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非点源,模型,负荷,系数,流域,湘江,库区。
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冯东[1](2019)在《磷素非点源污染水质的毒性负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目前中国水质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采用AnnAGNPS5.1模型进行磷素非点源污染水质的毒性负荷研究,为水质污染治理和保护提供可靠分析依据。该模型先通过数据输入与编辑模块将磷素非点源污染水质和气象等信息,反馈到污染负荷计算模块中,再依据水文子模型与土壤侵蚀子模型的地表径流量、蒸发量以及土壤侵蚀量等相关参数,建立磷素毒性负荷子模型,采用该模型运算溶解态磷素负荷与颗粒态磷素负荷,通过两种磷素负荷确定非点源水质中的最终磷素毒性负荷,将该负荷结果反馈到数据输出与显示模块中进行结果展示。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检测出非点源污染水质中的磷素浓度,检测十个湖口样本与八个河道样本误差均低于0.04 mg·L~(-1),并且检测用时和能耗低。(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8期)
刘彬[2](2019)在《香溪河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模型估算及防控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水库建成运行以来,由于氮(N)磷(P)营养物质的流失,支流水华和富营养化现象发生较多,库区及支流的水质出现恶化。本论文以叁峡库区坝首的香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环境学、土壤学、地理学、水土保持学等学科理论和ArcSWAT2012、GIS软件与计算机技术,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收集流域内的下垫面等基础数据,并开展野外实地监测。论文主要从非点源污染来源、氮磷时空变化特征和水库调度对氮磷影响几方面,分析非点源氮磷污染对香溪河流域的影响;通过构建SWAT分布式模型,对香溪河流域2012-2017年非点源氮磷污染进行模拟,对泥沙量、径流量和氮磷污染负荷总量进行定量估算,对氮磷污染流失的重点区域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辨析;根据模型的情景模拟模块,对土地利用变化、退耕还林措施和控制化肥施用量叁种情形展开模拟预测,最后,提出香溪河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防控对策与建议。叁峡水库蓄水运行多年后,通过SWAT模型模拟估算,2012~2017年间,香溪河流域对水库径流和泥沙的贡献量分别为1.26×10~9m~3/a和4×10~5t/a,对总氮(TN)和总磷(TP)污染负荷的贡献量分别为1512t/a和326t/a,对氨氮(NH_4-N)的贡献量为204.78t/a。香溪河流域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1247.4t/km~2﹒a,水土流失整体上属轻度流失区,距离河流较近且耕地相对集中的峡口镇和高岚镇是水土流失的敏感区,土壤侵蚀程度接近中度水平。每年4~9月份是香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发生的高峰期,其中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81%,泥沙量占全年的90%,TN和TP输出量分别占全年的73%和84%。香溪河流域TN流失最为严重,最大流失量超过20kg/hm~2;TP流失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在香溪河与南阳河干流沿岸地区最为严重,流失量超过10kg/hm~2。通过情景模拟分析,采取退耕还林或者控制化肥施用量都能有效减少非点源氮磷污染的流失;对耕地退耕还林可以削减超过25%的氮磷污染负荷,化肥施用量减半能减少氮磷污染负荷15%以上。对香溪河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控制措施,可从水土保持技术、污染源头控制和管理调控叁个方面展开,以减少香溪河流域的土壤侵蚀和降雨径流。研究结果表明,SWAT模型对香溪河流域泥沙、径流和氮磷污染负荷总量的估算和模拟效果良好,模型验证系数R~2和E_(NS)均在0.8以上,满足研究精度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9-05-01)
刘娟[3](2019)在《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叁峡库区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库区位于长江流域腹心地带,近年来随着库区内点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非点源污染逐渐成为库区内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展对库区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的研究对整个库区水质安全和污染治理有重要实践意义。非点源污染的广泛性、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等,导致定点监测难度大,目前,运用模型对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定量估算是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为明确叁峡库区内氮、磷污染负荷,本文通过改进Johnes经典输出系数模型,构建了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农业人口、畜牧养殖叁大污染源对叁峡库区2010年、2013年和2015年的非点源总氮(TN)、总磷(TP)污染负荷进行模拟;并以嘉陵江为验证区,应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模拟整个叁峡库区非点源TN、TP污染负荷。本研究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考虑到不同土地利用污染源是造成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选取2005年、2008年、2010年、2013年和2015年之间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期间,旱地出现逐渐减少的趋势,由1561963.30 hm~2减少到1532197.45 hm~2,主要转为林地22439.03 hm~2,水田也出现了逐渐减少趋势,由623728.03 hm~2减少到58725.87 hm~2,主要转为建设用地15059.13 hm~2,草地在10年间减少了103136.66 hm~2,主要转向了林地,其数量为69808.50 hm~2,其中转为林地数量最多,林地可以减少氮、磷流失,从而减少了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2)考虑到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的损失和在降雨径流的冲刷影响,在Johnes经典的输出系数模型中引入了产污因子、截留因子和淋溶因子,构建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非点源TN、TP污染负荷总量呈减少趋势,2010年库区内TN、TP的输出量分别为90586.43t和9656.16t,2013年减少至90359.86t和9596.09t,2015年减少至85222.04t和9112.77t,TN污染负荷大约是TP污染负荷的9.4倍。