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头浮动结构及个人护理装置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一种刀头浮动结构及个人护理装置,刀头浮动结构包括切割单元;第一铰链,与切割单元连接,第一铰链内具有第一配合槽;第二铰链,其顶部具有置于第一配合槽内的配合部,第二铰链的底部穿过第一铰链向远离切割单元方向延伸;限位结构,用于防止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相互转动。当切割单元工作受皮肤挤压时,配合部与第一配合槽在轴向上分离,第一铰链带动切割单元作360°范围内浮动,当施加于切割单元上的外力减小,限位结构防止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相互转动,从而实现切割单元的上下浮动,更能适应脸部曲线变化,给用户带来更舒适的使用体验。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刀头浮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割单元;第一铰链,与所述切割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铰链内具有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的底部贯通所述第一铰链;第二铰链,其顶部具有置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内的配合部,且在外力作用下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槽可在轴向上分离,所述第二铰链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一铰链向远离所述切割单元方向延伸;限位结构,用于防止所述第一铰链与所述第二铰链相互转动。

设计方案

1.一种刀头浮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切割单元;

第一铰链,与所述切割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铰链内具有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的底部贯通所述第一铰链;

第二铰链,其顶部具有置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内的配合部,且在外力作用下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槽可在轴向上分离,所述第二铰链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一铰链向远离所述切割单元方向延伸;

限位结构,用于防止所述第一铰链与所述第二铰链相互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头浮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为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塑胶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刀头浮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单元包括外壳及铰链盖板,所述外壳具有安装孔,所述第一铰链设于所述安装孔处,所述第一铰链的顶部通过所述铰链盖板压设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头浮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内具有第一球形弧面,所述配合部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球形弧面配合的第二球形弧面;或者,所述第一配合槽内具有第一平面,所述配合部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平面配合的第二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刀头浮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配合部外表面的第一限位平面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内可与所述第一限位平面贴合的第二限位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刀头浮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内设有定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平面设于所述定位块的内侧且朝向所述第一配合槽的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头浮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单元包括外壳及柔性支架,所述外壳具有安装孔,所述第一铰链置于所述安装孔处,所述柔性支架包裹于所述第二铰链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刀头浮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压设于所述柔性支架的顶部边缘,所述柔性支架的顶部置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柔性支架的底部套设于所述第二铰链外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刀头浮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柔性支架上的限位凸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铰链上并与所述限位凸部配合的限位凹部。

10.一种个人护理装置,包括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护理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机身上的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刀头浮动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个人护理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刀头浮动结构及个人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个人护理用品领域,如电动个人护理装置中,大部分切割单元与支撑结构之间为固定连接,即是切割单元不能相对于支撑结构运动,而位于切割单元上的刀头组件在内部传动结构带动下转动进行剃须操作,这种结构虽然实现剃须需求,但是切割单元在皮肤表面移动时,切割单元与皮肤之间是生硬抵触,完全依靠人手持握力来调整剃须力度,当感觉切割单元与皮肤接触较紧时,通过人手将个人护理装置按压松一点,反之,则按压紧一点,在整个剃须过程中,手部处于紧张状态,剃须完成后,可能会有酸痛感,使用体验极差。

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切割单元利用十字型万向联轴节实现与支撑结构之间的转动,但是这样的结构装配繁琐,不良率增加,而且这种转动结构灵活度不高,未根本解决切割单元与皮肤之间的自适应能力,不能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此外,专利号为201810828791.5的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刀头浮动结构,其包括剃须单元、第一铰链、第二铰链及弹簧,通过弹簧来实现剃须单元在剃须过程中的上下浮动。但是,该结构需要弹簧,且结构复杂,造成整个剃须刀结构复杂、装配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头浮动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个人护理装置中切割单元通过弹簧实现上下浮动结构复杂、装配复杂及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刀头浮动结构,包括:

切割单元;

第一铰链,与所述切割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铰链内具有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的底部贯通所述第一铰链;

第二铰链,其顶部具有置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内的配合部,且在外力作用下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槽可在轴向上分离,所述第二铰链的底部穿过所述第一铰链向远离所述切割单元方向延伸;

限位结构,用于防止所述第一铰链与所述第二铰链相互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铰链为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塑胶件。

进一步地,所述切割单元包括外壳及铰链盖板,所述外壳具有安装孔,所述第一铰链设于所述安装孔处,所述第一铰链的顶部通过所述铰链盖板压设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合槽内具有第一球形弧面,所述配合部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球形弧面配合的第二球形弧面;或者,所述第一配合槽内具有第一平面,所述配合部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平面配合的第二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配合部外表面的第一限位平面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配合槽内可与所述第一限位平面贴合的第二限位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合槽内设有定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平面设于所述定位块的内侧且朝向所述第一配合槽的中心。

