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佐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佐剂,免疫,疫苗,蛋白,炎症,胶束,鞭毛。
免疫佐剂论文文献综述
陈章,刘晓露,姚焱彬,吴琼娟,孙裴[1](2019)在《猪丹毒丝菌灭活疫苗免疫佐剂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猪丹毒丝菌灭活疫苗免疫佐剂,将5种佐剂(聚合物佐剂、矿物油佐剂ISA 201 VG、蜂胶佐剂、弗氏佐剂、铝胶佐剂)分别与3株猪丹毒丝菌株(AEr21、AEr31和AEr32)制备成15种灭活疫苗,经物理性状检验、无菌检验、安全检验合格后分别免疫小鼠,应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含量(IL-4、IL-10、TNF-β、IFN-γ、MCP-1)。通过腹腔注射和灌胃2种方式对免疫后小鼠进行攻毒,计算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5种佐剂与3株猪丹毒丝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均可刺激小鼠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矿物油佐剂ISA 201 VG疫苗免疫组诱导小鼠产生的IgG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含量最高,与铝胶佐剂、弗氏佐剂疫苗免疫组差异显着(P<0.05),与聚合物佐剂、蜂胶佐剂疫苗免疫组差异不显着(P>0.05);矿物油佐剂ISA 201 VG疫苗免疫组在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最高,对腹腔注射和灌胃攻毒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0%、80%、60%和100%、100%、80%。试验结果表明,矿物油佐剂ISA 201 VG可作为猪丹毒丝菌灭活疫苗制备的候选免疫佐剂。(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亚杰,吴双,吴植,朱善元,孙怀昌[2](2019)在《分枝杆菌Hsp70对PCV2 Cap蛋白的免疫佐剂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Hsp70)对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的免疫佐剂作用,以自聚肽ELK16为纯化标签,分别与Hsp70和PCV2 Cap基因融合后诱导表达,利用离心洗涤法进行融合蛋白纯化,获得了纯化的融合蛋白ELK16-Cap、ELK16-Hsp70和ELK16-Cap-Hsp70,其纯度高达95%、96%和85%,产量分别为92、84和83 mg/L;接着用PBS、ELK16-Cap、ELK16-Cap+弗氏不完全佐剂(IFA)、ELK16-Cap+ELK16-Hsp70和ELK16-Cap-Hsp70分别免疫小鼠,初免后21 d ELK16-Cap-Hsp70免疫组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在二免后2周取免疫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表达,TNF-α浓度依次为588.55、802.55、995.55、1 382.55和1 719.55 pg/mL,IFN-γ浓度依次为46.30、92.22、155.56、470.37和518.15 pg/mL,IL-12浓度依次为14.72、28.06、20.83、31.39和34.72 pg/mL。这些研究结果表明,Hsp70对刺激PCV2 Cap蛋白ELISA抗体产生的作用优于IFA,但两者融合蛋白的刺激作用较强;与Cap蛋白融合的Hsp70对刺激TNF-α、IFN-γ和IL-12产生的作用较强,而ELK16-Hsp70+ELK16-Cap对3种细胞因子产生的刺激作用次之。(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9年09期)
韩子怡,曾忠良[3](2019)在《皂苷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佐剂是添加到疫苗中用于提高免疫原性的一类物质,理想佐剂能够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有效性,对于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皂苷是一类苷元为叁萜或螺旋甾烷类化合物的糖苷,具有潜在的佐剂活性。本文概述了几类基于不同皂苷的佐剂及其免疫刺激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4期)
