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杀菌活性论文_荆玮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外杀菌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活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星,血清,头孢,金黄色。

体外杀菌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荆玮[1](2016)在《利福布汀对利福平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体外抗菌活性及体内早期杀菌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随着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疫情逐年严峻,结核病的控制难度也日益增加。利福布汀是利福霉素类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及鸟胞内分枝杆菌均有较强的活性。本研究通过评价对于利福平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利福布汀和利福平的最低抑菌浓度及耐药性与rpo B基因突变的关系,为利福布汀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从2011年至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储存的经传统药敏测定为利福平耐药利福布汀敏感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中随机筛选出180株临床株,经复苏培养后得到162株菌株,采用微孔板Alamar Blue法测定利福平和利福布汀对162株利福平耐药/利福布汀敏感的结核分枝杆菌的MIC,同时采用DNA测序的方法检测所有菌株的rpo B基因突变,分析rpo B基因突变与两者耐药性的关系。研究结果:162株使用传统药敏方法测定结果为利福平耐药/利福布汀敏感的结核分枝杆菌中,采用微孔板Alamar Blue法测定,有78株对利福布汀耐药(MIC>0.5μg/m L),与罗氏药敏试验的结果是不一致的,这些菌株的利福平都显示很高程度的耐药(MIC-RIF:≥32μg/m L);84株为利福布汀敏感(MIC≤0.5μg/m L),71株利福平的MIC范围为2-16μg/m L,13株利福平的MIC≥32μg/m L;在162株临床株中150株有rpo B基因突变,有包括531、526、516和533等10种单独突变,531(TCG/TTG)、526(CAC/CGC、TGC、GAC)、522(TCG/CAG)、516(GAC/GTC)和513位突变时利福平和利福布汀为交叉耐药,而511(CTG/CCG)、516(GAC/TAC、GGC)、522(TCG/TTG)、526(CAC/AAC、CTC、GTC、ACC、TAC)、531(TCG/CAG)、533和574位突变可能仅仅与利福平耐药有关,与利福布汀无关。有15种双位点联合突变(30/150),最常见的是511/516(16,53.3%);12株未发现rpo B基因突变。研究结论:传统药敏方法确定利福平耐药而利福布汀敏感的菌株中,使用微孔板Alamar Blue法测定仍然有48%的菌株利福布汀是耐药的。某些特定位点的基因突变对于临床判断利福布汀的敏感性更有参考意义。研究目的:通过测定利福平耐药利福布汀敏感的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经过10天的单药治疗评价其早期杀菌活性。研究方法:选择痰涂片阳性的经过传统药敏试验测定为利福平耐药利福布汀敏感的患者,单独服用利福布汀300mg每日,共10天,治疗前及单药治疗的第3、6、10天,每日收集16小时过夜痰在7H11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菌落计数(CFU),通过10天治疗后菌量变化情况,即log10cfu/ml痰菌/天的变化来评估利福布汀的早期杀菌活性。研究结果:共有7名符合纳入标准的痰涂片阳性的利福平耐药利福布汀敏感的肺结核患者参加该研究,6名患者完成该项研究,其中4名患者具有利福布汀早期杀菌活性,前3天的早期杀菌活性较高,10天仍具有早期杀菌活性。2名患者无利福布汀早期杀菌活性。研究结论:在利福平耐药利福布汀敏感的6名患者中,有4例患者具有3天早期杀菌作用。利福布汀3天的早期杀菌活性较高,耐受性良好,无药物相关的严重副反应发生。(本文来源于《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期刊2016-04-01)