优选地,所述切割单元包括外壳及柔性支架,所述外壳具有安装孔,所述第一铰链置于所述安装孔处,所述柔性支架包裹于所述第二铰链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铰链压设于所述柔性支架的顶部边缘,所述柔性支架的顶部置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柔性支架的底部套设于所述第二铰链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柔性支架上的限位凸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铰链上并与所述限位凸部配合的限位凹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个人护理装置,包括机身,还包括设于机身上的上述的刀头浮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刀头浮动结构,由于第一铰链与切割单元连接,第一铰链与切割单元即组成一整体;而第二铰链单独作为另一整体,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通过第一配合槽与配合部呈配合状态,也可看作上述两个整体呈配合状态,当未设置限位结构时,两个整体可相对转动,这样,对整个个人护理装置而言,开机并未剃须时,整个切割单元呈转动状态,这种情况使得切割单元不稳,不便于剃须操作;因此,需要设置一个用于限定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相互转动的限位结构,但当设置固定的保持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之间相对位置不变的限位结构后,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之间不能转动,这样剃须时切割单元灵活性差,与皮肤接触呆板,使用体验差。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设置成可上下分离,即通过按压第一铰链使第一配合槽与配合部在第一配合槽轴线方向上分离,此时,第一铰链和切割单元整体可以脸部贴合力的作用下在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之间的间隙内悬浮活动,而当外力减小或消失后,可以通过手动、第一铰链自身弹性或其他结构自身弹性实现第一配合槽与配合部重新配合,也可以是第一配合槽与配合部通过两者之间接触面相互作用慢慢恢复配合,这样,在剃须时,根据剃须力度不同,第一配合槽与配合部不断交替分离、配合,从而使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之间实现相互转动或相对静止,使用户获得良好的剃须体验。此外,由于该刀头浮动结构省去了弹簧,从而使得其结构简单,装配简单,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个人护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个人护理装置中刀头浮动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个人护理装置中刀头浮动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个人护理装置中刀头浮动结构中的第一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个人护理装置中刀头浮动结构中的第二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个人护理装置中刀头浮动结构中的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装配前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个人护理装置中刀头浮动结构中的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装配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个人护理装置中刀头浮动结构中的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装配后纵向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个人护理装置中刀头浮动结构中的铰链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个人护理装置中刀头浮动结构中的铰链盖板与外壳的装配前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个人护理装置中刀头浮动结构中的铰链盖板与外壳的装配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个人护理装置中刀头浮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图10中A处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刀头浮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刀头浮动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机身;200-刀头浮动结构;210-柔性支架;211-环状凸边;220-限位结构;400-切割单元;410-外壳;411-安装孔;412-挡块;413-定位柱;414- 卡槽;415-限位块;420-盖板;430-支架;440-刀头组件;500-第一铰链;510- 第一配合槽;511-第二限位平面;512-定位块;514-环状凸缘;515-第一避位槽;516-半圆形定位孔;517-第一球形弧面;518-第一平面;600-第二铰链; 610-配合部;611-第一限位平面;612-第二平面;620-第二配合槽;621-第一中心孔;630-连接部;640-环形卡槽;700-铰链盖板;720-卡块;730-第二避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刀头浮动结构,主要应用于个人护理装置,以下以个人护理装置为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刀头浮动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其他个人护理用品,如理发剪、剃毛剪等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刀头浮动结构包括切割单元、第一铰链、第二铰链及限位结构。其中,第一铰链与切割单元连接,第一铰链内具有第一配合槽,第一配合槽的底部贯通第一铰链;第二铰链,其顶部具有置于第一配合槽内的配合部,且在外力作用下配合部与第一配合槽可沿第一配合槽轴向上分离,第二铰链的底部穿过第一铰链向远离切割单元方向延伸;而限位结构用于限定第一配合槽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基于上述刀头浮动结构,由于第一铰链与切割单元固定连接,第一铰链与切割单元即组成一整体;而第二铰链单独作为另一整体,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通过第一配合槽与配合部呈配合状态,也可看作上述两个整体呈配合状态,当未设置限位结构时,两个整体可相对转动,这样,对整个个人护理装置而言,开机并未剃须时,整个切割单元呈转动状态,这种情况使得切割单元不稳,不便于剃须操作;因此,需要设置一个用于限定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相互转动的限位结构,但当设置固定的保持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之间相对位置不变的限位结构后,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之间不能转动,这样剃须时切割单元灵活性差,与皮肤接触呆板,使用体验差。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设置成可上下分离,即通过按压第一铰链使第一配合槽与配合部在第一配合槽轴线方向上分离,此时,第一铰链和切割单元整体可以脸部贴合力的作用下在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之间的间隙内悬浮活动,而当外力减小或消失后,可以通过手动、第一铰链自身弹性或其他结构自身弹性实现第一配合槽与配合部重新配合,也可以是第一配合槽与配合部通过两者之间接触面相互作用慢慢恢复配合,这样,在剃须时,根据剃须力度不同,第一配合槽与配合部不断交替分离、配合,从而使第一铰链与第二铰链之间实现相互转动或相对静止,使用户获得良好的剃须体验。此外,由于该刀头浮动结构省去了弹簧,从而使得其结构简单,装配简单,成本降低。

