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雾化装置,包括主体室,主体室可存储液体,主体室设有增压室,增压室设有进气孔和增压气孔,进气孔与外界连通,增压室的外壁设有汇流室,汇流室通过增压气孔与增压室连通,汇流室设有喷出孔和吸液孔,进入增压室的气流能依次经过增压气孔和喷出孔,以使汇流室形成负压,吸液孔连接有液流管,主体室所存储的液体能在气压作用下经液流管进入汇流室,继而从喷出孔喷出,液流管或汇流室的外壁设有阻挡部,阻挡部用于阻挡从喷出孔喷出的液体,使喷到阻挡部的液体雾化,主体室设有气流室,喷出孔和阻挡部均设于气流室内,气流室设有出雾口。雾化装置能够清除发动机内的积碳而无需拆开发动机。
设计方案
1.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室,所述主体室可存储液体,所述主体室设有增压室,所述增压室设有进气孔和增压气孔,所述进气孔与外界连通,所述增压室的外壁设有汇流室,所述汇流室通过所述增压气孔与所述增压室连通,所述汇流室设有喷出孔和吸液孔,进入所述增压室的气流能依次经过所述增压气孔和所述喷出孔,以使所述汇流室形成负压,所述吸液孔连接有液流管,所述主体室所存储的液体能在气压作用下经所述液流管进入所述汇流室,继而从所述喷出孔喷出,所述液流管或所述汇流室的外壁设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用于阻挡从所述喷出孔喷出的液体,使喷到所述阻挡部的液体雾化,所述主体室设有气流室,所述喷出孔和所述阻挡部均设于所述气流室内,所述气流室设有出雾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室固定地设于所述主体室的顶壁,所述气流室的底部处于所述主体室内,所述气流室的底部为锥状的漏斗,所述漏斗的锥尖处设有通过口,所述液流管穿过所述通过口并朝下延伸,所述通过口的边缘与所述液流管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室设有彼此相通的安装腔和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的半径比所述安装腔的半径小,所述安装腔的下端与所述储液腔的上端通过锥形面壁连接,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室包括气流杯体和安装盖体,所述气流杯体固定地设于所述主体室内,所述气流杯体的开口设于所述主体室的顶壁,所述安装盖体与所述气流杯体的开口处螺纹连接,所述安装盖体外露于所述主体室,所述增压室设于所述安装盖体内,所述进气孔设于所述安装盖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盖体内设有安装盲孔,所述安装盲孔内固接有出气筒,所述出气筒的末端设有底壁,所述底壁设有所述增压气孔,所述出气筒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盲孔的内侧壁形成气密封,所述安装盲孔与所述出气筒的内腔共同围成所述增压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筒的末端外露于所述安装盲孔,所述出气筒的末端固定地套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底壁与所述出气筒的末端底壁之间留有空间,所述空间即为所述汇流室,所述连接套的底壁设有所述喷出孔,所述连接套设有接驳管段,所述接驳管段通过所述吸液孔与所述汇流室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气孔与所述喷出孔同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气孔的直径比所述喷出孔的直径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管段设有所述阻挡部,所述阻挡部被液体喷射的一侧称为迎流侧,所述迎流侧的表面轮廓呈外凸的局部柱面状或外凸的局部球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内固定地设有上液位干簧管和下液位干簧管,所述上液位干簧管位于所述下液位干簧管的上方,所述储液腔内放置有浮球,所述浮球内设有磁铁,所述雾化装置设有控制器,所述上液位干簧管和所述下液位干簧管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浮球浮于所述储液腔所储液体的液面,所述磁铁用于触发所述上液位干簧管或所述下液位干簧管。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因燃油在汽车发动机燃烧室内不能够充分燃烧,从而在燃烧室、活塞环槽、火花塞和进气门背面产生积碳。而当引擎燃烧室内的积碳增多后,容易引起诸如增耗燃油、功率下降、极速降低或引擎抖动等等缺陷,甚至增加排气中的污染物质,因此,清除积碳即成为汽车在保养上的一重要环节。
