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津:人情关系:市场的非价格协调机制论文

刘津:人情关系:市场的非价格协调机制论文

摘要:异化了的人情关系经常与腐败、不公平竞争、寻租等问题联系在一起,但人情关系与这些问题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本文在人情互动圈层分析后指出,人情关系的异化主要出现在半熟人圈,其主要原因是行动缺乏有效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约束,使得人情关系中的自利性激进地表现出来而互利性则出现了弱化。人情关系作为市场的协调机制出现在熟人圈层中,是人们行为互动的结果,它运行的准则是实现行动利益的最大化。在分析了人情关系协调机制的形成和运行后,本文讨论了人情关系协调机制是市场必要的协调机制,但人情关系协调机制在不同的经济社会背景下的作用会出现差异。

关键词:人情关系 熟人社会 半熟人社会 非正式制度 非价格机制 市场协调机制

一、引 言

人情关系对主体的选择行为有深刻的影响。现实中,我们对通过人情关系获得盈利机会与通过人情关系直接盈利的情况,态度是不同的,而我们对生产方通过维护人情关系和买方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与我们在交易过程中通过人情关系获得更多的交易信息从而降低交易风险的情况,态度又是不一样的。在经济活动中,人们往往认为与人情关系相联系是腐败、寻租、不公平竞争等,通过人情关系来对市场资源进行调节会带来资源利用的非效率,而在主流经济学当中,市场价格被视为一种低成本的协调机制[注]Coase, R. H.,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No.4,1937,pp.386-465.,市场通过价格机制配置资源、协调市场主体的行为被认为能够达到最优状态。但是,市场上的资源并不都是仅仅通过价格机制来进行配置的,市场主体的行为也不是仅仅通过价格机制来进行协调的。陈奕山、钟甫宁、纪月清发现,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农民将自己的承包地流转给亲友而收取零租金的现象,但是农地流入户会通过“人情租”(生产帮助、照看老弱、节日送礼、延缓债务)回馈流出户[注]陈奕山,钟甫宁,纪月清:《为什么土地流转中存在零租金?人情租视角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17年第4期。。在农地流转过程中“人情租”取代了货币租金对农地资源进行了配置,并且人情关系在农地流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人情关系在市场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并非只是和腐败、寻租、不公平竞争相关。人情关系可以作为市场环境下的一种协调资源配置的机制,它在配置市场资源以及协调市场主体行为的过程中可以独自发挥作用,也可以与价格及其他因素共同发挥作用。但是,人情关系面临异化、腐败、寻租等批评。如何正确认识人情关系,探索人情关系协调资源配置的机制,是本文所讨论的内容。正确认识人情关系包括为什么需要人情关系以及需要怎样的人情关系两部分的内容。

二、人情关系的作用与异化

(一)人情关系的作用

“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注]费孝通:《乡土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1页。,在乡土社会中,大家长期生活劳作在一个缺乏流动性的、相对封闭的熟人圈子里,在由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形成的熟人圈子中存在“差序格局”。在乡土社会中,风俗习惯、宗法礼仪等非正式制度成为了大家行动的主要规范,而人情关系则内含于这些非正式规范中。因此,乡土社会也是一种关系型社会,凡事总讲究个亲疏远近。人情关系是人们在长期的互动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和思维习惯,它的核心是互助和互惠,“礼”与“仁”在人情关系中是相一致的。[注]阮极:《人情对贿赂及其“道德化”的影响——基于找关系入学的民族志研究》,《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2期。人情关系维系着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乡土社会讲究“礼治”而非“法治”[注]费孝通指出, “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参见费孝通:《乡土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50页。。“在传统的国家社会中,‘关系’具有强大的功能和力量,一个人能够运作的关系越多就越可能达成目标,故而人们倾向于寻求关系的建立、巩固与增进,以获取力量和安全。”[注]薛小林:《关系、人情与秦汉之际的政治和社会》,《理论学刊》2018年第7期。此外,人情关系还可以“节省协议成本,或可节省时间成本,或可节省违约成本,或可获得排他性利益等超制度红利”[注]樊卫国:《关系至上:中国经济史学的“交易者理性”刍议》,《上海经济研究》2017年第5期。。人情关系还可以作为一种租金参与农地流转,人情租替代市场上的货币租。[注]陈奕山,钟甫宁,纪月清:《为什么土地流转中存在零租金?人情租视角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17年第4期。

人情关系生长在乡土社会的基因里,它维系着乡土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们通过人情关系可以获得力量和安全、融洽社会关系、减少交易成本,人情关系还可以作为一种租金替代市场上货币租金的作用来配置市场资源。

