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体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

论人体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

一、论人体语在教学中的功能与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袁翠清[1](2021)在《教师体态语在泰国初级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以泰国德教树强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徐锦钊[2](2020)在《教学语用学视角下吴正宪老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话语特色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学话语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要工具,影响着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话语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师如何使话语表达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则是问题的核心所在。由古至今,教学语用思想生生不息,并与教学话语联系密切,因此选择教学语用学作为理论基础,选择全国名师吴正宪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吴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实录视频进行多次话语提取及分析,进行教学语境、教学话语特点的研究。研究发现吴正宪老师对课堂中的语气、语调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掌控得非常好,且课堂中的教学话语契合教学语用原则(共四项),包括规范、顺应、合作、礼貌原则,以及善用体态语辅助教学。借鉴数学名师的教学话语经验,最后得出关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话语的建议:首先,为了营造最适宜的教学氛围,教师可掌控语气、语气词、停顿、重音以及运用修辞手法这几方面来建设课堂软语境;其次,为了使教学话语达到最好的表达效果,教师可遵循教学语用原则对教学话语进行设计,包括设计规范的语音、词字,顺应语境、顺应主体、顺应小学数学学科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课堂中教师只传递课堂所需量的信息、需只讲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话语、需讲真实可信的话语、需讲尊重与赞美学生的话语,并且需简单清楚的讲;最后,教师可适时运用体态语进行情感与态度的表达,使体姿、手势与表情发挥其为有声教学话语进行补充、替代与强调的功能,减轻数学知识直观表达的难度,以使教学话语产生最好的表达效果,提高教学的质与量,融洽师生的情感。

岳凯璇[3](2020)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非言语行为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际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样有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且探索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非言语行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深化。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对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查和分析,以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使用的非言语行为为研究对象,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探讨二者对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认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和学生对课堂上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均持有肯定的态度,但是二者之间在关注点上有一些差异。同时,教师在课堂非言语行为的使用上也存在着规范性及把控能力欠缺等方面的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师生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教师对课堂非言语行为的重视度不够、教师缺少培训等原因,因此本文提出了完善教师使用非言语行为的评价准则、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推进教师非言语行为的量化研究等建议。希望本文能够对对外汉语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同时也能为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系统的对外汉语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培训体系拓展思路,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兰礼平[4](2020)在《课本剧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说的教学不单是讲解小说,也要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等各种能力,充分发挥小说教学的育人功能。近来初中语文小说教学逐渐陷入“模式化”“程序化”等问题之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对小说教学的要求,课本剧以其独特的运用价值和特色出现在小说教学的课堂之中。课本剧要求以文本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一种适应新时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也因其趣味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小说教学中闪烁着点点光芒。但课本剧在小说教学中同样面临许多问题,导致课本剧在小说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并不良好。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对课本剧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基本结论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节中从小说教学层面阐述了课本剧对实现小说教学目标,改革小说教学方式的价值;从学生层面论述了课本剧对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落实全面素质教育的作用;从师生关系和教师的层面阐述了课本剧对增进师生交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从学校和校园精神文化建构方面论述了课本剧的推广意义。第二章节中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明确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为提出有效的实施策略奠定基础。第三章集中探讨课本剧运用的策略,面对课本剧运用过程中效率不高和教师不知如何使用的问题,确定了课本剧的核心类型——即兴表演类课本剧和精心准备类课本剧。按照两种核心课本剧类型梳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有的小说文本,明确每篇小说适合哪种类型,并针对两种类型的课本剧分别提出实施策略,明确各自的使用方法和原则等内容。由于个人教学实践经验的不足,面对课本剧教学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未能展开一定的实践,而是通过分析优秀教师的课本剧实践案例来弥补这部分的缺憾。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实施策略和优化建议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缺憾,理论层面的建构也较为不足,这也是今后需要继续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胡金铭[5](2020)在《教师非语言行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作为示范者的角色,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实现专业发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教师的个人素养和道德品质体现在教师自身的方方面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包括教师的非语言行为。除此以外,许多学者纷纷表示人与人在进行交流时,非语言行为在传递信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信息传递的桥梁,能够在课堂中恰当的运用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来说是十分有益处的。本研究以生物学课堂为依托,了解生物学教师在课堂中对非语言行为的运用情况,并整理出课堂上教师非语言行为的类型、功能、特点以及教师非语言行为在课堂上的运用等方面的理论。通过整理笔者发现我国学者对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语言行为的研究,重实践,轻理论,且以外语、数学、体育这几个学科的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高中生物学教师非语言行为的研究缺乏,这对于有效指导高中生物学教师在课堂中非语言行为的运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以理论为基础来指导教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非语言行为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高中生物学教师在课堂中运用非语言行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看重教师在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也表现出对教师的非语言行为有很大的期待,但部分教师表示不知如何恰当的运用非语言行为。为了使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笔者对以上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设计了三个教学案例并在实习学校进行实践,实践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最后,针对生物学教师如何有效的在课堂中运用非语言行为,根据相应理论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学实践;第二,促进规范,提高运用水平;第三,灵活适度,适时运用;第四,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总之,本研究不仅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非语言行为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生物学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恰当的运用非语言行为做出了指导。

