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性人居环境论文_朱保美,周清,朱汉青,孙维洲,郭艳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适宜性人居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适宜,人居环境,村落,布依族,气候,丽水,德州。

适宜性人居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朱保美,周清,朱汉青,孙维洲,郭艳飞[1](2019)在《德州市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及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德州市11个气象站1967—2017年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等常规气象资料,对该市的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穿衣指数、综合指数进行计算,分析气候适宜度。利用线性趋势法对各指数历年变化趋势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德州市感觉舒适的时间约7个月,感觉较不舒适的时间大约5个月左右。4月和10月为一年中最舒适的月份,1月是全年最不舒适的月份。(2)各月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均呈明显上升趋势,穿衣指数呈明显下降趋势,综合指数冬半年呈上升趋势,夏半年基本呈下降趋势。(3)德州市综合舒适度指数的年变化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绝大多数年份气候都在较舒适范围,春秋季属于较舒适和舒适等级,夏季属于较不舒适等级,冬季属于不舒适和较不舒适等级。随着气候变暖,德州市舒适期在延长,呈现出良好的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2期)

张元博,黄宗胜,陈旋,郭小兰,冯微微[2](2019)在《贵州石漠化区布依族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适宜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对石漠化及地形地貌的适应性,采用德尔菲法、综合权重法确定了石漠化区布依族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并收集指标数据和确定人居环境适宜度值与阈值,综合分析了人居环境适宜度.结果表明:10%的布依族传统村落位于强度与极强度石漠化区,且有择优环境的传统;人居环境适宜度指标体系由经济、历史文化、生态、社会、建筑环境适宜度5个一级指标及26个二级指标组成,该指标体系对喀斯特区村落均适宜;总体上,综合环境适宜度值(2.81~3.77)与经济(0.77~1.17)、历史文化(0.39~0.50)、生态(0.83~1.07)、社会环境(0.38~0.53)适宜度值随石漠化强度递增而递减,而建筑(0.43~0.51)则无显着变化,石漠化对经济、历史文化、生态和社会环境影响深远且有协同关系;人居环境适宜度阈值下限为2.93,低于2.93可考虑搬迁或采取措施提高其值;山地半坡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适宜度值(3.56)高于洼地(3.42)和谷地(3.16);石漠化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适宜度比普通村落高,但低于常态地貌,其主因是经济与生态的差异;石漠化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提升应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及政策支撑,发展生态经济与旅游及保护历史文化或生态移民.本研究可为喀斯特区村落人居环境保护规划、建设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郑晨[3](2019)在《基于遥感的城市人居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已有的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城市人居环境特征,利用遥感影像数据优势,构建了涵盖人文和自然两方面要素的评价体系,探索了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环境宜居性综合评价方法,形成了城市建成区尺度的城市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流程。根据《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18)》和中国城市人口流动大数据,选取北京市和叁亚市建成区为研究区,利用2003-2018年Landsat8和DMSP等影像数据对两地建成区2003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四年的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和叁亚市人居环境适宜性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特征,研究了城市人居环境适宜性影响因素和发展模式,以期缓解城市人居环境恶化问题、改善人地关系,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对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评价体系进行完善,通过多源遥感影像数据构建城市环境宜居性评价模型,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将城市不透水面、夜间灯光、空气质量等要素纳入评价系统中,构建了城市环境宜居性综合评价体系,形成了可操作的城市宜居性评价流程。通过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城市低收入人群居住空间分布数据以验证城市环境宜居性评价结果。研究发现二者呈明显的正向相关,低收入人口比例越低的区域其城市人居环境指数越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可以较好解释低收入人群空间分布特征,可以验证城市宜居性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对北京市和叁亚市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空间分布研究发现:北京市遵循中心-边缘式分布模式,叁亚市则表现出自然地理环境主导的城市人居环境分布模式;北京市呈单中心辐射发展而叁亚市则呈多中心片区辐射式发展;北京市主要驱动因子为人文要素而叁亚市主要驱动因子为自然要素;叁亚市城市人居环境适宜性整体优于北京市。通过对北京市和叁亚市城市环境宜居性时间变化分析对比发现:北京市城市人居环境经历了缓慢恶化-平稳发展-恢复再生叁个主要阶段,而叁亚市则分为人文适宜性上升-矛盾上升-和谐上升叁个主要阶段;从整体上看,叁亚市人居环境适宜性高于北京市;两者发展转型的时间节点与生态文明建设推行时间高度吻合,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利用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对城市宜居性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归纳总结了两种城市人居环境适宜性发展模式即自然宜居指向型城市、人文宜居指向型城市,最后针对不同城市的人居环境适宜性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设建议。(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许倩雯[4](2019)在《乡村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居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柢,人居环境的演变直接影响着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提升。目前,学者们在探寻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路径时,乡村人居环境发展落后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解决乡村人居环境问题成为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文章探究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次研究从乡村人居环境适宜性角度出发,对乡村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实现路径进行尝试性的探索,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的提升提供有益借鉴。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的系统梳理,选择相关的评价体系进行借鉴,运用群体决策及综合量化方法构建了乡村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目前多集中于宏观视角的人居环境评价尺度进行了有机拓展。本次研究内容可分为叁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同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乡村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指标遴选、指标权重计算、指标赋值和指标综合等一系列具体的评价技术方法构建完成乡村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最后,将构建完成的评价体系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案例上,即以休宁县域范围内153个行政村做为研究对象,分别综合评价和比较,并针对各乡村不同的问题特征提出相应的适宜性优化策略。综上,本文的核心特点在于:突破了已有的人居环境评价研究空间尺度的束缚,将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落实到了具体乡村的空间范畴,可为未来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唐倩,李孝坤,钟博星,王科宇[5](2019)在《基于GIS的重庆城口县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重庆城口县为例,探索了秦巴山连片特困区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人居环境适宜性,为落后山区村落布局规划与扶贫脱困提供科学依据。运用核密度分析和空间热点探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城口县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地形起伏度、地被指数、温湿指数和水文指数构建人居环境指数模型,评价了城口县村落人居环境适宜状况。结果表明:(1)村落高密集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和中部地区,村落稀疏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地区,村落密度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降低,村落分布整体呈带状延伸、片状聚集和"孤岛"零星分布的聚散特征;(2)村落数量分布与地形关系密切,随地形因子分级梯度增大而降低;(3)村落人居环境划分为不适宜、临界适宜、一般适宜、较高适宜和高度适宜5个适宜性级别;(4)现有村落中分布于不适宜区的村落占16.45%,临界适宜区和一般适宜区的村落占65.96%,较高适宜区和高度适宜区的村落占17.59%,可见,村落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与村落数量之间呈倒"U"型相关。研究区应结合人居环境适宜性状况对现有村落分布进行调整优化,并针对性地加强人居环境建设,使减贫脱贫与美丽乡村建设协同共进。(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姜乾相[6](2018)在《淄博标本兼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文中研究指出齐国故都——山东省淄博市最近大型赛事扎堆,先是文昌湖首届环湖半程马拉松赛如期举办,来自省内外的2000余名选手齐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在“最美赛道”上展开激烈角逐;后有五阳湖国际半程马拉松鸣金开赛,来自6个国家的2000余名选手在奔跑中领略淄博的湖光山(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8-12-20)

