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激振论文_田勐,任永辉,张悦,赵小龙,马猛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体激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体,转子,梳齿,凝汽器,叶轮,流体力学,工况。

流体激振论文文献综述

田勐,任永辉,张悦,赵小龙,马猛[1](2019)在《空气增压机流体激振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一起空气增压机流体激振故障案例,指出异常振动为旋转失速,结合振动在线监测系统和生产实际,得出了增压机叁级入口导气套磨损的原因,并阐述了该磨损与振动异常的内在联系,并给出了故障处理措施和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冶金动力》期刊2019年06期)

门志平[2](2019)在《离心压缩机流体激振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离心压缩机的使用更加广泛,对其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离心压缩机的稳定运转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现在的离心压缩机使用的轴承以滑动轴承为主,滑动轴承内部油膜支撑稳定性和离心压缩机内部的流体激振力等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其性能进一步提高的主要方面。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滑动轴承里的可倾瓦轴承,研究内容是在五瓦可倾瓦轴承支撑下的转子,运转时受到流体激振力的作用下,转子的运行稳定性分析。其中包括滑动轴承内部流体动力特性、叶轮间隙激振力以及在可倾瓦油膜支撑下叶轮间隙流体力对转子系统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比例模型下转子受到冲击时的响应分析计算,为未来的离心压缩机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首先,利用流体力学方法,对轴承油膜特性和各种边界条件进行分析。通过对轴承的润滑方程的计算,为以后计算滑动轴承的可以得到刚度以及阻尼做出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在滑动轴承转子支撑下的油膜失稳现象、以及油膜失稳对转子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说明。其次是对叶轮间隙激振力的研究。对叶轮间隙产生的激振力引起的交叉刚度进行计算与分析。利用流体力学,对叶轮间隙的流体力进行计算、推导,利用ANSYS计算,在不同的压力下,叶轮各处压力分布。其叁,利用SAMCEF/Rotor软件,建立转子系统模型,对转子系统下的模态、临界转速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临界转速与支撑刚度、阻尼的关系。通过转子稳态不平衡响应分析,得到不平衡质量与临界转速的关系;对转子进行瞬态响应分析,得到临界转速与支撑刚度、阻尼的关系。通过在滑动轴承支撑下转子的不平衡响应分析,转子系统失稳状态与转速的关系。最后,利用比例模型预测转子-轴承系统的冲击振动,进行了不同比例下转子受到不同冲击时转子系统的响应计算和分析。对缩比例尺寸转子的计算,主要是对不同型号大小的转子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4)

陈建[3](2019)在《半侧运行时流体弹性激振导致凝汽器冷却管损坏的判别方法及预防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凝汽器半侧运行是特殊的变工况运行,能显着提高汽轮机组的可用率。然而半侧运行时,冷却管处于损坏的高风险状态,已有电站在半侧运行时发生冷却管断裂泄漏事故。本文总结了断管缺陷的共性特征,并从事故机理上阐述了流体弹性激振导致冷却管损坏的判别方法。凝汽器半侧运行时可以结合变工况计算和流体弹性激振的经验公式,绘制运行振动曲线,根据振动曲线选择合理的降负荷措施,避免流体弹性激振导致的冷却管损坏。(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刘立志,陈纠,蔡龙奇,谭术洋,赵雪岑[4](2018)在《管路系统截止阀流体激振特性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某核能装置冷却水系统常用的角式截止阀流体激振力较大,给管路系统振动噪声控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降低截止阀流体激振,对角式截止阀和直流式截止阀开展了流体激振特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截止阀阀后压力脉动均比阀前有所增强,但直流式截止阀阀后漩涡强度、阀芯受力、压力脉动幅度均小于角式截止阀,因此直流式截止阀的流体激振特性优于角式截止阀。(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8年S1期)