而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上述结构可以由不同的实施例来实现,以下结合附图对刀头浮动结构进行详述。

实施例一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个人护理装置包括机身100以及设于机身100上的刀头浮动结构200。其中,刀头浮动结构200包括切割单元 400、与切割单元400固定连接的第一铰链500、与第一铰链500配合的第二铰链600、以及限位结构220。第二铰链600的顶端与第一铰链500配合,而第二铰链600的底端与机身100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铰链500内具有第一配合槽510,第一配合槽510内具有第一球形弧面517,第一球形弧面517的球心为 O,第一配合槽510具有中心轴线L,第一配合槽510的底部贯通第一铰链500,即第一铰链500呈中空状。

而第二铰链600,其顶部具有置于第一配合槽510内的配合部610,配合部 610呈球形状,配合部610外壁面与第一球形弧面517的弧面匹配,这样,配合部610置于第一配合槽510时,配合部610的外壁面能更好地与第一球形弧面 517贴合。此外,在外力作用下配合部610与第一配合槽510可沿中心轴线L分离,限位结构220可防止第一铰链500与第二铰链600相互转动。配合部610 内设有第二配合槽620,第二配合槽620底部设有贯通至第二铰链600底部的第一中心孔621,第二铰链600的底部穿过第一铰链500伸入固定于机身100,这样,第二铰链600即与机身100固定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切割单元400包括外壳410及铰链盖板700。其中,外壳410整体呈三瓣状,中心具有安装孔411,第一铰链500设于安装孔411处,第一铰链500的顶部通过铰链盖板700压设固定,与第一铰链500配合的第二铰链600于安装孔411处伸出并与机身1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铰链500 通过铰链盖板700固定于安装孔411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省略铰链盖板700,采用第一铰链500自身结构设计或其他零件将其固定于安装孔411处。

非工作状态下,第一铰链500与第二铰链600之间以球形弧面贴合。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铰链500为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塑胶件,当第一铰链500的顶部受到外力挤压时,第一铰链500发生弹性变形,当外力消失时,第一铰链500回复原状。

当个人护理装置工作时,切割单元400与脸部接触受脸部作用力挤压时,切割单元400带动铰链盖板700向下移动,同时向第一铰链500顶端施加压力以使第一铰链500发生弹性变形,在此过程中,限位结构220分离以使铰链盖板700及切割单元400可随第一铰链500绕第一球形弧面517的球心O转动,从而实现切割单元400在360°范围内浮动,在转动过程中,由于第一铰链500 具有弹性形变,其顶端可上下浮动,使得切割单元400在360°范围内的浮动更顺畅;而当切割单元400作用于脸部不同部位时,脸部反作用于个人护理装置的外力改变,当施加于切割单元400上的外力减小,即外力小于第一铰链500 的弹力时,第一铰链500弹性回复向上推动铰链盖板700,铰链盖板700及切割单元400向上移动,限位结构220重新配合阻止第一铰链500与第二铰链600 相对转动,在此过程中,切割单元400沿中心轴线L上下浮动,更能适应脸部曲线变化,避免与脸部的硬性接触,从而给用户带来更舒适的剃须体验。

进一步地,为便于第一铰链500与第二铰链600之间限位不能相互转动,同时也便于第一铰链500与第二铰链600分离时,限位结构220不阻挡第一铰链500的转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220设于第一铰链500与第二铰链600 之间,限位结构220设计的简单、巧妙,既防止圆周方向的转动,又不影响轴向方向的分离。