(二)人情关系的异化

随着乡土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变化带来了行动逻辑和生活逻辑的变化,乃至最根本的价值和观念上的改变[注]杜姣:《内生型工业村庄人情面子竞争与阶层关系建构——以浙北D村为例》,《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原有的熟人圈子逐渐转变为半熟人圈子和陌生人圈子,在新的互动圈子里,通过人情关系进行行为互动被认为是不规范的、高成本的、不公平的,人情关系逐渐失去了互助性和互惠性,内在的“礼”与“仁”也无法得到统一。因此,现有的研究用“人情关系的异化”来表述这种新的人情关系。

1.人情关系异化的表现

人情关系的异化是指“人情往来成为村民炫耀和谋利的工具性手段,农村社会人情异化主要体现

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沟通,进而开展深度合作。同时,建立优秀实习生选拔机制,并完善相关实训条件。企业可通过直接接收或向其他企业推荐的方式来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从而实现预就业机制。

人情仪式的异化和人情性质的异化”[注]卢飞:《农村熟人社会人情异化及其治理——基于恩施州“整酒风”的考察》,《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人情异化意指人情的名实分离”[注]贺灵敏,秦安宁,秦瑶:《信贷功能的凸显:渠村人情资源功能的转向与异化》,《青年研究》2018年第2期。,人情关系的异化主要表现有:礼节人情逐渐商品化、权利化和庸俗化[注]唐凯麟:《关于理解与人情》,《道德与文化》2015年第1期。,人情为腐败披上了“道德外衣”,是腐败的重要诱因[注]谭志坤:《腐败的人情成因及其超越》,《求实》2017年第5期。,人情已经变成了炫耀式和贿赂式的人情,这样的人情关系容易造成资源配置和社会流动的双重失灵[注]樊卫国:《关系至上:中国经济史学的“交易者理性”刍议》,《上海经济研究》2017年第5期。。人情是消极制度执行力的中国式特殊因素,在人情的反复冲击和侵蚀下,体系化的规章制度往往难以完全发挥其应有的约束力[注]章忠民,谭志坤:《人情视角下中国式腐败的特殊成因及其矫治》,《江海学刊》2017年第6期。,人情伦理不但给贿赂行为加上了信任和网络保障的“双保险”,还为贿赂行为提供了伦理道德的支撑[注]阮极:《人情对贿赂及其“道德化”的影响——基于找关系入学的民族志研究》,《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2期。。人情关系异化的核心是利己动机的激进化表现和互利动机的弱化。异化了的人情关系扰乱了社会行动秩序,提高了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成本,降低了行动效率。

2.人情异化的原因

贺雪峰指出,造成人情异化的核心是人情名实分离,名实分离背后则是之前维系人情循环的地方性共识的解体,地方性共识即人们认为的理所当然与政治正确[注]贺雪峰:《论熟人社会的人情》,《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卢飞认为,人情异化的诱因是社会规范约束力弱化,面子焦虑与利益博弈,熟人社会“法治”与“礼治”冲突[注]卢飞:《农村熟人社会人情异化及其治理——基于恩施州“整酒风”的考察》,《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贺灵敏、秦安宁、秦瑶认为,人情异化的内因是原子化村庄缺乏制约个人的结构性力量,另外,改革开放后,国家力量从农村大幅后撤产生真空状态;外因是现代性强力侵蚀传统农村社会,市场化逻辑涌入村庄,金钱至上的观念在村庄中逐渐盛行。人情异化理论认为,结构性约束力量的缺乏和道德舆论的解体导致人情成为聚敛财富和剥削他人的工具[注]贺灵敏,秦安宁,秦瑶:《信贷功能的凸显:渠村人情资源功能的转向与异化》,《青年研究》2018年第2期。

综合人情异化的表现与原因来看,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原有的非正式制度(人情关系是一种非正式制度)的规范作用弱化,而正式制度的实施又受到传统观念和礼俗习惯的束缚,短时间内无法有效内化为人们行动的普遍遵循,从而造成了乡村社会在短时间内互动规范失效的状态。这种失效的状态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种过渡状态。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进一步变动,这种社会规范失效的状态会逐渐减少,新的社会规范会建立起来。

SMPT-1000设备是一个完整的、基于实验室环境的对工业现场在线化的半实物锅炉仿真系统[9]。在SMPT-1000上包含汽包水位对象的实验项目总貌如图5所示,与汽包水位系统相关的检测仪表与执行机构变量有: 锅炉给水质量流量(FI1101),过热蒸汽质量流量(FI1105),汽包水位(LI1102),锅炉上水管线控制阀(FV1101),过热蒸汽出口管线控制阀(FV1105),锅炉上水管线控制阀旁路阀(HV1101)。