吕凤霞[2](2012)在《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药学及体外杀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ASPC)是一种新型的无机晶体化合物,是由液体过氧化氢、无水硫酸钠和氯化钠制备的固体物质。其具有液体过氧化氢的杀菌性能,又避免了液体性质带来的不稳定、不安全、不方便运输和储存的缺点。本课题在相关文献基础上进一步研制了此加合物的制备方法,考察了其理化性质和稳定性,并对其体外杀菌效果做了初步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合成以无水硫酸钠、30%过氧化氢溶液和氯化钠为原材料制备ASPC;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法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干燥温度对产品产量及产品中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据此确定正交试验中每个因素的水平;采用L9(34)正交表对四个因素叁个水平进行试验分析,得到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及最优试验条件。结果显示,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干燥温度,最优试验条件为在100mL 30%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32 g硫酸钠,4 g氯化钠,反应时间为30min,反应温度为25℃,得到的产品过氧化氢含量较高可达到9.70%以上。本试验得出了合成质量较高的ASPC的方法。2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质量研究及稳定性试验对ASPC进行质量评价和稳定性考察。依据2010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一部相关规定对其外观性状、溶解度、引湿性进行考察,用化学方法鉴别此物质,检查本品的pH、干燥失重、重金属、铁盐、砷盐含量,对加合物中过氧化氢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并测定其含量;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研究其稳定性。结果显示,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特殊气味,略有引湿性,本品在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在乙醇和氯仿中几乎不溶,无明显的熔点。本品的水溶液pH为5.0-6.0,干燥失重减失重量小于5.0%,重金属、铁盐含量均小于百万分之五,未检测出砷斑。过氧化氢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精密度良好,加样回收率试验测得的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0.23%。高温、强光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含量有下降,说明其在高温、强光条件下不太稳定;高湿条件下,本品外观性状、pH值、溶解性、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加速试验中样品外观性状和溶解度无变化,pH有所升高,样品中过氧化氢的含量有所降低,下降2%左右,此条件下液体过氧化氢作为对照,液体体积变少,含量下降20%左右。通过本试验研究,初步建立了ASPC的质量标准草案。3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体外杀菌试验为考察ASPC的体外杀菌活性,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研究了叁种浓度10.8 g·L-1、5.4 g·L-1、2.7 g·L-1供试品溶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杀灭作用,并且进行了模拟现场试验和现场试验,考察了高、中、低剂量组在不同时间的杀菌作用,与药物对照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含过氧化氢10.8 g.L-1的供试品溶液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菌作用10 min的平均杀菌率均大于99.9%;5.4 g.L-1的供试品溶液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菌作用20 min后杀菌率均大于99.9%; 2.7 g.L-1的供试品溶液对大肠杆菌作用20 min后杀菌率即大于99.9%,对金葡菌作用60 min可将其完全杀灭;叁种浓度均需经过60 min才能将其彻底杀灭蜡样芽孢杆菌。模拟现场试验中,高剂量组作用20 min,中剂量组和药物对照组作用30 min,低剂量组作用60 mim,可使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大于99.9%;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药物对照组均需作用60 min,可使杀菌率大于99.9%。现场消毒试验中消毒前30-min,高剂量组杀菌率显着高于中、低剂量组及药物对照组;而到消毒后1 h,高、中剂量组及药物对照组的杀菌率均接近100%(大于99.9%)。以上试验表明ASPC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2-10-01)

邹冬良[3](2012)在《左氧沙星与磷霉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杀菌活性探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左氧沙星与磷霉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杀菌活性进行探究分析。对左氧沙星单用以及与磷霉素联用的杀菌效果进行了解。方法选3株MSSAATCC29213、临床分离菌SA99、SARN450并且选取1株临床分离的MRSAB6177,采取菌落计数法对不同浓度的左氧沙星或者是磷霉素单用以及两药联合应用对3株MSSA和1株MRSA进行体外杀菌进行实验。结果左氧沙星的实验结果表现出对浓度有依赖性。左氧沙星与磷霉素进行单用时,两药1/4MIC浓度尽管不能对MSSA的生长予以抑制,但是当两药亚抑菌浓度进行联合使用时,则表现出了杀菌效应以及协同效应。结论亚抑菌浓度两药进行联合使用表现出了杀菌效应以及协同效应。左氧沙星与磷霉素联用对MRSA也会产生显着的杀菌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2年08期)

