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作用论文_凌志峰,黄斌,鲜慈英,谌勤,赵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抑郁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抑郁症,抗抑郁,羟色胺,神经,吴茱萸,电针,姜黄。

抗抑郁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凌志峰,黄斌,鲜慈英,谌勤,赵倩[1](2019)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析黄芩在抗抑郁方面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运用网络药理学来预测黄芩有效成分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主要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获取黄芩的有效成分及主要作用靶点,并通过软件Cytoscape 3.7.1构建药物-靶点-基因-疾病之间相互作用的网络关系并进行交联分析,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PPI网络图,用R×64 3.6.1软件及相关运行脚本筛选出黄芩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成分及主要作用靶点,并生成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图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图。结果预测得到黄芩治疗抑郁症的36个有效成分和30个有效作用靶点,并通过通路富集分析推测黄芩对抑郁症的作用机制可能和PI3K-Akt信号通路、病毒感染、p53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有关,并发现IL-6、VEGFA、CCND1、CASP3等靶点的基因可能在抑郁症中起到关键作用。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并推测了黄芩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的方式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作用和特点,为进一步研发抗抑郁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出发点。(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袁志坚,吴小瑜,何文涓[2](2019)在《吴茱萸次碱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诱导大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吴茱萸次碱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1 mg/kg)和吴茱萸次碱低、高剂量(10、20 mg/kg)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动物连续复制CUMS模型28d,在造模的第15天开始每天ig给药1次,连续14d。记录大鼠体质量,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并检测大脑海马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 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次碱高低剂量组均能显着抑制大鼠体质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次碱高剂量组大鼠的糖水偏好度、大鼠穿越格数和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次碱高低剂量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次碱高剂量组大鼠海马中5-HT、NA水平和BDNF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0.01)。结论吴茱萸次碱具有一定的抗抑郁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大鼠海马单胺神经递质水平、增加BDNF mRNA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现代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1期)

程雪,郭忠信,束会娟,唐梅,谭国鹤[3](2019)在《神经营养因子在抗抑郁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和自杀率高等特点,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针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且普遍存在起效慢、药物耐受、副作用多、易复发以及疗效时间有限等局限性,使得抗抑郁治疗亟需开发新的策略。近年研究发现,在抑郁症动物模型中调节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可调控神经细胞存活,促进神经发生,提高神经元可塑性等,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这为临床抗抑郁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主要介绍几种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对抑郁行为的影响及其应用于抗抑郁治疗的研究新进展。(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陈良妮,陈勇,李金洲,陈子隽,庞丹清[4](2019)在《叁七叶抗抑郁作用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抑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中药治疗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研究中药的抗抑郁作用。随着对叁七叶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人们发现叁七叶里的叁七叶总皂苷、槲皮素、人参皂苷Rg1、Rb1、Rb3等在小鼠"行为绝望"模型和慢性应激导致的大鼠抑郁模型中,均表现出抗抑郁活性。对其抗抑郁作用的研究已成为近几年的新热点。深入研究叁七叶抗抑郁作用的机理和药效学基础,对揭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开发新的抗抑郁药物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王金梦,杨玉,陈春林[5](2019)在《mTOR信号通路介导姜黄素抗抑郁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TOR信号通路介导姜黄素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皮质酮损伤SH-SY5Y细胞模型。通过CCK-8法检测姜黄素对皮质酮诱导SH-SY5Y细胞保护作用。建立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急性抑郁模型,将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ICV)+溶剂(灌胃,ig)组、生理盐水(ICV)+姜黄素(50 mg·kg-1,ig)组、雷帕霉素(150 nmol·L~(-1),ICV)+溶剂(ig)组、雷帕霉素(150 nmol·L~(-1),ICV)+姜黄素(50 mg·kg~(-1),ig)组。姜黄素给药前30 min预先侧脑室注射雷帕霉素,给药30 min后进行行为学测试。结果给予姜黄素共培养能够明显提高皮质酮损伤SH-SY5Y细胞存活率(1 nmol·L~(-1),P<0.01;0.5 nmol·L~(-1),P<0.01;0.25 nmol·L~(-1),P<0.05),而雷帕霉素能够阻断姜黄素的保护作用(P<0.05)。姜黄素能够明显降低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1)和悬尾不动时间(P<0.05),而预先侧脑室注射雷帕霉素后,姜黄素降低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1)和悬尾不动时间(P<0.05)的作用被降低。结论姜黄素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且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激动mTOR信号通路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吴丹,高耀,向欢,邢婕,田俊生[6](2019)在《PI3K/Akt信号通路在抑郁症及抗抑郁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是调节机体内细胞存活、分化及凋亡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在癌症、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发生及相关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逐渐开始关注该通路在抑郁症以及抗抑郁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作用。对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靶标与抑郁症的关系、PI3K/Akt信号通路在抑郁症中的作用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在抗抑郁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为抑郁症的治疗及抗抑郁药物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18期)