(三)对人情关系异化的反思与选择

1.对人情关系异化的反思

人情关系具有社会规范的性质,它作为一种行为互动的润滑剂,对于融洽社会关系、协调人类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就现有的研究来看,人情关系在行为互动中受到的批评往往多于褒奖,当人情关系与资源配置相联系时,腐败、不公平、低效等指责则接踵而至。从前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人情关系有时会带来腐败、不公平、行动低效等问题,但有时候人情关系也会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替代市场中价格机制的作用。面对批评,应该如何认识人情关系,本文做了以下三点反思:

第一,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的人情关系,对人情关系发挥作用的圈层分析。人情关系是人们在长期的行为互动中形成的一种不成文的规范,因而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非正式制度,是一种博弈的均衡,人情关系在乡土社会中具有互助性和互惠性,并且“礼”与“仁”在人情关系中保持一致。但是,随着乡村社会的开放以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强,熟人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因而人情关系的作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图1所示,人们行为互动的圈子分为三层:A层是熟人圈,B层是半熟人圈,C层是陌生人圈。在熟人圈中,协调人们行为的规范以非正式制度为主,因此,将A层称为非正式制度作用层,A层的特点与我国以前封闭的乡土社会是一致的。在我国封闭的乡土社会中,人们的行为规范是风俗习惯和宗法礼仪,这些基本上是不成文的规范,并且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和宗法礼仪还存在一些差异,因此,非正式制度作用层的地域范围在三个圈层中是最小的。在熟人圈中,人们通过人情关系可以融洽圈中的社会关系,还可以减少行为互动的成本,因此,人情关系在这一圈层中运行得比较高效。

图1人情关系的圈层图

2.信号的传输、接收与反馈

将患者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50例病患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88.0%,比超敏CRP、LP(a)以及D二聚体单独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在陌生人圈中,行为互动双方完全不了解,信息的不对称性会导致行动的高成本,而人情关系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情关系的培养也是高价格的。此时,行为互动双方都寻求建立正式的制度作为行动的规则,从而有利于达成对行动一致性的预期。因此,陌生人圈也称为正式制度作用层。

在人情关系的圈层中,人情关系的作用存在“随着距离[注]此处的距离主要是指人与人熟悉的程度、关系的紧密程度,是关系上的距离。当然,地理距离也会影响人情关系的作用。的增加而递减”的现象,即与行动者关系越紧密,行动双方行为互动所采用的规则就越倾向于采用非正式制度;随着关系逐渐疏远,行动双方的行为互动则越倾向于采取正式制度。通过人情关系的圈层分析可以看到,作为人类互动的非正式制度的人情关系,它存在于我们的社会当中,这是一个现实存在,并且它还发挥着协调人类行为的功能,而且这种功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率的。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完全通过正式制度来实现是不现实的,这也不是一种最有效率的方式。因此,实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有效合作才是可取之道。

第二,对人情关系所导致的腐败、不公平、低效的质疑。前人的批评指出,人情关系为腐败提供了渠道,为腐败披上了“道德”的外衣,通过关系的亲疏远近来配置资源会带来不公平和低效率。人情关系的确会带来这些问题,但并不必然会带来这些问题。人情关系并不是现在才有,我国过去也有,不仅我国有,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人都是理性的,人的行动都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利益,“任人唯亲”则是自利的一种表现。在市场环境下,以价格为信号调整自己的行为不一定会带来理论上的效率,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会增加行动的成本,带来行动的非效率,而通过人情关系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给行动者带来较为确定的收益,因此,这是理性的选择行为。人情关系的确容易造成腐败,但是,人情关系只是为腐败带来了可能,给行动者带来了干扰,但腐败的核心在于行动者,在于行动者行使职权时缺乏“职业道德”、缺乏有效的约束。因此,我们应该承认人的自利本性,而不是通过教化让人改变自己的本性,很多时候应该考虑的是规范的自利,实现有道德的自利,而不是对自利的否定。

前已述及,人情关系是一种社会规范,它协调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它并不必然带来腐败、寻租、资源配置的不公平等,它可以作为协调资源配置的一种相对有效的方式而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价格机制的作用(正如“人情租”对“货币租”的替代)。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下,市场上的信息并不是完全的,市场活动参与者的信息也不是对称的,市场上的知识零散分布在各个参与者手上,此时价格传递的信号无法支持行动者做出有效的决策,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往往会寻找价格信号以外的途径来帮助完成交易。但是,价格往往被认为是低成本的信号,而搜寻其他信号也是需要代价的,所以,理性的行动者总是会在采集信号付出的边际代价与信号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相等的地方停止采集信号。而人情关系则可以被视为市场上一种非价格协调机制,人情关系发挥作用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通过人情关系,市场活动的参与主体可以减少活动中信息的不对称性,获取市场上分散的知识,帮助参与者做出有效的决策。