胡雪杰[6](2019)在《《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中的人体词汇习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体词汇是语言词汇系统中基本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汉语人体词中有大量的隐喻现象存在,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留学生在人体词汇学习上存在一定问题。汉语界对人体词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体词汇的认知隐喻或与其他语言的对比研究之上,对对外汉语教材中涉及的人体词汇教学研究极少。因此紧密结合对外汉语教材对汉语学习者的人体词汇习得情况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汉语人体词汇为切入点,结合留学生较常使用的教材《发展汉语·中级综合》,采用文献阅读、统计、对比分析的方法,搜集整理教材中出现的人体词的数量和难度;同时结合调查问卷、留学生写作材料和BCC语料库,了解留学生对人体词汇的习得情况,并进行偏误分析,针对学生习得人体词汇时出现的问题,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现状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对人体词定义、分类进行了介绍与说明,对教材《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的人体词汇进行定量统计,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人体词汇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现用教材《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中的人体词汇的数量和难度。第三章考察汉语学习者关于《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中人体词汇的习得情况。首先对汉语学习者进行了基于《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中人体词汇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学习情况,然后以学生习作和BCC语料库作为问卷的语料补充,对学习者使用的人体词汇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第四章针对人体词汇教学出现的问题,从教师、学生和教材三方面尝试提出解决策略和建议。第五章是结语,对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同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希望有更多的人涉足对外汉语人体词汇教学这一领域,为今后的对外汉语人体词汇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行性对策。

杨梦珂[7](2018)在《无声助有声—中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非言语行为研究》文中认为一堂声情并茂的语文课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的备课,更需要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充满语文教学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来。语文教师的言语行为是授课中表达内容的重要方式,同样不能忽视的还有非言语行的辅助作用。语文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是教师教学内容视觉化的成果,将教师“言传身教”的榜样示范作用落实到一言一行。本文以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非言语行为为研究着手点,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寻理论依据,建构研究框架。归纳整理并详细描述其相关概念,科学系统地进行分类,采用以量化研究方式的方式分析不同性别、不同教龄、不同教学学段的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运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与之相关的内在与外在、积极与消极影响因素,通过探究所观察的12位语文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提出切实可行的个性化优化方案,并探究适用性更广泛的共性方案,以期获得普遍化的应用。

李阳[8](2018)在《沉浸式汉语和汉语沉浸式教学中教师体态语比较分析 ——以昆明CET和缅甸云华师范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沉浸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备受青睐,故此各种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在沉浸式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国别和语言两大方面存在差异,师生难以顺畅交流。而且无论在何种形式的沉浸式教学课堂中,教师都不能采用中介语来辅助教学,单一使用汉语教学很难进行课堂教学,更不用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体态语这种无声语言的辅助作用在沉浸式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尤为重要。在汉语教学领域,至少存在两种“沉浸式”教学:“沉浸式汉语教学”和“汉语沉浸式教学”。(1)因此本文采用崔永华老师对沉浸式的两种分类方法,以笔者两种不同的实习项目为基础,分析了两种沉浸式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不同,总结出体态语的运用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而教学形式对体态语的要求并不是核心的。本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重点分析概括了沉浸式教学和体态语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时间点为线索对文献检索的研究成果进行纵向的归纳总结,较为全面的为本文的研究提供详尽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沉浸式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的基本内涵论述,介绍了沉浸式教学的含义、分类,以及体态语的含义、功能、分类构架。第三部分主要对沉浸式汉语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运用的数据分析,以美国明德中文暑期学校(昆明CET)为例。先对美国明德暑校的概况和教学模式进行简单介绍,之后对数据研究分析的相关内容详细论述。第四部分主要对汉语沉浸式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运用的数据分析,以缅甸曼德勒云华师范学院为例。先对缅甸曼德勒云华师范学院的概况和教学模式进行简要介绍,之后对数据研究分析的相关内容详细论述。第五部分详细介绍两种沉浸式课堂教师体态语运用中的共性和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看法。

