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力结构论文_张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力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学力,结构,认知,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数学,儿童。

学力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张鹏[1](2019)在《大学生英语学力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力”是一个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内外因兼具全面性和生态化的概念,是对学习成就和学习能力及其相关因素的综合。学力研究起源于日本,后引入中国。近几十年我国学者也结合我国素质教育实际情况对学力进行了研究,并且成果丰硕。学力的概念范畴也从“读、写、算”等基础学力,逐渐扩大为包含个体与环境的互动、非智力因素等更加宏观的学力概念范畴。同时对具体科目的学力研究也如雨后春笋,特别是数学学力的研究。本研究是对英语学力进行理论构建,并运用心理测量学技术进行研究的。依据日本学者梶田睿一提出的学力“冰山模型”将英语学力结构划分为两部分:英语显性学力和英语隐性学力。英语显性学力结构中包含英语学科知识,“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和英语的学业成就,其中主要考察五项能力。英语隐性学力结构中包含英语学习的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其中英语学习的策略、体验、态度、动机可以客观测量。英语显性学力是英语学力的外在表现,英语隐性学力则是内隐的部分。英语隐性学力为显性学力提供支撑,英语显性学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隐性学力,两者有机统一,密切相关。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其独特民族文化特点为本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本研究以内蒙古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被试来自内蒙古叁所本科院校。主要考察了蒙古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的英语学力结构特点,以及其在性别,年级,学科等方面差异。通过编制英语显性学力结构诊断测验,考察英语显性学力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能力;编制英语隐性学力结构调查问卷,考察英语隐性学力中的策略、体验、态度、动机四种非智力心理因素。编制的心理测量工具信效度良好。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大学生英语学力结构总体均衡,英语显性学力处于中等水平,隐性学力处于中等偏好水平。内蒙古大学生英语显性学力结构上读写能力良好,翻译能力次之,听说能力有待提高。内蒙古大学生英语隐性学力结构中态度积极,动机端正,体验良好,策略得当,其中态度最佳。英语学力结构中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的各自总分在性别上,民族间,以及不同生源地间均不存在显着差异。英语显性学力得分在年级间存在一个先上升后回落的趋势,大一开始,大叁年级到达最高,大四有所回落。英语显性学力在学科间存在显着差异,文科学生的得分明显优于理科、工科和农科的学生得分。而英语隐性学力在年级间和学科间均不存在上述情况。此外,依据英语学力结构理论,教师和学生可以从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两个方面加强英语的教育和学习。从基础知识抓起,锻炼各项能力,同时培养英语思维,注重非智力因素,方能够切实提高英语整体学力。(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0)

王欣瑜[2](2018)在《基于学习心理结构的儿童数学学力测评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国内基础教育领域正经历着由"双基"型传统学力观向"核心素养"型现代学力观的转向与拓展.与此同时,学习测评研究也已呈现出由"基于经典测量理论的学业成就测评范式"向"以认知诊断理论为导向的学力测评范式"转变的趋势.在此背景之下,有必要从儿童学习心理结构的视角,重新建构一个以一般智力、基本数学认知能力和高阶数学思维能力为内在认知结构,以学习兴趣、态度、动机等非认知品质为内在动力结构,以学校、家庭等背景因素为外在影响因素结构的儿童数学学力观.如此尽可能兼顾到学力的实然性与应然性、整体性与可测性的数学学力观,对于突破目前儿童数学学力测评的薄弱点,推动国内基于认知诊断理论的本土化儿童数学学力测评观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数学教育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卓立子[3](2017)在《从“线性程序结构”组合到“要素行动解释系统”建构──语文“学力发展”课堂“过程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学力发展"课堂"过程"呈现出从"线性程序结构"组合到"要素行动解释系统"建构的转化。"线性程序结构"组合的课堂注重学科知识的线性传授和学科学习行为形态的程序设计;"要素行动解释系统"构建的课堂则不仅追求通过学习行为学得学科知识,更强调的是通过课堂实践着的各要素(学科本体内容和教与学之间)的互动过程培育学科能力和素养。本文从"组织层面"和"发展地带"两个方面来阐述语文"学力发展"课堂"要素行动解释系统""过(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7年31期)