乔瑞洁,李亚南,赵志强,刘佳,王浩[4](2011)在《血清抗b型流感嗜血杆菌磷酸多聚核糖基核糖醇抗体杀菌活性体外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建立免疫血清中抗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磷酸多聚核糖基核糖醇(Polyri-bosylribitol phosphate,PRP)抗体体外血清杀菌试验(Serum bacterialcid assay,SBA)方法。方法通过对补体和指示菌株的筛选,建立体外测定血清中抗Hib-PRP抗体杀菌试验方法,并对实验体系的耐变性、特异性及精密性进行验证。结果指示菌Hib-EAGAN株与Hib阳性血清显示出良好的杀菌特异性,其平均非特异性杀菌率为0;Pel-Freez公司提供的4批补体中,批号为17830的补体具有良好的杀菌稳定性和特异性;经验证,建立的Hib-SBA体系具有良好的耐变性和特异性,其精密性CV值在16%~28%之间。结论成功建立了血清抗Hib-PRP抗体杀菌活性体外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检测样本量大、省时、易标准化等优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宋秀杰,鞠红梅,于旭红,林德峰,王睿[5](2010)在《左氧沙星与磷霉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杀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左氧沙星与磷霉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联合抗菌效应。了解左氧沙星单用及与磷霉素联用的杀菌曲线特点。方法:选取3株MSSAATCC29213、临床分离菌SA99、SARN450(实验室菌株)和1株临床分离的MRS-AB6177,采用菌落计数法对不同浓度的左氧沙星或磷霉素单用及两药联合对3株MSSA和1株MRSA进行体外杀菌实验。结果:左氧沙星的杀菌曲线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磷霉素的杀菌曲线表现出非浓度依赖性。两药1/4MIC浓度单用时虽然均无法抑制MSSA的生长,而两药亚抑菌浓度联合使用后即表现出协同效应和杀菌效应。两药4MIC、8MIC联合时对MRSA表现出杀菌效应。结论:亚抑菌浓度的左氧沙星与磷霉素联合对MSSA即可出现协同杀菌效应。左氧沙星联合磷霉素对MRSA也表现出显着的杀菌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期刊2010年12期)

韦龙静,刘根焰,李庆平,童明庆,顾兵[6](2009)在《头孢曲松/舒巴坦复方制剂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体外杀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头孢曲松(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舒巴坦(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肉汤试管稀释法测定MIC;将指定浓度药物与菌液混合培养,绘制时间杀菌曲线和药代动力学杀菌曲线。结果头孢曲松单体和头孢曲松/舒巴坦复方制剂对产ESBL菌株的MIC50与MIC90分别为>128、32mg·L-1与>128、64mg·L-1;头孢曲松/舒巴坦较头孢曲松单体对细菌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头孢曲松/舒巴坦药代动力学模拟组和头孢曲松/舒巴坦以2∶1恒定变化组的杀菌效果相似,且均很好。结论头孢曲松/舒巴坦体内药代动力学模拟组中,舒巴坦浓度随时间延长很快降低,并未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杀菌效果产生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09年05期)

万建华,张静萍,禇云卓,李静波,陈佰义[7](2004)在《阿米卡星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杀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临床常规剂量阿米卡星 (amikacin ,AMK)对产ESBL大肠杆菌的AMK敏感株是否有杀菌作用 .方法 :采用时间 杀菌曲线法进行体外实验 ,AMK浓度根据模拟健康人体内给予 4 0 0mg/L静脉点滴后 2 ,4 ,6 ,8和 1 2h内的平均血药浓度设定 .结果 :2 ,4 ,6h组待测菌分别在设定时间内菌落数降至 0 .1 %以下 ,8,1 2h组待测菌菌落数未在设定时间内降至 0 .1 %以下 .结论 :临床常规剂量的AMK对产ESBL大肠杆菌 (AMK敏感株 )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 ,其主要杀菌作用在给药后的前 4h .(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15期)