而想要对发动机的积碳清理得比较干净和彻底,需要对发动机拆洗,拆下进气歧管、发动机饰盖等部分,清洗发动机。这个做法除了费用昂贵外,发动机缸盖拆卸后,人工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密封状态,后期毛病会层出不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其能够清除发动机内的积碳而无需拆开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雾化装置,包括主体室,所述主体室可存储液体,所述主体室设有增压室,所述增压室设有进气孔和增压气孔,所述进气孔与外界连通,所述增压室的外壁设有汇流室,所述汇流室通过所述增压气孔与所述增压室连通,所述汇流室设有喷出孔和吸液孔,进入所述增压室的气流能依次经过所述增压气孔和所述喷出孔,以使所述汇流室形成负压,所述吸液孔连接有液流管,所述主体室所存储的液体能在气压作用下经所述液流管进入所述汇流室,继而从所述喷出孔喷出,所述液流管或所述汇流室的外壁设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用于阻挡从所述喷出孔喷出的液体,使喷到所述阻挡部的液体雾化,所述主体室设有气流室,所述喷出孔和所述阻挡部均设于所述气流室内,所述气流室设有出雾口。
具体地,所述气流室固定地设于所述主体室的顶壁,所述气流室的底部处于所述主体室内,所述气流室的底部为锥状的漏斗,所述漏斗的锥尖处设有通过口,所述液流管穿过所述通过口并朝下延伸,所述通过口的边缘与所述液流管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
具体地,所述主体室设有彼此相通的安装腔和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的半径比所述安装腔的半径小,所述安装腔的下端与所述储液腔的上端通过锥形面壁连接,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
具体地,所述气流室包括气流杯体和安装盖体,所述气流杯体固定地设于所述主体室内,所述气流杯体的开口设于所述主体室的顶壁,所述安装盖体与所述气流杯体的开口处螺纹连接,所述安装盖体外露于所述主体室,所述增压室设于所述安装盖体内,所述进气孔设于所述安装盖体。
具体地,所述安装盖体内设有安装盲孔,所述安装盲孔内固接有出气筒,所述出气筒的末端设有底壁,所述底壁设有所述增压气孔,所述出气筒的外侧壁与所述安装盲孔的内侧壁形成气密封,所述安装盲孔与所述出气筒的内腔共同围成所述增压室。
具体地,所述出气筒的末端外露于所述安装盲孔,所述出气筒的末端固定地套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底壁与所述出气筒的末端底壁之间留有空间,所述空间即为所述汇流室,所述连接套的底壁设有所述喷出孔,所述连接套设有接驳管段,所述接驳管段通过所述吸液孔与所述汇流室连通。
具体地,所述增压气孔与所述喷出孔同轴设置。
具体地,所述增压气孔的直径比所述喷出孔的直径小。
具体地,所述接驳管段设有所述阻挡部,所述阻挡部被液体喷射的一侧称为迎流侧,所述迎流侧的表面轮廓呈外凸的局部柱面状或外凸的局部球面状。
具体地,所述储液腔内固定地设有上液位干簧管和下液位干簧管,所述上液位干簧管位于所述下液位干簧管的上方,所述储液腔内放置有浮球,所述浮球内设有磁铁,所述雾化装置设有控制器,所述上液位干簧管和所述下液位干簧管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浮球浮于所述储液腔所储液体的液面,所述磁铁用于触发所述上液位干簧管或所述下液位干簧管。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使用雾化装置时,先往主体室内加入液体,在本实施例中,先往主体室内加入积碳清除剂。继而,将进气孔连接至气泵等高压形成装置,使高压气体经进气孔进入增压室,在此过程中,增压室内的气体经增压气孔喷出,由于增压气孔的孔径比增压室的截面尺寸小,从增压气孔喷出的气体流速增大。该高速气流随后进入汇流室,并从喷出孔喷出。由于高速气流流经汇流室,汇流室内形成负压,使得主体室所储的积碳清除剂在气压的作用下,经液流管流进汇流室,随即,流经汇流室的高压气体带动积碳清除剂从喷出孔喷出。高速喷出的积碳清除剂喷射到阻挡部,积碳清除剂液流受高速撞击作用,形成无数直径极小的液滴微粒(平均离子径达到1至5um),即积碳清除剂液流被雾化,形成雾状积碳清除剂。高速气流(含积碳清除剂)进入气流室,使气流室内形成气流,雾状积碳清除剂在气流室中受气流带动,经出雾口流出。只需用导管将出雾口与汽车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进气口连通,即可将雾状积碳清除剂引导至发动机燃烧室内。由于雾状积碳清除剂能随气流飘动,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的雾状积碳清除剂能够抵达并覆盖在燃烧室内壁、活塞环槽、火花塞以及进气门背面等存在积碳的位置,并对该位置的积碳进行清除。如此,即能够清除发动机内的积碳而无需拆开发动机。
附图说明