郭咏雪[5](2018)在《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密封流体激振半主动控制及铣床和车床的振动主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旋转机械在运行的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振动故障,而振动故障的发生会引起停机、爆炸等事故,严重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因此,研究有效的减振技术,控制此类机械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对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极大的重要性。本文主要研究了透平机械的密封间隙流体激振及铣床和车床加工过程中的振动控制方法。采用磁流变阻尼器这一新型阻尼器,利用LabVIEW软件编写PID控制程序,实现对密封间隙流体激振的半主动控制;监测铣床和车床实际加工过程中的振动数据,并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叁个加工参数对机床振动影响的强弱;采用主动阻尼装置(Active Damper Device,简称ADD)对铣床的主轴和车床的刀架进行振动主动控制,并对比施加控制前后铣床主轴和车床刀架的振动峰值和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分析主动阻尼装置对铣床和车床振动的控制效果以及对加工精度的提高作用。所做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使用Dyrobes软件建立转子-密封系统的模型,理论计算该系统的临界转速及振型,对比有无阻尼情况下系统转子的轴心轨迹,从理论上证明施加阻尼可以降低转子-密封系统的振动。在此基础上搭建了振动控制实验台,在合适的位置安装磁流变阻尼器,并结合PID控制方法,对密封间隙流体激振进行半主动控制,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2)搭建铣床振动控制实验台,在27个工况下进行加工实验,监测铣床在加工工件过程中的振动数据,采用正交实验法,设计合适的正交表并选取其中的9组实验,分析主轴转速、横向进给量、纵向加工深度叁个加工参数对铣床主轴振动的影响及作用大小。(3)采用主动阻尼装置对铣床加工过程中主轴的振动进行主动控制,同样在27种工况下进行加工实验,并在加工的前半程不施加控制,在加工的后半程施加控制,对比前、后两个半程的振动数据,分析装置对不同主轴转速、横向进给量、纵向加工深度下的振动控制规律。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对铣床主轴振动起到显着的抑制作用和主动控制效果,振动降幅最高可达28.7%。(4)进行9组正交实验,测量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对比控制前后的加工精度,分析铣床振动的主动控制方法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铣床主轴的振动,能够降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提高精度。(5)搭建车床振动控制实验台,监测车床在加工工件过程中的振动数据,采用正交实验法,设计合适的正交表并选取9组实验,分析主轴转速、横向进给量、径向加工深度叁个加工参数对车床刀架振动的影响及作用大小。(6)采用主动阻尼装置对车床加工过程中刀架的振动进行主动控制,提高加工精度。对比前、后两个半程的振动数据,分析主动阻尼装置装置不同安装方向下的振动控制规律。对比控制前后刀架的振动加速度值和加工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分析车床振动和加工精度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主动阻尼装置能够对车床刀架振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能够降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提高加工精度。(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27)

陈尧兴,李志刚,李军[6](2017)在《进口预旋对高压迷宫密封流体激振转子动力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转子多频椭圆涡动模型和动网格技术求解非定常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研究进口预旋对高压环境下迷宫密封非定常流场和流体激振转子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对比进口预旋比为0.2、0.5和0.7时迷宫密封腔室的旋流强度、周向压力和转子动力特性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高压环境下迷宫密封在低预旋比0.2时具有正的、与频率无关的直接刚度系数;随进口预旋比增大,迷宫密封有效阻尼显着减小,穿越频率明显增大;当预旋比从0.5增加至0.7时,有效阻尼的穿越频率从39.1 Hz升高至55.4 Hz;进口预旋增加会使得密封腔室周向旋流强度增加和周向压力分布不均匀性显着增强,进而导致迷宫密封的直接刚度和交叉刚度Kxy增加,高频区(f>30 Hz)下直接阻尼降低和有效阻尼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7年11期)