陈伟[9](2017)在《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本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首先通过阅读大量的关于非语言行为与对外汉语的文章,从中汲取营养,确认文章框架;然后从网上寻找对外汉语示范课的视频,观察教师在汉语课堂上如何使用非语言行为,并做好记录;最后结合有经验的汉语教师的课堂经验再加上独立思考充实文章内容。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广泛,教师首先应该关注自己的非语言行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意识到文化间的共性与个性,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手段合理地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学生也要尊重理解多元文化,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与文化适应能力;在教材编写上也应该将非语言交际行为纳入跨文化交际教材中,通过不同的话题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总之,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得到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它可以有效地辅助教师进行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效果。

仲申妮[10](2016)在《初级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 ——以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为例》文中指出本研究主要探索匈牙利初级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相关情况。主要涵盖以下三个内容:第一,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理论进行定性研究,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并确立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调查匈牙利师生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使用和关注意识,考察师生意识之间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第三,对匈牙利初级汉语教学进行课堂观察,探究在匈牙利初级汉语课堂上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实际使用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有:一、师生均认可教师非言语行为对汉语课堂教学、师生言语交流以及学生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的辅助作用,且教师的使用率和学生的关注度都很高。二、师生对于教师体态语中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态、体距和体触,副语言中的教师语速、语调、时间管理,以及客体语的意识都呈现出显着性差异,说明教师的关注意识主要集中于涉及自身外形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外表形象等方面,而学生对教师非言语行为关注最多的是教师的副语言。三、对于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评价与意见方面,师生意识存在显着性差异,表现为教师更加认可非言语行为对汉语课堂教学的帮助度以及教师非言语行为培训的必要性;同时,教师对自身非言语行为的评价并不高,但表示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得到改善。进一步的调查还发现无论是学校、机构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教学与培训意识,还是教师自身对赴任国非言语交际文化的学习意识,都普遍呈现出较低的态势。四、通过对匈牙利初级汉语课堂的观察研究,发现教师对体态语的运用要好于对副语言的控制。其中教师的指示性动作、解说性动作、伴随性动作普遍较多,手势语表现得最突出;情绪表露性动作、调节适应性动作、距离性动作与个人因素关系较大,教师之间存在差异;体触性动作教师都较为排斥。教师非言语行为在匈牙利初级汉语课堂上主要实现了辅佐修饰言语行为、代替言语行为、直接表达情感或态度、适应生理心理需要、调控组织言语教学等功能,并以辅佐修饰言语行为最为显着。文章的最后,笔者立足于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匈牙利汉语教师如何使用课堂非言语行为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同时从重视教师非言语行为、规范教师非言语行为、学习教师非言语行为、反思教师非言语行为四个方面提出了个人的期望,希望能给匈牙利汉语教师带来一定的启示,同时也能够引起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教师非言语行为教学与研究的重视。