王欣瑜[4](2017)在《基于认知诊断的儿童数学学力结构及测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力”是动态、发展的,对其内涵的解读与结构的测评,始终会受到特定时代理想与教育需求的双重制约。时至今日,伴随着学力观的本质超越与外延拓展,数学学力在基础教育综合质量测评研究中的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而由此所引发的则是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对儿童数学学力发展的大规模动态监测与过程性评估。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新一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的代表——认知诊断理论,逐渐显露出其特有的优势,即能够对测验总分背后所隐藏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进行更细致、准确的探测,从而实现对儿童个体认知水平的诊断和群体能力发展特征的比较。本研究以正处于基础性数学学力发展关键期的6?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以其数学学力的发展水平与结构性特征诊断为研究目的,按照现代认知诊断理论的研究范式,首先构建了儿童关键数学学力认知模型;然后据此编制了《儿童数学学力认知诊断测验(1?6年级)》;最后对随机抽取的6所学校共8289名1?6年级儿童的数学学力发展现状进行了大规模实测。此外,为了更深入地分析儿童数学学力落差形成的原因,还自编《儿童数学学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包括教师和家庭两个分问卷),并进行了同步调查。最终得到如下结论:(1)所构建的儿童数学学力认知模型基本完备且合理。本研究不仅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的心理加工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和《全日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社,2013版)》等多方面,论证了该模型的理论基础,而且还基于实测数据对其完备性与合理性进行了量化验证。结果显示:所构建之认知模型具备了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的双重佐证。(2)自编《儿童数学学力认知诊断测验(1?6年级)》基本达到了测量学要求。本研究综合运用CTT、IRT和CDT等不同方法,对六个年级诊断测验的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自编诊断测验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儿童数学学力发展提供较为稳定且可靠的信息源。(3)所选特定认知诊断模型对实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较为有效且可信。本研究分别从宏观的儿童数学学力水平和微观的关键数学学力属性掌握模式及概率等维度,对各学校儿童数学学力的发展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广义诊断模型(General Diagnostic Model,GDM)与大规模实测数据具有良好的拟合性,且对各关键数学学力属性的分类准确性与一致性均较高。(4)对儿童数学学力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与理论假设基本一致。本研究分别从儿童智力、非智力、学业成就,其及家庭、教师等多方面因素,对儿童数学学力的影响因素结构及其路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年级儿童数学学力与其数学学业成绩均呈现极其显着的正相关,而其他各影响因素对数学学力的影响关系则在不同年级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均与本研究理论假设基本一致。(5)基于认知诊断结果的教学补救建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研究针对认知诊断测评中所发现的主要问题,分别从学校教育和家庭影响两个方面,对不同年级段儿童提出了一些兼具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的教学补救建议。综上所述,本研究立足于新一代测验理论——认知诊断理论,对儿童数学学力的测评方法与实践路径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索,并最终实现了对小学六个年级段儿童数学学力的跨年级参数等值与诊断分析。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以对基于学习心理结构的儿童数学学力结构观的深入分析为依据,建构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儿童关键数学学力认知模型,对于深化儿童数学认知诊断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第二,自编《儿童数学学力认知诊断测验(1?6年级)》,实现了对小学全年级段儿童数学学力的整体认知诊断与测评,既可以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方法借鉴,也可以为认知诊断技术的实践推广积累必要的实践经验。第叁,自编R语言程序,进行的基于大规模实测数据的认知诊断研究,可以为国内教育认知诊断测评实践探索新的技术路径。第四,基于IRT的儿童数学学力等值设计,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国内测验等值技术的实践研究。当然,大规模教育认知诊断与测评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有可能影响研究的整体质量,甚至完全背离教育认知诊断的本质追求。虽然本研究的初衷是试图通过一次完整的儿童数学学力认知诊断与测评研究,从认知模型构建、诊断测验开发、实测数据分析、诊断结果报告等各个环节进行大胆尝试,以尽可能深刻地窥探新一代心理测量理论与教育认知诊断技术的核心奥秘。但由于研究者的时间、精力和学识所限,致使研究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遗憾与不足:第一,虽然分别从质性分析和实证量化两个方面,对儿童数学学力认知模型的合理性与完备性进行了综合验证,但由于尚缺乏更多外部效度证据的支持,可能会使该模型在今后测量实践中的大范围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二,虽然各年级诊断测验编制的全过程都尽量严格按照认知诊断理论的技术规范进行操作,且在试测中也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测量学指标。但在大规模正式测验数据的分析过程中,仍然发现各年级测验中均有个别项目的部分指标不够理想。第叁,虽然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六所不同类型学校近万名儿童及其家长参与了测评调查。但是在数据分析时仍然发现测试学校的代表性有限,所选优势学校儿童的数学学力水平及属性掌握概率并没有如所预期的那样大幅度高于薄弱学校儿童。第四,虽然已经对儿童数学学力认知诊断的前五个环节(认知模型构建、诊断测验编制、诊断模型开发/选择、诊断结果报告、提出补救教学建议)做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但囿于研究者的时间与精力,并没有实施认知诊断评估的最后一个环节,即补救教学干预。以上不足将成为本研究后续努力的拓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7-06-30)