冯家祥[7](2017)在《密排管束流体激振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换热器在适应大型化、高效率和低成本等要求时,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流体诱发振动问题,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可能产生微动磨损或疲劳损伤。流体冲击换热管束产生的漩涡脱落力和湍动力极可能成为导致其不稳定的初始条件。针对这些流体力所导致的流体激振效应对换热器管束的作用规律研究极具应用价值。本文对节径比为1.28的密排刚性管束进行水洞实验,并研究其所受到的流体力。通过测定正叁角形、转角正方形、转角叁角形和正方形四种排布方式管束所受流体力,分析其时域和频域特征、成分结构特征以及来流对流体力的影响。密排管束所受流体力虽然在时域上幅值随机波动,但在频域上则可体现幅值和频域成分特征,特别是可得到周期成分和随机成分的相对幅值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正方形管束中的流体力随机性更强,无明显的准周期特征;在转角正方形管束中的流体力周期性更强,在上游管束中更为明显;转角叁角形和正叁角形管束中流体力的准周期程度则介于前两者之间。在本实验的来流雷诺数范围内,在同一根换热管上所受到的湍流激振力系数对来流状况不敏感。本文利用ANSYS Fluent的大涡模型,计算并分析了与水洞实验相同节径比和管束排布方式条件下的管间流场云图和周期漩涡脱落情况,并和相应的实验结果进行比对来验证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节径比对管间流场云图和周期漩涡脱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下游邻管所处的位置和角度对周期漩涡脱落形成尾迹的干扰是管束排布对管间流场影响的主要途径,这在转角正方形和正方形排布的管束中尤为明显;随着管间距增大换热管的漩涡脱落受干扰程度逐渐减弱;与漩涡脱落频率相关的斯托罗哈数随着节径比的增大均有减小或者从无到有;在密排管束中,流体力周期成分对来流的雷诺数变化不敏感。。另外,在水洞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有界噪声模型在流体力功率谱密度低频区域的适用性。基于对流体力的有界噪声模型进行功率谱密度的无量纲转化、功率谱密度的降噪处理以及在多组雷诺数下功率谱密度的统一处理,本文对斯托罗哈数、低频域的流体力等效幅值以及等效能量方差等相对应的峰值频率、信号幅值以及噪声强度等模型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顺排管束,错排管束中的流体力准周期特征更为明显,更适用有界噪声模型。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相关换热器标准提供支撑,用于指导工业设计。(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5-01)