具体地,参照图4至图8,限位结构220包括设于配合部610外壁面上的第一限位平面611以及设于第一配合槽510内可与第一限位平面611贴合的第二限位平面511。由于第一球形弧面517与配合部610外壁面均为球形弧面,二者直接配合时无摩擦无阻力可相互转动,而设置的第一限位平面611与第二限位平面511之间为平面贴合,第一铰链500与配合部610之间相互转动时,第一限位平面611与第二限位平面511受两平面之间摩擦力作用无法转动,从而在圆周方向上实现限位。同时,在轴向上两平面贴合并不妨碍第一铰链500的上移或下移。

具体地,第一限位平面611可看作沿配合部610外壁面纵向切削形成的平面。而由于第一球形弧面517为弧面,为便于设置第二限位平面511,在第一配合槽510内设置定位块512,第二限位平面511设于定位块512的内侧朝向第一配合槽510的中心。本实施例中,定位块512呈立方体块状结构,第二限位平面511即为立方体靠内侧的一个表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平面611为三个,三个第一限位平面611均匀分布于配合部610外壁面;第二限位平面511为三个,三个第二限位平面511均匀设置于第一配合槽510内。通过三组平面贴合,能很好地将第一铰链500与第二铰链600之间进行限位。而且,由于呈立方体状的定位块512顶面也为平面,这样,三个定位块512之间形成三角设置,三个定位块512的顶面即形成稳定的支撑面,用于更可靠地支撑铰链盖板700。当然,第一限位平面611与第二限位平面51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四个,或更多个等等。

本实施例中,第二铰链600的顶部为配合部610,且底部具有连接部630,连接部630具体为圆筒状结构。圆筒的直径略大于配合部610底部直径。由于球头内的第二球形弧面的内壁面由下至上是逐渐增大,将圆筒的直径设计呈略大于配合部610底部直径,这样,一方面保持第二铰链600零件的小巧性,另一方面,也使连接部630方便与切割单元400及机身100之间的连接稳固。

参照图10至图12,切割单元400还包括设于外壳410上的盖板420、设于盖板420上的支架430、设于支架430上的至少一刀头组件440(本实施例中刀头组件440为三个),以及设于外壳410与盖板420围合空间内用于驱动刀头组件440的传动结构(图中未示出)。

请再参照图4,第一铰链500的第一配合槽510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环状凸缘 514,在安装时,环状凸缘514叠置于安装孔411边缘,安装孔411的边缘设有至少一挡块412,环状凸缘514上对应挡块412处设有第一避位槽515,铰链盖板700盖设于第一配合槽510,且铰链盖板700的边缘向外凸伸至少一可卡止于挡块412处的卡块720。这样,通过卡块720与挡块412的卡接,将铰链盖板 700固定于外壳410上,同时,由于铰链盖板700盖设于第一铰链500上,从而使得第一铰链500被限位于外壳410与铰链盖板700之间,使第一铰链500、外壳410及铰链盖板700连接为一整体。当切割单元400剃须按压皮肤时,外壳 410及铰链盖板700被按压下移,此时,第一铰链500在铰链盖板700按压下向下移动,使第一限位平面611与第二限位平面511在轴向上分离,当外部按压作用力消失,第一铰链500的弹性回复原位,第一限位平面611与第二限位平面511再次贴合。

第一铰链500在安装时,为了快速定位,安装孔411边缘还设置有至少一定位柱413,环状凸缘514上设有当环状凸缘514转动时可供至少一定位柱413 卡入的半圆形定位孔516。定位柱413与半圆形定位孔516不仅起到定位作用,也可以对外壳410内传动结构起到支撑定位作用。

进一步地,参照图13,挡块412位置高于安装孔411边缘,这样,挡块412 与安装孔411边缘之间的缝隙即形成可供卡块720水平转动时卡入的卡槽414,在卡槽414的一侧设有限位块415,当卡块720在卡槽414内转动一定角度时抵止于限位块415不再继续转动,此时,铰链盖板700安装到位,同时,为便于铰链盖板700转动,在铰链盖板700边缘还设置有避让挡块412的第二避位槽730,卡块720设置在第二避位槽730处。这样,在安装时,首先将铰链盖板700 盖设在第一铰链500上,具体地说,将铰链盖板700置于三个定位块512的顶面上,将第二避位槽730对应卡块720处,再转动铰链盖板700,使卡块720转动至卡槽414内直至抵止在限位块415处即完成铰链盖板700的安装。此时,卡槽414在中心轴L方向上对卡块720限位,而在圆周方向上由限位块415及第二避位槽730限制卡块720的转动角度。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挡块412设置有三个,三个挡块412均匀分布于安装孔411边缘,定位柱413也为三个,三个定位柱413与三个挡块412交替间隔且均匀分布于安装孔411边缘。即是,两个定位柱413之间设置一挡块412,两个挡块412之间设置一定位柱413。这样交替间隔设置的结构,使第一铰链 500的固定更稳定、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铰链盖板700采用上述旋拧并卡入的可拆卸方式固定,其他实施例中,铰链盖板700也可以采用螺钉固定、胶粘合、或超声波焊接等方式固定。

