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特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温特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温特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建构主义,霍布斯,思想,文化,国际,洛克,希尔。

温特思想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耿健[1](2015)在《浅析珍妮特·温特森的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着名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1959—)被认为是当前英国年轻一代女作家中最才华横溢的一位,而她丰富的作品以及屡获大奖的经历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从1985年,她以半自传体小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1985)一举成名以后,一直在积极地挑战传统叙事方法,探索新的小说创作方式。《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一部在题材和创作手法上非常大胆的作品,也成为成长小说这一领域公认(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5年12期)

潘琴,田祥斌[2](2014)在《从《日光之门》看珍妮特·温特森的女权主义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珍妮特·温特森新作《暮光之门》以再现彭德尔女巫捕杀案为主线展开,重现了17世纪英国男权社会男性任意欺凌女性、剥夺女性人权,将女性挤压至社会边缘的社会历史。我们从女主人公爱丽丝·纳特的性格刻画和情感经历这条重要隐线出发,分析并阐释其中蕴含的作者反对传统男女二元对立以及挑战异性恋霸权的女权主义思想。(本文来源于《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期刊2014年03期)

赵华[3](2013)在《巴斯卡批判实在论与温特社会建构主义思想的交汇》一文中研究指出哲学家罗伊·巴斯卡在哲学领域提出了批判实在论,政治学家亚历山大·温特在政治学领域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他们都以批判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对立的状况为出发点,分别建立起了超越二者的新理论。文章通过对批判实在论与社会建构主义的研究发现,两种理论在构筑桥梁、客观实在、结构与行为者互构等方面存在着思想汇聚,它们之间的思想能够相互援引启发,使我们充分理解这两种理论共同具有的超越或中道的哲学品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参照。(本文来源于《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曾向红,杨恕[4](2011)在《和谐世界观的思想根源、可期性与合理性研究——基于与温特世界国家观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于2005年提出了和谐世界观,而西方学术界则复苏了对世界国家的研究兴趣。作者比较了和谐世界观与亚历山大·温特的世界国家观在思想根源、可期性与合理性方面的深刻差异。在思想根源方面,温特的世界国家观是西方"超验"宇宙论中"逻辑"秩序的体现,而和谐世界观是中国内在世界观中"美学秩序"的体现。在可期性方面,温特的世界国家观基于"无政府状态难题"具有消除差异的内在倾向,而和谐世界观基于不需要消除无政府状态而主张包容和尊重差异。在合理性方面,温特的世界国家观基于目的论推断的承认斗争将带来世界国家的观点无法成立,而基于过程论的和谐世界观认为,国际关系中的各种过程不仅能成为促使世界从不和谐状态向和谐状态转变的动力,而且有助于实现行为体之间关系的和谐。(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11年10期)

张迪[5](2011)在《《德温特夫人》对《蝴蝶梦》女性主义思想的传承和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苏珊.希尔的小说《德温特夫人》中,女权主义观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小说是《蝴蝶梦》的续写,但对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既是继承,又是超越。本文旨在比较两部小说中的女权主义观点,体现了女权主义深层次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1年03期)