陈洪博,李培华,蔡翔,邱龙新[4](2019)在《鹰嘴豆芽素A免疫佐剂作用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鹰嘴豆芽素A(BioA)的免疫佐剂效果,分别将BioA以及氢氧化铝胶(Alum)作为佐剂和鸡卵清白蛋白(OVA)抗原联合免疫ICR小鼠,二次免疫后2周采血和取脾脏,观察免疫前后血清OVA诱导特异性抗体及亚类含量变化、细胞因子水平,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的体外细胞增殖反应以及外周血CD4~+和CD8~+ T细胞表达。结果显示,BioA和抗原混合物免疫小鼠后,未见不良反应;100μg BioA组小鼠血清抗体IgG、IgG1和IgG2a水平显着高于OVA组(P<0.05或P<0.01);100μg BioA免疫小鼠受刀豆蛋白A(ConA)、脂多糖(LPS)和OVA刺激产生的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显着高于OVA组(P<0.05或P<0.01);100μg BioA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FN-γ和TNF-α浓度显著高于OVA组(P<0.05);BioA显着提高CD4~+T细胞数量和提高CD4~+/CD8~+值(P<0.01)。表明BioA是一种能同时激活Th1和Th2型免疫反应的免疫佐剂。(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苏菲,薛银,李军星,徐丽华,余斌[5](2019)在《人参皂苷Rg1联合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rLTB作为滴鼻免疫佐剂在小鼠体内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人参皂苷Rg1和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rLTB联合滴鼻免疫小鼠的佐剂效果,本研究以卵清白蛋白(OVA)为模式抗原,分别将生理盐水、OVA、OVA+Rg1、OVA+rLTB、OVA+Rg1-rLTB滴鼻免疫小鼠,共免疫3次。利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分析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脾细胞中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胆汁、肺泡支气管和阴道黏液中IgA和IgG抗体水平。结果显示,与OVA单独免疫组相比,Rg1-rLTB能够明显促进小鼠中性粒细胞和中间细胞数量的增加(p<0.05),显着上调Th1、Th2和Th17型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p<0.05),明显提高血清和局部黏膜中的OVA特异性IgA和IgG抗体水平(p<0.05),并且Rg1-rLTB的复合佐剂效果比单独Rg1或rLTB更具优势。因此,Rg-rLTB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滴鼻免疫佐剂,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黄少梅[6](2019)在《功能性碳点抗病毒药物与免疫佐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占世界传染病的四分之叁以上,给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抗病毒药物对于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病毒的种类众多,目前能用于临床的抗病毒药物只针对9种病毒有效(HIV、HCV、HBV、HCMV、HSV、HPV、IFV、RSV以及VZV)。尽管有大量抗病毒感染的药物研究,但药物的毒副作用、耐药性的出现以及药效不足等缺陷,亟需寻找新的策略应对病毒的感染性治疗。在病毒的防控中,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工具,但是由于弱毒疫苗其研制周期长,存在生物安全隐患,因此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是开发新型疫苗的研究热点。然而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免疫原性较差,在制苗研究中需要添加特定的佐剂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但是市面可用的佐剂数量和种类都较少,而且这些佐剂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疫苗。因此,开发新型的佐剂对于疫苗的研制至关重要。目前,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优势,可通过纳米技术获得新型的抗病毒药物和新型佐剂,然而寻找经济、有效、适合大规模生产可用的纳米材料是临床使用的一大挑战。