学、植物化学、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明确金山五味子(S.glaucescens)能否作为南五味子的基原植物之一。(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9-06-01)

袁莲珍,史富强,刘际梅,罗娅,陈伟[5](2019)在《不同海拔对试验地的中泰南五味子生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西双版纳州普文试验林场和大渡岗乡大干坝村试验地不同海拔的中泰南五味子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15—2018年,不同海拔试验地中,中泰南五味子的地径、藤长生长量均存在极显着差异;普文试验林场的生长量略高于大渡岗大干坝的;海拔800 m的生长量在不同时间及不同试验地均略高于海拔1 200 m的;海拔1 000 m的生长量均优于海拔800 m、海拔1 200 m的。提出在西双版纳境内,中泰南五味子应选择海拔在1 000 m左右地块种植生长最佳。(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9年02期)

林雄平,曾思颖,彭彪,韩君[6](2019)在《南五味子根黄酮提取物的抗菌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南五味子根黄酮提取物的抗菌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乙醇和水为溶剂提取南五味子根的黄酮类物质,并对其黄酮提取物进行抗菌及抗氧化试验。[结果]南五味子根醇提黄酮粗提物提取率大于水提,其中醇提法提取率为13.67%,水提法提取率为7.80%。醇提黄酮提取物对黑曲霉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12.94 mm。南五味子根的黄酮提取物具有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醇提黄酮提取物的抑制羟自由基能力高于水提,抑制羟自由基能力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其中稀释100倍醇提时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抑制能力最强,达13 560.78 U/mL。[结论]根部是贮存抗菌抗氧化活性物质的主要器官,南五味子根具有较强的抗菌抗氧化活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宋佳[7](2019)在《五味子与混用品南五味子的鉴别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五味子与混用品南五味子的鉴别进行分析,明确实际差异情况,利用合理的方式开展分析工作。方法利用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与理化鉴别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提升分析工作效果,创建多元化的管理机制,形成先进的工作体系。结果五味子与混用南五味子之间存在功效方面与化学成分方面的差别,与五味子相较,南五味子的功效很弱。结论为了保证五味子与混用南五味子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应当结合资料内容与临床经验,对二者进行对比,通过合理的鉴别方式提升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05期)

王瀚萱,郑巍,董家潇,陈海生,郭良君[8](2019)在《南五味子低极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南五味子中主要的低极性化学成分。方法:用95%乙醇热提取南五味子,提取液用石油醚(沸程60~90℃)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采用GC-MS法检测其主要成分,将测定结果与标准谱库对比分析,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南五味子石油醚提取部位鉴定出47种化学成分,主要以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主(占82.35%),脂肪酸及其酯类化合物次之(占5.8%)。其中含量最高的两个化合物为喇叭烯氧化物(Ⅱ)(22.71%)和别香橙烯氧化物(Ⅱ)(11.98%)。13种化学成分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结论:与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2提取法、索式提取法相比,采用乙醇提取后石油醚萃取的方法获得的南五味子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不同,且本研究提取的成分中脂肪酸和酯类化合物含量较低。(本文来源于《药学服务与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黄得栋,何微微,马晓辉,林丽,晋玲[9](2019)在《南五味子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科学合理地制定南五味子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市场调查结果,基于影响南五味子商品规格的主要因素采集数据,利用SPSS20.0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南五味子商品等级。结果:南五味子药材可划分为野生品一种商品规格及叁个等级,各等级标准分别为:一等为直径5.05 mm以上,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二等为直径4.25~5.05 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叁等为直径1.80~4.25 mm,表面暗棕色或棕褐色。结论:本研究以市场实际需求为目的制定了南五味子药材商品规格等级,为南五味子药材的市场流通及进一步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兽医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林雄平,韩君,彭彪,李力,邱丽花[10](2018)在《南五味子根茎叶乙醇提取物的抗菌及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五味子根、茎、叶的乙醇提取物进行抗菌及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南五味子老根、幼根、老茎、幼茎、叶乙醇提取物的提取率分别为13.12%,14.43%,11.22%,10.15%,17.44%.南五味子不同部位的乙醇提取物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老根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16.47mm.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6.12 mm.南五味子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中,老根为4 604.75 U·mL~(-1),幼根为4 308.63 U·mL~(-1),叶为2 233.70 U·mL~(-1),老茎为4 088.58 U·mL~(-1),幼茎为3 154.19 U·mL~(-1).由此可见,根部是贮存抗菌抗氧化活性物质的主要器官,南五味子具有较强的抗菌抗氧化活性,可作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本文来源于《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南五味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贵州制法南五味子炮制品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方法:采用性状、TLC对南五味子炮制品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五味子酯甲含量进行测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对水分、总灰分进行测定。结果:南五味子炮制品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蜜炙南五味子中水分含量为7. 1667%~11. 6667%,总灰分为3. 09%~4. 05%,五味子酯甲含量为0. 2715%~1. 0793%;酒蒸南五味子中水分含量为8. 6667%~11. 8333%,总灰分为3. 64%~5. 62%,五味子酯甲含量为0. 3843%~1. 8444%。结论:对贵州制法南五味子炮制品的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为提升和修订《贵州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五味子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会娟,车朋,魏雪苹,齐耀东,尹震.药材南五味子与五味子的本草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2019

[2].郭江涛,徐文芬,刘杰.不同产地南五味子炮制品质量标准初步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9

[3].王卫明,刘亮,彭慧,张贵君.南五味子和五味子的基原考证和现代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4].李会娟.南五味子药材基原及其近缘物种亲缘关系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5].袁莲珍,史富强,刘际梅,罗娅,陈伟.不同海拔对试验地的中泰南五味子生长的影响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9

[6].林雄平,曾思颖,彭彪,韩君.南五味子根黄酮提取物的抗菌抗氧化活性[J].安徽农业科学.2019

[7].宋佳.五味子与混用品南五味子的鉴别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8].王瀚萱,郑巍,董家潇,陈海生,郭良君.南五味子低极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9

[9].黄得栋,何微微,马晓辉,林丽,晋玲.南五味子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9

[10].林雄平,韩君,彭彪,李力,邱丽花.南五味子根茎叶乙醇提取物的抗菌及抗氧化活性[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标签:;  ;  ;  ;  

南五味子论文-李会娟,车朋,魏雪苹,齐耀东,尹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