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高铁救援的运输小车,包括车架、连接于车架底部的小车车轮及设置与车架顶部的夹持装置,车架侧部敌营夹持装置的位置均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铰接板,铰接板的内端与车架侧部铰接连接,铰接板下侧均设有支撑板,支撑板顶部与对应的铰接板之间均通过第一液压杆铰接连接,铰接板上部固定安装圆板,圆板顶面中间开设圆形凹槽,圆形凹槽内固定安装安装块,安装块的外周固定安装数根均匀分布的第二液压杆,第二液压杆的固定杆的端部与安装块固定连接,圆板的外周对应第二液压杆的位置均开设导向孔,第二液压杆的活动杆贯穿对应的导向孔,第二液压杆的活动杆的外端均固定安装顶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与重量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高铁救援的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连接于车架(1)底部的小车车轮(2)及设置与车架(1)顶部的夹持装置(3),车架(1)侧部敌营夹持装置(3)的位置均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铰接板(4),铰接板(4)的内端与车架(1)侧部铰接连接,铰接板(4)下侧均设有支撑板(5),支撑板(5)顶部与对应的铰接板(4)之间均通过第一液压杆(6)铰接连接,铰接板(4)上部固定安装圆板(7),圆板(7)顶面中间开设圆形凹槽(8),圆形凹槽(8)内固定安装安装块(9),安装块(9)的外周固定安装数根均匀分布的第二液压杆(10),第二液压杆(10)的固定杆的端部与安装块(9)固定连接,圆板(7)的外周对应第二液压杆(10)的位置均开设导向孔(11),第二液压杆(10)的活动杆贯穿对应的导向孔(11),第二液压杆(10)的活动杆的外端均固定安装顶板(12)。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高铁救援的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连接于车架(1)底部的小车车轮(2)及设置与车架(1)顶部的夹持装置(3),车架(1)侧部敌营夹持装置(3)的位置均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铰接板(4),铰接板(4)的内端与车架(1)侧部铰接连接,铰接板(4)下侧均设有支撑板(5),支撑板(5)顶部与对应的铰接板(4)之间均通过第一液压杆(6)铰接连接,铰接板(4)上部固定安装圆板(7),圆板(7)顶面中间开设圆形凹槽(8),圆形凹槽(8)内固定安装安装块(9),安装块(9)的外周固定安装数根均匀分布的第二液压杆(10),第二液压杆(10)的固定杆的端部与安装块(9)固定连接,圆板(7)的外周对应第二液压杆(10)的位置均开设导向孔(11),第二液压杆(10)的活动杆贯穿对应的导向孔(11),第二液压杆(10)的活动杆的外端均固定安装顶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铁救援的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板(12)为弧形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铁救援的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板(12)的外侧面固定安装垫板(13),垫板(13)为橡胶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铁救援的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1)包括两根侧梁(101)与数根横梁(102),两根侧梁(101)通过数根横梁(10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铁救援的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梁(101)与横梁(102)之间均通过斜杆(14)固定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铁救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高铁救援的运输小车。
背景技术
目前,高铁和动车组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高铁和动车组投入使用,在高铁和动车组的营运过程中难免出现事故。现有技术中,高铁和动车组出现事故无法运行时,采用高铁起重机吊起事故车辆,并将其吊放于铁路平车上,并通过捆绑钢丝绳使事故车辆固定于铁路平车上,通过铁路平车将事故车辆移运至维修中心进行检修, 授权公告号为CN207225430 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铁救援的运输小车,不过该运输小车对事故车辆的固定并不够牢固,仅仅是将事故车辆放置到其上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惯性等因素,事故车辆还是容易在运输小车上晃动甚至侧翻,运输不够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高铁救援的运输小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高铁救援的运输小车,包括车架、连接于车架底部的小车车轮及设置与车架顶部的夹持装置,车架侧部敌营夹持装置的位置均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铰接板,铰接板的内端与车架侧部铰接连接,铰接板下侧均设有支撑板,支撑板顶部与对应的铰接板之间均通过第一液压杆铰接连接,铰接板上部固定安装圆板,圆板顶面中间开设圆形凹槽,圆形凹槽内固定安装安装块,安装块的外周固定安装数根均匀分布的第二液压杆,第二液压杆的固定杆的端部与安装块固定连接,圆板的外周对应第二液压杆的位置均开设导向孔,第二液压杆的活动杆贯穿对应的导向孔,第二液压杆的活动杆的外端均固定安装顶板。