第三,农村社会转型。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农村已经不再是仅从事农业活动的区域,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使得我国部分地区的农村聚集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农村产业结构逐渐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农民也不再是仅以农业为生的群体,他们逐渐离开农村和农业,流向了城市和非农行业。而随着经济结构变化的是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我国乡村的社会结构也更加多元,我国农村社会正在从一个熟人社会演变为一个半熟人社会,甚至是陌生人社会,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导致了原有的非正式规范约束力下降,而正式制度又还没有内化为行动者的行为。在这样一种转型的状态下,人们的行为容易出现缺乏有效约束的状态。此外,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于人情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淡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处也更加“急功近利”,铜臭味越来越浓。在缺乏人情温暖的乡村社会,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不会太高。人情多、人情重、“炫耀式人情”是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乡村转型既需要推动乡村的经济建设,也需要精神文明建设,让乡村居民逐渐构建新的行动规范。

2.人情关系的选择

人情关系是社会经济的重要规范,它的作用随着关系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地降低,它是协调人们行为的重要的非正式规范。我国乡村社会处于转型期,乡村居民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乡村人口的流动性也逐渐增强,乡村社会逐渐向半熟人社会或陌生人社会转变,乡村社会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正发生剧烈的变动。在转型过程中,乡村社会的非正式规范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规范作用,而正式制度还没有完全地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这就导致了人们的有些行为缺少有效的约束。这体现在人情关系上则是,人情关系原有的互利性(互助和互惠)逐渐弱化,而利己性则激进地表现出来,这就导致了半熟人圈人情关系的异化,人们行为互动的摩擦不断增加。

人情关系所带来的腐败、不公平、低效等问题主要出现在B层(半熟人圈)中。在熟人圈中,人情关系是互助和互惠的,注重“礼尚往来”。例如,老丈人把自己承包的土地以零租金的方式流转给姑爷耕作,姑爷则以照顾和帮扶的方式回馈老丈人,这与人情关系的异化无关。而在C层(陌生人)中,行为的互动主要采取的是正式制度,人情关系在陌生人圈中的作用较小,因为大家并非沾亲带故,行为互动的频率非常低,按规则办事是一种稳妥的行动方式。在B层(半熟人圈)中,大家关系并不是那么亲近,在行为规范中既存在正式制度,也存在非正式制度。在约束规范灵活、同样存在非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利己动机则倾向于激进地表现出来,行动者总是选择关系较近的一方,或者给予自己回报最大的一方,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行为规范。在这种行事方式下,腐败、不公平、低效率随之而来。因此,人情关系为这些问题的产生提供了机会,但真正带来这些问题的是正式规范与非正式规范的缺失。

三、人情关系:市场的一种非价格协调机制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形成及调节资源配置的机制。但市场机制除了价格机制外,还有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利率机制等,在市场机制中,价格机制之外的机制都可以称为非价格机制[注]这是一种概括性的说法,市场中的非价格机制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划分和说明,但这部分内容超出了本文的范围,本文主要讨论市场中的非价格机制之一的人情关系机制。。本文将人情关系机制视为一种市场的非价格机制。探索作为市场的非价格协调机制的人情关系如何发挥作用,就需要对人情关系作为市场协调机制时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为什么由这些部分组成进行分析(机制的形成分析),还需要对作为协调机制的人情关系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为什么发挥这样的作用进行说明(机制的运行分析)。

(一)协调机制的形成

第一,对“人情租”出现的原因进行说明。

1.信号的形成

人们行动的需求是信号形成的前提。在互动的圈层中,人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采取行动,虽然行动的目的是明确的,但人们对如何行动则不是那么明确,需要根据自己采集到的、与目的相关的信号来采取行动,而这个过程需要付出代价[注]之所以用代价而不用价格,是因为代价是人们为获得一物而放弃的另一物(机会成本),有的时候这种物与物之间的替代是货币,但有时会是货币之外的付出。若用价格,人们可能容易狭义地将其理解为货币支付,因而此处用代价来说明更加广泛的内容。。不同形式的信号的代价不同,人们总是在代价的约束下采取行动来到达目的。人们采取行动达到目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学习的过程,当发现新的方式可以减少代价而达到目的时,人们就会在行动中采用这种方式。在市场环境下,价格就是供求双方在互动中形成的一种低代价的行动信号,行动的一方在收到价格信号后会对价格信号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继续采集其他活动参与者发出的价格信号,此时的价格信号不仅仅是代价的显示,也是行动方可以获得收益的显示。随着行动双方互动频率的增加,一方采取行动而对方也会采取一致的行动,这就达成了一个博弈的均衡。人情关系则在这种长时间的互动中形成。当博弈的均衡成为行动者遵守的规则,行动者再一次采取行动的时候,人情关系就成为了一种信号,用这种信号协调行动可以达到目的。当人情关系信号发挥作用时,此时的价格机制就不再是一种相对有效的协调机制了。在熟人社会中,长期的互动使得互利、互惠产生的信号减少了行动的代价,使得人情关系机制在熟人社会中在某些目的的达成上是比价格机制更加合适的协调机制。