实施例二: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刀头浮动结构200与实施例一中刀头浮动结构200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请再参照图3及图12,本实施例中,刀头浮动结构200包括外壳410及柔性支架210。外壳410具有安装孔411,第一铰链500置于安装孔411处,柔性支架210包裹于第二铰链600外侧。具体的,第一铰链500压设于柔性支架210的顶部边缘,柔性支架210的顶部置于安装孔411中,柔性支架210的底部套设于第二铰链600外壁上。即,柔性支架210呈中空的圆筒状结构,第二铰链600位于柔性支架210中空结构内。具体地,柔性支架210的顶部也向外延伸形成环状凸边211,环状凸边211置于安装孔411边缘,第一铰链500的环状凸缘514压设于环状凸边211上,而第二铰链600外壁设有环形卡槽640,柔性支架210的底部套设于第二铰链600的环形卡槽640上,从而实现柔性支架210顶部与底部的固定。

而且,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220与实施例一也不相同。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220包括设于柔性支架210上的限位凸部(图中未示出)以及设于第一铰链500上并与限位凸部配合的限位凹部(图中未示出)。由于柔性支架210固定于安装孔411处,不可转动,又通过限位凸部与限位凹部将第一铰链500与柔性支架210固定于一起,从而使得第一铰链500也不可转动,即第一铰链500与第二铰链600之间不可相对转动,避免切割单元400整体转动打滑,但同时,利用柔性支架210的弹性伸缩性能,在轴向上能上下移动以实现浮动。当然,限位结构210也不限于上述的限位凸部与限位凹部,也可为其他能将第一铰链500与柔性支架210连接的紧固件如螺钉等。

当个人护理装置在工作时,切割单元400与脸部接触受脸部作用力挤压时,切割单元400带动第一铰链500向下移动,同时向柔性支架210顶端施加压力以使柔性支架210发生弹性变形,在此过程中,限位结构220分离以使铰链盖板700及切割单元400可随第一铰链500绕第一球形弧面517的球心O转动,从而实现切割单元400在360°范围内浮动,在转动过程中,由于柔性支架210 具有弹性形变,其顶端可上下浮动,使得切割单元400的360°范围内浮动更顺畅;而当切割单元400作用于脸部不同部位时,脸部反作用于个人护理装置的外力改变,当施加于切割单元400上的外力减小,即外力小于柔性支架210的弹力时,柔性支架210弹性回复向上推动第一铰链500,切割单元400向上移动,限位结构220重新配合阻止第一铰链500与第二铰链600相对转动,在此过程中,切割单元400沿中心轴线L上下浮动,更能适应脸部曲线变化,避免与脸部的硬性接触,从而给用户带来更舒适的剃须体验。

此外,在此处设置柔性支架210,对外壳410与第二铰链600之间裸露的部分进行遮挡,提升个人护理装置的外观效果,也对内部元件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对切割单元400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实施例三

参照图14、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刀头浮动结构200与实施例一中刀头浮动结构200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配合槽510与配合部610 的形状不同。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槽510内具有第一平面518,第一平面沿第一配合槽510底部边缘向内水平延伸,配合部610表面具有与第一平面518配合的第二平面612。第二平面612为配合部610的底部平面。当第二铰链600的配合部610伸入第一铰链500的第一配合槽510时,配合部610的第二平面612叠置在第一配合槽510内的第一平面518,当限位结构220分离时,第二平面612与第一平面518之间可以相互转动,从而也可以实现第一铰链500 与第二铰链600之间的相对转动,同样可以实现实施例一中切割单元400在 360°范围内浮动的要求。

本实施例其他未列举结构可与实施例一相同,也可与实施例二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刀头浮动结构及个人护理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8350.9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954715U

授权时间:20200117

主分类号:B26B19/14

专利分类号:B26B19/14

范畴分类:26G;

申请人:舒可士(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舒可士(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入驻深圳市前海商务秘书有限公司)

发明人:孟凡迪;邱云峰

第一发明人:孟凡迪

当前权利人:舒可士(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翁唱玲

代理机构:44414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刀头浮动结构及个人护理装置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