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铁救援的运输小车,所述的顶板为弧形板。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铁救援的运输小车,所述的顶板的外侧面固定安装垫板,垫板为橡胶材质。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铁救援的运输小车,所述的车架包括两根侧梁与数根横梁,两根侧梁通过数根横梁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铁救援的运输小车,所述的侧梁与横梁之间均通过斜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与重量小,使用时每节高铁车厢对应两个运输小车,一运输小车的夹持装置夹持住车厢前转向架对应的至少一个轮对的两车轮,另一运输小车的夹持装置夹持住车厢后转向架对应的至少一个轮对的两车轮,从而使运输小车与吊放至其上的事故车辆相互固定,相比通过钢丝捆绑固定的方式更可靠,且更便于操作,从而利于节约救援时间,除了通过夹持装置对高铁轮子进行固定外,第一液压杆伸出带动对应的铰接板绕与车架铰接处旋转至竖直状态,圆板此时处于竖直状态并深入到高铁轮子外侧的凹槽内部,然后第二液压杆的活动杆伸长,带动顶板与凹槽内环形内壁接触并压紧,通过多个顶板可以对高铁轮子进一步的固定,进一步提高事故车辆与运输小车之间的稳定,避免事故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晃动与侧翻等情况的发生,并且固定事故车辆的速度非常的简单迅速,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2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Ⅰ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用于高铁救援的运输小车,如图所示,包括车架1、连接于车架1底部的小车车轮2及设置与车架1顶部的夹持装置3,车架1侧部敌营夹持装置3的位置均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铰接板4,铰接板4的内端与车架1侧部铰接连接,铰接板4下侧均设有支撑板5,支撑板5顶部与对应的铰接板4之间均通过第一液压杆6铰接连接,铰接板4上部固定安装圆板7,圆板7顶面中间开设圆形凹槽8,圆形凹槽8内固定安装安装块9,安装块9的外周固定安装数根均匀分布的第二液压杆10,第二液压杆10的固定杆的端部与安装块9固定连接,圆板7的外周对应第二液压杆10的位置均开设导向孔11,第二液压杆10的活动杆贯穿对应的导向孔11,第二液压杆10的活动杆的外端均固定安装顶板1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与重量小,使用时每节高铁车厢对应两个运输小车,一运输小车的夹持装置夹持住车厢前转向架对应的至少一个轮对的两车轮,另一运输小车的夹持装置夹持住车厢后转向架对应的至少一个轮对的两车轮,从而使运输小车与吊放至其上的事故车辆相互固定,相比通过钢丝捆绑固定的方式更可靠,且更便于操作,从而利于节约救援时间,除了通过夹持装置对高铁轮子15进行固定外,第一液压杆6伸出带动对应的铰接板4绕与车架1铰接处旋转至竖直状态,如图4所示,圆板7此时处于竖直状态并深入到高铁轮子15外侧的凹槽16内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外侧有凹槽16的高铁轮子15的高铁救援使用,然后第二液压杆10的活动杆伸长,带动顶板12与凹槽16内环形内壁17接触并压紧,通过多个顶板12可以对高铁轮子进一步的固定,进一步提高事故车辆与运输小车之间的稳定,避免事故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晃动与侧翻等情况的发生,并且固定事故车辆的速度非常的简单迅速,使用非常方便。
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顶板12为弧形板。弧形板设计可以使顶板12更好的与高铁轮子的外侧凹槽内壁贴合。
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顶板12的外侧面固定安装垫板13,垫板13为橡胶材质。通过该设计可以减少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对高铁轮子固定而造成的磨损,还能起到减震作用。
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车架1包括两根侧梁101与数根横梁102,两根侧梁101通过数根横梁102固定连接。该设计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单且非常牢固。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侧梁101与横梁102之间均通过斜杆14固定连接。通过该设计可以提高车架1的牢固程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1658.2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9(沈阳)
授权编号:CN209505737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B61D 15/00
专利分类号:B61D15/00
范畴分类:32A;
申请人:李海伟
第一申请人:李海伟
申请人地址:110025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霁虹街45号霁虹佳园11楼19层1室
发明人:李海伟
第一发明人:李海伟
当前权利人:李海伟
代理人:单玉刚
代理机构:31310
代理机构编号:济南旌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CN2018221564671
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高铁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