二、论人体语在教学中的功能与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人体语在教学中的功能与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2)教学语用学视角下吴正宪老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话语特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教学语用思想的研究
        1.3.2 关于教学话语的研究
        1.3.3 关于吴正宪老师的研究
        1.3.4 文献评析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观察法
        1.4.3 描述性研究法
        1.4.4 经验总结法
    1.5 研究思路
2.相关概念
    2.1 语用
    2.2 语用学
    2.3 教学语用学
    2.4 教学话语
3.教学语境特色
    3.1 语气
        3.1.1 语调
        3.1.2 语气词
    3.2 节奏
        3.2.1 停顿
        3.2.2 重音
    3.3 修辞手法
    3.4 小结
4.教学话语特色
    4.1 遵守教学语用原则的教学话语
        4.1.1 规范原则下的教学话语
        4.1.2 顺应原则下的教学话语
        4.1.3 合作原则下的教学话语
        4.1.4 礼貌原则下的教学话语
    4.2 体态语
        4.2.1 表情语
        4.2.2 手势语
        4.2.3 体姿语
        4.2.4 小结
5.实际课例分析
    5.1 导入情境
    5.2 点拨情境
6.教学话语建议
    6.1 提高自身教师素养
    6.2 锻炼口才
    6.3 建设教学软语境
    6.4 遵守教学语用原则
    6.5 丰富体态语
    6.6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3)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非言语行为的研究
        (二)关于课堂上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
        (三)关于对外汉语课堂上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
第二章 非言语行为概述
    一、非言语行为的定义及分类
        (一)非言语行为的定义
        (二)非言语行为的分类
    二、非言语行为的特点及功能
        (一)非言语行为的特点
        (二)非言语行为的功能
    三、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概念及分类
        (一)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概念
        (二)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分类
第三章 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使用情况调查
    一、调查的总体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及范围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内容的设计
    二、调查的实施
        (一)课堂观察的实施
        (二)问卷调查的实施
第四章 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教师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认识及分析
        (二)教师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评价和建议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学生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认识及分析
        (二)学生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评价和建议
    三、师生调查问卷结果对比分析
        (一)师生关注点的统一性
        (二)师生关注点的差异性
第五章 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课堂非言语行为重视度不够
        (二)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使用中欠规范性
        (三)教师对自己的课堂非言语行为掌控力不够
        (四)教师和学生在使用的非言语行为上缺少共识
    二、问题的成因
        (一)教师未能充分认识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教师缺少系统的培训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
        (四)师生之间的关注点存在差异
    三、解决的对策
        (一)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并规范自身的非言语行为
        (二)教育机构应有规划地对教师非言语行为进行系统的培训
        (三)应完善教师非言语行为使用评价准则
        (四)应推进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量化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课本剧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课本剧及其应用价值概述
    2.1 课本剧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2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第3章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调查与分析
    3.1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调查准备
    3.2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3.3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困境原因分析
第4章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4.1 初中语文小说文本适用的课本剧的类型梳理
    4.2 即兴表演类课本剧的实施策略
        4.2.1 以师为主,充分准备
        4.2.2 以生为主,积极参与
        4.2.3 师生互评,畅所欲言
    4.3 精心准备类课本剧的实施策略
        4.3.1 教师指导下的文本解读
        4.3.2 课本剧改编应遵循的原则
        4.3.3 “学习共同体”下的小组演练
        4.3.4 多维视角的反馈与评价
    4.4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优化建议
        4.4.1 “基于项目的学习”在课本剧教学的启发应用
        4.4.2 提高教师开展课本剧教学的能力
        4.4.3 提高学校领导、家长对课本剧的认同程度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教师非语言行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述评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调查法
第二章 教师非语言行为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左右脑分工理论
    二、身势学理论
    三、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四、现代语言学理论
第三章 教师非语言行为概述
    一、教师非语言行为的特点
        (一)先天性
        (二)真实性
        (三)差异性
        (四)辅助性
    二、教师非语言行为的分类
    三、教师非语言行为的功能
第四章 教师非语言行为课堂应用现状调查及数据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制定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问卷的内容
    二、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
        (一)对教师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二)对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三)现状调查的结论
第五章 教师非语言行为在生物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运用策略
    一、教师非语言行为在生物学课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教师对非语言行为缺乏理论的学习
        (二)教师对非语言行为运用的不够全面
        (三)教师和学生存在认知上的差异
    二、教师非语言行为在生物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体势的运用
        (二)副语言的运用
        (三)仪表形象的运用
        (四)人际距离的运用
        (五)时间的运用
        (六)环境因素的运用
第六章 教师非语言行为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的案例设计及实施
    一、案例设计
        (一)案例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二)案例二:细胞的增殖
        (三)案例三: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二、案例实践
        (一)实践目的
        (二)实践对象
        (三)实践过程
        (四)案例一实践结果分析
        (五)案例二实践结果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教师非语言行为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应用的建议
        (一)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学实践
        (二)促进规范,提高运用水平
        (三)灵活适度,适时运用
        (四)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
第八章 不足与展望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参考文献
致谢