专制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毒害之深,甚至使得专制主义在中国拥有不自觉的粉丝。健全的公民意识的培养非朝夕之功能成,应作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这个过程是无可跨越的。只有持之以恒地启“五四”以来高举的“科学”和“民主”之蒙,一个基于健全的公民意识基础上的公民社会才会形成。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农村土地的租金的形态出现过货币租、实物租、劳役租等,有些时候这些租金形态共同出现并同时发挥作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在21世纪初进入了规范化的发展阶段[注]张曙光:《博弈:地权的细分、实施和保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49-152页。,但相关调研指出,2008年对17省的调查显示,土地流转关系中有82.6%未签订合同,有52.4%未约定期限,有38.6%没有实物和现金补偿[注]陈奕山,钟甫宁,纪月清:《为什么土地流转中存在零租金?人情租视角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17年第4期。,在农地流转的对象中,有74.77%流转给亲友邻居,流转给生产大户的为4.82%,流转给合作社的为1.83%,流转给龙头企业的为3.67%[注]罗必良,等:《产权强度、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125页。。陈奕山、钟甫宁、纪月清认为,在农地流转中出现的将农地零租金流转给亲友的现象并非真正的不收取租金,“零租金的实质是,在现阶段城镇化发展不完全的背景下,不明确约定的人情租替代了明确约定的实物与货币租”[注]陈奕山,钟甫宁,纪月清:《为什么土地流转中存在零租金?人情租视角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17年第4期。。在现有的条件下,农户认为采用人情租而不是实物租和货币租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但“人情租”是通过人情关系协调机制发挥作用而不是通过价格机制发挥作用。

在此用图2进行微观个体行为互动的分析。a和b是人情关系互动圈中的行动者,①是a在发出信号,b在接收信号,②是a在接收信号,b在发出信号,③表示a在和互动圈中b之外的行动者进行互动,④表示b在和互动圈中a之外的行动者进行互动。在图1中的A、B、C三个圈层中都存在图2的人情互动,只是这种互动在A层发挥了较为有效的作用,而在B层中发挥的作用较弱,在C层基本上不发挥作用。当a为达某个目的在圈层中发出信号时,a需要付出代价,当圈层中有相似需要的互动者(b)接收到信号并做出回应时,就会向a发出信号,a、b双方都会收到其他行动者的信号,a、b会对这些信号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最后交易在a、b之间完成,a、b之间的交易互动就是有效率的,能给双方带来最大化的利益。随着双方互动频率的提高,a、b自觉地按照之前行动的规范完成交易可以减少双方在圈层中进行信号互动的成本,因而,两者的互利、互惠关系得以建立。熟人社会的人情关系机制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熟人之间的信息是对称的,为达到目的而进行的交易可以通过非货币化的形式进行,并且收、付并不需要同时完成,人情关系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通过非货币化的形式进行的、自愿的、互利互惠式的交易。因此,人情关系成为一种交易信号,引导圈层内的资源流动。

图2人情关系的协调互动图

在半熟人圈中,互动行为的参与者既有熟人,也有不太熟悉的人。在这种半熟人的圈层中,人们的行为互动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因此,大家会寻求建立成文的规范即正式制度来规范大家的行为,以带来行动上的明确预期,形成一致的行动。但是,在半熟人圈中,人们有些行动规范仍然采取非正式制度的形式。这就导致了在这一圈层中,协调人们行动的规范既有正式制度,也有非正式制度,因而这一圈层也称为混合制度作用层。而我们所说的人情关系导致的腐败、不公平和行动低效则主要出现在这一圈层。

当行动者为达到目的采取行动时,他总是要发出信号和接受外界的信号以确定如何采取行动,而行动者总是基于“路径依赖”,采用之前行动信号发送和接收的方式。当行动者采用人情关系信号来完成交易时,其他形式的信号(例如价格、组织、政府等)也会不断地流向行动者,行动者总是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当行动者认为采用其他形式的信号方式来完成交易并不能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进时,行动者仍然会采用人情关系的方式。人情关系的互动圈层与血缘、地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熟人社会行事的非正式规范为人情关系机制信号的传递、接受和互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人情关系信号的传输与距离有关,关系越远,采用人情关系信号进行交易互动的成本越高;关系越近,采用人情关系信号进行交易互动的成本越低。随着关系距离的拉大,人情关系机制的作用逐渐减弱,最后成为一种低效率的协调机制而被其他机制取代。