杨焘[8](2017)在《离心泵流体激振计算分析及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比转速为63的单级单吸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了泵的上游管路存在90度弯管时,不同转速和流量下泵的外特性、压力脉动特性和内部流场的特征。研究了采用不同方式改变叶轮与隔舌之间间隙对泵内外特性和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90度弯管下游管路的非定常特性以90度弯管及其上游和下游管路的流动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入流速度、不同管路直径和不同弯管中心线半径下90度弯管下游管路内流体非定常特性的特征。结果表明:高雷诺数下,弯管内发生边界层分离是影响弯管下游流动状态的主要因素。分离点后生成的大尺度拟序结构主宰当地的流动状态并沿下游方向传播、消散。分离点的位置不随入流速度和管路直径而发生明显改变。入流速度和弯管曲率影响着弯管下游管路内部的流动特征和壁面压力波动特性。小曲率90度弯管下游管路的压力波动明显低于大曲率弯管。2.90度弯管对下游离心泵的外特性和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泵在最佳工况运行时,直管入流和弯管入流条件下泵外特性、压力脉动特性和流场特征的差异。分析了当弯管距离叶轮的距离不同时,入流管路的流动特征和泵外特性的差异以及泵内部流动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叶轮和弯管下游的流动相互影响。例如,当弯管距泵入口距离L等于0时,弯管小半径处流动区域的边界层分离受到了抑制。弯管入流时泵的扬程和效率高于直管入流时的状态,其中扬程最高提升了2%,效率最高提升了1.2个百分点。弯管与叶轮的距离不同,泵不均匀入流的流动特征不同。弯管入流不会对压水室和叶轮径向力的均值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压水室径向力脉动幅值则随弯管与叶轮的距离不同而改变。弯管距泵入口距离L等于3倍泵入口直径时压水室径向力脉动幅值为直管入流时的82%。3.不同流量和转速直管入流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研究了直管入流时不同转速和流量下泵的压力脉动特性。首先将外特性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进行了比对,并分析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产生差异的因素。然后对径向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轮和压水室径向力的的无量纲化值随流量系数近似呈线性变化。叶轮与压水室径向力的最低值出现在最佳工况及其相似工况点。隔舌压差的变化与径向力不同。隔舌压差的最低值出现在0.8倍最佳工况点及其相似工况点附近。径向力和隔舌压差均以叶频及其倍频为主要频率。频谱特性随泵的转速和流量不同而改变。隔舌压差的频谱特性随工况的改变与径向力相比略有不同。如在设计流量下改变转速后,径向力部分频次的能量有所升高,而隔舌压差则有所降低。隔舌压差与隔舌上游和下游流动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最佳工况下,隔舌压差与其下游的流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当流量为0.8倍最佳工况时,这一相关性已经不再明显。4.不同流量和转速弯管入流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分析了当泵的入流管路存在弯管时,不同转速和流量下泵外特性和压力脉动特性的变化。着重对比了直管入流和弯管入流泵压力脉动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除了在最佳工况和设计转速下的0.8Qopt工况,弯管入流与直管入流在外特性和隔舌压差幅值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设计转速下的0.8Qopt工况,弯管入流的隔舌压差脉动幅值是直管入流时的叁倍;扬程略有下降,效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不同入条件下,叶轮和压水室径向力的均值以及脉动幅值在不同工况下没有明显的差异。当泵的运行偏离最佳工况,泵入流中小尺度流动结构对压水室的影响依然存在。并且改变了不同工况下径向力和隔舌压差的脉动特征以及泵内流场的特征。隔舌压差与隔舌上游和下游流动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当流量达到0.4Qopt时,与隔舌区域压力变化相关的流动进一步扩展至压水室下游的流动区域。5.不同叶轮与隔舌径向间隙对泵压力脉动特性影响叶轮和压水室径向力脉动幅值、隔舌压差脉动幅值以及泵的效率随压水室基圆直径D3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叶轮与隔舌间隙2c/D2大于5%,泵效率的下降速度逐渐高于径向力脉动幅值的下降速度。通过改变隔舌径向位置来改变叶轮与隔舌之间间隙,泵和压水室的效率普遍低于通过改变压水室基圆直径D3后的效率值。采用这一方式小幅度减小叶轮与隔舌之间的间隙,可降低叶轮与压水室径向力的脉动幅值。切割与延伸隔舌会使得泵效率下降。按照压水室的流动规律延伸隔舌可有效改善压水室的过通性。而切割隔舌可有效改善压水室在设计工况和大流量工况下的过通性能。(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7)

陈慈伟,张万福[9](2017)在《倾斜转子对密封流体激振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具有倾斜转子的普通梳齿密封全叁维数值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转子倾斜情况下密封流体激振力进行了数值研究,得出偏转角度、偏心距、入口压力和转速对泄漏量和流体激振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偏转角度和偏心距对泄漏量影响较小;入口压力与泄漏量呈线性关系;偏转角度、偏心距、入口压力和转速对径向力和切向力的影响基本呈线性关系,偏转角度、偏心距、入口压力以及转速对径向力的影响较对切向力的影响大;由于转子倾斜,径向力随转速和偏心距的增大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詹姆斯,弗雷德·马修,马克[10](2017)在《关于作用在离心压缩机上的流体激振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转子振动特性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起离心压缩机转子非同步受迫振动的来源有许多,其中较典型的因素包括产生于压缩机气体通道中的气动力学现象。例如叶轮失速、扩压器失速(有叶片和无叶片)以及由于叶轮和扩压器不对中而产生的气流不稳定等。通常这些现象的唯一表现形式就是转子的振动信号。本文对可能引起离心压缩机转子非同步振动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回顾,并且针对每个因素的背景信息、流场细节以及其它可能存在的激励源等方面,逐一进行了描述,并在适当的情况下运用CFD技术对流场予以分析。综述中还例举了可以用来验证上述现象的空气压力的监测数据以及可以证明这些现象的存在的转子振动数据。这些数据均来自于对实际设备的的监测,例如频率和振幅等特征参数。(本文来源于《风机技术》期刊2017年01期)