李艳[8](2004)在《人基因重组血小板型磷脂酶A_2体外杀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基因重组血小板型磷脂酶A_2(Phospholipase A_2,PLA_2)的体外杀菌活性及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信息。 [方法]:我们从体外杀菌活性、影响杀菌活性的因素、与抗生素相互作用,杀菌机制等几个方面探讨。1、杀菌活性测定:将不同浓度的血小板型PLA_2与细菌在37℃共同孵育2h,然后加入营养琼脂平皿中,37℃培养18-20h,计每一琼脂板上的菌落形成数(CFU),计算出血小板型PLA_2杀菌率;根据耐药性诱导实验,用PLA_2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观察细菌耐药性。2、对血小板型PLA_2杀菌活性的影响因素(pH,血清白蛋白、细菌浓度、ca~(2+)、Mg~(2+)、肝素)进行测定。3、将血小板型PLA_2和抗菌药分别单独以及联合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测定细菌菌落数来评价杀菌效果。4、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金葡菌经PLA_2作用后的形态变化;观察不同生长时期金葡菌的对血小板型PLA_2杀菌作用的敏感性;通过菌落计数法测定血小板型PLA_2对金葡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 [结果]:1.血小板型PLA_2对金葡菌、枯草杆菌、炭疽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革兰氏阳性(G~+)菌有较强杀菌作用,作用2h的PLA_2最低杀菌浓度(MBC)范围在6~200ng/ml之间。对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等革兰氏阴性(G~-)则需要较高浓度的血小 广西医科大学2001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3板型PLAZ,作用2h的MBC为20一55p留ml。血小板型PLA: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耐药菌株等G+耐药菌株的杀菌作用也较强,Zh的MBC为1 00一3 00ng/ml。2.血小板型pLA:杀菌活性受培养液pH值影响,当pH为5.0、7.4及9.0时,80n留ml血小板型PLAZ杀菌率分别为44.4%、9 9.8%和99.5%。PLA:易与血清白蛋白结合,杀菌活性受其影响。PLA:的杀菌浓度随着细菌浓度的增加而增高。1一sm五江c扩+适于PLA:发挥杀菌活性。EGTA、肝素、MgCI:可明显抑制血小板型PLAZ杀菌作用,smM EGTA、IOmM MgCI:及0.03U/ml肝素的杀菌抑制率达100%。3.青霉素、头抱拉定、磷霉素、万古霉素增强血小板型PLA:杀菌活性;红霉素、克林霉素减弱血小板型PLA:杀菌活性;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对血小板型PLA:杀菌作用无影响。4.电镜下观察金葡菌经血小板型PLA:作用30一6Omin,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出现裂口和分离,120min能见到有部份细菌完全破裂。对数生长期的细菌对PLA:较敏感。血小板型PLAZ有着明显的pAE,160ng/mlpLA:作用金葡菌lh的pAE为6h,32Ong/mlpLAZ的PAE>24h。I结论】:1.血小板型PLA:对G+菌及其耐药菌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2.血小板型PLA:杀菌活性受pH值、血清白蛋白、细菌浓度的影响。3.血小板型PLA:与具破坏细胞壁功能的杀菌类药物有协同作用,与抑菌类药物合用受到拮抗。4.C扩+、正电荷性、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及其生长状态是血小板 型PLA:发挥杀菌活性的重要因素。5.血小板型PLA:对金葡菌有着明显的 PA玉;。(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04-04-01)