苗笋[6](2008)在《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政治发生的变化和冷战的结束,使国际关系理论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也激起了国际关系学界的大辩论,为新理论的崛起提供了契机。在这场大辩论中,一批学者大胆地借鉴其他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同时吸收了以前非主流学者的学术成果,在对现实的思考和已有学术思想资源的反思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就是强调人类社会建构性的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内部派别林立,无法用一个声音说话。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温特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身份建构主义”,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体系,正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才使建构主义取得了与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叁足鼎立”之势。温特从社会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中汲取理论资源,打破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主导局面,更多地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待国际政治。温特既重视宏观层面上的研究,又不忽视微观层面上的研究。国家生活于国际体系之中,国际体系塑造制约着国家,国家也支撑着国际体系。温特的分析着重于无政府文化结构,世界上存在着叁种无政府文化,即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康德文化,不同的文化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国家身份,国家分别以敌人、竞争对手、朋友身份对待其他国家。同时国家也是施动者,国家以什么身份对待其他国家也建构着相应的无政府文化。因此,文化结构与施动者之间是持续的双向建构关系,文化建构身份与利益,施动者拥有什么身份与利益就会采取何种行为,而施动者的行为又建构了相应的文化结构。温特建构主义思想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在全球化时代忽视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有时将根本对立的观点强行揉合在一起,对文化概念的滥用等。但温特的理论为国际政治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扩大了我们的研究视野,丰富了国际政治研究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龚伟岸[7](2008)在《国际政治中整体主义研究路径的运用——以亚历山大·温特的思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国际政治领域占主导地位的两大理论流派,新现实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都采用了方法论的个体主义路径,且两流派的公共假设中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属于理性主义(rationalism)。建构主义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其独特的研究视角使其成为主流理论的有力挑战者。文章拟从建构主义范式对整体主义研究路径的运用探讨其对国际政治理论发展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胡学雷[8](2003)在《温特的建构主义思想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国际政治理论领域中的重要流派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开始孕育,冷战结束期间得到充分发展,90年代中后期逐步成熟的。说它重要,一则是因为它提出了一个与此前的国际政治主流理论完全不同的分析视角,二则是因为它引发了国际关系理论界的又一轮学理辩论。建构主义最初并未得到主流学派的重视和认同,它仅仅是作为一种批判理论学派存在,而在建构主义众多的分支中,温特的温和建构主义思想是最为成功的。正是温特本人的努力,才使得建构主义成为了能够与主流的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相提并论的“叁驾马车”。温特理论的重要特点就是融和创新,从思想源头上,温特吸收了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的批判精神,从理论建构上,温特将社会学运用到国际政治研究当中,力图创立国际政治社会学(IPS),从方法论上,温特借鉴了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精神,具体运用到国际政治研究中,温特又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与建构主义的思想精髓有机地融合起来,力图走理性主义与反思主义之间的“中间道路”。因此,温特思想的中心就是“中间道路”情结,而正是他的这种努力,才使得建构主义由主流理论的完全对立<WP=3>者和批判者加入到主流理论的学理辩论中来。因此,分析和研究建构主义尤其是温特的建构主义是具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这也是我从事建构主义研究的主要原因。就发展历程来说,经过温特的融合创新,建构主义已经由一个边缘性的批判流派发展成为了具有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理论流派,其理论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美国的建构主义学者于是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史论结合的实证性研究中。在这方面出现了以费丽莫(Finnemore)的《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和艾德勒(Adler)的《安全共同体》为代表的实证性着作,它们用实例来对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了验证和分析。在国内的理论研究中,对建构主义的关注还不太多,而且大部分的文章都是从介绍的角度来叙述它,并非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只有郭树勇的《建构主义与国际政治》对建构主义进行了较好地全面梳理和透彻分析,但是目前还没有出现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进行的实证性研究的着作。而且郭树勇先生是从整个建构主义流派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他对国际政治社会学的发展前景持一种乐观态度。本人则主要研究温特的建构主义思想,因为对任何理论的主流学派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探究整个理论的发展情况。本人试图在以下叁个方面有所创新:一、对温特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温特要走“中间道路”,也就是在理性主义与反思主义中间寻求调和,<WP=4>他维护的是“弱式物质主义”。虽然温特本身也承认物质的作用,但我们从他的论述中却发现他的物质作用实际上是建立在观念基础上的,他承认纯粹的自然力量可以产生独立的作用,如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然而人创造的物质力量则受着观念的影响,如人类对核武器和坦克的运用,这就很明显地告诉我们,温特在物质与观念上实际上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他强调社会类别的作用取决于观念的作用,其实就是强调观念的基础性作用。因此,物质主义的“弱式”作用是很难发挥出来的。而他理论基础的缺陷又必将影响整个理论的建构。二、对其理论的基础性概念“共有观念”进行了分析。温特的“共有观念”是整个结构的内容和发展转换的动力,也是他建构永久和平的理论的基础,然而什么是“共有观念”?他却没有进行解释和说明。本人通过对“共有观念”的概念分析,指出温特的观念结构观存在着叁个明显的模糊性,即共有观念内容的模糊性、观念结构进程动力的模糊性和结构物质基础的模糊性。因此,本人认为,对于结构的描述应该是具有观念内容的物质结构,而不应该是观念结构。叁、指出了温特思想未来发展的两个因素。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观点是赞扬温特对国际政治本体论探讨的意义。而本人认为,建构主义其实是一种认识论,而非本体论,建构主义是指导我们如何从新的角度来认识事物,而不是哲学上的本体分析。而且温特的本体论革命也滑向了唯心主义的道路。此外,温特对认识论的研究<WP=5>也不够,这表现在他对“共有观念”的研究缺乏对国内政治因素的关注,他的实证分析有的不但不能证明观念的基础性作用,反而更加证实了物质的作用。因此,温特思想的未来发展必须体现在:1、本体论革命应该缓行;2、认识论革命亟待加强。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纠正国内在对温特的建构主义思想进行研究时产生的一些偏激观点,温特的主要成就在于他对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的把握,而不是本体论革命。本文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力图通过对比和历史的方法来辩证地分析温特的思想。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温特建构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第二章介绍温特建构主义的主要内容,第叁章归纳温特的思想的主要特点,第四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该理论进行评价,第五章对其发展前景作出个人的分析和预测。(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期刊2003-01-01)