(6)《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中的人体词汇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 研究综述
        1.3.1 现代汉语中的人体词汇研究
        1.3.2 对外汉语中的人体词汇研究
        1.3.3 教材《发展汉语》中的词汇习得研究
    1.4 创新之处
2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中的人体词汇统计与分析
    2.1 人体词汇的定义与分类
    2.2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中的人体词汇统计
        2.2.1 《发展汉语》教材说明
        2.2.2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中的人体词汇统计
    2.3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人体词汇统计
        2.3.1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介绍说明
        2.3.2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出现的人体词汇统计
    2.4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与《词汇大纲》中人体词汇的对比分析
    2.5 小结
3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中人体词汇的习得情况考察
    3.1 基于《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中人体词汇习得情况的问卷调查
        3.1.1 问卷调查实施路线
        3.1.2 被调查者习得情况统计与分析
    3.2 学习者使用人体词汇时出现的偏误分析
        3.2.1 语料搜集说明
        3.2.2 偏误总结与分类
        3.2.3 偏误来源分析
    3.3 小结
4 人体词汇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4.1 针对教师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4.2 针对学生学习的策略与建议
    4.3 针对教材编写改进的策略和建议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教材《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中出现的人体词汇统计
    B.《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词汇大纲中出现的人体词汇统计
    C.调查问卷
    D.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无声助有声—中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非言语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 非言语行为
    第二节 语文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
第二章 语文教学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分类及特点
    第一节 语文教学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分类
        一、象征性动作
        二、说明性动作
        三、表露性动作
        四、工具性动作
        五、适应性动作
        六、调节性动作
        七、距离性动作
    第二节 语文教学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特点
        一、审美性
        二、差异性
        三、多样性
        四、形象性
        五、连续性
        六、情境性
第三章 语文教师非言语行为运用现状、因素分析及改进建议
    第一节 语文教师非言语行为运用现状的数据分析
        一、按照动作分类
        二、按照教师教龄分类
        三、按照教师所教年级分类
        四、按照教师性别分类
    第二节 语文教师非言语行为运用现状的描述分析
        一、象征性动作
        二、说明性动作
        三、表露性动作
        四、工具性动作
        五、适应性动作
        六、调节性动作
        七、距离性动作
    第三节 基于SWOT分析法的差异性成因探讨
        一、以教师教龄为比较对象
        二、以教师性别为比较对象
        三、以所教学段为比较对象
    第四节 基于SWOT分析法的差异性成因策略
        一、不同教龄语文教师非言语行为机遇策略
        二、不同性别语文教师非言语行为机遇策略
        三、教授不同学段语文教师非言语行为机遇策略
第四章 提高语文教师非言语行为表达能力
    第一节 语文教师提高非言语行为能力所遵循的原则
        一、角色意识,尊重信任
        二、情感迁移,师生共意
        三、适度恰当,最优搭配
    第二节 语文教师提高非言语行为的改进措施
        一、塑造良好课堂环境,关爱每一位学生
        二、语文教师提高自身非言语行为运用的能力
        三、学校创设多种条件,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观察12位教师共60节非言语行为各表现形式频次统计表
    附录二 语文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访谈调查表(教师)
    附录三 语文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访谈调查表(学生)
致谢

(8)沉浸式汉语和汉语沉浸式教学中教师体态语比较分析 ——以昆明CET和缅甸云华师范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选题缘由
        2、提出问题
    (二)研究综述
        1、沉浸式教学国内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体态语国内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3、总结
    (三)研究目的和方法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二、沉浸式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的基本内涵
    (一)沉浸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1、沉浸式教学的含义
        2、沉浸式教学的分类
    (二)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基本内涵
        1、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的含义
        2、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的分类
        3、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的性质与功能
三、沉浸式汉语教学课堂教师体态语分析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对象
        1、美国明德暑期中文学校简介
        2、2017明德/CET项目的基本情况介绍
    (二)沉浸式汉语教学教师体态语使用情况案例分析
        1、6位教师案例课堂情况
        2、教师体态语使用情况分析
四、汉语沉浸式教学课堂教师体态语分析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对象
        1、缅甸曼德勒云华师范学院简介
        2、缅甸曼德勒云华师范学院师范部的基本情况介绍
    (二)汉语沉浸式教学教师体态语使用情况案例分析
        1、4位教师案例课堂情况
        2、教师体态语使用情况分析
五、两种沉浸式课堂中教师体态语应用的比较分析
    (一)两种沉浸式课堂教师体态语比较分析
        1、两种沉浸式课堂教师体态语使用的共性
        2、两种沉浸式课堂教师体态语使用的差异
        3、两种沉浸式课堂教师体态语使用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沉浸式对外汉语教学教师体态语运用的几点看法
        1、体态语组合运用
        2、体态语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3、文化融入体态语
六、结语
附录
    附录1:研究对象课堂图片
    附录2:数据转写图片(部分)
    附录3:研究调查表格
参考文献
致谢