感官评分结果采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通过 Design-Expert 8.0.6 软件对响应面及模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 Origin 9.0 软件作图。

(二)协调机制的运行

协调机制运行的主要内容是对人情关系机制如何影响行动者的行为以及资源流动进行说明。

1.市场协调机制的选择

市场上协调资源配置的机制有价格机制、工资机制、利率机制、供求机制等,这些机制分别作用于市场的不同领域。在市场上进行资源配置为何会有不同的机制?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的机制在市场活动领域发挥作用时每增加一单位代价所带来的边际收益不同。

现构建市场收益函数M(式1.1),市场上的活动是由市场机制来进行协调的,不同类型的市场活动由不同类型的机制来进行协调,并且每一种市场机制的使用都有代价(C),因此,价格机制P(C),人情关系机制R(C),工资机制W(C)……都是代价C的函数,它们分别表示使用价格机制、人情关系机制、工资机制的收益。市场上行动的协调由各种机制的相互配合来完成,因此各种机制配合协调行动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单个机制协调所带来的收益的加总(式1.2)。那么,应该如何在多种市场机制中选择使得这些协调机制给行动者带来最大化的收益?行动者会这样选择:他会使自己投入每一种协调机制上的边际代价所带来的收益相等,并且等于每单位代价本身的价值λ(代价的机会成本)(式1.3)。当行动者在一种或几种协调机制上的投入要多于其他的协调机制时,就可以说行动者在这种环境下的行动主要是由这种或这几种机制协调的。行动者在选择协调机制时也存在“路径依赖”,即行动者往往选择自己长时间使用的协调机制,并且一旦这种机制的使用成为了默认的选择机制,行动者转向其他协调机制的成本将会很高。此外,协调机制的选择需要制度基础,制度基础会影响协调机制的选择和运行代价。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能得到‘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这个人头脑敏捷而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学问和地位不如自己的人求教为耻,所以被封为‘文’。”)

M=F(P(C);R(C);W(C)...)

(1.1)

F(P(C);R(C);W(C)...)≥P(C)+R(C)+W(C)+…

(1.2)

(1.3)

2.对行动者行动的协调

行动者选择互动机制的行为也可以视为消费行为。行动者总是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通过将自己的资源分配在不同的协调机制上以达到最大化的效用,因为消费者使用市场上的协调机制时需要进行支付,因此,可以将行动者使用市场机制的行为视为对市场机制的消费。图3是行动者的无差异曲线图,横轴R表示对物品—人情关系机制的消费量,纵轴M表示对市场机制(除人情关系机制的部分)的消费量,U1、U2、U3表示行动者的无差异曲线,线F将行动者的无差异曲线分为一区(F的左侧)和二区(F的右侧),a、 b、 c是F与无差异曲线U3、U2、U1的交点。在一区,行动者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负的,此时的M和R都是好的物品,随着行动者对R消费的增加并越过曲线F时,R成为了一种坏的物品,行动者已对R感到餍足,增加R的消费量无法增加行动者的效用,若要继续使用协调机制R则需要互动的另一方来补贴,否则感到餍足的一方会放弃使用R或者减少R的消费量。因此,线F是行动者消费R的餍足分界线,a、 b、 c是消费R的餍足临界点。

行动者选择R机制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并且消费R机制的量也是有限的。理性的行动者总是会选择给自己带来利益最大化的协调机制,并选择一个效用最大化的消费量。

图3行动者的无差异曲线图[注]无差异曲线的具体说明可参见杰克·赫舒拉发,阿米亥·格雷泽,大卫·赫舒拉法:《价格理论及其应用——决策、市场与信息》,李俊慧、周燕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74页。

3.协调机制运行的现实表现

2)高山区县出生人口性别比远高于低山各县。就安康市所辖各区县而言,“三普”时所辖10县中宁陕、紫阳、汉阴出生人口性别比位列前三,“四普”时紫阳、岚皋、汉阴位列前三,“五普”时宁陕、岚皋、石泉位列前三,“六普”时宁陕、岚皋、石泉位列前三(表3)。可见,地处秦岭山系的宁陕县与地处巴山山系的岚皋、紫阳县在过去28年间出生人口性别比均高于旬阳、平利等低山诸县,而现阶段宁陕、紫阳、岚皋3县农村男青年面临的婚恋形势也更为严峻。

行动者为了达到行动目的而在一定代价的约束下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市场上人情关系协调机制的出现是符合行动者实现利益最大的目标的。至此,本文用“人情租”对人情关系协调机制的现实运行进行说明。

