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黻宸论文_洪振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陈黻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史学,新世界,经学,学报,哲学,哲学史,宋元。

陈黻宸论文文献综述

洪振宁[1](2019)在《陈黻宸:传播近代新文化的先进》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是陈黻宸先生诞辰160周年。陈黻宸(1859.11.28-1917.7.31)字介石,瑞安人,是中国近代着名学者。他的一生,经历的正是温州区域文化乃至中国近代文化开始蜕变与新生并存的新时期。一、陈黻宸生平事迹陈黻宸早年曾从瑞安举人王岳崧学。王岳崧在考中进士后,历任安徽潜山、望江、蒙城、霍邱等知县,1906年任温州府(本文来源于《温州人》期刊2019年21期)

李春晓[2](2017)在《试论陈黻宸对马叙伦青年时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叙伦在説文学、诸子哲学和史学等方面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论着。身处江浙京沪,深受学术熏陶;广交良师益友,兼收东学西学,这是马叙伦能够学有所成的有利条件。历史学家陈黻宸的崇高品德和渊博学识在马叙伦身上刻下深深的烙印,马叙伦早年跟从陈黻宸学习历史,使他具有史学家的胆识和魄力,年轻时代的他就能写出相当有分量的史学论文和哲学着作。陈黻宸对马叙伦青年时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活学习、学术研究和爱国民主活动等方面。(本文来源于《经学文献研究集刊》期刊2017年02期)

葛元元[3](2017)在《陈黻宸及其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陈黻宸生活在清朝末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变革时期,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西方文明传入中国。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的双重影响,陈黻宸的历史思想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中国传统史学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他积极主动地宣传学习西方史学思想。第一章:简要叙述陈黻宸的生平。陈黻宸从入学到考中进士,中国传统史学在他的思想中有根深蒂固的影响。但是随着西方文明,尤其是西方史学的传入,他积极办报纸,发表文章,宣传西方进化史观、科学史观、民史等观念。并积极投身政治,支持辛亥革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第二章:主要叙述陈黻宸的史学着作。简要叙述陈黻宸科举入仕文章内容;发表在《新世界学报》的文章及影响;并且详细叙述他的京师大学堂讲义《中国通史》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和学术意义;“地史”原理和《新地理史》的编撰方法和编撰结构。受西方史学的影响,陈黻宸提出中国史学撰述的改进方面,但因为客观条件不成熟,并未付诸实践。第叁章:主要阐述陈黻宸的史学思想。主要从史学是科学的史学思想;“四独五史”的良史标准;提倡“民史”,反对“君史”的史学观念;新通史编撰体例设想着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史学重新定位思考,把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角度加以重视,并且对史家在传统修养的基础上,学习借鉴西方史学,赋予他们时代意义。在学习西方史学和“新史学”广泛传播的浪潮中,重视“民史”。第四章:也就是结语部分,论述陈黻宸史学的学术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16)

余一泓[4](2017)在《论陈黻宸和他的《中国哲学史》》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论陈黻宸(1859~1917),字介石,浙江瑞安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二甲进士,与宋恕(1862~1910)、章炳麟(1869~1936)和梁启超(1873~1929)同辈,皆有交集。他在一九一叁年,因当选中华民国国会众议院议员赴京,并兼任北京大学教授,在叁年间先后讲授了史学和诸子哲学两门课程。(1)当时听课的学生中,有后来成为中国哲学学科奠基人的冯友兰(1895~1990)。冯氏在数十年后,曾回忆自己少年时上陈黻宸课的一段经历:(本文来源于《诗书画》期刊2017年01期)