碳量子点(carbon dots,C-dots),又称碳点或者碳纳米点,是一类尺寸在10 nm以下的新型碳纳米材料。该材料制备原料广泛、操作简单、毒性小、环境友好,而且它的功能多样,生物应用研究领域广泛。近年来发现有些碳点显示出了抗病毒的作用效果,而有些碳点在体外也显示了佐剂活性的功能。因此,本研究基于碳点的生物应用为出发点,探索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的新型碳点,同时研制具有良好免疫佐剂活性的功能性碳点,为预防和治疗病毒的感染提供新的材料和方法。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苯并恶嗪衍生碳点的广谱抗病毒作用与机制研究1.1碳点的合成、表征及细胞毒性分析本研究利用水热合成法以苯并恶嗪单体为原料制备了一种苯并恶嗪单体衍生的碳点(BZM-CDs)。在电子显微镜(TEM)下观察该碳点为分散的球型,粒径为4.4±0.6 nm。该碳点在pH=7.4水溶液中的Zeta电位为0.124±0.026 eV。通过XPS与FT-IR分析BZM-CDs表面富含酰胺和羧基,在365 nm的紫外光激发下能发出绿色荧光,其荧光效率为13.1%。75μg/mL浓度下BZM-CDs分别与BHK-21和Vero细胞孵育72 h,细胞活力均大于90%。1.2 BZM-CDs体外能够抑制囊膜病毒和非囊膜病毒的感染分别以囊膜病毒中的黄病毒(JEV、ZIKV和DENV2)和非囊膜病毒(AAV和PPV)作为病毒模型,通过空斑、间免以及Western blot等方法证实,在体外将BZM-CDs与囊膜病毒中JEV、ZIKV和DENV2作用后,能够显着抑制病毒的感染,并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其EC_(50)分别是18.63μg/mL(JEV)、3.715μg/mL(ZIKV)和37.49μg/mL(DENV2)。另外,BZM-CDs也能够抑制非囊膜病毒AAV和PPV的感染,EC_(50)分别为40.25μg/mL(AAV)和45.51μg/mL(PPV)。1.3 BZM-CDs通过吸附病毒表面阻断病毒的入侵通过对比BZM-CDs分别处理细胞和病毒后对病毒的抑制效果,可以得出BZM-CDs的抗病毒功能主要作用于病毒,进一步用TEM观察发现BZM-CDs能够吸附在病毒表面;另外,通过细胞结合实验得出BZM-CDs与病毒作用后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结合,通过阻碍病毒的入侵过程从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1.4 BZM-CDs表面官能团分布影响其抗病毒活性分别用氨水和盐酸加热处理BZM-CDs得到酰胺官能团更多的Ami-CDs和羧基官能团更多的Car-CDs。同样的浓度下,Ami-CDs的抗病毒能力强于BZM-CDs,而Car-CDs的抗病毒能力弱于BZM-CDs,因此,表面酰胺可以增强碳点抗病毒作用效果,而羧基会减弱其抗病毒的能力。综上所述,BZM-CDs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在未来的抗病毒药物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双季铵盐衍生阳离子碳点的免疫佐剂活性作用与机制研究2.1双季铵盐衍生阳离子碳点的合成与表征本研究以双季铵盐为原料,通过水热合成法制成新型的阳离子碳点(BQAS-CDs)。该碳点通过TEM观察为分散良好的球性颗粒,粒径分布在3.74±0.63 nm。FT-IR和XPS分析发现BQAS-CDs表面富含季铵基团,365 nm的紫外光激发可发出蓝色荧光,荧光效率为7.8%。通过不同的pH值、温度、离子强度以及不同的时间暴露在紫外灯下测试BQAS-CDs的稳定性发现,pH值对其影响较大,而离子强度、温度对其影响较弱,而在紫外暴露6 h,其荧光强度值仍稳定在89.4±0.2%,因此,以上测试可以看出BQAS-CD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2 BQAS-CDs能够使蛋白发生自乳化作用以卵清蛋白(OVA)为模式蛋白,当与BQAS-CDs混合后出现自乳化现象。扫描电镜(SEM)和TEM观测蛋白呈不同程度的聚集,粒径从50 nm变为405 nm(1:1,w/w)、130.8 nm(1:2,w/w)和50.29 nm(1:3,w/w)。蛋白溶液的Zeta电位从为-5.99±0.21变化到-2.49±0.18(1:1,w/w)、-3.81±0.16(1:2,w/w)以及-4.82±0.44(1:3,w/w)。进一步测试蛋白与BQAS-CDs作用后BQAS-CDs的PL值,其发生了红移,而UV-vis分析显示蛋白在280nm处的紫外吸收峰变得更宽。因此,上述结果可以得出该碳点能够通过静电方式与OVA相互作用,导致蛋白颗粒聚集并融合成大的颗粒,从而产生肉眼可见的自乳化现象。2.3 BQAS-CDs可显着增强抗原的免疫应答BQAS-CDs与OVA形成的纳米复合物免疫小鼠后,其抗体水平比裸蛋白组高出60倍,同时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抗体水平。