流体激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离心压缩机的使用更加广泛,对其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离心压缩机的稳定运转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现在的离心压缩机使用的轴承以滑动轴承为主,滑动轴承内部油膜支撑稳定性和离心压缩机内部的流体激振力等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其性能进一步提高的主要方面。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滑动轴承里的可倾瓦轴承,研究内容是在五瓦可倾瓦轴承支撑下的转子,运转时受到流体激振力的作用下,转子的运行稳定性分析。其中包括滑动轴承内部流体动力特性、叶轮间隙激振力以及在可倾瓦油膜支撑下叶轮间隙流体力对转子系统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比例模型下转子受到冲击时的响应分析计算,为未来的离心压缩机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首先,利用流体力学方法,对轴承油膜特性和各种边界条件进行分析。通过对轴承的润滑方程的计算,为以后计算滑动轴承的可以得到刚度以及阻尼做出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在滑动轴承转子支撑下的油膜失稳现象、以及油膜失稳对转子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说明。其次是对叶轮间隙激振力的研究。对叶轮间隙产生的激振力引起的交叉刚度进行计算与分析。利用流体力学,对叶轮间隙的流体力进行计算、推导,利用ANSYS计算,在不同的压力下,叶轮各处压力分布。其叁,利用SAMCEF/Rotor软件,建立转子系统模型,对转子系统下的模态、临界转速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临界转速与支撑刚度、阻尼的关系。通过转子稳态不平衡响应分析,得到不平衡质量与临界转速的关系;对转子进行瞬态响应分析,得到临界转速与支撑刚度、阻尼的关系。通过在滑动轴承支撑下转子的不平衡响应分析,转子系统失稳状态与转速的关系。最后,利用比例模型预测转子-轴承系统的冲击振动,进行了不同比例下转子受到不同冲击时转子系统的响应计算和分析。对缩比例尺寸转子的计算,主要是对不同型号大小的转子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体激振论文参考文献

[1].田勐,任永辉,张悦,赵小龙,马猛.空气增压机流体激振故障分析[J].冶金动力.2019

[2].门志平.离心压缩机流体激振特性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9

[3].陈建.半侧运行时流体弹性激振导致凝汽器冷却管损坏的判别方法及预防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19

[4].刘立志,陈纠,蔡龙奇,谭术洋,赵雪岑.管路系统截止阀流体激振特性分析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8

[5].郭咏雪.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密封流体激振半主动控制及铣床和车床的振动主动控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6].陈尧兴,李志刚,李军.进口预旋对高压迷宫密封流体激振转子动力特性的影响[J].润滑与密封.2017

[7].冯家祥.密排管束流体激振效应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7

[8].杨焘.离心泵流体激振计算分析及控制策略[D].兰州理工大学.2017

[9].陈慈伟,张万福.倾斜转子对密封流体激振特性的影响[J].动力工程学报.2017

[10].詹姆斯,弗雷德·马修,马克.关于作用在离心压缩机上的流体激振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转子振动特性综述[J].风机技术.2017

论文知识图

作用在叶轮上的流体激振力无量纲横向流体激振力无量纲横向流体激振力无裂纹有激振力时系统的分岔特性作用在叶轮上的流体激振力w=3.12考虑横向流体激振力时系...

标签:;  ;  ;  ;  ;  ;  ;  

流体激振论文_田勐,任永辉,张悦,赵小龙,马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