(9)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综述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选题的创新
第一章 关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理论
    第一节 非语言交际
        1.1 概念
        1.2 内容
        1.3 特点
    第二节 非语言交际能力
        2.1 概念
        2.2 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第二章 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体态语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1 多用眼神交流、目光时刻关注学生
        1.2 嘴角微微上扬、保持友好亲和
        1.3 多点头赞许,给学生鼓励
        1.4 身姿端正、手势合宜
    第二节 副语言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1 语音标准,语速合适
        2.2 巧用停顿,引发学生思考
    第三节 客体语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3.1 相貌
        3.2 衣着
        3.3 体味
        3.4 笔迹
    第四节 环境语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4.1 时间、空间观念
        4.2 教室环境
        4.3 教具的使用
第三章 留学生在理解非语言交际行为时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差异
        1.1 面部表情
        1.2 肢体动作
        1.3 身体接触
    第二节 非语言交际行为产生差异的原因
        2.1 文化的差异
        2.2 心理认同
        2.3 留学生自身
第四章 教学建议
    第一节 教学活动
        1.1 教师
        1.2 教学方法
        1.3 教学手段
        1.4 学生
    第二节 教材
        2.1 教材分析
        2.2 教材编写与课程设置
    第三节 案例分析
第五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初级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 ——以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非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1.4.2 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研究基础
    2.1 关于"非言语行为"的研究
        2.1.1 非言语行为的定义
        2.1.2 非言语行为的分类
        2.1.3 非言语行为的功能
    2.2 关于"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
        2.2.1 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定义
        2.2.2 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分类
        2.2.3 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功能
第三章 匈牙利初级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调查研究
    3.1 匈牙利初级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调查方法设计
    3.2 匈牙利初级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3.2.1 整体意识分析
        3.2.2 教师体态语调查分析
        3.2.3 教师副语言调查分析
        3.2.4 教师客体语调查分析
        3.2.5 评价与意见分析
        3.2.6 其他
    3.3 总结与思考
第四章 匈牙利初级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课堂观察与应用研究
    4.1 匈牙利初级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课堂观察方法
        4.1.1 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4.1.2 课堂观察方法说明
    4.2 表现形式与功能维度下教师非言语行为使用情况分析
        4.2.1 表现形式维度下教师非言语行为使用情况
        4.2.2 功能维度下教师非言语行为使用情况
    4.3 总结与思考
第五章 结语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关于"教师非言语行为"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二: 关于"教师非言语行为"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三: 关于"教师非言语行为"学生调查问卷(匈牙利语版)
    附录四: 教师非言语行为课堂观察表
    附录五: 教师A非言语行为课堂观察统计表
    附录六: 教师B非言语行为课堂观察统计表

四、论人体语在教学中的功能与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教师体态语在泰国初级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以泰国德教树强学校为例[D]. 袁翠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
  • [2]教学语用学视角下吴正宪老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话语特色的研究[D]. 徐锦钊.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2)
  • [3]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D]. 岳凯璇.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4]课本剧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兰礼平. 集美大学, 2020(08)
  • [5]教师非语言行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D]. 胡金铭.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6]《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中的人体词汇习得研究[D]. 胡雪杰. 重庆大学, 2019(09)
  • [7]无声助有声—中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非言语行为研究[D]. 杨梦珂. 青岛大学, 2018(12)
  • [8]沉浸式汉语和汉语沉浸式教学中教师体态语比较分析 ——以昆明CET和缅甸云华师范学院为例[D]. 李阳. 云南大学, 2018(01)
  • [9]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 陈伟.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10]初级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 ——以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为例[D]. 仲申妮.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论人体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