央行影响强化与各国中央银行、金融主管部门之间的联系,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建设双边金融协调合作机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再建立多样化金融合作机制,强化协调,就“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问题,通过强化沟通,能够化解认知偏差,及时缓解各种矛盾,以此推动各国金融合作的有序开展。强化合作协调,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1)争取与更多的国家签署双边监管合作,完善谅解备忘录。(2)建立、完善沿线国家的国币跨境流动统计监测合作机制。(3)构建双边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金融风险应对策略及制度,合理应对危机,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金融危机处置交流合作机制。(4)建设独立的金融信用活动征信系统,保障信贷活动的有序开展。

在人们行为互动的圈层中,人们长期的互动过程使得人情关系内化为人们行动自觉遵守的规范。在这种规范的引导下,人们就某些行动达成了一致的默契,因而,在人情发生作用的圈层中,人情关系成为了行动的信号,行动者根据人情关系传达的信号采取行动。行动者根据人情关系信号采取行动的目的是获得最大化的利益,但利益不仅仅是金钱。人情关系协调机制的形成包括信号的形成、信号的传输、接收与反馈两个部分。

符号学诗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由前人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如今已经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分析方式进入了大学教学当中,在法国和中国的许多高校中都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我们仍应看到,这种形式主义的分析评论仍存在一些局限:纯粹形式主义的批评,不去解释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也不剖析作者创作的意图,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方法,而不能取代全面的诗歌评论;而从读者的角度来说,他们对于诗歌的解读多数是一种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因此对形式主义的批评接受、理解程度仍不够;再者,形式主义的批评同样也无法指导诗歌的创作,这是其另一局限性。

第二,对人情关系机制的运行说明。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PFI)是指真菌直接侵犯(非寄生、过敏或毒素中毒)肺或支气管引起的急、慢性组织病理损害所导致的疾病。IPFI发病率正逐年增加[1]。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表现多样,常常被误诊误治。目前肺活检病理仍是诊断侵袭性肺真菌病的金标准。通过活检取得病理学资料早期、正确的指导抗真菌治疗将大大节约医疗卫生成本,改善IPFI患者的预后。近年来,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不断成熟,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弥补了电子支气管镜活检的不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接受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同轴穿刺肺活检技术的30例肺真菌病诊断病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农户在流转承包地时,选择“人情租”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的货币租或者实物租的最高收益。根据显示性偏好理论,农户此时选择“人情租”是因为现有条件下的“人情租”所带来的效用大于货币租和实物租带来的效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土地潜在的租金水平低,城镇化发展的不完全使得转出户利用土地交还人情的需求增加,转出户容易找到愿意并且能够“承情”的亲友来承租土地[注]陈奕山,钟甫宁,纪月清:《为什么土地流转中存在零租金?人情租视角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17年第4期。,为了不失去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保证自己将来可继续耕种的灵活性等。简而言之,则是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农户通过人情关系协调机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实现最大化的利益。农村是一个讲究“礼尚往来”[注]礼尚往来意指按照对方对待你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对方,既有给予与回报的意思,也有回报与给予量度上的意思,回报多少的基础在于对方给予我多少。的熟人社会,它发挥着维系农村社会结构稳定的功能。当农户F需要流转自己的承包地的时候,他会开始采集来自市场和人情关系互动圈层的信号,并做成本收益分析,当市场上的价格信号显示的收益低于自己的预期并且低于人情协调机制显示的收益时,农户F就会自动选择通过人情关系机制来实现土地的流转。随后,农户F则通过人情关系机制发出农地流转的信号,在人情关系互动圈层中,有转入农地需要的农户E则会发出反馈信号,当农户F和农户E就农地流转的行动达成一致后,农地流转的目的就达成了。农户F选择收取零租金,但是人情关系协调机制给予了农户F一个稳定的预期,即农户E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过人情来进行回馈,并且这种回馈是有限度的。在人情关系协调机制的作用下,农户E会在一段时间内,根据农户F和自己的情况提供有限的回馈,若是农户E觉得自己做出的回馈会高于自己从农地流转中获得的收益,农户E则会停止回馈行为或者终止农地的流转。显然,在人情关系协调机制的作用下,农户F和农户E就双方的人情租存在一种限度上的共识,农户F明确地知道农户E提供的人情租是有限度的,并且是合适的,而农户E也知道农户F知道自己提供的人情租是有限度的、合适的。这样,人情关系协调机制实现了农地的有效流转,农户F和农户E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获得了理想的结果。

水稻绿色高产创建过程中,要积极推广测土配方,精确定量施肥技术,要根据示范区内的目标产量、土壤立地条件、有机肥使用量等确定施肥量。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一般情况下,选择使用19:8:5复合肥,每亩40 kg。在施肥过程中,要结合水稻生长发育规律,土壤供肥规律确定最佳的氮磷钾施肥比例和施肥时间。

有些研究指出,人情租只是城镇化发展不完全的结果,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情交易会减少,人情租也会减少。那么,人情关系协调机制的作用是否也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它并非市场必要的协调机制?