图1为雾化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雾化装置的局部剖切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雾化装置的剖切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视图;
图6为气流杯体的透视视图;
图7为安装盖体的剖切视图;
图8为安装盖体、出气筒及连接套的分解视图;
图9为连接套的局部视图。
图中:1、主体室;11、安装腔;12、储液腔;13、锥形面壁;14、进液孔; 15、出液孔;151、出液管;16、上安装柱;17、下安装柱;2、增压室;3、汇流室;4、液流管;5、气流室;51、出雾口;52、气流杯体;521、漏斗;522、通过口;53、安装盖体;531、安装盲孔;532、进气孔;6、出气筒;61、增压气孔;7、连接套;71、接驳管段;72、喷出孔;73、阻挡部;731、迎流侧;74、吸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见图1至图3,雾化装置,包括主体室1,主体室1可存储液体。主体室1 设有增压室2,增压室2设有进气孔532和增压气孔61。进气孔532与外界连通,增压室2的外壁设有汇流室3,汇流室3通过增压气孔61与增压室2连通。汇流室3设有喷出孔72和吸液孔74,进入增压室2的气流能依次经过增压气孔 61和喷出孔72,以使汇流室3形成负压。吸液孔74连接有液流管4,主体室1 所存储的液体能在气压作用下经液流管4进入汇流室3,继而从喷出孔72喷出。液流管4或汇流室3的外壁设有阻挡部73。阻挡部73用于阻挡从喷出孔72喷出的液体,使喷到阻挡部73的液体雾化。主体室1设有气流室5,喷出孔72和阻挡部73均设于气流室5内,气流室5设有出雾口51。主体室1还设有进液孔 14和出液孔15,可通过进液孔14往主体室1内加入液体。出液孔15连接有出液管151,当需要排出主体室1内的液体时,可将出液孔15连接至抽液泵等负压产生装置,以使主体室1内的液体通过出液管151被抽出。
在使用雾化装置时,先往主体室1内加入液体,在本实施例中,先往主体室 1内加入积碳清除剂。继而,将进气孔532连接至气泵等高压形成装置,使高压气体经进气孔532进入增压室2,在此过程中,增压室2内的气体经增压气孔 61喷出,由于增压气孔61的孔径比增压室2的截面尺寸小,从增压气孔61喷出的气体流速增大。该高速气流随后进入汇流室3,并从喷出孔72喷出。由于高速气流流经汇流室3,汇流室3内形成负压,使得主体室1所储的积碳清除剂在气压的作用下,经液流管4流进汇流室3,随即,流经汇流室3的高压气体带动积碳清除剂从喷出孔72喷出。高速喷出的积碳清除剂喷射到阻挡部73,积碳清除剂液流受高速撞击作用,形成无数直径极小的液滴微粒(平均离子径达到1 至5um),即积碳清除剂液流被雾化,形成雾状积碳清除剂。高速气流(含积碳清除剂)进入气流室5,使气流室5内形成气流,雾状积碳清除剂在气流室5中受气流带动,经出雾口51流出。只需用导管将出雾口51与汽车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进气口(图未示)连通,即可将雾状积碳清除剂引导至发动机燃烧室内。由于雾状积碳清除剂能随气流飘动,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的雾状积碳清除剂能够抵达并覆盖在燃烧室内壁、活塞环槽、火花塞以及进气门背面等存在积碳的位置,并对该位置的积碳进行清除。如此,即能够清除发动机内的积碳而无需拆开发动机。
具体地,见图2、图3,气流室5固定地设于主体室1的顶壁,气流室5的底部处于主体室1内,气流室5的底部为锥状的漏斗521。参考图6,漏斗521 的锥尖处设有通过口522,液流管4穿过通过口522并朝下延伸。通过口522与液流管4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漏斗521起到两个作用:一、漏斗521的通过口522的边缘与液流管4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尺寸较小,其可供气体流过的流量较低,使得进入气流室5内的绝大部分雾气经出雾口51流出,从而实现雾状积碳清除剂的输出,即漏斗521使得气流室5的底部接近于密封,因而使气流室5内的雾气能够从出雾口51流出;二、积碳清除剂液流在喷射到阻挡部73时,存在部分积碳清除剂液体未能撞击而形成雾状,该部分积碳清除剂液体的液滴会洒在气流室5的内壁,该液滴会积聚。漏斗521为锥状,积聚于漏斗521内壁的液滴或流到漏斗521内壁的液滴会顺着漏斗521内壁往下滑落,继而经过通过口522往下滴落,使得未被雾化的积碳清除剂能够被回收,能够在后续再次经液流管4进入汇流室3,并被再次喷射到阻挡部73。
具体地,见图4,主体室1设有彼此相通的安装腔11和储液腔12,储液腔 12的半径比安装腔11的半径小。安装腔11的下端与储液腔12的上端通过锥形面壁13连接,储液腔12用于储存液体。由于储液腔12的半径比安装腔11的半径小,即储液腔12的横截面积较小,在储存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储液腔12 所储液体的液面较高,从而使其所储液体的底部形成足够的液体压强。由于储液腔12的底部能够形成足够的液体压强,且液流管4的进液端处于储液腔12 的底部,当汇流室3有高速气流进过而形成负压时,处于储液腔12的底部的积碳清除剂能够被顺利地抽进汇流室3。横截面积较小的储液腔12使得在储存一定体积的液体的前提下,储液腔12所储液体的液面较高,在确保雾化装置能够顺利工作的同时,避免了储液腔12体积过大,避免雾化装置整体笨重。
