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交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混交林,黄檀,降香,生物量,林业,生活型,植物群落。
混交林论文文献综述
罗也,杨雨春,王君,及利,刘婷[1](2019)在《吉林省长白山区胡桃楸天然次生混交林立地指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吉林省长白山胡桃楸天然次生混交林12个典型区域的坡向、坡位分布,结合胡桃楸龄级,布设样地109块,以年龄-树高数据为材料,编制了吉林省东部山区胡桃楸天然次生混交林立地指数表.结果表明:应用3倍树高标准差法剔除异常数据,最终得到80块379对胡桃楸不同龄级的年龄与树高数据,运用7个数学模型进行比较,确定了单形立地指数导向曲线方程式:H=28.0181(1-e~(-0.0341A))~(1.0503),决定系数R~2为0.85,残差平方和为0.89,基准年龄为50年,指数级距为2 m,得到了16~28 m的7条立地指数曲线.根据不同立地类型,建立了多形立地指数模型,幂函数拟合效果较好,即H=B_0t~(B1),其中B_0=10~(-9)e~(0.9213SI),B_1=-0.2139SI+5.6183,最终得到了多形立地指数模型方程式H=10~(-9)e~(0.9213)~(SI)t~(-0.2139SI)~(+5.6183).指数级差法和落点检验法对2种立地指数模型的精度检验表明,多形立地指数的精确度较高,能够准确地反映胡桃楸不同立地类型间树高生长的差异,可用于吉林省长白山区胡桃楸天然次生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赵寿云[2](2019)在《杉木和闽粤栲纯林及其混交林生长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福建邵武营造杉木、闽粤栲纯林和杉木-闽粤栲混交林(带状混交,混交比例6∶4),初植密度均为2940株·hm-2,不间伐。造林后20年杉木纯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林分蓄积量分别为16.41cm、14.18m和423.37m3·hm-2,其中胸径大于闽粤栲纯林、小于混交林,树高小于闽粤栲纯林和混交林,蓄积量大于混交林和闽粤栲纯林,平均林分蓄积量分别是混交林和闽粤栲纯林的1.01倍和1.23倍。杉木纯林林分叶、枝、干皮和地上总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3.26、14.48、131.33和159.07t·hm-2,其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分别是闽粤栲纯林和混交林的62.90%和74.92%。林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蓄积量和地上总生物量在叁种不同林分类型间无显着差异,但在坡位间有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2期)
贺文萍[3](2019)在《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加强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林业建设的重要性产生了深刻认知。混交林栽植技术在林业建设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林业建设中混交林栽植技术的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常见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类型进行了探讨,最后总结了林业建设中混交林栽植技术的应用,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22期)
赵寿云[4](2019)在《马尾松与几个树种纯林及其混交林生长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福建邵武卫闽林场建立了马尾松、福建柏(建柏)、闽粤栲、木荷纯林以及马尾松与其他3个树种的混交林(混交比例1∶1)的试验林,混交林有3种模式:块状(3株×3株)、横排带状(3行×3行)、竖排带状(3列×3列),株行距均为2 m×2.5 m(初植密度2000株/hm~2)。试验后25年的结果表明:13种林分类型生长量差异显着,蓄积量大小顺序为:建柏纯林>闽粤栲纯林>马尾松×木荷竖排带状混交>马尾松×建柏竖排带状混交>马尾松×木荷块状混交>马尾松×建柏横排带状混交>木荷纯林>马尾松×木荷横排带状混交>马尾松×建柏块状混交>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闽粤栲竖排带状混交>马尾松×闽粤栲块状混交>马尾松×闽粤栲横排带状混交,其中蓄积量最高的建柏纯林(279.20 m~3/hm~2)是蓄积量最低的马尾松×闽粤栲横排带状混交(84.32 m~3/hm~2)的3.11倍。马尾松与木荷混交效果最好,其次是马尾松与福建柏混交,马尾松与闽粤栲混交效果最差,其蓄积量低于两个树种的纯林。(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王冬至,张冬燕,李永宁,张志东,李大勇[5](2019)在《基于贝叶斯法的针阔混交林树高与胸径混合效应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多树种多层次针阔混交林中,基于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构建树高与胸径关系的混合效应模型,以提高预测模型参数稳定性,为揭示混交林多树种生长规律、资源分配差异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和白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12块标准地(30 m×30 m)调查数据,选取6个包含不同林分因子的理论方程作为构建混交林不同树种树高与胸径关系的基础模型,选择出拟合精度较高的模型,分别采用两水平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和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构建立包含哑变量的多树种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结果】包含林分优势高和林分断面积组合变量的Richards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模型确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绝对误差(Bias)分别为0849 