与商品化常规佐剂Alum相比,BQAS-CDs能够引起较高的IgG2a和IgG2b抗体的产生,分别是Alum组的3倍和5倍,具有Th1型免疫的倾向。另外,BQAS-CDs能够刺激更强的OVA特异性CD4~+T和CD8~+CTL细胞的增殖,因此具有细胞免疫的增强作用。2.4 BQAS-CDs可通过胞吞的方式促进抗原在APCs的吞噬用BMDCs和RAW264.7细胞孵育BQAS-CDs与OVA-FITC的复合物,通过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分析,BQAS-CDs能够显着促进抗原的吞噬。而低温条件孵育BQAS-CDs与OVA-FITC的复合物时,抗原的吞噬效果没有显着变化,因此可以得出BQAS-CDs主要以胞吞的方式促进抗原被APCs吞噬。进一步用流式检测BQAS-CDs处理BMDCs细胞后的CD40和CD80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其结果证实BQAS-CDs并不会直接诱导DCs细胞的成熟。2.5 BQAS-CDs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内生物相容性分析显示BQAS-CDs免疫机体后不影响小鼠体重的增殖,而且免疫小鼠的血常规没有引起显着的血液学变化。另外,小鼠的组织内脏器官也没有明显的组织学改变。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得出BQAS-CDs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对未来开发新型佐剂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越[7](2019)在《手性聚氨基酸作为潜在的免疫佐剂的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聚氨基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已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和药物传递中。并且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聚氨基酸可建立炎症微环境以促进免疫反应,多肽材料已被应用为潜在的免疫佐剂。目前大多数的免疫佐剂所建立的炎症微环境无法控制,达不到理想的免疫反应。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工作中我们设计了不同手性的多肽基水凝胶和纳米胶束,通过对其理化性能以及在体内所引起的炎症细胞因子的表征,验证材料所引起的不同的炎症反应。具体如下:(1)通过聚乙二醇单甲醚引发N-羧酸酐(NCA)开环聚合合成了四种不同手性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丙氨酸嵌段共聚物,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了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并通过试管倒置法观察了嵌段共聚物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成胶性能,结果显示其中叁种可形成凝胶结构;通过动态力学分析、扫描电镜(SEM)分析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和表面形貌;通过变温圆二色谱(CD)、变温动态光散射(DLS)、变温核磁碳谱(~(13)C NMR)探究其成胶机理;并由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以及半定量分析探究其体内所引起的炎症程度。结果表明D型水凝胶能引起更明显的炎症反应,因此可通过调节D型氨基酸的组份而控制炎症反应,从而得到理想的免疫反应。(2)通过正己胺引发NCA开环聚合合成了两种不同手性的聚–L–苯丙氨酸—聚赖氨酸嵌段共聚物,通过~1H NMR、FT-IR分析了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并将嵌段共聚物通过纳米沉淀法制成纳米胶束,随后通过DLS、透射电镜(TEM)分析其粒径及形貌;其次,通过流式细胞术(FCM)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了嵌段共聚物的细胞内吞情况和刺激细胞所产生的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同样表明,D型纳米胶束能加速细胞内吞,刺激细胞产生更多的IL-6。因此,D型纳米胶束同样可应用于免疫治疗中。通过设计不同手性的聚氨基酸材料作为潜在的免疫佐剂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该策略在免疫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杨琳,傅哲彦,吕正兵,舒建洪[8](2019)在《免疫佐剂分类及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的DNA疫苗、重组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等新型疫苗,虽然安全性较传统疫苗有所提高,但其免疫原性不及传统疫苗,需要通过佐剂增强疫苗的免疫效力。