以嘉陵江为模型的验证区,利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分别模拟叁峡库区2010年、2013年、2015年非点源TN、TP污染负荷,并与监测值进行对比,以相对误差大小来验证模型的可能性,误差范围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结果显示:2010年、2013年、2015年TN、TP相对误差分别为:15%和23%、9%和31%、-3%和-11%。由此可见,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对于叁峡库区TN、TP污染负荷量化的研究具有可行性,为后者研究非点源污染的模拟提供理论依据。(3)针对库区内特定的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选取库区内旱地、水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草地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模拟,分析了TN、TP污染物在2010-2015年期间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库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非点源TN、TP污染物流失出现逐渐减少趋势,TN负荷由26480.96t减少到26047.35 t、TP负荷由3582.72 t减少到3524.05 t;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污染物流失大小顺序依次为旱地>水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旱地与水田中,污染物流失浓度表现出明显减少而降低的变化规律,而林地和草地中变化并不明显;说明旱地、水田是土地利用类型中输出负荷最大的污染源,农业活动造成的氮、磷污染最严重。库区内污染源畜牧养殖在2010-2015年中非点源TN、TP污染负荷呈现上升趋势,由15630.04t上升到16914.20t,畜牧养殖中的污染负荷的输出强弱顺序依次为:猪>家禽>牛>羊,其中猪所产生的污染占畜牧养殖污染中的46%,说明畜牧养殖中猪是产生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库区非点源氮、磷贡献率顺序依次为:土地利用>农业人口>畜牧养殖,贡献率分别为55.97%、25.97%、18.06%,说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是造成氮、磷流失的主要原因。综上可得:土地利用类型中旱地、畜牧养殖中猪是TN、TP污染负荷输出关键区。(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3-30)
杨雯,敖天其,王文章,黎小东,史小春[4](2018)在《基于输出系数模型的琼江流域(安居段)农村非点源污染负荷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琼江流域(安居段)为研究区,采用输出系数模型对研究区内非点源污染负荷量进行估算,并评估了研究区内蟠龙河等4条子流域的污染情况,以期为河长制"一河一策"方案编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2016年研究区农村非点源TN、TP输出负荷量分别为3 319.98,220.5 t,TN负荷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贡献率为54.41%;TP负荷主要来源于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污染源,二者总贡献率达74.37%。4个子流域中,蟠龙河流域、石洞河流域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和农村生活污染,玉丰河流域和会龙河流域主要污染源为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匡舒雅,李天宏,赵志杰[5](2018)在《基于L-THIA模型的四川省濑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点源污染是造成流域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掌握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是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和流域综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启动了濑溪河等流域综合治理达标方案编制工作,探明濑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及其分布特征是该方案编制的前提.以四川省境内濑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利用L-THIA(long-term hydrologic impact assessment,长期水文影响评价)模型,基于2015年土地利用地图数据、土壤水文数据以及长时间序列(2009—2014年)逐日降雨数据,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模拟径流量符合水文站监测数据,进而模拟2014—2015年流域内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L-THIA模型模拟得到濑溪河流域径流量约为5.10×108m3,和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相比,模型模拟相对误差为5%,表明模型模拟质量较好,模拟结果可信度较高.结果表明,流域内TP、NH3-N、CODCr非点源污染负荷分别为204.10、353.12、5 162.53 t;农业用地对研究区的非点源污染影响最大,林地最小;根据濑溪河水系分布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16个控制单元,各控制单元TP、NH3-N、CODCr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比例相似,研究区非点源污染平均负荷强度为3.72 t/km2,TP、NH3-N、CODCr的输出范围分别为(0.08~0.15)(0.14~0.27)(2.19~3.89)t/km2.