潘洋洋[5](2016)在《基于层面理论的高中生体育学力结构及其表现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引入体育学力概念用于评价和体现高中生通过一系列体育教育后获得的一种综合能力。因为这种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更适合当代青年的成长和发展。然而有关体育学力本身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并不多,所以体育学力概念的适用性还有待考证。因此,本研究借助了另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策略—层面理论与方法来探索高中生体育学力结构。首先我们通过文献资料的调查结合层面理论的映射语句技术初步构建高中生体育学力结构,并用层面理论独有的数据分析技术——最小空间分析来验证此结构的合理性。在此基础,根据设计好的高中生体育学力映射结构编制出高中生体育学力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得出高中生的体育学力特征,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高中生体育学力包含两个层面,分别是不同类型层面和能力要素层面。不同类型层面有四个元素,它们是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学习和体育观赏。能力要素层面有叁个元素,它们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行为。两个层面在四维空间输出中有比较理想的拟合度。(2)高中生体育学力的整体水平还偏弱,我们在调查时采用的是四分值的选项,最优是4,最差是1。结果显示,高中生整体的体育学力水平在2.57(均值)左右,并不是特别理想。(3)在性别变量上,高中生体育学力还是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男生明显要优于女生,这种优势不论是在总体还是在各元素上都是存在的。(4)在年级变量上,高叁学生的体育娱乐能力要明显优于高一和高二的学生,而高一和高二的学生没有太大差别。行为元素上,高叁和高二的学生要明显优于高一的学生。除此之外,叁个年级在其他体育学力元素上没有明显差异。(5)周课时变量上,不同的周课时对高中生体育学力没有造成太大差异,只有在体育健身能力上,周课时4和周课时3的学生表现出明显差异,且周课时为3的学生要优于周课时为4的学生。(6)学校性质变量上,重高学生不论在体育学力总体还是在各个元素上,都有明显优于普高和职高的学生,而普高和职高之间没有显着的差别。(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6-03-01)

肖艳[6](2016)在《厚“课堂”沃土 升幼苗“学力”——优化课堂结构,发展学生学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要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发展学生的学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所谓学力,是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简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力的基本要素。它还包含在接受知识、理解知(本文来源于《科普童话》期刊2016年03期)

张庆端[7](2014)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力结构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改革的推进,以及“健康第一”的这种思想的确立和新体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学校体育改革成为了基础教育改革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作为体育教育改革的实施者和推动者的中学以及小学体育教师无疑是改革的关键部分。因为教师队伍整体的学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学力的水平,提高教师学力水平就能够提高学生整体学力水平,所以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力水平提高了基础教育就得到了发展。2010年教育部提出的“国培计划”也充分说明了中小学体育教师整体学力水平必须得到提高。因此农村中学以及小学校体育教师学力结构的调查研究,对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学力水平、体育人才的培养以及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力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主要从学力结构的叁大要素即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调查,提出本研究的结论和建议。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已经有了一定的学力基础,但是教师整体学力依然偏低:知识层面上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都存在匮乏,能力层面职业能力有欠缺,情感层面教育观念需要改进。因此,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还有一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每年增加的新教师大都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可见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学生的培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力。因此,高校培养方案应该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进行修改,与时俱进。(本文来源于《成都体育学院》期刊2014-05-20)