刘亚敏,栗俞程,方晓艳,王灿,王琳琳[7](2019)在《野菊花水提物抗抑郁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野菊花水提物抗抑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阳性对照药,0.02 g·kg~(-1)),野菊花水提物低、中、高剂量(2、4、8 g·kg~(-1))组,连续8 d灌胃给药,每日1次。末次给药1 h后,采用强迫游泳、悬尾以及自主活动试验对小鼠进行行为学观察,并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海马组织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给药组对小鼠自主活动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野菊花水提物中、高剂量组能显着缩短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 <0.001),增加小鼠海马组织中5-HT、NE、BDNF的含量(P <0.05),降低小鼠海马组织中COX-2、PGE2、IL~(-1)β的含量(P <0.01,P <0.001)。结论野菊花水提物可能通过提高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降低炎症因子的含量来产生抗抑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9年10期)

覃双来,关江锋,吴永贵,张秋[8](2019)在《电针联合疼痛贴对骨癌痛大鼠的抗抑郁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疼痛贴对骨癌痛大鼠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疼痛贴治疗组、电针联合疼痛贴治疗组,另设空白组。造模成功后给予对应干预,观察胫骨癌痛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采用HPLC检测基底杏仁核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Elisa检测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的表达。结果旷场实验中模型组大鼠的活动里程低于空白组,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中模型组大鼠的不动时间均高于空白组(P<0.01)。模型组5-HT、NE、DA含量均低于空白组(P<0.01),MDA含量和Caspase-3表达均高于空白组、CAT活性和Bcl-2表达均低于空白组(P<0.01)。旷场实验中叁组治疗组的大鼠活动里程均高于模型组,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中叁组治疗组的大鼠不动时间均低于模型组;叁组治疗组的5-HT、NE、DA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MDA含量和Caspase-3表达均低于模型组,CAT活性和Bcl-2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电针治疗、疼痛贴治疗以及联合治疗可以改善胫骨癌痛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学改变,其机制与缓解疼痛纠正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平衡失调、抗氧化应激和减轻神经细胞凋亡有关。(本文来源于《肿瘤防治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陈超,董宪喆,胡园,朱维煜,周小江[9](2019)在《参志苓片通过抑制microRNA-1281表达靶向ADCY1/DVL1发挥抗抑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参志苓是经典抗抑郁古方开心散的中药成药制剂,本研究旨在基于其临床疗效在转录后水平阐明参志苓抗抑郁的分子作用机制和相关生物学途径。方法:采集"参志苓片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试验"受试者的参志苓治疗8周显效血清样本,并匹配健康对照,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在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并遴选目标miRNAs进行RT-PCR验证。基于miRNAs表达谱中发现新的分子靶标miR-1281,建立皮质酮损伤体外模拟抑郁细胞模型并予以不同浓度开心散处理,以考察miR-1281及其预测的靶基因在神经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开心散的干预作用;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分别检测miR-1281对野生型/突变型ADCY1和DVL1的降解能力,验证miR-1281对ADCY1和DVL1的靶向调控作用;构建miR-1281过表达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予以不同浓度开心散处理,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PCR等方法,研究miR-1281表达水平的变化对神经细胞增殖、凋亡等细胞表型以及靶基因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iR-1281过表达对c AMP/PKA/ERK/CREB和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靶蛋白的影响。结果:在抑郁患者中共鉴定出112个差异具有显着性的mi RNAs,在参志苓给药8周后共鉴定出46个差异具有显着性的miRNAs。两者取交集,共有45个miRNAs表达差异显着,其中17个上调,28个下调,既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生物标记物,又可能是参志苓抗抑郁的作用靶标。随后验证出交集中10个差异表达的候选目标miRNAs,其中miR-1281在抑郁患者中高表达,而在参志苓给药后下调,且microRNA-gene-pathway-net分析显示miR-1281网络赋值较高进一步细胞功能学实验显示,皮质酮诱导损伤的SH-SY5Y细胞中miR-1281表达水平升高,而其预测的靶基因ADCY1和DVL1表达水平降低,开心散干预后呈剂量相关性同时反向减低/升高。转染突变型ADCY1和DVL1质粒组的HEK293细胞内ADCY1和DVL1的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质粒组,说明野生型ADCY1和DVL1可与miR-1281特异性结合并被降解,ADCY1和DVL1可能是miR-1281的靶基因。转染miR-1281慢病毒后SH-SY5Y细胞存活率降低并凋亡明显,开心散干预后存活率显着增加,并明显抑制细胞早期凋亡。同时在mi R-1281过表达的SH-SY5Y细胞系中,ADCY1mRNA和DVL1mRNA表达水平下调,由ADCY1介导的cAMP信号通路上的关键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开心散干预后蛋白水平呈剂量相关性显着性增高,而由DVL1介导的Wnt信号通路上的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 GSK-3β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基于RCT临床研究的外周血样本开展了经典古方开心散成药-参志苓片的转录后调控研究,筛选并验证了与抑郁发生和参志苓抗抑郁作用相关的差异miRNAs,发现了miR-1281是在外周临床样本中被鉴定出来的一种新的可能与抑郁和参志苓抗抑郁作用相关的微小RNA。通过体外研究阐明了过表达miR-1281对神经细胞具有损伤作用,开心散可能通过下调miR-1281水平同时靶向ADCY1和DVL1,从而激活cAMP/PKA/ERK/CREB和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来发挥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药理与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23)