沈非,李大伟,黄艳萍,任雅茹,卢杰[7](2018)在《安徽省人居环境地形与气候适宜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GIS技术,基于250 m×250 m栅格尺度,采用窗口分析等方法,测度了安徽省地形起伏度和温湿指数,分析了其空间分异格局,定量评价了安徽省人居环境的地形适宜性与气候适宜性.研究表明:安徽省地形起伏度与温湿指数区域间差异明显,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态势;地形高度适宜区范围较大,人口分布较多;年均气候适宜性较好,舒适度较高;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气候条件没有对全省人居环境造成限制性影响.(本文来源于《石家庄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汪子琪,强玉华,姜燕敏[8](2018)在《丽水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71—2017年丽水市7个常规气象站的逐日资料,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进行表征,分析了丽水市人居环境舒适度的概率分布。结果表明,丽水市各区县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较好,总体气候较适宜,极少有"很不舒适—极不舒适"天气,出现较极端天气(即气候适宜度为Ⅰ级和Ⅸ极)的概率均为0.01%,而出现较舒适天气(即气候适宜度为Ⅳ级—Ⅵ极)的概率则为59.50%。全市年均气候适宜度为"较舒适—舒适"(Ⅳ级—Ⅵ级)的天数为215.8天,"冷,很不舒适—极不舒适"(Ⅰ级—Ⅱ级)的天数为15.7天,而"热,很不舒适—极不舒适"(Ⅷ级—Ⅸ级)的天数仅为2.6天。4-6月和9-11月是丽水较舒适月份,各市(县)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指数均处在Ⅳ级—Ⅵ级,其中,5、9、10月的气候适宜度最为适宜。相较而言,庆元的人居环境最为适宜。(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2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暨环境气象预报及影响评估》期刊2018-10-24)