李静波[9](2003)在《阿米卡星(Amikacin)对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的体外杀菌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 产ESBLs大肠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治疗一般均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选择性压力较大,且易诱发真菌等二重感染。阿米卡星是除亚胺培南外敏感率较高的抗生素。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分离出产ESBLs大肠杆菌共94株,其中阿米卡星敏感株58株,随机选取20株作为待测菌株,采用时间-杀菌曲线法进行体外实验,观察常规剂量阿米卡星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阿米卡星敏感株的杀菌活性以推测临床疗效。 实验材料与步骤 一、实验材料 待测菌株的选取:2001年1月~2003年1月我院细菌室培养的产ESBLs大肠杆菌的阿米卡星敏感株20株作为待测菌株。标准菌株为大肠杆菌ATCC25922。 试剂:阿米卡星 实验器材:M—H肉汤培养基,哥伦比亚基础琼脂;比浊仪;混旋器;微量加样器;13mm×100mm试管300只;移液管;接种环; 二、实验步骤 (一)根据张沂等在“阿米卡星的临床药动学与体内抗生素后效应”一文中检测的人体内一次静脉滴注0.4g阿米卡星后体内各时段血药浓度及曲线下面积(AUC),应用3P87药动学软件计算出2、4、6、8、12小时内的平均血药浓度((?)t)作为杀菌实验浓度。 (二)测定所选菌株的MIC及MBC值 质量控制:用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在同一试验条件下进行测定。 (叁)时间一杀菌曲线 药物浓度分别为2上0、16、19、22、32 mg/l,观察时间为Zh,4h,6h,sh,12h。每管接种 10吐FU/Inl后均 35t孵育过夜后做菌落计数并取其平均数。 实验结果 培养24h后读取结果 1.标准菌株MIC值:大肠埃希氏菌25922在同一试验条件下进行测定 MIC值在 0.5-4mgil; 2.待测菌株 MIC值:平均 2.14mo;MBC值:平均 17.75mgl二。 3.各菌株时间一杀菌曲线经统计分析可见在药物浓度为22m矿1时经过 4 /J\时p2mgil-4h人试管内细菌数量已降至 0.二%以下,log10CFU值明显小于 3,p<0.05;16m矿1经过 8 /J’时(16略l一8),10m矿1经过12 /J’时(10m砂l一12)未达到杀菌效果,IOgl0CFU值明显大于 3,P<0·05;而在药物浓度为 19 mg/l时经过 6 /J’时(19mg/l-6h)IOgl0CFU值与 3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试管内细菌数量近似0.二%,刚达到杀菌效果。 讨 论 判断药物抗菌活性可以 Cmax/MIC值作为参考。一般治疗轻、中度感染时此比值宜为4-8,严重感染宜大于8为合适。本研究中二者的比值约为17.76,AMK治疗产E鹏Is大肠杆菌感染应该是有效的。 ·2· 评价药效的另一个参考指标是川(7人治疗轻、中度感染和严重感染时该指数分别宜为 100-300和大于 33。本研究中 11(7)约252-276,AMK可以治疗产ESBIn大肠杆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 各菌株的时间一杀菌曲线经统计,药物浓度为32 mg/l时经过2小时,药物浓度为22 mil时经过4小时试管内细菌数量已降至0.二%以下,均达到明显的杀菌效果;药物浓度为16 mg/l时经过8小时,药物浓度为10 mll时经过12小时在试管内细菌数量求降至 0·l%以下,未达到预期的杀菌效果;药物浓度为 19 mgil时经过 6小时试管内细菌数量与 0.l%接近,AMK常规静点给药主要杀菌作用在给药的前4个小时。 结 论 临床常规剂量的AMK对产ESBIs大肠杆菌(AMK敏感株)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主要杀菌作用在给药的前4个小时。为AMK治疗产ESBLs大肠杆菌(AMK敏感株)感染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03-04-01)

聂为民,王睿,方翼,柴栋,裴斐[10](2002)在《加替沙星体外抗菌活性和血清杀菌效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对比研究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体外抗菌活性和甲磺酸加替沙星血清杀菌效价。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最低抑菌浓度(MIC),MIC以左氧氟沙星为对照药,对8名健康受试者以400 mg甲磺酸加替沙星静滴,采静滴后即刻及给药后24h的血,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血清杀菌效价(SBT)。结果 对革兰阳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加替沙星明显强于左氧氟沙星,其MIC90较左氧氟沙星低2~4倍;对革兰阴性菌,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相似;加替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的峰时SBT≥1:8的百分率分别为100%、90%、100%、100%,对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峰时SBT≥1:8的百分率为50%、60%、50%。结论 加替沙星对常见致病菌有较强的体内外杀菌活性,提示加替沙星为更新一代广谱、强效、长效的氟喹诺酮类药;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比左氧氟沙星显着增强。(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02年07期)

