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作文兴趣的培养

浅谈农村中学作文兴趣的培养

吴新华福建省南安市英都中学36230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农村,作文教学尤真是难点,学生普遍阅读量少,没有积累素材,兴趣缺乏,因此,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显得至关重要。

一、农村中学学生作文兴趣现状及问题

1.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对学生作文“力不从心”。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亲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养成的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

2.学生阅读量少,写作文“无米下锅”。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农村学生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贫乏,学生的知识容量相应地变小,学生作文感觉“无米下锅”,也随之出现了虚构内容、拔高立意的现象。为了考试学生就不得不编造,作文中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甚至是“单亲家庭”“、孤儿”等,他们的作文也难以情动人。

二、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策略

1.走进生活,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2.教会做人,积累情感。要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的就是“做人和作文”。那么,怎样教育学生做人?首先,教育学生端正作文态度,使学生体会做人与作文的关系。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以作文为苦事,或胡编乱造,东拼西凑,甚至抄写、仿写他人。学生在写作时不敢也不会说真话,更谈不上独创了。在这种情况下,端正学生作文态度是当务之急,所以教师就要告诉学生作文就是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写自己真实的见闻和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去说,去写,不必人云亦云,不必东拼西凑,这样就消除了作文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感。其次,开发学生潜质,在作文中领悟做人的价值。在一些教师的心目中,少年儿童简单、幼稚、天真、这些都是与“成熟”不相和谐的,必须按成人的模式加以塑造和规范。这种观念造成的影响是:抹杀了儿童天性,忽视了儿童的潜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让学生解放感观,放纵想象,表现情感,活跃思维。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到大千世界里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然后带着问题回到课堂展开计论,各抒己见,最后将所见所闻所感落笔成文。因此,要讲真话、抒真情、探求真理。这不仅是作文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讲真话,才能有力量;讲真话,才有个性;讲真话,才能有价值。

三、找准文题,有话可说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千篇一律“我最熟悉的人”、“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冬天(春天)的早晨”等等老生常谈式的命题状况。丝毫没有新鲜感,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岂能写出好的作文?因此作文命题应该探求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初一、初二的学生稚气,喜欢敞开思想,具有开放期少年的特点。因此,文题既要注意具体化,避免成人化,又要符合学生心理,激发其想象。初三学生已经向成熟过渡,具备了从本质上认识事物的能力,他们不喜欢儿童化的文题,追求写些较深刻的东西,来表达思想。所以,文题应该避免重复单调,公式化,以免造成写作心理障碍,挫伤写作积极性。记叙文的文题要适应学生追求情节的曲折和构思奇巧的特点,要有新意。例如《母亲笑了》、《儿子的呼唤》等等,文题取材范围广,要求明确,使学生学习运用选取典型的材料,从特定的角度或一个侧面表现人物、记叙事件的方法。因此说,作文命题应该有层次分类型地研究心理特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当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追求新的目标的时候,他也会以积极的心态去克服自己的薄弱环节。在这种心态下,他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巧用评语,激发兴趣

多鼓励,少给批评,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苦思冥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光有生活,而没有体验,往往写不出鲜活生动的文章来。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做人,有目的、多层次、多角度地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标签:;  ;  ;  

浅谈农村中学作文兴趣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