5、2378 6和0365 4;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拟合精度略高于传统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基于传统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的华北落叶松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的RMSE和Bias分别为0930 4和0103 4,白桦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的RMSE和Bias分别为0982 7和0112 6;基于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的华北落叶松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的RMSE和Bias分别为0910 5和0096 8,白桦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的RMSE和Bias分别为0963 3和0100 2。【结论】基于贝叶斯混合效应模型法构建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充分考虑混交林多树种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模型预测效果更具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陈霞,袁在翔,金雪梅,关庆伟,朱军[6](2019)在《紫金山针阔混交林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紫金山针阔混交林物种组成、优势种、植物区系、生活型、多样性等群落特征,可为紫金山森林资源的监测与管理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文章基于针阔混交林1 hm~2典型样地的植被调查数据,运用数量生态学方法,对上述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针阔混交林群落维管束植物共计50科89属105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种2属,种子植物48科87属103种; 2)群落优势种为马尾松、栓皮栎,但二者的林下更新较差; 3)植物属的区系成分以温带分布为主,其次为热带分布; 4)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他生活型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5)群落乔木层与乔木更新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为相似,并且显着高于其他层次。(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林业》期刊2019年05期)
刘璐,葛结林,舒化伟,赵常明,徐文婷[7](2019)在《神农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氮磷化学计量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态过程中化学元素平衡的科学,碳(C)、氮(N)、磷(P)化学计量比是生态系统过程及其功能的重要特征。该研究测定了神农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器官、凋落物及土壤的C、N、P含量,利用生物量加权法计算其化学计量比,并分析该生态系统不同组分间及不同器官间化学计量比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组分之间,C含量、C:N及C:P表现为植物>凋落物>土壤; N、P含量及N:P表现为凋落物>植物>土壤。在不同植物器官间, C含量的差异较小,其变异系数相对N、P含量较低且保持稳定; N、P含量为叶片最高且变异系数最低; N:P为树皮最高,而枝的变异系数最低。常绿与落叶树种的叶片N、P含量差异显着。与不同森林类型的化学计量比相比,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群落的C:P及N:P较低,凋落物的C:P及N:P较高,土壤的C、N、P化学计量比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基本一致,生态系统的C:N相对较低。利用生物量加权法计算得到的该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组分的C、N、P化学计量比的大小关系与前人利用枝叶取样算术平均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在不同器官的分配及内稳性与器官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孙清芳,刘滨凡,马燕娥[8](2019)在《山河屯林业局红松阔叶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分结构是研究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管理的理论依据,为获得红松阔叶混交林的林分结构特征,采用混交度、大小比、角尺度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单木竞争指数等方法对山河屯林业局红松阔叶混交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优势树种主要为色木槭、榆树、水曲柳和红松等,占林木总株数的74. 46%;优势树种的竞争指数较低(1. 22~4. 71),占据较多空间生态位;各样地混交度平均值为0. 77,空间隔离程度较强;优势树种大小比数分布于0. 38~0. 71,表现为竞争均势,各样地大小比数出现频率相差不大; 1~6号样地在平均角尺度值0. 5出现的频率较高,分别为44. 07%、55. 56%、40. 98%、45. 24%、39. 22%和63. 16%,说明大部分林木的分布格局属于随机分布,较少林木的角尺度值为0. 75和1,分布格局由随机状态向团状聚集状态过渡。综上所述,山河屯林业局红松阔叶混交林的树种组成丰富,空间隔离度高,林木整体处于竞争均势呈随机状态分布;优势树种以聚集分布为主,可采取适当经营管理措施以达到林分结构合理的目标。