研究显示,流域非点源污染产生量的估算和空间分布特征的揭示为编制濑溪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方案提供了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江春立,何俊贺,宋红军,韩彪,赵伟[6](2017)在《一种新的非点源污染负荷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缺少非点源污染的监测数据,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的预测一直是水污染防治研究的难点。其中GP(高斯模型)由于具有样本少、处理维度高、预测结果具有概率性等优点备受关注,本文尝试将GP引入到非点源污染负荷的预测研究中,建立了基于高斯过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预测模型。利用渭河华县站流域控制断面1986—199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验证,并与两个不同模型的模拟值进行了比较。实例计算分析表明:基于高斯过程的非点源负荷模型能很好地处理变量之间的非线性相关问题,建模样本少,计算结果合理,是一种可行的非点源污染负荷预测方法。(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7增刊1》期刊2017-06-30)
吴云龙[7](2017)在《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铅镉砷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湘江流域点源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非点源污染逐渐成为湘江流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非点源污染具有随机性、广泛性、模糊性等特征,无法定点监测,运用模型对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定量估算是目前研究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摸清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负荷,本研究通过改进经典的Johnes输出系数模型,构建了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并以湘潭锰矿区作为模型验证区,应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估算湘江流域长株潭地区非点源Pb、Cd、As污染负荷,并对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本研究获得成果如下:(1)考虑降雨和地形的影响因素,在经典的Johnes输出系数模型中引入了降雨影响因子和地形影响因子,构建了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2)以湘江流域湘潭锰矿区作为模型的验证区,利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分别计算湘潭锰矿区2008年、2013年非点源Pb污染负荷,并与监测值进行对比,以相对误差大小(Re)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结果显示:2008年、2013年相对误差分别从36%降到19%、从39%降到16%;平均相对误差从37.5%降到17.5%。由此可知,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提高了模拟精度,说明其对于湘江流域重金属非点源污染负荷量化的研究具有适用性。(3)应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估算了湘江流域长株潭地区10个子流域上耕地、其他农用地、工矿用地、城市用地等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非点源Pb、Cd、As污染负荷。估算结果显示: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负荷输出强弱顺序为:城市用地>工矿用地>其他农用地>耕地,确定了城市用地和工矿用地是重金属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的关键区;非点源Pb、Cd、As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16439.10 kg/a、1118.56 kg/a、2616.59 kg/a。(4)对湘江流域长株潭地区非点源Pb、Cd、As污染负荷估算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超过50%的概率下,湘江流域长株潭地区非点源Pb、Cd、As污染负荷总量分别处于15000-20000 kg/a、1100-1500 kg/a、2000-3000 kg/a之间;但在极端情况下Pb会低于10000 kg/a或高于30000 kg/a,Cd会低于800 kg/a或高于2000 kg/a,As会低于1500 kg/a或高于4000 kg/a。(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7-06-07)
朱青,彭晓静,葛文君,唐鹏,王炜亮[8](2016)在《浅议流域水环境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域污染负荷模型一般用来模拟沉积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及其从源向受纳水体运动的过程,可以描述与估算污染负荷的产生和归趋。本文总结了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以及混合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的模拟过程、适用性与局限性,指出了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模型的研究与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6年24期)