四、人情关系:市场必要的协调机制

人情关系是中国式的基因,它是约束人们行为的非正式规范。不同地区的人情关系千差万别,不同类型的非正式规范适用于不同的熟人圈层。当社会的流动性增强时,新流入的人群带着新的规范进入圈层,而原有的圈层则将其“规”在了圈外,这就导致了行为互动的摩擦。因此,在流动性强的圈层里以正式规范为主,正式规范可以将更多的行动者“规”入圈中,从而可以增加行动的协调性。前文已指出,人情关系的异化主要是出现在半熟人圈中,而人情关系协调机制则主要在熟人圈中发挥作用。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迁提高了人口的流动性,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距离也在不断地拉大,人情关系的淡薄、铜臭味的加重都使得人情关系协调机制发挥作用的熟人圈的范围不断地缩小。但是,本文基于以下三点思考认为,即使不同时期人情关系机制作用的范围和效果会出现差异,人情关系机制也仍然是市场运行的必要机制。

综上,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够较好的诊断颈动脉疾病,准确评估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无创检查易于被患者所接受,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可以作为颈动脉疾病的首选检查方式。

第一,人情关系协调机制具有非正式制度的特征,它的作用只会减小而不会消失。中国社会的乡土基因决定了行动者行为的人情关系特征,这种特征不会消失,只会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出现程度上的差异。社会经济的变迁使得熟人圈的范围不断缩小,人情关系协调机制作用的基础也在不断缩减,但是熟人圈不会消失,熟人圈的存在为人情关系协调机制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机会。此外,人类行动的规范包含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社会制度的效率通过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合作来实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如此。因此,只要人情关系协调机制具有非正式制度的性质,它就有继续发挥作用的可能,虽然它在协调人类行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程度会有所变化。因而,思考如何使用人情关系机制比思考要不要人情关系机制更加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

(3)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研究主要使用探索性的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使用较少。需要指出的是,实证分析能对理论研究起到深化和补充作用,有些内容,例如内创业绩效,使用实证分析才能彻底理顺内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对于某一具体对象的案例分析更具有客观性。

第二,人情关系协调机制的双重角色。人情关系机制具有协调行动和连接社会活动者的双重功能。人情关系机制的行动协调功能的说明前文已给出,不再赘述,在此仅对人情关系协调机制的社会连接功能进行说明,以证明人情关系协调机制是市场的必要机制。人类社会有聚居性,而“聚家成族,聚族成国”则是我国传统社会的特征。在家族式社会中,宗法礼俗是行动的基础,人情关系在家族式社会中发挥着润滑剂的作用,使家族式社会更加和谐、融洽。而长时间的行为互动使得人情关系成为了一种行动方式和思维习惯,人情关系在差序格局的社会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断地向外“润滑”社会关系,随着关系距离的增加,人情关系的作用逐渐地减弱。我们的社会就是在一个一个的人情圈层的交织中实现了社会的联结,从而避免了社会原子化,实现了社会的稳定、有序。正如分工与合作实现了国民财富的增长一样(分工与合作只是手段),人情关系机制维系着社会关系、协调了社会行动,达到了人类有效互动的目的。人情关系机制与价格机制、利率机制、工资机制等市场机制一样都是协调人类互动的手段,它发挥了这样的作用,那么它就是必要的。

第三,和谐的社会需要人情关系。宜居、文明、和谐的乡村社会是我国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内容,若只看到人情关系异化的内容而忽视人情关系在社会精神建设方面的贡献,则难免显得有失偏颇。乡村空心化是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农村主要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虽然可以提高留守农村的老人儿童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老人儿童的精神状态上的满足则相对较弱。通过人情关系的互利、互惠性质,鼓励乡村居民之间的互帮互助,弥补感情上的缺失,既能让在外务工人员工作得放心,也能让生活在乡村的居民过得开心。此时的人情关系机制的作用是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人情关系协调机制具备行动的协调性、社会关系的维系性和和谐关系的促进性特征,它是发生于市场的一种协调市场行动的非价格机制。

[收稿日期]2019-04-16

[作者简介]刘 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思想史、制度与经济发展;

王晓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北京 102488

(责任编辑:谢莲碧)

标签:;  ;  ;  ;  ;  ;  ;  ;  ;  ;  

刘津:人情关系:市场的非价格协调机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