尹燕[5](2014)在《新史学运动中陈黻宸“六经皆史”论的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近代经史嬗变的过程中,陈黻宸肯定了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尊经重史"思路。在此基础上,为应对近代学术和社会的变迁,他以史为媒介,调和今古文之争;赋予史学"道德之权舆"的功能,以史代经,实现经学的道德教化功用。这一"六经皆史"论的泛化,不仅为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提供了思路,也丰富了"新史学"运动。(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侯俊丹[6](2014)在《新史学与中国早期社会理论的形成——以陈黻宸的“民史”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学的产生不仅受戊戌维新时期"西学东渐"的影响,同时也是中国思想和社会传统自身发育的产物。本文以内在视角出发,通过回到地方史和地域学术传统之中,呈现近代永嘉学人陈黻宸思想的产生与中国社会结构、机制及其历史脉络的关联。这一考察将发现,陈黻宸"民史"观的形成与19世纪中叶以来浙江文人群体的经世传统密不可分。在融合永嘉经制学、陆王心学和章学诚史学,并吸收西方实证主义史学和经验论传统的基础上,陈黻宸赋予了经学典范价值以新的解释,提出以"民史"为核心的总体社会科学学说。这一总体社会科学体系呈现了近代经世文人对19世纪中叶以来人心世变的体察、对社会制度安排的探索,以及对政治理想的追求。(本文来源于《社会学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尹燕[7](2014)在《从“理学”到哲学——陈黻宸哲学思想浅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的第一人,陈黻宸是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创设和发展过程中一位不能忽略的人物。他在哲学概念的理解、中国哲学史内容的认定、哲学史的作法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为哲学学科在中国的肇建作出了重要贡献。陈黻宸关于哲学的一系列见解,不仅反映了哲学学科在近代中国初建时的艰难,而且还体现了在近代中西学术置换过程中,处于新旧交错的知识分子在面对社会与学术变迁时的良苦用心以及彷徨与挣扎,值得后人深思。(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陈安金,杜保钢[8](2013)在《陈黻宸中西融合的史学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坚船利炮,西方文化思想冲击了一大批中国近代学者,陈黻宸融汇章学诚"六经皆史""史学四长"的传统思想,并贯通"实证主义""文明史学"等西方史学观念。他融合探索的过程显得十分艰难,其影响与作用也很难得以充分彰显,但他的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却是值得赞赏的。(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13年06期)

尹燕[9](2012)在《陈黻宸“去政治化”的经学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近代经学解体的过程中,陈黻宸不愿坐视经学消亡的命运,为了能够让经学在近代学术转型中争得一席之地,他采取了"去政治化"的方式,对经学进行重新阐发。一方面,结合时代需要,突出其实用性;另一方面,又通过梳理经学发展史,置辩于经学和经术,指出经学是专制政体的大劲敌,经术才是助益专制的工具,而两千年的经学发展史实际上是经术发展史,真正的经学并非是两千年专制统治的支柱。(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尹燕[10](2012)在《陈黻宸的史学“四独”“五史”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挖掘中国传统史学的精华和吸收消化西方史学思想的基础上,陈黻宸糅合中西,提出了自己的"四独""五史"的史学思想。这些史学思想中既有对史家的要求,也包括了对读史之人的要求,其中处处透露着陈黻宸对史学性质的认识和"新史学"的影像。(本文来源于《史学史研究》期刊2012年02期)

陈黻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叙伦在説文学、诸子哲学和史学等方面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论着。身处江浙京沪,深受学术熏陶;广交良师益友,兼收东学西学,这是马叙伦能够学有所成的有利条件。历史学家陈黻宸的崇高品德和渊博学识在马叙伦身上刻下深深的烙印,马叙伦早年跟从陈黻宸学习历史,使他具有史学家的胆识和魄力,年轻时代的他就能写出相当有分量的史学论文和哲学着作。陈黻宸对马叙伦青年时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活学习、学术研究和爱国民主活动等方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陈黻宸论文参考文献

[1].洪振宁.陈黻宸:传播近代新文化的先进[J].温州人.2019

[2].李春晓.试论陈黻宸对马叙伦青年时代的影响[J].经学文献研究集刊.2017

[3].葛元元.陈黻宸及其史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7

[4].余一泓.论陈黻宸和他的《中国哲学史》[J].诗书画.2017

[5].尹燕.新史学运动中陈黻宸“六经皆史”论的泛化[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6].侯俊丹.新史学与中国早期社会理论的形成——以陈黻宸的“民史”观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4

[7].尹燕.从“理学”到哲学——陈黻宸哲学思想浅论[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8].陈安金,杜保钢.陈黻宸中西融合的史学思想探析[J].历史教学问题.2013

[9].尹燕.陈黻宸“去政治化”的经学新论[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

[10].尹燕.陈黻宸的史学“四独”“五史”论[J].史学史研究.2012

论文知识图

各氏族与其所在街区分布图中式居住建筑,薛宅图会文里历史地段在城区中的位置图会文里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底图来源:...西式居住建筑,项骧故居(来源:笔者...孙诒让敦请张震轩任“诒善祠塾”塾师...

标签:;  ;  ;  ;  ;  ;  ;  

陈黻宸论文_洪振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