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品德不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品德,不良,方法,不良行为,原因,理论,闪光点。
品德不良论文文献综述
陈平[1](2019)在《构筑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防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研究得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应该注重构筑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防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减小其犯罪给家庭或身边人带来的伤害。为此,教师要尽可能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要,与学生平等相待,尊重学生自尊心,给学生讲授做人的道理,在学校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9年03期)
张驿清[2](2017)在《中学生品德不良行为成因分析——基于关怀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阶段是诱发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峰期。依据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将品德不良行为置于关怀理论模式下,根据关怀的关系性、情感性和情境性分析影响学生品德行为的外部因素,探究中学生关怀需求的内部因素,以期为品德不良行为转化提供一点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7年13期)
于进[3](2016)在《谈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其矫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品德,又叫德行,通常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准则和规范,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从我国的教育和培养目标中,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自己形成的,而是需要教育和引导的,不良品德的形成也是有原因的,对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其矫正的探讨十分有必要。本文通过阐述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进而得出对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进一步强调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6年46期)
姜囡[4](2016)在《关怀理论视野下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成因及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小学时期是人生发展和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阶段和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尚未定型,具有不稳定性,是滋生和蔓延一些不良品德的高峰时期。学校里品德不良行为的小学生虽占少数,但消极作用大,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着周围同学,干扰学校、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诱发违法犯罪行为,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做好品德不良行为小学生的转化工作,是教育者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关怀理论为我国德育实践的研究带来了重要启示。继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吉利根提出关怀伦理的一些观点和思想后,着名教育家、哲学家内尔?诺丁斯对其进行了深入挖掘和进一步完善,创造性地将关怀理论应用到具体道德教育实践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关怀道德教育模式,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正是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关怀理论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可以为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研究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和一个全新的视角。本论文正是基于关怀的视角探析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的成因,同时运用关怀理论对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进行教育转化。论文正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这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及设计。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观察法等叁种方法,研究当前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现状,深刻探析关怀理论所蕴含的道德教育资源,为教育者转化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提供参考。第二部分对小学生常见的几种品德不良行为进行描述以及分类。这部分自编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调查问卷,同时对品德不良行为学生,部分老师和家长进行访谈。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说脏话、撒谎、经常性破坏课堂纪律、不尊重师长、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打架斗殴、偷窃等特征,这些品德不良行为可以归为五类,即欺骗行为、逆反行为、破坏行为、攻击行为、偷窃行为等。第叁部分从关怀缺失角度对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进行归因分析。这部分通过对品德不良行为学生及部分教师的深入访谈,从关怀缺失的视角分析当前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的成因,主要包括:家庭关怀缺位、学校关怀缺失、社会关怀缺乏。第四部分运用关怀理论探索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的转化路径。就论文第叁部分所述的关于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的成因,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几个方面提出关怀策略,构建了关怀理论视野下的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转化策略。(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6-06-01)
黄梅,周宪斌[5](2016)在《浅析初中生个人品德不良行为及转化策略——以临桂一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人品德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一部分,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培养与提高个人品德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也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应该从小开始重视,以临桂一中1302班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初中生的个人品德存在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转化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6年12期)
邵金云[6](2016)在《也谈品德不良的矫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品德不良学生,是指经常违反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或犯有较严重道德过错的学生。形成学生不良品德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心理因素,要矫正他们的不良品德,教师应当分析他们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及表现,并依据他们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感化引导,改变认知。锻炼意志,培养习惯。善于发现,掌握技巧。(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学)》期刊2016年02期)
邓喜玲[7](2016)在《浅谈如何对品德不良学生进行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品德不良的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他们的不良行为是可以得到改正的,关键在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是否采取符合他们心理活动规律和年龄特征有效措施,能否讲究教育艺术。(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01-10)
胡茂林[8](2015)在《浅谈中职生品德不良问题及矫正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职生在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变化和问题时,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够高,所以,中职生品德不良的问题普遍较为严重,心理上的问题引发了中职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给教育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就中职生品德不良问题及矫正策略展开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5年17期)
刘芹华[9](2013)在《学生品德不良的因素及其矫正》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它属于道德范畴内的某种过错或过失行为。青少年处于特殊年龄阶段,缺乏辨别是非、美丑、真假的能力,且缺乏自制能力,可他们极自然地依照自己所认准的道德标准行事,这是何等危险的举动。正确分析学生品德不良的产生原因,对其引导,帮其矫正的工作就不可回避,本文从这两方面切入,旨在帮助此类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与同仁商榷。一、学生品德不良的产生原因学生不良品德往往是外在环境的不良因素与内在心理因素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的产物。外在环境包括家庭环境与社会(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3年75期)
李国臣[10](2013)在《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因素及矫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受错误的道德观念影响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社会生活多,影响也大,认识能力较差,正处在品德形成的过程中,他们的道德意识不明确,缺乏独立的道德评价能力,分不清是非、美丑的界线,出现好坏不分、黑白混淆的现象。所以他们很容易接受社会上错误的观念的影响,形成错误的认识。比如,有的学生在班级装老大,拿一些食品给大家吃,收买人心,让班级学生都听他的,违反课堂纪律、老师批语他时大家都起哄,觉得在班级是英雄,他(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期刊2013年S2期)
品德不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学阶段是诱发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峰期。依据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将品德不良行为置于关怀理论模式下,根据关怀的关系性、情感性和情境性分析影响学生品德行为的外部因素,探究中学生关怀需求的内部因素,以期为品德不良行为转化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品德不良论文参考文献
[1].陈平.构筑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防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
[2].张驿清.中学生品德不良行为成因分析——基于关怀理论视角[J].才智.2017
[3].于进.谈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其矫正[J].考试周刊.2016
[4].姜囡.关怀理论视野下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成因及转化研究[D].鲁东大学.2016
[5].黄梅,周宪斌.浅析初中生个人品德不良行为及转化策略——以临桂一中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6
[6].邵金云.也谈品德不良的矫正[J].新课程(中学).2016
[7].邓喜玲.浅谈如何对品德不良学生进行教育[C].第叁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
[8].胡茂林.浅谈中职生品德不良问题及矫正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5
[9].刘芹华.学生品德不良的因素及其矫正[J].考试周刊.2013
[10].李国臣.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因素及矫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