朱长长[8](2013)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力结构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改革的推进,以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确立和新体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学校体育改革成为了基础教育改革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作为体育教育改革的实施者和推动者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无疑是改革的关键部分。因为教师队伍整体的学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学力的水平,提高教师学力水平就能够提高学生整体学力水平,所以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力水平提高了基础教育就得到了发展。2010年教育部提出的“国培计划”也充分说明了中小学体育教师整体学力水平必须得到提高。因此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学力结构的调查研究,对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学力水平、体育人才的培养以及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江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力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主要从学力结构的叁大要素即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调查,提出本研究的结论。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江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已经有了一定的学力基础,但是教师整体学力依然偏低:知识层面上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都存在匮乏,能力层面职业能力有欠缺,情感层面教育观念需要改进。因此,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还有一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每年增加的新教师大都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所以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力。因此,高校培养方案应该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进行修改,与时俱进。(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3-06-01)

莫磊[9](2012)在《体育学力外显-内隐双结构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体育学力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访谈分析、调查分析和逻辑分析对体育学力结构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体育学力是学生经过体育课程学习应该获得的从事体育实践活动的能力。体育学力的整体结构是以体育健身能力、体育娱乐能力、体育观赏能力和体育学习能力为外显要素,以体育态度、体能和运动认知、体育知识技能为内隐要素的双结构体系。(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2年32期)

苏兴仁[10](2011)在《学力结构论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60年来的学力研究囿于"应然"视觉的观念性、假想性和抽象性,21世纪的学力研究应当从"实然"视角去探究学力的有机系统性与生长过程性,从而构建出系统的、生态的学力结构模型。根据这一研究理念考察了个体的终身发展的学力结构,为各阶段教育的贯通与定位,学教合力的形成等提供了规律性认识。(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1年20期)

学力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国内基础教育领域正经历着由"双基"型传统学力观向"核心素养"型现代学力观的转向与拓展.与此同时,学习测评研究也已呈现出由"基于经典测量理论的学业成就测评范式"向"以认知诊断理论为导向的学力测评范式"转变的趋势.在此背景之下,有必要从儿童学习心理结构的视角,重新建构一个以一般智力、基本数学认知能力和高阶数学思维能力为内在认知结构,以学习兴趣、态度、动机等非认知品质为内在动力结构,以学校、家庭等背景因素为外在影响因素结构的儿童数学学力观.如此尽可能兼顾到学力的实然性与应然性、整体性与可测性的数学学力观,对于突破目前儿童数学学力测评的薄弱点,推动国内基于认知诊断理论的本土化儿童数学学力测评观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力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张鹏.大学生英语学力结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王欣瑜.基于学习心理结构的儿童数学学力测评观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8

[3].卓立子.从“线性程序结构”组合到“要素行动解释系统”建构──语文“学力发展”课堂“过程观”[J].中学语文.2017

[4].王欣瑜.基于认知诊断的儿童数学学力结构及测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5].潘洋洋.基于层面理论的高中生体育学力结构及其表现特征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6].肖艳.厚“课堂”沃土升幼苗“学力”——优化课堂结构,发展学生学力[J].科普童话.2016

[7].张庆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力结构的调查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

[8].朱长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力结构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9].莫磊.体育学力外显-内隐双结构模型的建立[J].科技视界.2012

[10].苏兴仁.学力结构论初探[J].人民论坛.2011

论文知识图

新3层构造的学力结构 方:关于...英语隐性学力结构路径分析图英语隐性学力结构示意图英语隐性学力结构中各项维度等...英语学力结构英语显性学力结构中各项能力得...

标签:;  ;  ;  ;  ;  ;  ;  

学力结构论文_张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