高晓霞[10](2019)在《基于“有故无殒”的柴胡低极性部位抗抑郁作用量-效/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柴胡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之功效,但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医者发现柴胡具有毒副作用,特别是对肝脏的损伤。课题组前期研究柴胡低极性部位具有抗抑郁活性,但其"量-毒-效"关系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柴胡低极性部位为研究对象,连续28天灌胃给予正常大鼠与慢性温和应激(CUMS)大鼠不同剂量(1-100g/kg),评价其对生理模型与病理模型的保护作用与毒性差异。通过行为学、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柴胡低极性部位中、高剂量组均对CUMS模型大鼠具有抗抑郁活性,且无毒性,但正常大鼠以高剂量给药后会显示轻微的肝肾功能异常;通过代谢组学、转录组学等研究发现,其调节的代谢通路不尽相同。提示柴胡需在药典的用药剂量规定剂量范围内使用,且根据临床患者情况不同辨证施治,其可能在不同病理状况下调节的通路不同。本研究阐述了柴胡低极性部位抗抑郁"量-毒-效"关系,符合"有故无殒"理论,为柴胡及柴胡低极性部位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抗抑郁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吴茱萸次碱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1 mg/kg)和吴茱萸次碱低、高剂量(10、20 mg/kg)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动物连续复制CUMS模型28d,在造模的第15天开始每天ig给药1次,连续14d。记录大鼠体质量,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并检测大脑海马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 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次碱高低剂量组均能显着抑制大鼠体质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次碱高剂量组大鼠的糖水偏好度、大鼠穿越格数和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次碱高低剂量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次碱高剂量组大鼠海马中5-HT、NA水平和BDNF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0.01)。结论吴茱萸次碱具有一定的抗抑郁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大鼠海马单胺神经递质水平、增加BDNF mRNA的表达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抑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凌志峰,黄斌,鲜慈英,谌勤,赵倩.基于网络药理学探析黄芩在抗抑郁方面的作用机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

[2].袁志坚,吴小瑜,何文涓.吴茱萸次碱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诱导大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

[3].程雪,郭忠信,束会娟,唐梅,谭国鹤.神经营养因子在抗抑郁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新进展[J].生命科学.2019

[4].陈良妮,陈勇,李金洲,陈子隽,庞丹清.叁七叶抗抑郁作用研究概况[J].吉林中医药.2019

[5].王金梦,杨玉,陈春林.mTOR信号通路介导姜黄素抗抑郁作用机制[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9

[6].吴丹,高耀,向欢,邢婕,田俊生.PI3K/Akt信号通路在抑郁症及抗抑郁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进展[J].中草药.2019

[7].刘亚敏,栗俞程,方晓艳,王灿,王琳琳.野菊花水提物抗抑郁作用的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

[8].覃双来,关江锋,吴永贵,张秋.电针联合疼痛贴对骨癌痛大鼠的抗抑郁作用机制[J].肿瘤防治研究.2019

[9].陈超,董宪喆,胡园,朱维煜,周小江.参志苓片通过抑制microRNA-1281表达靶向ADCY1/DVL1发挥抗抑郁作用[C].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药理与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10].高晓霞.基于“有故无殒”的柴胡低极性部位抗抑郁作用量-效/毒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论文知识图

胰高血糖素样肽介导的运动抗抑郁作:阿司匹林辅助抗抑郁治疗逆转LPS炎症预...:LPS炎症预处理对氟西汀抗抑郁作用且AK组含量最高(P<图3四组大鼠海马m...4-1FCPR03抗抑郁作用的...:急性LPS腹腔注射对氟西汀抗抑郁作

标签:;  ;  ;  ;  ;  ;  ;  

抗抑郁作用论文_凌志峰,黄斌,鲜慈英,谌勤,赵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