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经济新常态下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出现结构性调整,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学术界与实务界的研究热点。对经济新常态下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重视理论教学而缺乏实践应用、重视学科教学而忽略就业指导、重视专业教学而缺乏综合培育,导致学生难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竞争,难以在职场有较好发展。基于此,提出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完善师生考评体系三大对策,以期提升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水平。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管理类;学生就业;问题;对策
引言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会优化、经济增速会换挡、经济驱动会转换,这将会对就业市场的需求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使得就业市场的供需结构出现调整。在此背景下,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学术界与实务界的研究热点。众所周知,管理类专业属于就业的“万金油”专业,似乎许多岗位都与管理类专业相关,学生的专业对口性较好,但是实际上,正是由于管理类专业的“万金油”属性,使得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缺乏突出的优势,难以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抢占先机。因此,本文对经济新常态下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以期分析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的问题及其诱因,最终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本研究以聚苯乙烯微球为纳米线自组装界面,通过T-Hg2+-T特异性识别结构引发杂交链式反应,在微球界面上自行组装具有串联排列分子间裂分 G-四链体-血红素DNA酶的DNA纳米线,发展高灵敏的Hg2+“Turn on”检测生物传感器。该技术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操作简单,可用于现场检测技术的发展。
一、经济新常态下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的问题与诱因
(一)重视理论教学而缺乏实践应用,学生难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经济新常态下,难以将自身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而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诱因是由于高校重视理论教学而缺乏实践应用。在目前的高校教学体系中,对于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比较重视,尤其是对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培养非常关注,这无疑是研究型大学应有的价值取向。但是,在重视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同时,高校对于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缺乏重视,这就会使得教学培育的天平失衡,使得学生擅长理论分析而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这也是用人单位经常说的“眼高手低”。
(二)重视学科教学而忽略就业指导,学生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竞争
经济新常态下,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各类竞争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而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诱因是由于高校重视学科教学而忽略就业指导。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这将大大提升就业市场信息的重要性。管理类学生只有解决了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性,才可能在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但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才刚刚起步,在这方面给予学生的帮助非常有限,这明显不利于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获得主动优势。
(三)重视专业教学而缺乏综合培育,学生难以在职场有较好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难以在职场有较好发展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普遍困惑,而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诱因是由于重视专业教学而缺乏综合培育。当前的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以商业银行招聘来说,学生拿到就业offer需要进行至少5道门槛,分别是网上申报、笔试、初面、复试、终面,各个环节的考察重点不同,故而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综合能力,但高校往往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从而使得学生难以在职场有较好发展。
二、经济新常态下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的对策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深度结合
1)杜兰德为18世纪巴黎当时颇具影响力的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建筑学院的老师、建筑师,是新古典主义中的重要人物,理性主义理念的重要代表,他为每个可以想象的建筑类型提出了易于重现的构想,从传统的宫殿、教堂,到新兴的图书馆、监狱、市场和博物馆。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深度结合,通过提升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来实现其更好的就业。第一,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更有应用性,教师要将教学的知识点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第二,增设学生实践应用课程,通过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第三,以辅导员为核心的教辅人员要多组织开展团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
(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推动学科教学与就业指导的联动培养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推动学科教学与就业指导的联动培养,通过解决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来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就业形势。第一,构建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给予学生就业信息指导,如开展就业讲座、就业答疑、就业培训等,已设立就业指导中心的学校可以加强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学考核,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第二,推动就业指导融入思政、文化等非专业类课程,使得学科教学与就业指导深度融合,实现联动培养,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完善师生考评体系,实现专业知识与综合技能的双向提升
完善师生考评体系,实现专业知识与综合技能的双向提升,通过提升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来帮助学生应对各项就业竞争挑战。第一,对于学生的考评不再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增加综合能力的考评比重,如高质量的竞赛证书(挑战杯、全国英语竞赛等);第二,对于教师的考评不再局限在学科教学,还要加入学生的应用水平评价,倒逼教师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引导;第三,学校要利用就业指导中心、辅导员等教辅组织与人员,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育或考评,如PPT制作、Excel透视表使用等等。
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新常态下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出现结构性调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管理类专业学生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以期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为真正提升管理类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学校应该:第一,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深度结合,要打通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之间的隔阂,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第二,要推动学科教学与就业指导的联动培养,解决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中的信息不对称性,提高管理类专业学生对于就业市场各项变化的应对能力;第三,要实现专业知识与综合技能的双向提升,真正使得管理类专业学生能有序、高效地面对各项职场竞争与挑战。
在同轴谐振单元设计时,必须满足高功率容量、低损耗、合适的特性阻抗。在以a,b分别为传输线内外直径时,其功率容量与半径之间关系如式(2)所示:
参考文献:
[1] 许志倩,吕云涛.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04-105.
[2] 别如娥.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其提升对策[J] .西部素质教育,2016,(17):62-62.
[3] 陈于.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提升对策研究[J] .高教学刊,2015,(22):184-185.
[4] 郭文龙.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提升自我就业能力的策略[J]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6,(11):54.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8-0177-01
收稿日期:2019-03-18
作者简介:崔甜(1991-),女,河南开封人,教师,从事教学管理、思政研究;刘炯(1989-),男,河南邓州人,教师,从事教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李晓群]
标签:学生论文; 类专业论文; 常态论文; 能力论文; 就业指导论文; 《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第18期论文; 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论文; 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