随着对佐剂研究的不断深入,铝佐剂、油乳佐剂、微生物类佐剂、蜂胶佐剂、左旋咪唑佐剂、脂质体佐剂、中药佐剂及小肽类佐剂等相继问世,其作用机制也随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清晰。通过动物免疫实验结果发现,小肽类免疫佐剂不仅可以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具备免疫增强剂的功效,而且获取简单,便于运输保存,安全性高,可能是未来佐剂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樊凡,方成[9](2019)在《免疫佐剂的复合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佐剂可以增强抗原诱发的免疫应答强度,还能改变免疫应答类型。但单一佐剂的功效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其诱导的免疫应答强度偏低且偏向某一种类型。佐剂的开发进展呈现出复合化的趋势。复合佐剂大致可分类为以载体型佐剂为基础的复合或几种非载体佐剂的复合。复合成分通过不同途径来发挥协同作用,且可以调节所诱导的免疫应答类型,极大提升了免疫的功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徐嫚[10](2019)在《梅毒螺旋体鞭毛核心蛋白致炎分子机制及免疫佐剂作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是性传播疾病梅毒的病原体,可导致多器官系统受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梅毒与AIDs传播途径基本相同,可增加人体感染HIV风险。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其发病数已超过淋病而居性传播疾病首位。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梅毒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控梅毒的首要任务是研制有效疫苗,而Tp致病机制尚不清楚阻碍了梅毒疫苗的研制。目前认为,梅毒患者感染Tp后出现的硬下疳等组织病理损伤主要由局部炎症反应所致,但引起炎症反应的致病物质仍不清楚。细菌鞭毛蛋白是细菌鞭毛的主要结构蛋白,其不仅可诱导宿主发生炎症反应,还可作为疫苗载体蛋白或疫苗佐剂,增强相关抗原的免疫保护作用。本研究以人单核细胞为模式细胞,明确Tp鞭毛核心蛋白能否诱导炎症反应,阐明其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随后在筛选有效Tp候选疫苗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具有免疫佐剂潜力。本研究将为阐明Tp致病机制及设计梅毒疫苗提供新思路,对梅毒的预防及控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方法:1.叁个Tp鞭毛核心蛋白刺激THP-1细胞24 h后,q RT-PCR检测IL-6、IL-8、IL-10、IL-1β和TNF-α的m RNA转录情况,Fla B1、Fla B2或Fla B3刺激THP-1细胞后检测IL-6和IL-8的最佳表达时间和最佳表达浓度;THP-1细胞转染My D88负显性突变体质粒或TLR4、TLR5干扰质粒后以Fla B1、Fla B2或Fla B3刺激细胞,q RT-PCR和ELISA分别检测IL-6和IL-8的m 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2.Fla B1、Fla B2或Fla B3刺激THP-1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ERK1/2、p38、JNK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免疫荧光检测p65的核转位;采用ERK1/2(PD98059)、p38(SB203580)、JNK(SP600125)和NF-κB(BAY117082)的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ERK1/2、p38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q RT-PCR检测IL-6和IL-8的m RNA转录水平。3.