殷梓峰[9](2018)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南京市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优化分布既要对人口集聚的效益以及成本进行考量,同时需要对人居环境的适宜与否,以及约束性进行考量。本文对人口规模收益函数以及其外部成本函数进行构建,来针对原县城、主城以及郊区开展最大人口规模分析,以此借助人口随机分配模型以及以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为前提的优化目标函数,对总人口规模以及圈层人口最优规模进行预测,并通过蒙特卡洛法对其求解,得到人口优化分布结果,相较于人口当前分布,划分南京市空间为四类人口发展功能区。相关研究表明,老街区以及商业街区存在过高的人口密度,要对其进行调减和控制;而沿江街道以及郊区等,由较强的宜居性,人口密度低,可将人口向此处聚集;而生态保护区以及南北两端具备较高的生态敏感性,要将人口密度降低。(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8年42期)

迟丹[10](2018)在《东北城镇适宜性人居环境的构建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分析当前东北城镇建设情况入手,阐述了优化人居环境在城镇规划建设中的科学必要性,并探讨了从景观设计角度、人文情感角度和生态建设角度如何构建并满足适宜性的要求,以及通过适居性提高城镇经济水平的可行性,开辟新的城镇发展路线。(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29期)

适宜性人居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对石漠化及地形地貌的适应性,采用德尔菲法、综合权重法确定了石漠化区布依族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并收集指标数据和确定人居环境适宜度值与阈值,综合分析了人居环境适宜度.结果表明:10%的布依族传统村落位于强度与极强度石漠化区,且有择优环境的传统;人居环境适宜度指标体系由经济、历史文化、生态、社会、建筑环境适宜度5个一级指标及26个二级指标组成,该指标体系对喀斯特区村落均适宜;总体上,综合环境适宜度值(2.81~3.77)与经济(0.77~1.17)、历史文化(0.39~0.50)、生态(0.83~1.07)、社会环境(0.38~0.53)适宜度值随石漠化强度递增而递减,而建筑(0.43~0.51)则无显着变化,石漠化对经济、历史文化、生态和社会环境影响深远且有协同关系;人居环境适宜度阈值下限为2.93,低于2.93可考虑搬迁或采取措施提高其值;山地半坡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适宜度值(3.56)高于洼地(3.42)和谷地(3.16);石漠化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适宜度比普通村落高,但低于常态地貌,其主因是经济与生态的差异;石漠化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提升应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及政策支撑,发展生态经济与旅游及保护历史文化或生态移民.本研究可为喀斯特区村落人居环境保护规划、建设等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适宜性人居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朱保美,周清,朱汉青,孙维洲,郭艳飞.德州市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及变化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张元博,黄宗胜,陈旋,郭小兰,冯微微.贵州石漠化区布依族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适宜度[J].应用生态学报.2019

[3].郑晨.基于遥感的城市人居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4].许倩雯.乡村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5].唐倩,李孝坤,钟博星,王科宇.基于GIS的重庆城口县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9

[6].姜乾相.淄博标本兼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N].中国环境报.2018

[7].沈非,李大伟,黄艳萍,任雅茹,卢杰.安徽省人居环境地形与气候适宜性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

[8].汪子琪,强玉华,姜燕敏.丽水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分析[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2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暨环境气象预报及影响评估.2018

[9].殷梓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南京市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

[10].迟丹.东北城镇适宜性人居环境的构建元素[J].文教资料.2018

论文知识图

一6:伍德兰兹社区规划资料来源:《适一7:阿科桑底城(资料来源:《适宜性人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口密度的关系1技术路线Fig.1Thetechni...关中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技术...基于蒙特卡罗法的优化目标函数求解过...

标签:;  ;  ;  ;  ;  ;  ;  

适宜性人居环境论文_朱保美,周清,朱汉青,孙维洲,郭艳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