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装置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养殖池、沉降池和过滤池,所述养殖池一侧设有水管Ⅰ,所述养殖池另一侧设有水管Ⅱ,所述水管Ⅱ另一端与所述沉降池连通,所述沉降池另一侧通过水管Ⅲ与所述过滤池连通,所述过滤池内自上而下设有过滤板Ⅰ和过滤板Ⅱ,所述过滤池一侧在所述过滤板Ⅰ上方与排污管Ⅰ连通,所述过滤池一侧在所述过滤板Ⅰ和过滤板Ⅱ之间与排污管Ⅱ连通,所述排污管Ⅰ和所述排污管Ⅱ连通,所述过滤池下方与水管Ⅳ连通,所述水管Ⅳ另一端与所述水管Ⅰ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提高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效果并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1)、沉降池(4)和过滤池(6),所述养殖池(1)一侧设有水管Ⅰ(2),另一侧设有水管Ⅱ(3),所述水管Ⅱ(3)另一端与所述沉降池(4)连通,所述沉降池(4)另一侧通过水管Ⅲ(5)与所述过滤池(6)连通,所述过滤池(6)内自上而下设有过滤板Ⅰ(61)和过滤板Ⅱ(62),所述过滤池(6)一侧在所述过滤板Ⅰ(61)上方与排污管Ⅰ(7)连通,在所述过滤板Ⅰ(61)和过滤板Ⅱ(62)之间与排污管Ⅱ(8)连通,且所述排污管Ⅰ(7)和所述排污管Ⅱ(8)连通,所述过滤池(6)下方与水管Ⅳ(9)连通,所述水管Ⅳ(9)另一端与所述水管Ⅰ(2)连通;所述水管Ⅰ(2)、所述水管Ⅱ(3)、所述水管Ⅲ(5)和所述水管Ⅳ(9)上均设有水泵和阀门,所述水泵上设有开关和蓄电池,所述水泵和开关均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1)、沉降池(4)和过滤池(6),所述养殖池(1)一侧设有水管Ⅰ(2),另一侧设有水管Ⅱ(3),所述水管Ⅱ(3)另一端与所述沉降池(4)连通,所述沉降池(4)另一侧通过水管Ⅲ(5)与所述过滤池(6)连通,所述过滤池(6)内自上而下设有过滤板Ⅰ(61)和过滤板Ⅱ(62),所述过滤池(6)一侧在所述过滤板Ⅰ(61)上方与排污管Ⅰ(7)连通,在所述过滤板Ⅰ(61)和过滤板Ⅱ(62)之间与排污管Ⅱ(8)连通,且所述排污管Ⅰ(7)和所述排污管Ⅱ(8)连通,所述过滤池(6)下方与水管Ⅳ(9)连通,所述水管Ⅳ(9)另一端与所述水管Ⅰ(2)连通;

所述水管Ⅰ(2)、所述水管Ⅱ(3)、所述水管Ⅲ(5)和所述水管Ⅳ(9)上均设有水泵和阀门,所述水泵上设有开关和蓄电池,所述水泵和开关均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6)底部、所述过滤板Ⅰ(61)和所述过滤板Ⅱ(62)均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Ⅰ(61)中的孔径大于所述过滤板Ⅱ(62)中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池(4)中放置有絮凝剂。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污水。这些污水对养殖生物的存活影响很大,而且关乎着环境安全,必须通过科学的渠道,进行合理周到地处理,只有科学地处理好污水,才能应对新的挑战,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目前已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处理技术,与处理普通污水不同,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水,在满足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同时,还要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但是目前的处理方法不能实现高效的污水处理效果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因此设计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装置,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同时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装置,解决了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效果差且水资源无法循环利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养殖池、沉降池和过滤池,所述养殖池一侧设有水管Ⅰ,所述养殖池另一侧设有水管Ⅱ,所述水管Ⅱ另一端与所述沉降池连通,所述沉降池另一侧通过水管Ⅲ与所述过滤池连通,所述过滤池内自上而下设有过滤板Ⅰ和过滤板Ⅱ,所述过滤池一侧在所述过滤板Ⅰ上方与排污管Ⅰ连通,所述过滤池一侧在所述过滤板Ⅰ和过滤板Ⅱ之间与排污管Ⅱ连通,所述排污管Ⅰ和所述排污管Ⅱ连通,所述过滤池下方与水管Ⅳ连通,所述水管Ⅳ另一端与所述水管Ⅰ连通;