克隆表达并纯化27个缺失突变体肽段,各肽段刺激THP-1细胞后,q RT-PCR检测IL-6和IL-8的m RNA转录情况,Western Blot检测ERK1/2、p38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免疫共沉淀检测Tp鞭毛核心蛋白各肽段与TLR5的相互作用;THP-1细胞转染4.0μg psi RNA-h TLR5后,再分别以相应浓度肽段刺激细胞1 h,Western Blot检测ERK1/2、p38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刺激细胞24 h后,q RT-PCR检测IL-6和IL-8的m RNA转录情况。4.克隆表达并纯化21个Tp鞭毛核心蛋白突变体,各突变鞭毛核心蛋白刺激THP-1细胞后,q RT-PCR检测IL-6和IL-8的m RNA转录情况,免疫共沉淀检测Tp鞭毛核心蛋白突变体与TLR5的结合。5.将新西兰兔随机分为Tp0663免疫组、Tp0136免疫组和佐剂对照组,每组3只,取纯化好的重组蛋白Tp0136和Tp0663与弗氏完全(或不完全)佐剂充分混合,每2 w免疫1次,共免疫3次,ELISA检测兔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及INF-γ水平。6.末次免疫2 w后,用8×106 Tp Nichols菌株背部皮内攻击新西兰兔,感染后的0~3 w期间,每隔3 d观察皮损变化情况,感染21 d后,q RT-PCR检测新西兰兔皮损部位及血液、肝脏、脾脏和睾丸组织中的Tp载量,免疫组化检测皮损和睾丸中的Tp载量,H&E染色观察皮损和睾丸的炎症情况。7.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Tp0663免疫组、Fla B3免疫组、Fla B3+Tp0663联合免疫组和PBS对照组,每组8只,取纯化好的重组蛋白每2 w免疫C57BL/6小鼠,共免疫3次。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Tp0663特异性抗体效价和小鼠脾细胞上清中的细胞因子,CCK8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流式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胞内细胞因子表达。8.末次免疫2 w后,用1×107 Tp Nichols菌株攻击C57BL/6小鼠,感染30 d后,q RT-PCR检测小鼠直肠、脑、淋巴结、血液、肝脏、脾脏和睾丸组织中的Tp载量,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肝脏、脾脏和睾丸中的Tp载量;取各免疫组经Tp感染30 d后的淋巴结(每组3只),分别接种至新西兰兔睾丸中,每周抽取兔耳缘静脉血,利用RPR试剂盒和TPPA试剂盒检测血清反应性,9 w后,暗视野观察睾丸组织中的Tp活动性。结果:1.Fla B1、Fla B2和Fla B3刺激THP-1细胞后能诱导IL-6和IL-8表达升高,Fla B1、Fla B2和Fla B3的最佳刺激浓度分别为1.0、10.0和5.0μg/m L,叁者诱导IL-6和IL-8的最佳m RNA转录时间均为24 h,最佳蛋白表达时间均为48 h。THP-1细胞转染My D88负显性突变体质粒和TLR5干扰质粒后能显着抑制IL-6和IL-8的表达,转染TLR2负显性突变体质粒和TLR4干扰质粒后不影响IL-6和IL-8的表达。2.Fla B1、Fla B2和Fla B3作用THP-1细胞后可诱导ERK1/2、p38和IκBα发生磷酸化,并诱导p65发生核转位。ERK1/2、p38和NF-κB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细胞后,Fla B1、Fla B2和Fla B3诱导的IL-6和IL-8表达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3.各缺失突变体蛋白刺激THP-1细胞后仅含D1结构域的蛋白可诱导IL-6和IL-8表达及ERK1/2、p38和IκBα发生磷酸化,仅含ND1区的肽段缺失突变体可与TLR5结合。THP-1细胞转染TLR5干扰质粒后能明显抑制Tp鞭毛核心蛋白D1区诱导的ERK1/2、p38和IκBα磷酸化和IL-6、IL-8 m RNA转录。4.所有位点突变均不同程度抑制了Tp鞭毛核心蛋白诱导的IL-6和IL-8转录,且不同程度地抑制了Tp鞭毛核心蛋白与TLR5的结合。5.重组蛋白Tp0663和Tp0136免疫新西兰兔后能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且兔血清中的INF-γ含量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Tp0663和Tp0136免疫组Tp感染部位的皮损直径显着小于PBS对照组,感染部位的皮损溃疡率也显着低于PBS对照组;Tp0663和Tp0136免疫组在原始感染部位及血液、肝脏、脾脏和睾丸组织中的Tp载量均显着低于PBS对照组(P<0.05);Tp0136和Tp0663免疫组与PBS对照组的原始感染部位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而远端睾丸组织中,仅PBS对照免疫组出现炎性细胞浸润。7.