体外杀菌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ASPC)是一种新型的无机晶体化合物,是由液体过氧化氢、无水硫酸钠和氯化钠制备的固体物质。其具有液体过氧化氢的杀菌性能,又避免了液体性质带来的不稳定、不安全、不方便运输和储存的缺点。本课题在相关文献基础上进一步研制了此加合物的制备方法,考察了其理化性质和稳定性,并对其体外杀菌效果做了初步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合成以无水硫酸钠、30%过氧化氢溶液和氯化钠为原材料制备ASPC;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法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干燥温度对产品产量及产品中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据此确定正交试验中每个因素的水平;采用L9(34)正交表对四个因素叁个水平进行试验分析,得到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及最优试验条件。结果显示,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干燥温度,最优试验条件为在100mL 30%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32 g硫酸钠,4 g氯化钠,反应时间为30min,反应温度为25℃,得到的产品过氧化氢含量较高可达到9.70%以上。本试验得出了合成质量较高的ASPC的方法。2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质量研究及稳定性试验对ASPC进行质量评价和稳定性考察。依据2010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一部相关规定对其外观性状、溶解度、引湿性进行考察,用化学方法鉴别此物质,检查本品的pH、干燥失重、重金属、铁盐、砷盐含量,对加合物中过氧化氢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并测定其含量;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研究其稳定性。结果显示,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特殊气味,略有引湿性,本品在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在乙醇和氯仿中几乎不溶,无明显的熔点。本品的水溶液pH为5.0-6.0,干燥失重减失重量小于5.0%,重金属、铁盐含量均小于百万分之五,未检测出砷斑。过氧化氢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精密度良好,加样回收率试验测得的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0.23%。高温、强光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含量有下降,说明其在高温、强光条件下不太稳定;高湿条件下,本品外观性状、pH值、溶解性、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加速试验中样品外观性状和溶解度无变化,pH有所升高,样品中过氧化氢的含量有所降低,下降2%左右,此条件下液体过氧化氢作为对照,液体体积变少,含量下降20%左右。通过本试验研究,初步建立了ASPC的质量标准草案。3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体外杀菌试验为考察ASPC的体外杀菌活性,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研究了叁种浓度10.8 g·L-1、5.4 g·L-1、2.7 g·L-1供试品溶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杀灭作用,并且进行了模拟现场试验和现场试验,考察了高、中、低剂量组在不同时间的杀菌作用,与药物对照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含过氧化氢10.8 g.L-1的供试品溶液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菌作用10 min的平均杀菌率均大于99.9%;5.4 g.L-1的供试品溶液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菌作用20 min后杀菌率均大于99.9%; 2.7 g.L-1的供试品溶液对大肠杆菌作用20 min后杀菌率即大于99.9%,对金葡菌作用60 min可将其完全杀灭;叁种浓度均需经过60 min才能将其彻底杀灭蜡样芽孢杆菌。模拟现场试验中,高剂量组作用20 min,中剂量组和药物对照组作用30 min,低剂量组作用60 mim,可使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大于99.9%;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药物对照组均需作用60 min,可使杀菌率大于99.9%。现场消毒试验中消毒前30-min,高剂量组杀菌率显着高于中、低剂量组及药物对照组;而到消毒后1 h,高、中剂量组及药物对照组的杀菌率均接近100%(大于99.9%)。以上试验表明ASPC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外杀菌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荆玮.利福布汀对利福平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体外抗菌活性及体内早期杀菌活性的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6

[2].吕凤霞.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的药学及体外杀菌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3].邹冬良.左氧沙星与磷霉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杀菌活性探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

[4].乔瑞洁,李亚南,赵志强,刘佳,王浩.血清抗b型流感嗜血杆菌磷酸多聚核糖基核糖醇抗体杀菌活性体外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1

[5].宋秀杰,鞠红梅,于旭红,林德峰,王睿.左氧沙星与磷霉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杀菌活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0

[6].韦龙静,刘根焰,李庆平,童明庆,顾兵.头孢曲松/舒巴坦复方制剂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体外杀菌活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

[7].万建华,张静萍,禇云卓,李静波,陈佰义.阿米卡星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杀菌活性[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

[8].李艳.人基因重组血小板型磷脂酶A_2体外杀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4

[9].李静波.阿米卡星(Amikacin)对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的体外杀菌活性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

[10].聂为民,王睿,方翼,柴栋,裴斐.加替沙星体外抗菌活性和血清杀菌效价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

论文知识图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捕获弗氏志贺菌[1...体外药物胞内外浓度杀菌曲线体内浓度杀菌曲线和OBP-2化学结构示意图不同浓度的左氧沙星联合磷霉素对MRSA...抑大肠埃希菌活性实验

标签:;  ;  ;  ;  ;  ;  ;  

体外杀菌活性论文_荆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