陈洪桥[9](2002)在《论英国学派方法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学派是当今国际政治理论中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学派。它在美国主导的主流理论之外开辟出了新的研究阵地。这与它的方法论有很大关系。而关于英国学派的方法论问题是存在争议的。因此本文试图对其方法论特征作一探索。 本文前言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对英国学派方法论的研究现状,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回顾了英国学派发展经历的阶段以及当前重组的情况,说明从历史上来看,英国学派方法论一直存在多元化趋势,且这种趋势在当前更加明显。 第二章论证了英国学派方法论的特征,指出了英国学派实际上将实证主义方法用于国际体系研究,解释学方法用于国际社会研究,批判理论的方法用于世界社会研究。 第叁章将英国学派与温特理论作了比较。指出这两者都引入了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强调国际政治中的社会意义。但温特在研究结构时更强调科学分析,提出了叁个变量。而英国学派则偏重历史分析,指出了国际法的作用。 本文最后的结论是,英国学派的方法论是多元的,但仍有所侧重,主要侧重于对历史的解释性分析,它的分析领域也有待拓宽。总的说来,由于英国学派拥有多元的方法论,其发展潜力不可低估。(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期刊2002-05-01)

葛郁柏[10](2001)在《论建构主义对国际体系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发展——读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政府状态是一种体系结构,是国际体系中施动者互动的结果,而不是给定状态;国际体系结构是观念结构,文化结构;国家行为体不同的观念会有不同的行为;不同的初始行为,通过互应机制,就可产生不同特征的无政府状态。无政府体系有多种文化,多种逻辑,而不是一种逻辑。无政府文化有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叁种。(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1年06期)

温特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珍妮特·温特森新作《暮光之门》以再现彭德尔女巫捕杀案为主线展开,重现了17世纪英国男权社会男性任意欺凌女性、剥夺女性人权,将女性挤压至社会边缘的社会历史。我们从女主人公爱丽丝·纳特的性格刻画和情感经历这条重要隐线出发,分析并阐释其中蕴含的作者反对传统男女二元对立以及挑战异性恋霸权的女权主义思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特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耿健.浅析珍妮特·温特森的美学思想[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

[2].潘琴,田祥斌.从《日光之门》看珍妮特·温特森的女权主义思想[J].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2014

[3].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与温特社会建构主义思想的交汇[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

[4].曾向红,杨恕.和谐世界观的思想根源、可期性与合理性研究——基于与温特世界国家观的比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

[5].张迪.《德温特夫人》对《蝴蝶梦》女性主义思想的传承和超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

[6].苗笋.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7].龚伟岸.国际政治中整体主义研究路径的运用——以亚历山大·温特的思想为例[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8].胡学雷.温特的建构主义思想评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

[9].陈洪桥.论英国学派方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10].葛郁柏.论建构主义对国际体系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发展——读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标签:;  ;  ;  ;  ;  ;  ;  

温特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