所述水管Ⅰ、所述水管Ⅱ、所述水管Ⅲ和所述水管Ⅳ上均设有水泵和阀门,所述水泵上设有开关和蓄电池,所述水泵和开关均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所述过滤池底部、所述过滤板Ⅰ和所述过滤板Ⅱ均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所述过滤板Ⅰ中的孔径大于所述过滤板Ⅱ中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所述沉降池中放置有絮凝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有养殖池,养殖池通过水管与沉降池连通,沉降池通过水管与过滤池连通,通过水管将养殖池中的废水首先抽至沉降池中进行絮凝沉降,然后通过水管将沉降后上层液体抽至过滤池,过滤池中设有两层过滤板,从沉降池中抽取的水经过两层过滤板的过滤作用,进一步对废水进行处理,经过两层过滤板过滤后的固体废物经过排污管排出,可用作农作物肥料等,经过过滤板过滤的液体经过水管再回流至养殖池,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提高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效果并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产养殖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养殖池,2、水管Ⅰ,3、水管Ⅱ,4、沉降池,5、水管Ⅲ,6、过滤池,61、过滤板Ⅰ,62、过滤板Ⅱ,7、排污管Ⅰ,8、排污管Ⅱ,9、水管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养殖池1、沉降池4和过滤池6,所述养殖池1一侧设有水管Ⅰ2,所述养殖池1另一侧设有水管Ⅱ3,所述水管Ⅱ3另一端与所述沉降池4连通,沉降池4用于将养殖池1抽出的污水进行预处理,去除污水中颗粒较大的杂质,所述沉降池4另一侧通过水管Ⅲ5与所述过滤池6连通,所述过滤池6内自上而下设有过滤板Ⅰ61和过滤板Ⅱ62,过滤池6用于对沉降后的污水进行再处理,通过多层滤板的过滤作用去除污水中颗粒较小的杂质,所述过滤池6一侧在所述过滤板Ⅰ61上方与排污管Ⅰ7连通,排污管Ⅰ7用于将过滤板Ⅰ61过滤出的杂质排出,为了方便将杂质排出,过滤板Ⅰ61向排污管Ⅰ7一侧倾斜设置,所述过滤池6一侧在所述过滤板Ⅰ61和过滤板Ⅱ62之间与排污管Ⅱ8连通,排污管Ⅱ8与排污管Ⅰ7位于过滤池6的同一侧,排污管Ⅱ8用于将过滤板Ⅱ62过滤出的杂质排出,为了方便将杂质排出,过滤板Ⅱ62与过滤板Ⅰ61同一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排污管Ⅰ7和所述排污管Ⅱ8连通,将过滤板Ⅰ61和过滤板Ⅱ62过滤出的杂质统一排出,所述过滤池6下方与水管Ⅳ9连通,水管Ⅳ9用于将经过过滤池6处理的水重新引入至养殖池1中循环利用,为了方便将水抽出,过滤池6底部向水管Ⅳ9一侧倾斜设置,所述水管Ⅳ9另一端与所述水管Ⅰ2连通;所述水管Ⅰ2、所述水管Ⅱ3、所述水管Ⅲ5和所述水管Ⅳ9上均设有水泵和阀门,所述水泵上设有开关和蓄电池,所述水泵和开关均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所述过滤板Ⅰ61中的孔径大于所述过滤板Ⅱ62中的孔径。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沉降池4中的沉降效果,所述沉降池4中含有絮凝剂。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图1中A方向所示,通过水管Ⅰ2将干净的水通入养殖池1中进行水产养殖,通过水管Ⅱ3将养殖池1内的废水抽至沉淀池4中,沉淀池4中含有絮凝剂,能够提高污水絮凝沉降效率,沉降过后,通过水管Ⅲ5将絮凝之后的水抽至过滤池6中,过滤池6中自上而下设有过滤板Ⅰ61和过滤板Ⅱ62,进入过滤池6中的水,通过过滤板Ⅰ61和过滤板Ⅱ62的过滤作用,进入过滤池6的底部,并通过水管Ⅳ9将过滤处理之后的水抽至养殖池1中,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过滤池6中过滤出的固体物质分别通过排污管Ⅰ7和排污管Ⅱ8清理出,如图1B方向所示,可用作农作物肥料等。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42795.2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768633U

授权时间:20191213

主分类号:A01K63/00

专利分类号:A01K63/00;A01K63/04;C02F9/04

范畴分类:申请人:马朝彬

第一申请人:马朝彬

申请人地址:236143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老庙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发明人:马朝彬

第一发明人:马朝彬

当前权利人:马朝彬

代理人:韩晓娟

代理机构:41176

代理机构编号:郑州豫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装置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