具体地,结合图2、图6及图7,气流室5包括气流杯体52和安装盖体53,气流杯体52固定地设于主体室1内,气流杯体52的开口设于主体室1的顶壁。安装盖体53与气流杯体52的开口处螺纹连接。安装盖体53外露于主体室1,增压室2设于安装盖体53内,进气孔532设于安装盖体53。由于安装盖体53 与气流杯体52的开口处螺纹连接,可以随时拧开安装盖体53,以观察气流室5 内的状况,也可以随时清洗气流室5的内壁,使气流室5保持清洁。
具体地,见图7,安装盖体53内设有安装盲孔531,安装盲孔531内固接有出气筒6(结合图2、图3及图8),出气筒6的末端设有底壁,底壁设有增压气孔61。出气筒6的外侧壁与安装盲孔531的内侧壁形成气密封。安装盲孔531 与出气筒6的内腔共同围成增压室2。在生产过程中,安装盖体53与出气筒6 各自被生产加工,继而相互组装固接为一体,使得制作过程更为便捷。
具体地,结合图2、图3及图8,出气筒6的末端外露于安装盲孔531,出气筒6的末端固定地套设有连接套7。连接套7的内底壁与出气筒6的末端底壁之间留有空间,该空间即为汇流室3。连接套7的底壁设有喷出孔72,连接套7 设有接驳管段71,接驳管段71通过吸液孔74与汇流室3连通。在生产过程中,出气筒6与连接套7各自被生产加工,继而相互组装固接为一体,使得制作过程更为便捷,并且,使得连接套7的内底壁与出气筒6的底端外壁之间留有空间在生产过程中更易受到控制,有利于保障该空间(汇流室3)的尺寸精度。
具体地,结合图2、图3,增压气孔61与喷出孔72同轴设置,使从增压气孔61喷出的气流能够顺畅地穿过喷出孔72,从而使该气流保持足够的流速,以确保汇流室3能够形成足够的负压,使液体能够顺利被吸进汇流室3。
具体地,结合图2、图3,增压气孔61的直径比喷出孔72的直径小,在本实施例中,增压气孔61的直径为0.4mm-0.6mm,喷出孔72的直径为0.7mm-0.9mm。
具体地,结合图2、图3、图8及图9,接驳管段71设有阻挡部73,阻挡部 73被液体喷射的一侧称为迎流侧731,迎流侧731的表面轮廓呈外凸的局部柱面状或外凸的局部球面状。在本实施例中,迎流侧731的表面由局部柱面和局部球面相切连续地组合而成。迎流侧731的表面设置为外凸的局部柱面或局部球面,使得在其被高压液流喷射时,高压液流受外凸轮廓的反作用力朝多个方向反射,有利于液流迅速分散成细小的液滴微粒,使得高压液流的雾化过程更彻底。作为替代实施方式,阻挡部73可以设置在连接套7的底壁(图中未示出此替代实施方式)。
具体地,见图5,储液腔12内固定地设有上液位干簧管(图未示)和下液位干簧管(图未示),上液位干簧管位于下液位干簧管的上方。在本实施中,储液腔12内固定地设有上安装柱16和下安装柱17,上液位干簧管设于上安装柱16内,下液位干簧管设于下安装柱17内。储液腔12内放置有浮球(图未示),浮球内设有磁铁。雾化装置设有控制器(图未示),上液位干簧管和下液位干簧管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浮球浮于储液腔12所储液体的液面,磁铁用于触发上液位干簧管或下液位干簧管。浮球的外部材料为聚丙烯。在使用过程中,当储液腔12所储的积碳清除剂的液面到达下安装柱17(下限液位)时,浮球内的磁铁触发下安装柱17内的下液位干簧管,使下液位干簧管闭合,下液位检测电路接通,信号反馈到控制器,控制器触发相应的电子元件,提示消费者液体容量已到下限。当储液腔12所储的积碳清除剂的液面到达上安装柱16(上限液位)时,浮球内的磁铁触发上安装柱16内的上液位干簧管,使上液位干簧管闭合,上液位检测电路接通,信号反馈到控制器,控制器触发相应的电子元件,提示消费者液体容量已到上限。通过设置上液位干簧管、下液位干簧管以及浮球等,使得雾化装置能够实时检测其所储积碳清除剂的液位,从而能够及时提示消费者进行相应操作,使雾化装置工作过程更为智能。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30015.8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892335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F02B77/04
专利分类号:F02B77/04
范畴分类:28B;
申请人:佛山市思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佛山市思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深海路17号瀚天科技城A区5号楼三楼302-2之二单元(住所申报)
发明人:曾灿辉
第一发明人:曾灿辉
当前权利人:佛山市思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晶;高淑怡
代理机构:44288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进气歧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