重组蛋白Fla B3与Tp0633联合免疫C57BL/6小鼠后,小鼠血清中Tp0663特异性抗体的含量、小鼠脾淋巴细胞中分泌IFN-γ的CD4+T细胞百分比、小鼠脾淋巴细胞上清中分泌的IFN-γ水平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均显著高于Tp0663免疫组和PBS对照组免疫组。8.Fla B3+Tp0663联合免疫组小鼠血液、脑、淋巴结、肝脏、脾脏和睾丸组织中的Tp载量均显着低于Tp0663免疫组和PBS对照组(P<0.05);Fla B3+Tp0663联合免疫组小鼠直肠中Tp载量与PBS对照组和Tp0663免疫组小鼠直肠中Tp载量相当。小鼠淋巴细胞悬液转至新西兰兔睾丸后,PBS对照组、Fla B3免疫组、Tp0663免疫组和Fla B3+Tp0663联合免疫组出现血清转化的时间分别为20、32、32和52 d,暗视野显微镜仅观察到PBS对照组兔睾丸中存在活Tp。结论:1.Tp鞭毛核心蛋白经TLR5/My D88依赖的MAPKs和NF-κB信号途径诱导THP-1细胞表达IL-6和IL-8。2.Tp鞭毛核心蛋白的D1区是激活TLR5的关键区域,其ND1区的R89、L93和E113叁个氨基酸位点是与TLR5相互作用的关键位点。3.Tp外膜蛋白Tp0663和Tp0136免疫新西兰兔后可以延缓病损的发展并抑制Tp在新西兰兔体内的扩散。4.Tp鞭毛核心蛋白Fla B3可以增强Tp0663的免疫原性,具有免疫佐剂的潜力。其与Tp0663联合免疫C57BL/6小鼠后,可以抑制Tp在小鼠体内的扩散。(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9-05-01)
免疫佐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Hsp70)对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的免疫佐剂作用,以自聚肽ELK16为纯化标签,分别与Hsp70和PCV2 Cap基因融合后诱导表达,利用离心洗涤法进行融合蛋白纯化,获得了纯化的融合蛋白ELK16-Cap、ELK16-Hsp70和ELK16-Cap-Hsp70,其纯度高达95%、96%和85%,产量分别为92、84和83 mg/L;接着用PBS、ELK16-Cap、ELK16-Cap+弗氏不完全佐剂(IFA)、ELK16-Cap+ELK16-Hsp70和ELK16-Cap-Hsp70分别免疫小鼠,初免后21 d ELK16-Cap-Hsp70免疫组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在二免后2周取免疫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表达,TNF-α浓度依次为588.55、802.55、995.55、1 382.55和1 719.55 pg/mL,IFN-γ浓度依次为46.30、92.22、155.56、470.37和518.15 pg/mL,IL-12浓度依次为14.72、28.06、20.83、31.39和34.72 pg/mL。这些研究结果表明,Hsp70对刺激PCV2 Cap蛋白ELISA抗体产生的作用优于IFA,但两者融合蛋白的刺激作用较强;与Cap蛋白融合的Hsp70对刺激TNF-α、IFN-γ和IL-12产生的作用较强,而ELK16-Hsp70+ELK16-Cap对3种细胞因子产生的刺激作用次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佐剂论文参考文献
[1].陈章,刘晓露,姚焱彬,吴琼娟,孙裴.猪丹毒丝菌灭活疫苗免疫佐剂的筛选[J].浙江农业学报.2019
[2].王亚杰,吴双,吴植,朱善元,孙怀昌.分枝杆菌Hsp70对PCV2Cap蛋白的免疫佐剂作用研究[J].畜牧与兽医.2019
[3].韩子怡,曾忠良.皂苷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9
[4].陈洪博,李培华,蔡翔,邱龙新.鹰嘴豆芽素A免疫佐剂作用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19
[5].苏菲,薛银,李军星,徐丽华,余斌.人参皂苷Rg1联合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rLTB作为滴鼻免疫佐剂在小鼠体内的作用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
[6].黄少梅.功能性碳点抗病毒药物与免疫佐剂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
[7].王越.手性聚氨基酸作为潜在的免疫佐剂的性能表征[D].长春工业大学.2019
[8].杨琳,傅哲彦,吕正兵,舒建洪.免疫佐剂分类及作用机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9
[9].樊凡,方成.免疫佐剂的复合化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
[10].徐嫚.梅毒螺旋体鞭毛核心蛋白致炎分子机制及免疫佐剂作用的初步研究[D].南华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