龙天渝,刘敏,刘佳[9](2016)在《叁峡库区非点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叁峡库区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分布特性,定义降雨侵蚀力影响系数,并将其引入John提出的年均输出系数模型,形成改进的年输出系数模型;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基于表征水力联通性的地形指数和植被覆盖度,提出了入河系数的空间分布式;将年输出系数模型与入河系数结合,构建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应用所构建的模型,对叁峡库区2002-2012年总磷总氮负荷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库区总磷总氮负荷的时空变化明显,且降雨侵蚀力是影响其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年均总氮负荷在2.6~4.2 kg/hm~2,总磷负荷在0.432~3.186 kg/hm~2;在土地利用、农村人口和畜禽养殖产生的负荷中,畜禽养殖对氮的贡献最大、约占总量的45%,而土地利用对磷的贡献最大、约占总量的57%。该研究成果可为叁峡库区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提供参考,该文所构建的模型也可用于其他大中型区域非点源污染的模拟。(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桂平婧,王丰,李善朴,周希,邹立扣[10](2016)在《基于阶段输出系数模型的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评价——以四川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系数模型无法实现农业非点源污染阶段负荷估算。本研究综合考虑农业用地、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从产生、流失、入河3阶段分别建立了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并以四川省为例,估算了2012年农业非点源TN(总氮)、TP(总磷)3个阶段的污染负荷量,分析了其主要来源及污染区域。结果显示,产生阶段中农业用地是主要污染源,遂宁、巴中、雅安和德阳产生负荷强度较高。流失和入河阶段中畜禽养殖成为主要污染源,阿坝流失负荷强度最大,遂宁水质受农业非点源污染影响最严重。研究表明,阶段输出系数模型能简便可靠地实现农业非点源污染阶段负荷估算。该研究可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源头控制、迁移过程控制和受纳水体修复提供支撑。(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峡水库建成运行以来,由于氮(N)磷(P)营养物质的流失,支流水华和富营养化现象发生较多,库区及支流的水质出现恶化。本论文以叁峡库区坝首的香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环境学、土壤学、地理学、水土保持学等学科理论和ArcSWAT2012、GIS软件与计算机技术,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收集流域内的下垫面等基础数据,并开展野外实地监测。论文主要从非点源污染来源、氮磷时空变化特征和水库调度对氮磷影响几方面,分析非点源氮磷污染对香溪河流域的影响;通过构建SWAT分布式模型,对香溪河流域2012-2017年非点源氮磷污染进行模拟,对泥沙量、径流量和氮磷污染负荷总量进行定量估算,对氮磷污染流失的重点区域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辨析;根据模型的情景模拟模块,对土地利用变化、退耕还林措施和控制化肥施用量叁种情形展开模拟预测,最后,提出香溪河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防控对策与建议。叁峡水库蓄水运行多年后,通过SWAT模型模拟估算,2012~2017年间,香溪河流域对水库径流和泥沙的贡献量分别为1.26×10~9m~3/a和4×10~5t/a,对总氮(TN)和总磷(TP)污染负荷的贡献量分别为1512t/a和326t/a,对氨氮(NH_4-N)的贡献量为204.78t/a。香溪河流域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1247.4t/km~2﹒a,水土流失整体上属轻度流失区,距离河流较近且耕地相对集中的峡口镇和高岚镇是水土流失的敏感区,土壤侵蚀程度接近中度水平。每年4~9月份是香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发生的高峰期,其中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81%,泥沙量占全年的90%,TN和TP输出量分别占全年的73%和84%。香溪河流域TN流失最为严重,最大流失量超过20kg/hm~2;TP流失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在香溪河与南阳河干流沿岸地区最为严重,流失量超过10kg/hm~2。通过情景模拟分析,采取退耕还林或者控制化肥施用量都能有效减少非点源氮磷污染的流失;对耕地退耕还林可以削减超过25%的氮磷污染负荷,化肥施用量减半能减少氮磷污染负荷15%以上。对香溪河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控制措施,可从水土保持技术、污染源头控制和管理调控叁个方面展开,以减少香溪河流域的土壤侵蚀和降雨径流。研究结果表明,SWAT模型对香溪河流域泥沙、径流和氮磷污染负荷总量的估算和模拟效果良好,模型验证系数R~2和E_(NS)均在0.8以上,满足研究精度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冯东.磷素非点源污染水质的毒性负荷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2].刘彬.香溪河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模型估算及防控对策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3].刘娟.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叁峡库区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研究[D].西南大学.2019
[4].杨雯,敖天其,王文章,黎小东,史小春.基于输出系数模型的琼江流域(安居段)农村非点源污染负荷评估[J].环境工程.2018
[5].匡舒雅,李天宏,赵志杰.基于L-THIA模型的四川省濑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8
[6].江春立,何俊贺,宋红军,韩彪,赵伟.一种新的非点源污染负荷预测模型[C].环境工程2017增刊1.2017
[7].吴云龙.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铅镉砷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D].湘潭大学.2017
[8].朱青,彭晓静,葛文君,唐鹏,王炜亮.浅议流域水环境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J].科技视界.2016
[9].龙天渝,刘敏,刘佳.叁峡库区非点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模型的构建及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6
[10].桂平婧,王丰,李善朴,周希,邹立扣.基于阶段输出系数模型的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评价——以四川省为例[J].浙江农业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