(本文来源于《森林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李小飞,杨曾奖,徐大平,崔之益,刘小金[9](2019)在《铲草施肥对降香黄檀与檀香混交林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土壤速效养分对不同抚育措施的响应以及季节变化,以期选择出可以有效改善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的抚育措施,为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与檀香Santalum album混交人工林抚育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珍贵树种降香黄檀与檀香混交林下表层土壤为试验对象,设置4个处理,即对照(CK)、铲草、施肥、铲草+施肥(铲+施),每处理4次重复,测定土壤速效养分和pH的变化,每季度测定1次。【结果】铲草施肥处理后土壤pH无显着变化,但增强了土壤酸碱缓冲性能,减缓土壤pH的季节性波动;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受季节和抚育措施变化影响显着,各处理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在秋、冬季节出现峰值;铲草、施肥和铲+施处理的全年土壤铵态氮含量较CK分别增加16.87%、8.17%和20.25%;铲草和铲+施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较CK分别增加12.69%和21.45%,施肥处理较CK减少1.81%;铲+施和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CK分别增加50.63%和19.58%,铲草处理较CK减少2.53%;铲草、施肥和铲+施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较CK分别增加117.18%、57.91%和142.54%。【结论】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对铲草施肥抚育措施出现的响应不同,但铲草施肥各措施都促进了土壤中一种或多种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铲+施处理促进了林下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全面增加,对于降香黄檀与檀香混交林来说铲+施处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抚育措施,对其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马莹[10](2019)在《混交林栽植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在全世界范围内,工业发展为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我国也不例外。当前,在我国不断深化改革过程中,已经开始强化各地方的林业建设工作,以便推动我国生态工程有效开展。林业建设发展能够有效预防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现象,防止土地荒漠化。结合当前我国林业发展情况来看,混交林栽植技术在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改善了我国地域环境。(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9年14期)
混交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福建邵武营造杉木、闽粤栲纯林和杉木-闽粤栲混交林(带状混交,混交比例6∶4),初植密度均为2940株·hm-2,不间伐。造林后20年杉木纯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林分蓄积量分别为16.41cm、14.18m和423.37m3·hm-2,其中胸径大于闽粤栲纯林、小于混交林,树高小于闽粤栲纯林和混交林,蓄积量大于混交林和闽粤栲纯林,平均林分蓄积量分别是混交林和闽粤栲纯林的1.01倍和1.23倍。杉木纯林林分叶、枝、干皮和地上总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3.26、14.48、131.33和159.07t·hm-2,其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分别是闽粤栲纯林和混交林的62.90%和74.92%。林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蓄积量和地上总生物量在叁种不同林分类型间无显着差异,但在坡位间有显着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交林论文参考文献
[1].罗也,杨雨春,王君,及利,刘婷.吉林省长白山区胡桃楸天然次生混交林立地指数模型[J].应用生态学报.2019
[2].赵寿云.杉木和闽粤栲纯林及其混交林生长效果比较[J].安徽农学通报.2019
[3].贺文萍.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究[J].农家参谋.2019
[4].赵寿云.马尾松与几个树种纯林及其混交林生长效果比较[J].绿色科技.2019
[5].王冬至,张冬燕,李永宁,张志东,李大勇.基于贝叶斯法的针阔混交林树高与胸径混合效应模型[J].林业科学.2019
[6].陈霞,袁在翔,金雪梅,关庆伟,朱军.紫金山针阔混交林群落特征[J].中国城市林业.2019
[7].刘璐,葛结林,舒化伟,赵常明,徐文婷.神农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氮磷化学计量比[J].植物生态学报.2019
[8].孙清芳,刘滨凡,马燕娥.山河屯林业局红松阔叶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J].森林工程.2019
[9].李小飞,杨曾奖,徐大平,崔之益,刘小金.铲草施肥对降香黄檀与檀香混交林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10].马莹.混交林栽植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J].种子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